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课 题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课 型 新授课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的神奇,体会故事中蕴含的真善美。 语言运用:认识“普、矩”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少”“系”,会写“葫、芦”等9个字,会写“声明、神仙”等词语。了解故事的主人公王葆这个人物,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思维能力:有条理地梳理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思考王葆渴望得到宝葫芦的理由;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审美创造:能发挥想象,创编故事。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和故事中的情感之美。重点难点 发现宝葫芦故事的神奇有趣,了解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学习单。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一、明确要素,激发兴趣。 (4分钟) 1.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葫芦的美好寓意和形象。 2.出示单元页插图和单元导语,明确单元语文要素。 3.揭题,板书课题。 1.学生回顾《我要的是葫芦》,了解葫芦有“福禄”的美好寓意,交流古代神话故事里葫芦的形象。 2.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学什么。 3.书空、齐读课题。二、趣学字词,整体感知。 (12 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请同学们交流学习收获,提出不会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 3.(课件出示本课会认字、会写字,要求会写的词语)多种方法识字、写字、理解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1)指名读,提醒“规矩”的读音,正音:“矩”字单独念第三声,在“规矩”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2)出示字典页面截图,引导学生根据字义辨析多音字“冲”的读音:院子里冲出一条大花狗,冲着他摇尾巴。 1.按照自学要求,学习字词,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查“字典”,辨析句中多音字的读音。 3.交流自己的收获,提出不会的地方。(接上页) 4.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三部分的主要内容:王葆介绍自己、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王葆想得到宝葫芦。 (2)在交流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以讲述的语气朗读课文内容,读出画面感。 4.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依据指导朗读课文,读出童真童趣。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4分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在课文中圈出来。 2.小组交流自己的思考。全班进行梳理,主要聚焦两个方面。一方面:奶奶讲传说故事中的宝葫芦特别神奇,得到它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另一方面:王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些烦恼,渴望得到宝葫芦来解决问题。 3.猜一猜,王葆得到宝葫芦了吗 (交流中追问这样猜的依据是什么)那么,再猜猜看,王葆是怎么得到这个宝葫芦的呢 (鼓励学生大胆、合理地猜想) 4.猜想之后,呈读书中的情节,对比一下,跟你猜的一样吗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结合自己的感受,找出相关语句。 2.抓住文中对王葆的描写,品悟他为什么要得到宝葫芦。 3.生生之间相互补充,多角度理解。 4.交流想象故事情节。四、课堂习字,规 范书写。 (10分钟) 1.教师示范书写本课会写字和词语,重点指导“冒”“式”易错字:“冒”上宽下窄,上不封口,“式”不要多加撇。 2.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练习书写。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一、复习巩固,整体感知。 (5分钟) 1.听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同桌相互批改,并改错。 3.老师重点强调错误比较多的词语。 4.多音字练习:根据语境,在括号里填上正确读音。 (1)妈妈工作辛苦了,她下班回来,我给她冲( )杯茶。 (2)你今天吃大蒜了,味道很冲(),请不要冲()着我说话。 5.回顾故事主要内容:请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宝葫芦的秘密》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写生字词,同桌互查对错,改正错误。 2.学生交流多音字的读音。 3.回忆故事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二、复述故事,感受神奇。 (10分钟) 1.走进奶奶的《宝葫芦的秘密》,请你讲一讲那些人是如何得到宝葫芦的 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 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2.老师引导学生梳理奶奶的“宝葫芦的故事”,理清讲故事的层次。 3.从这些故事情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按照“来历————作用”的框架,学生试着讲奶奶的“宝葫芦的秘密”,感受故事的神奇。 5.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真的吗 1.根据提示讲解,了解故事梗概。 2.梳理顺序,做到表达有序。 评价标准:有序,神奇,美好。 3.练习讲故事:自己准备———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4.在梳理中感受想象的神奇。三、聚焦人物,感受真善美。 (10分钟) 1.读了这个故事,你对谁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王葆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 出示学习任务一:默读课文,完成王葆的名片信息填写。 3.从课文中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到王葆的调皮、可爱呢 找出课文中有关句段,说一说有关事例。 洗脚的时候…… 要剪脚趾甲的时候 4.想一想,说一说,王葆人物名片上的肖像,应该怎样画。 1.学生汇报交流。 (1)对奶奶印象深刻:因为她总是能讲出神奇的故事,而且带给王葆积极的追求。 (2)对王葆印象深刻:因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很有画面感。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在学习单上梳理并填写相关信息。 3.交流反馈,重点体会王葆调皮、可爱的性格特点。 4.画出心目中王葆的肖像图。四、巧设悬念,引 发兴趣。 (10分钟) 1.预测想象,拓展情节。 (1)结合经验,预测:王葆最终有没有得到宝葫芦 是怎么得到的 (2)播放视频,了解王葆得到宝葫芦的过程。 2.引入原著,激发兴趣。 (1)引入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2)读文存疑,引发读原著的兴趣。 ①引入原著片段,播放朗读音频。 ②体会王葆的变化,说一说心中的疑惑。 ③出示原著目录,引发读原著的期待。 1.预测故事情节。 (1)结合经验,预测情节,交流反馈。 (2)观看影视作品,了解王葆得到宝葫芦的过程。 2.读原著片段,质疑: (1)读介绍,了解作者及作品。 (2)读原著中的两个片段:交流心中疑惑。五、拓展延伸,布 置作业。 (5 分钟) 1.引导思考:假如你有一个宝葫芦,你想让它帮你解决什么问题 创编一个故事。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1.学生思考交流。 2.完成故事创编。板书设计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反思 童话故事的情节性、神秘感,深受学生的青睐。在执教《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时,我从儿童的思维特点出发,带着孩子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童话之旅”。课上,我以“王葆为什么想得到宝葫芦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抓住“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朗读,代入童话情境。在任务的驱动下,孩子们进行了自主阅读和想象,在童话情境中梳理线索、寻求答案,教师适时跟进指导,引导学生聚焦主题,让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予他们心灵的冲击,最终实现由文本的神奇到自己个性化的体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