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气候 课件(共51张PPT) 2025~2026学年度粤人版八上地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气候 课件(共51张PPT) 2025~2026学年度粤人版八上地理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思维导图
第1课时
课前预习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 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有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气候,西北地区分布有______________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____________气候。
2. 温度带是根据各地获得______________的多少来划分的,而干湿状况与当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高原山地
太阳辐射量
降水量
蒸发量
自主探究
造成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1)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①纬度位置的影响。





②冬季风的影响。


(2)导致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



不大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明代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记载了我国约1 800多种中草药。本草,是中药的统称,最初中国人把用来治病的植物称为本草。据此读中国气候类型及部分本草产地分布示意图(图2-2-4),完成1~2题。
1. 我国本草种类丰富的原因有( )
①地域辽阔,经纬度跨度大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地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④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2. 图中本草适应的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 黄芪——高原山地气候
B. 怀地黄——温带季风气候
C. 三七——热带季风气候
D. 冬虫夏草——温带大陆性气候
B
(2023·河北石家庄)山桃花是春季赏花的代表之一,赏桃花,遇见美丽的春天。据此读中国东部地区山桃花盛开花期分布示意图(图2-2-5),完成3~4题。
3. 我国东部地区山桃花盛开时间的变化
规律是( )
A. 由南向北变早 B. 由南向北变晚
C. 由东向西变早 D. 由东向西变晚
B
4. 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山桃花盛开花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A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洞内壁画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据此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2-2-6),完成5~6题。
5. 甘肃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 由东北向西南递增
B. 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C. 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D.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D
6.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保存较完好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紫外线丰富 B. 降水多
C. 气候干旱 D. 气温低
C
“夏有三伏,热在中伏。”这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到来。图2-2-7示意中国中伏热力程度分布。读图并完成7~8题。
7. 图中反映我国夏季气温的特点是( )
A. 从北向南递减
B. 南北温差大
C. 从东向西递减
D. 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
D
8.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中伏仍然体会不到伏天的威力,可谓是应“伏”自如。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处高纬度
B. 深居内陆
C. 海拔高
D. 降水充沛
C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天鹅是冬候鸟,充足的食物和适当的气温是其繁衍生息的基本条件。天鹅迁徙时途经我国东北、内蒙古和华北,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据此读天鹅主要越冬地和迁徙线路示意图(图2-2-8),完成9~10题。
9. 迁徙线路①在我国境内没有经过的温度带
是( )
A. 热带 B. 中温带
C. 暖温带 D. 亚热带
A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迁徙线路①途经太行山脉
B. 迁徙线路②途经地区平均海拔最低
C. 迁徙线路全部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 天鹅迁徙途经蒙古和俄罗斯
C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苹果树是喜温凉干燥、喜光的温带果树,在生长期,降水量540毫米即可满足其需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世界苹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二 2021年11月27日,陕粤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在广州举行,助推陕西特色农产品开拓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材料三 中国温度带分布示意图(图2-2-9)和中国苹果优势产区及部分重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图2-2-10)。
(1)说出阿克苏产区、昭通产区及图中甲优势产区位于的温度带。(6分)
阿克苏产区位于暖温带,昭通产区位于亚热带,甲优势产区位于暖温带。
(2)说出图中乙产区所在的地形区名称,并简述其地表特征。(4分)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3)分析乙产区苹果树的种植,给当地带来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4分)
经济效益:促进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发展果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
生态环境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或防治水土流失);等。
(4)在不同的温度带内,出产不同的水果。列举三种广东省的特色水果。(6分)
荔枝、菠萝、龙眼、香蕉;等。
素养强化
结合教材地图,找出我国温度带类型最丰富的省级行政区域,并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甘肃省。原因:甘肃省南北延伸,跨越了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是地势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地带,气温变化大。
第2课时
目 录
CONTENTS
01
课前预习
02
自主探究
03
课堂反馈
04
素养强化
课前预习
一、季风气候显著
1. 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______________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风气候特别显著。
亚欧大陆
太平洋
海陆之间热力差异大
2. 影响我国的季风:
表2-2-1
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发源地 ______洋和______洋 ______大陆内部
风向 ______季风、_____季风 _____季风、_____季风
性质 ____________ 寒冷干燥
对气候 的影响 带来丰沛的________,多雨期和高温期一致 降水_____,冬季气温偏低
太平
印度
亚欧
东南
西南
东北
西北
温暖湿润
降水

3.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山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国各个地区年降水量分配不均,大致从______向_______递减。
5. 在我国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的地区称为_________,
其他地区称为____________。
大兴安岭
阴山山脉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脉
冈底斯山脉
东南
西北
季风区
非季风区
二、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6.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 由于_________的势力强弱、进退早晚几乎每年都不同,所以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比较_____,容易出现南涝北旱、北洪南干的灾害性天气。
洪涝
旱灾
沙尘暴
寒潮
台风
夏季风

自主探究
2024年1月31日至2月5日早晨,我国中东部18个省(市、区)出现雨雪冰冻天气,影响国土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千米,该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雨雪范围广、冻雨省级行政区域多、雨雪强度大、局地降水量有一定极端性、过程积雪深度厚等特点,尤其是过程中的冻雨范围和强度为2009年以来最强。读中国寒潮路径示意图(图2-2-12),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受__________的影响,其主要发源于______________。
(2)我国寒潮灾害影响的范围自_______向_________推移。
冬季风
亚欧大陆内部
西北
东南
(3)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应对雨雪冰冻天气?
①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新闻,以及政府和学校发布的通知;②减少外出,注意防寒保暖;③远离积雪较厚的树下和屋檐。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读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示意图(图2-2-13),完成1~2题。
1. 我国非季风区是指( )
A. 冬、夏季风都能到达的地区
B. 冬、夏季风都难以到达的地区
C. 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
D. 冬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
C
2. 下列地形区中,均位于非季风区的有( )
A. 东北平原、云贵高原
B.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C. 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D.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一般在公历10月。民间有“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之说。据此读中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2-14),完成3~4题。
3. 重阳节后,甲省级行政区域的盛行风
逐渐( )
A. 寒冷湿润 B. 温暖干燥
C. 温暖湿润 D. 寒冷干燥
D
4. 谚语反映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 ( )
A. 气候温暖
B. 气候严寒
C. 降水较少
D. 降水丰富
C
2023年7月28日,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晋江沿海登陆,登陆中心最大风力约50米/秒,属于强台风级。据此,完成5~6题。
5.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还可能出现的灾害是( )
A. 暴雨 B. 干旱 C. 寒潮 D. 沙尘暴
6. 下列与台风“杜苏芮”生成相关的是( )
A. 西北内陆地区的干冷气流
B. 太平洋的暖湿气流
C. 印度洋的暖湿气流
D. 大西洋的暖湿气流
A
B
读中国洪涝多发区分布示意图(图2-2-15),完成7~8题。
7. 图示洪涝多发区的共同特点是( )
A. 雨季漫长
B. 地势低平
C. 河网密布
D. 植被稀疏
B
8. 图示洪涝多发区发生洪涝的时段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海拔高度
B. 海陆位置
C. 雨季差异
D. 气温差异
C
(2023·重庆市)我国今年已发生多次大范围沙尘天气,风沙危害严重。据此读近22年中国沙尘天气平均次数统计图(图2-2-16)完成9~10题。
9. 我国的沙尘天气多出现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0. 最容易引发沙尘天气的是( )
A. 浓雾 B. 大风
C. 暴雨 D. 大雪
A
B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农作物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热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季风气候适宜发展农业,但夏季容易受干旱影响(俗称“伏旱”),受灾最严重的月份一般是7月、8月。
材料二 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表(表2-2-2)、某水库景观图(图2-2-17)。
表2-2-2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10 12 18 24 28 31
降水/毫米 53 70 117 180 206 214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35 34 30 25 17 12
降水/毫米 153 129 77 90 70 41
(1)结合表2-2-2,分析气温和降水在组合上的特点,以及这种特点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意义。(6分)
特点:雨热同期。
意义:农作物生长期间,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有利于作物生长。
(2)结合材料,说出当地水库蓄水、放水的月份。(4分)
蓄水一般在4—6月,放水一般在7—8月。
(3)结合我国夏季风的特点,分析我国水旱灾害多发的原因。(4分)
由于夏季风的势力强弱、进退早晚几乎每年都不同,所以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比较大,导致水旱灾害多发。
(4)伏旱对农业影响极大,请你为缓解伏旱提出合理的建议。(6分)
①修建水库,调蓄水资源;②植树造林,涵养水源;③人工降雨,应对旱情;④实施跨流域调水。
素养强化
城市通风廊道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留出一定空间的走廊,如绿地、道路等,形成狭长的通风管道,利用风的流动性,将市郊新鲜洁净的空气导入市区,以保持城市的空气流通。规划合理的通风廊道,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空气循环,缓解城市夏季暑热。近年来,北京、杭州、武汉、西安 、成都、广州等城市都将通风廊道纳入城市规划之中。
(1)材料中北京、广州等城市的通风廊道总体呈南北走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助通风廊道可以缓解哪些问题?
夏季盛行偏南风
①降低城市夏季气温,减少城市能耗;②降低空气污染,提升空气清新度;③改善局地气候环境,提升人体舒适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