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0 物联网-课件(共28张PPT) -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WPS版)》(电工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10 物联网-课件(共28张PPT) -2025-2026学年中职《信息技术(WPS版)》(电工版)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项目10 物联网
CONTENTS
目录
01
任务10.1 物联网概念
02
任务10.2 网络安全
思政目标
01
物联网基础
掌握传感器原理,了解数据传输协议,探索智能设备互联,提升科技应用与创新能力。
02
网络安全意识
识别网络钓鱼,防范恶意软件,保护个人隐私,践行网络文明,成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
学习目标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即Internet of Things,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实现物物相连,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融合
物联网与5G技术结合,提升数据传输速度与容量;与AI技术融合,增强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实现更智能的物联应用。
物联网体系结构
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网络层负责数据传输,应用层提供服务与接口,三层协同构建完整的物联网系统。
关键技术
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无线通信、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以及安全加密技术,支撑物联网稳定运行与数据处理。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工业4.0、智能家居、健康医疗、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推动社会智能化发展。
项目描述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连接物体与网络,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技术革命
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体系结构
物联网体系结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分别负责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
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涵盖无线传感器网络、射频识别、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支撑物联网系统高效运行。
物联网概念
任务10.1
任务10.1 物联网概念
随着传感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
10.1.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通过智能设备互联实现数据交换与远程智能管理。
10.1.2 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的特征主要有3个,分别是全面感知、可靠传输以及智能处理
1.全面感知
全面感知通过RFID、传感器等实时采集物体状态、互动及交易数据。
2.可靠传输
可靠传输融合无线与5G网络,实时处理信息并支撑物联网发展。
3.智能处理
智能处理是企业运用智能技术处理跨域数据,提升决策控制。
10.1.3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架构层次
物联网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各层功能明确,技术要求各异。
感知层功能
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和RFID等技术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
网络层作用
网络层负责数据传输,实现感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数据通信,包括有线和无线网络。
应用层职责
应用层提供服务和应用,基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物联网的实际应用价值。
物联网结构
10.1.3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1.感知层
物联网基础层构成
物联网基础层由传感器与识别技术构成,如二维码、RFID等,通过感知物体及环境信息实现数据采集与传输功能。
传感器应用实例
汽车油量监测需液位传感器,振动报警依赖震动传感器;医疗卫生与食品监测通过浓度传感器检测有害物质超标情况。
10.1.3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01
2.网络层
网络层通过通信设备与协议实现数据安全传输,连接感知层与应用层。
02
3.应用层
应用层通过终端设备处理数据,为用户提供建议、控制等信息服务。
10.1.4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概览
物联网核心技术包括RFID、无线网络、中间件及智能处理技术,贯穿信息采集至应用全链条。
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与网络技术进步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实现数据高效获取与传输。
10.1.4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RFID技术
物联网关键技术
RFID技术为核心,实现物体自动识别与信息管理,支撑物联网数据采集与传输功能。
RFID系统构成
由标签、阅读器及天线组成,通过射频信号交换数据,完成信息加载、传输与后台处理流程。
10.1.4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无线网络技术
无线传感网在有限电能与通信距离下,通过组网技术实现持久工作。
3.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技术通过统一接口规范解决物联网设备兼容难题。
10.1.4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4.智能处理技术
感知层信息处理
物联网感知层获取海量信息,需通过智能处理技术转化为可用服务,如搜索引擎依赖人工筛选,但海量数据需自动化处理。
海量数据挑战
信息处理需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所需内容,传统人工处理无法应对,必须借助智能技术实现高效筛选与分析。
决策服务需求
物联网需提供决策支持,如智能交通系统根据实时路况规划路径,依赖智能处理技术优化服务响应效率。
物联网核心目标
物联网旨在通过机器智能替代人类思考,实现信息处理与决策服务的自动化,减少人为干预以提升服务精准度。
实训 物联网概念认知测试
物联网特征
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三大特征,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
物联网系统构成
一个完整的物联网系统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部分构成,实现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
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支撑物联网高效运行。
网络安全
任务10.2
10.2.1 网络安全的含义
网络安全的含义
网络安全指保障网络系统及数据安全,防破坏泄露,确保稳定运行。
10.2.2 网络安全的特征
网络安全定义
网络用户在网络环境中遵守文明规范,运用技术手段规避风险,提升网络行为安全性与效益,形成稳定安全使用状态。
技术防护应用
通过防火墙、数据加密等技术主动阻断威胁,识别并清除恶意软件,确保信息传输与存储过程的安全可控。
行为规范准则
明确网络操作边界,禁止非法入侵与信息篡改,倡导实名认证与内容审核,约束大学生网络社交与资源共享行为。
风险效益平衡
强化隐私保护与系统更新以减少隐患,同时优化资源获取与协作效率,实现网络安全与使用价值双向提升。
1.保密性
保密性确保信息仅限授权对象使用,防止非授权泄露。
10.2.2 网络安全的特征
2.完整性
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3.可用性
可用性指网络信息被授权访问、正常使用及快速恢复的安全性能。
4.可控性
网络系统对信息传播范围及内容实施有效控制,如密码托管政策。
5.可审查性
出现的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10.2.3 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01
网络安全威胁
网络攻击、数据泄露、钓鱼软件及恶意软件构成主要威胁,需强化防火墙与加密技术防范未授权访问与信息窃取。
02
内部安全隐患
员工误操作或恶意泄露导致数据外流,企业应规范权限管理并定期开展安全意识培训降低人为风险。
03
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可自我复制的恶意程序,破坏系统致瘫痪。
04
2.黑客
黑客利用网络系统漏洞进行非法活动,窃取机密以牟利。
05
3.内部入侵者
内部入侵者利用系统弱点,熟知内部结构威胁更甚。
06
4.拒绝服务
拒绝服务通过过量请求瘫痪系统,如邮件炸弹致业务中断。(24字)
10.2.4 安全使用网络
个人信息保护
加强自我防护,谨防信息泄露,特别注意财务安全,避免网络陷阱。
抵制不良信息
警惕网络诈骗,远离钓鱼WIFI,防范恶意软件,拒绝钓鱼邮件,抵御网络病毒。
10.2.4 安全使用网络
1.做遵纪守法的网民
01
网络安全责任
大学生须知:利用计算机违法属犯罪,法律严禁,危害社会。应恪守公德,以技术造福,禁滥用知识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
02
知识产权与隐私保护
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及隐私,禁止网络侵权、电子骚扰。合法使用匿名权,做文明“网虫”,禁网络性骚扰或虚拟社会无序行为。
03
网络行为规范
严禁“黑客”“黄客”行为,禁传封建迷信、色情、暴力等违法信息。禁造谣传假,禁网络恶作剧,维护秩序,坚守道德与法律底线。
04
自律与社会责任
独处时亦需慎独,不可因操作计算机而放松守法意识。网络言行须合规,禁借虚拟身份肆意妄为,确保技术应用符合社会公序良俗。
10.2.4 安全使用网络
2.上网适可而止
倡导网络自律,抵制不良信息,理性面对虚拟社交。
10.2.4 安全使用网络
3.预防违法犯,加强自我防范
不明软件风险
避免下载不明来源或非法软件,防止账号密码等隐私泄露,犯罪分子可能篡改信息实施盗用。
网站访问警示
谨慎访问色情网站,谨防连接转为国际通话,导致高额话费,单日上网费用或超千元。
网友交往防范
警惕网友虚假身份与诱惑,防范诈骗敲诈等犯罪行为,虚假包装可能引发财物损失或人身危险。
实训 启用防火墙与杀毒软件查杀病毒:1.启用Windows防火墙
防火墙概念与作用
防火墙是软硬件结合的网络安全屏障,保护内外网数据安全。
设置Windows Defender防火墙
通过开始菜单进入设置,搜索控制面板,切换小图标视图,打开Windows Defender防火墙选项。
防火墙示意图
“Windows Defender防火墙”对话框
Windows防火墙“自定义设置”对话框
实训 启用Windows防火墙和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2. 使用杀毒软件查杀计算机病毒
通过全盘扫描或快速查杀功能,使用360杀毒清除计算机病毒。
360杀毒主界面
使用360杀毒软件全盘扫描杀毒
THE END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