1.2人口和民族 课件(共56张PPT)2025~2026学年度粤人版八上地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人口和民族 课件(共56张PPT)2025~2026学年度粤人版八上地理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二节 人口和民族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变化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维导图
第2课时
课前预习
世界人口大国
我国人口现状:
表1-2-1
人口数量 我国人口已达_______亿(2020年),居世界_____位
人口问题 劳动年龄人口数减少,出生人口_________居高难下,_________程度加深等
14.12

性别比
老龄化
人口政策 实行____________政策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根据当前的人口发展特点,我国对人口政策作出了调整,目前,一对夫妻可以生育____个子女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匀,_______多、________少
人口地理界线:_______—_______一线
计划生育

东部
西部
黑河
腾冲
自主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结合下列图文材料,对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发展和人口政策进行研究学习,完成过程化探究。
探究一:我国人口数量变化。
(1)读图1-2-1可知,2016年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变_____,图示时期内,我国人口总数最多的年份是_______年,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年份是________年。

2021
2022
探究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2)“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读中国三类人口变化比重趋势图(图1-2-2)可知,我国人口红利高峰期出现在_______年前后;人口红利高峰
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人
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
2010
人口老龄化
探究三:我国人口政策调整。
(3)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我国在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21年实行“三孩”政策,目的是提高我国的人口________率,缓解上述人口问题。
出生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2023·广东省)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据此读2010—2022年中国年末总人口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1-2-3),完成1~3题。
1. 2010—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减少的年份是( )
A. 2012年
B. 2016年
C. 2021年
D. 2022年
D
2. 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
①人口政策调整 ②养老观念转变 ③生育观念转变 ④育儿成本增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
3. 为扭转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趋势,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
A. 优化生育政策
B. 完善养老制度
C. 实施延迟退休
D. 加快城市化进程
A
(2023·湖北随州)劳动人口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适龄人口(16~59岁)。据此读2000年以来中国总人口及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趋势图(图1-2-4),完成4~6题。
4. 2010—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化趋势是( )
A. 一直增加
B. 一直减少
C. 先增后减
D. 先减后增
B
5. 2010—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可能导致( )
A. 人口总数减少
B. 资源严重短缺
C. 用工成本增加
D. 环境重度污染
C
6. 针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做好人才引进及配套保障工作 ②探索提前退休制度,帮助子女家庭看管孩子 ③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培育“银发”经济④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
推进“放开三孩”工作落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人有一双“手”,也有一张“口”。如果“手”太少,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如果“口”太多,自然环境会因负担太重而遭到破坏。图1-2-5是中国某地1993年和2023年人口政策宣传示意图。读图并完成7~8题。
7. 两幅宣传画反映我国人口( )
A. 三十年前“手”太少 B. 三十年前“口”太多
C. 现在“手”太多 D. 现在“口”太少
B
8. 从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发现,人口增长( )
A. 越快,对经济发展越有利
B. 越慢,对经济发展越有利
C. 要与人口基数和文化水平相协调
D. 要与经济水平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D
黑河—腾冲一线又被称为“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我国人口地理界线,其反映了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据此读1935—202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统计图(图1-2-6),完成9~10题。
9.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南地区人口占比大,且有增长趋势
B. 东南地区人口占比小,且有降低趋势
C. 西北地区人口占比小,且有增长趋势
D. 西北地区人口占比小,且有降低趋势
C
10. 几十年来,“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比重变化很小,主要原因有( )
①自然环境稳定 ②人口流动较少 ③计划生育政策 ④东部经济发展水平依旧高于西部地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较快。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经历多次调整,从最初的独生子女政策,到2013年的单独二孩政策,再到2016年的全面二孩政策和2021年的三孩政策。
材料二 截至2023年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5.4%,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步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
材料三 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数及年均增幅图(
图1-2-7)。
(1)结合材料和图,判断1964—2010年影响我国人口增幅的因素,并分析1982—2010年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的原因。(4分)
国家政策。原因: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过快,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
(2)分析1982—2020年我国总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社会的有利影响。(6分)
变化趋势:不断增加。
有利影响:①增加年轻人口比例,优化人口年龄结构;②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增加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3)简述我国实施二孩政策与三孩政策的目的。(4分)
①鼓励生育,增加出生人口数量;②缓解人口老龄化。
(4)为遏制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持续加重的态势,有人提出延迟退休的建议。对此观点,你是否同意,并阐述理由。(6分)
同意。理由:①减轻社会养老负担;②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③充分发挥经验等优势。
(不同意。理由:①增加年轻人就业压力;②老年人平均健康水平下降;③工作效率降低;④有些职业不适合。)
素养强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部边陲,人口相对稀少,物产丰富。其中长绒棉因品质优良而蜚声海内外,每年棉花采摘季节,吸引大量区外人口流入,形成壮观的采棉大军。表1-2-2是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部分来源地构成表。
表1-2-2
年份 甘肃 四川 河南 山东 安徽 陕西 江苏 河北 湖南 宁夏
1957—1966 35.02% 4.47% 11.13% 6.28% 7.60% 3.71% 15.95% 2.61% 1.82% 2.6%
1967—1976 32.41% 12.05% 15.92% 13.7% 4.36% 2.86% 4.43% 3.38% 3.63% 3.55%
1977—1984 20.46% 13.71% 12.43% 12% 3.38% 6% 5.08% 7.09% 3.66% 数据
缺失
1990 11.34% 34.60% 17.01% 4.70% 3.78% 6.05% 6.09% 1.51% 2.14% 2.00%
2000 18.71% 30.31% 20.88% 2.61% 4.42% 5.18% 4.20% 0.89% 1.52% 3.42%
(1)河南距新疆较远,但迁入新疆的人口数量占比较大。简述其主要原因。
河南:属于人口大省,农村人口数量多;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多;历史上河南人有到新疆务工的传统。新疆: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地广人稀,棉花采摘等需要大量劳动力。两地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使两地交往更加便捷。
(2)分析新疆棉花采摘季节的人口流入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①弥补劳动力短缺;②促进经济发展;③促进地区文化交流。
第2课时
课前预习
一、56个民族是一家
1. 我国由____个民族组成,其中______族人口最多。除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其中______族人口最多。
2. 汉族分布遍及______________,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部地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6


全国各地
西南
西北
东北
大杂居
小聚居
交错居住
3.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习惯:
表1-2-3
民族 传统节日或文化艺术 民族 传统节日或文化艺术
_____族 那达慕节、摔跤、赛马 _______族 珍珠球、旗袍
傣族 ________节、孔雀舞 _______族 “三月三”歌节、板鞋竞速
_____族 雪顿节、押加、赛牦牛 高山族 丰收节
维吾尔族 古尔邦节、木卡姆艺术 _______族 跳板、长鼓舞、荡秋千

泼水

朝鲜
蒙古

二、华侨华人共亲情
4. 我们把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称为________;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后,成为外国公民,称为___________。2017年,全球华侨和外籍华人超过7 000万人,其中以_______、_______两省为原籍的最多。
华侨
外籍华人
广东
福建
自主探究
读中国部分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图1-2-8),探究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地区自然环境与风俗形成的关系。
(1)我国大部分陆地领土位于_______带,一年四季气温变化_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人们的服饰和特色民居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2)甲图是_______族的民族服饰,该服饰有较强的________作用,该民族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___。
(3)乙图是傣族的民族服饰,该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填“热带”“温带”或“寒带”),传统民居是竹楼。从气候角度来看,竹楼底层架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北温
明显
蒙古
防寒
蒙古包
热带
气候炎热潮湿
(4)丙图是_______族的民族服饰,这种服饰的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穿法独特。当气温较高时,可褪去长袖系于腰间,当气温较低时,宽腰肥大的衣服可以当被盖,保温防寒,这种服饰的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气温_______(填“日”或“年”)较差大的特点。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2023年9月21日,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的2023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在浙江省杭州市正式组团,在“诗画浙江”访古迹、探历史、品文化,在亚运会圣火下共享祖国的荣光。据此,完成1~2题。
1. 我国少数民族共有( )
A. 34个 B. 55个 C. 56个 D. 57个
B
2. 材料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 ( )
A. 各有文化特色、沟通困难
B. 文化相互交融,各民族特色同质化
C. 各自分散居住,偶有往来
D. 平等团结、尊重各民族特色
D
(2023·云南省)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中唱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啰,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啰,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碧波荡漾……荒田栽满了绿苗啰,草地变成了牧场啰……”据此,完成3~4题。
3. 歌词描述的地方最可能位于( )
A. 西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北三省 D. 江南水乡
4. 歌词描述的寨子( )
A. 没有汉族人居住
B. 可以看到以竹、木材料为主,下层架空的建筑
C. 可以体验珍珠球和跳板
D. 每年3月3日都会开展对山歌活动
A
B
图1-2-9示意“布达拉宫官方平台”微信公众号标志,图中的文字为汉字和藏文。据此,完成5~6题。
5. 生活在布达拉宫所在地区的少数民族
主要是( )
A. 壮族 B. 回族
C. 藏族 D. 满族
C
6. 该标志上使用了汉字和藏文,有利于( )
①维护民族团结 ②对比两种文字的差异 ③传承民族文化 ④体现民族文字地位平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新疆塔城常住有20多个民族,近年来积极构建互嵌社区,城市互嵌小区达到100%,各民族共居共建共事,亲如一家。据此,完成7~8题。
7. 下列属于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是( )
A. 雪顿节 B. 手鼓舞
C. 孔雀舞 D. 赛龙舟
B
8. 下列省级行政区域最适合推广民族互嵌社区的是( )
A. 江苏省 B. 福建省 C. 云南省 D. 广东省
9. 下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B.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C. 国家保护各民族的合法宗教活动
D. 为了推动经济文化发展,国家规定统一使用汉字、讲普通话
C
D
10. 碉楼(如图1-2-10所示)的高墙、小窗、角堡,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也连接了历史与现代,是推广侨乡文化的重要载体。下列城市中,碉楼数量较多的是( )
A. 广东省江门市
B. 陕西省榆林市
C. 吉林省长春市
D.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A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员,要格外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保持定力、脚踏实地,同心协力、踔厉奋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斗。
材料二 中国部分民族分布示意图(图1-2-11)。
(1)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说出其余四个的全称。(4分)
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2)根据图示,说出三个以上分布在新疆的少数民族。(6分)
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回族、乌孜别克族。
(3)简述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4分)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4)请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友好相处提出建议。(6分)
①学习相关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积极拥护、宣传我国民族政策;②在学校与各民族同学平等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增进友谊;③了解民族文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④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素养强化
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位于罗浮山山麓,是广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民族服饰和作为其氏族标志而崇拜的图腾,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森林乡村”和“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图1-2-12是畲族村景观图。
畲族村林木丰茂,风景清幽,进入畲族村的盘山公路,一路可观赏山清水秀的景色,村内有畲族民俗馆、民族文化广场、畲寨沟等。近年来,正果镇以畲族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为依托,融合独特的山地森林生态资源,规划建设畲歌唱晚新乡村示范带,开创畲族风情街文化集市,打造畲寨旅舍等精品乡村民宿,将“凤凰”及“彩带”图腾等融入民居、宗祠、村委会等建筑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畲族村内建有农场,现有枇杷、杨梅、荔枝、砂糖橘、酥醪菜干、腊味、柴火酿米酒等系列农副产品。
为振兴正果镇畲族村经济,请从观光、体验、购物三个角度,为当地政府设计可以拓展的旅游活动项目。
①观光项目:游览罗浮山、畲寨沟、民俗文化馆等。
②体验项目:举办农场采摘、农副产品制作加工活动;开展民俗文化研学旅游;开展春赏花、夏消暑、秋赏稻等季节性活动等。
③购物项目:建设农副产品一条街;建立线上平台,通过旅游景区宣传,直播带货;举办乡村旅游购物节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