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冀中的地道战“冀”就是河北省,“冀中”就是河北省的中部。看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地道战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是地道战?地道是什么样的?在地道里怎么打仗呢?……读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学习提示一:(1)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完在课题旁记下阅读所用时间。(2)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3)阅读后完成检测题。做检测题时不能回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完在课题旁记下阅读所用时间。1.我读课文用了( )分( )秒。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 )(2)地道里面光线不好,比较昏暗。( )(3)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旁边堆满荆棘。( )(4)人在地道里不能了解上面的情况。( )√×√×检查阅读效果总结方法:这是 1200 多字的文章,我们只要在 4 分钟内读完,就符合要求。老师想知道你们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快。看来不回读、连词成句读、抓关键词句读、带着问题读这些好方法明显提高了大家的阅读速度。侵 略 修筑 碉堡 党员 堡垒 任 丘 妨碍 拴住 搁置 隐蔽 陷坑 拐弯 岔道 孑口 吆喝词语检测ɡēxiànɡuǎichàqīnlüèlěiqiūrén地道战是怎么产生的呢?此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自感穷途末路,妄图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于是修筑了很多封锁沟和封锁墙,还修筑了很多的碉堡,用咱们书中的词来说就是———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封锁沟、封锁墙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为维护其交通和分割、封锁解放区,在解放区与敌占区之间的铁路、公路两侧挖掘的宽而深的壕沟,叫“封锁沟”;挖出来的泥土就用来修成墙,叫“封锁墙”。日本侵略军用这样严密的封锁线来实现对冀中平原的“大扫荡“,有谁了解“大扫荡”吗?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军五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下,出动坦克、装甲车几百辆,由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我冀中军民发动了空前残酷、空前野蛮的“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这次“扫荡”,敌人凭借军事上的机动优势,采取多路密集的“拉网式”“梳篦式”战术,企图从四面八方将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压缩在深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四县相接的根据地腹心地带,予以歼灭。1942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在扫荡中,日军实施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不问男女老幼,全部杀死;所有房屋,一律烧毁;所有粮草,不能搬运的,也一律烧毁,锅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律埋死或下毒。1943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近三个月时间,日军残杀我人民6674人,烧房54779间,抢掠与焚毁粮食2934万斤,抢走耕畜19300余头,毁农具172600余件……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犯下了滔天罪行。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那什么是地道战呢?那地道战为什么会出现在冀中呢?冀中地区是一个大平原,没有山林沟壑可以遮掩和防御。为了打破敌人的围剿和封锁,冀中军民利用土洞、窖藏、井口等自然条件,挖掘出一个个隐蔽而坚固的地道。这些地道不仅可以藏身于其中,还可以与敌人作战。后来地道逐渐发展成为地上、地下工事相结合的复杂系统,户连户、村连村、县连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工程。这些地道既能隐蔽自己,又能打击敌人,既能防御敌人的进攻和“扫荡”,又能主动出击敌人的据点和交通线。化文为图突破难点地道是什么样的呢?默读课文第 4~5 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出表示地道构造的关键词,记录所用时间。地道是由大洞、小洞、气孔、出口、陷坑、岔道、孑口等组成。借助关键词语试着完成地道示意图。(1)默读第 4~5 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思考地道的构造及作用。(2)自主选择其中一项任务任务一:判断示意图对错;任务二:绘制示意图,根据要求完成。 时间:6 分钟。(3)做好全班展示的准备。任务一:判断示意图对错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图1 气孔的口子开在空旷的地方。如果让你修改,你觉得开在哪里合适?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陷坑里插上尖刀或埋上地雷,没有掩盖物是错的。根据课文内容,陷坑上面应该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这样可以迷惑敌人,让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任务二:指名介绍所画地道示意图。生评价,提出修改建议。看到这样的地道设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隐蔽性强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四尺高度适宜住人、拴牲口、搁东西、作厕所功能齐全有气孔,能漏下光线较为舒适保护了群众作用大奇迹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的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地道是怎么防御敌人破坏的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用土和沙灭火火攻用“孑口”的吊板挡住毒气攻把地道跟枯井暗沟相连水攻地道是怎么防御敌人破坏的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这是保家卫国的正义的战斗,所以激起了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勇敢,特别有智慧。他们依靠着地道战这种方式,用落后的武器装备,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所以说地道战创造了一个奇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