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5学年初三科学(问卷)9月月评(无答案, 1.1-3.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5学年初三科学(问卷)9月月评(无答案, 1.1-3.2)

资源简介

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5学年9月月评
初三科学 (问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 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必须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卡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a-23 Cl-35.5 Cu-64 Ba-137)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4.2024年1月11 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年度盛典。如图是浙江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2.高空抛物是极不文明的行为,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
A.重力势能 B.动能 C.重力 D.体积
3.红旗牌轿车有两种车型,一款依靠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产生动力,另一款靠电池驱动电动机产生动力。燃油和电池均蕴含某种相同形式的能量,这种能量最终为车提供了机械能,该能量是 ()
A.电能 B.内能 C.机械能 D.化学能
4.大豆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被农作物吸收的营养物质,使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玉米植株没有根瘤菌,施用下列化肥可达到同样效果的是 ()
A. KCl B. K SO C Ca (PO ) D. (NH ) SO
5.将20克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皮肤上不慎沾到浓硫酸,应立即用干燥洁净的纱布擦拭,再大量清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6.研究发现水稻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最适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的是 ()
A.稀硫酸 B.氯化铵 C.硝酸钾 D.熟石灰
7.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滚摆,将滚摆从最高处由静止释放,观察到滚摆上下往复运动几次后最终静止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滚摆上升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滚摆下降时,它的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增大
C 滚摆每次到达最高点的重力势能都比上次小
D.滚摆到达最低点时,若所有外力消失,它将保持静止
第 1 页 共 8 页
8.如图所示,将乒乓球置于装有适量水的杯子中,一起从甲处静止释放,杯子落地后乒乓球弹起经过乙,继续向上运动,最后到达丙,乒乓球处于乙点与甲点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C.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9.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代表碳原子,“o”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B.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间隙
C 过程I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 过程Ⅱ发生了物理变化
10.为了解我市不同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化学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了可吸入颗粒TSP (总悬浮颗粒物)、NO 、SO 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测定的季节中,TSP 的含量在三种污染物里是最高的
B.该地冬季里空气的质量最差
C. SO 和 NO 易形成酸雨, 酸雨的 pH=5.6
D 实验室可用碱液吸收处理SO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相对应的关系中,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物质 M 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变红 物质 M属于碱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C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D 向溶液N 中滴入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N中可能有(
12.缓震鞋垫能够有效减轻跑步或走路过程中的震动,从而增加舒适感.为检验鞋垫的缓震性能,开展如图所示实验,将鸡蛋从一定高度掉落 (不计空气阻力),观察到鸡蛋被弹起,且没有破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下落到刚接触鞋垫,鸡蛋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劳能
B.从下落到刚接触鞋垫,鸡蛋的机械能不守恒
C.下落到最低点时,鞋垫的弹性劳能最大,鸡蛋的机械能最小
D.从最低点上升到刚好离开鞋垫,鸡蛋的动能一直增大
13.如图1 通过针筒改变密闭容器内压强 (波纹状装置为水囊,作用是增大水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图2为 pH值随气压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pH 随气压增大而减小 发生了2个反应:
B.当活塞吸气时,pH值变大,发生了反应②
C.当气压小到一定程度时,瓶内pH值会大于7
D.将剩余的水换成 NaOH 时,CO 质量会减少
第 2 页 共 8 页
14.向盛有 和 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随NaOH 溶液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代表溶质质量
B. Q点溶液中溶质为 Na SO
C. O→P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原溶液中 CuSO 和H SO 质量相等
15. 苏打常用于处理酸性废水。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废盐酸与苏打在试管中反应生成气体,推动小车前进。此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会向右运动
B.这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C.如果地面光滑小车将无法运动
D.用锌粒替换苏打小车也会运动
二、填空题 (本大题教数匠共38分)
16.(6分)“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用这一方法来完成对 性质的研究。
(1)【宏观现象】在烧杯中先装入少量的1 粉末,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微观解释】我们可用如图的模型解释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则X代表的微粒为 .
(3)【符号表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4分)下列物体中只具有动能的是 ,只具有势能的是
A.飞向篮筐的篮球;
B.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C.绷紧的橡皮筋;
D.安装在墙上的空调;
E.正在着陆的火星探测器。
18. (6分) 精盐(NaCl)和纯碱( 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对这两种物质的鉴别及提纯问题,从微双离子层面能有效建立问题解决的思维路径。
(1)窃质鉴别:,鉴别精盐和纯碱两种物质,其本质是 Ch、CO 的鉴别。下列物质可以鉴别这两种离子的是 ▲ ,
A.白酒 B.米醋 C.纯净水 D.酱油
(2)分离提纯:精盐中混有少量纯碱,要重新得到精盐,小科设计的提纯方案是在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再蒸发得固体。
①从微观层面分析,小科的提纯方案,其目的是为了除去 .(填离子符号).
②同学认为小科方案不合理,请你对小科方案提出正确的修改意见
19.(4分)甲站在0.5m/s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乙站在0.7m/s 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该时刻甲的重力势能 乙的重力势能,甲的机械能 。乙的机械能 (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第 3 页 共 8 页
20.(6分)小科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后,梳理氧化物、酸、碱、盐与X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X是硫酸钠 它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化合物中的 图中碱的化学式 8
(2)若X是水,则能实现图中物质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21.(6分)小明研究氢氧化钙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1)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实验 (填写图中的序号)
(2)小明发现将盐酸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 没有观察到有明显现象,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然后再滴入盐酸,若观察到 ▲ 瓶配阴二者发生反应。
(3)图乙表示实验③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种类在反应前后的变化,★表示的离子是 ▲
22.(6分)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网球,如图所示,在同一高度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将甲球整直向下抛出、乙球竖直向上抛出,丙球斜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落地前的运动过程中,甲球的动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乙、丙两球上升的最大高度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落地瞬间,乙球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球的速度。
三、实验与探究题 (本大题共46分)
23.(6分)同学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有三瓶无色溶液失去了标签,从实验老师处得知,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同学们认为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别,通过实验设计并进行相应的买验,他们给这三瓶溶液重新贴上了标签。下面是他们设计和实施的两种方案,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1)方案一:不用其他试剂进行鉴别,将三瓶无色溶液任意编号为A. B、C.各取少量进行实验,得到相关的实验记录(如下类)
请你判断B是 A 得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方案二:只选·科试剂进行鉴别(请补充实验步骤②)。
①用三支试管分别取少量三种无色溶液;② ▲ ;③观察现象;④得出结论。
第 4 页 共 8 页
实验内容 观察到的现象
A+B 有气泡产生
A+C 有白色沉淀生成
24.(6分)小江同学利用一个弹珠、三根材料和厚度相同、长宽不同的橡皮条,探究“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与长度、宽度的关系。”他依次将橡皮条固定在弹弓上,如图所示,在弹性范围内,拉伸相同的伸长重,将弹珠在同一位置沿水平方向弹射出去,测得弹射的水平距离,数据如下表:
次数 橡皮条 橡皮条的宽度/cm 橡皮条的长度/cm 弹珠被弹射的水平距离/m
1 a 0.50 20.00 10.10
2 b 0.50 30.00 8.20
3 c 1.00 20.00 14.00
(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 来间接反映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大小;
(2)比较 ▲ 次实验可知,拉伸相同的伸长量,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与橡皮条的宽度奋关;
(3)用同种材料同厚度的橡皮条,拉伸相同的伸长量,弹性势能最大的橡皮条是 .
A.窄面长的 B.宽面长的 C.窄面短的D.宽面短的
25.(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自热小火锅中的发热包,开展了项目式学习活动。
【任务一】探究发热剂的发热原理
(1)小李同学认为发热原因与氧化钙有关,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为探究发热包中只用氧化钙是否可行,取3克氧化钙、3克发热剂,分别与等体积的水反应,用数字化实验获得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2)由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发热剂不单独使用氧化钙的原因:
查阅资料:铝粉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同时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务二】探究影响发热剂发热效果的因素
第 5 页 共 8 页
设计方案:按表格中各物质的用量配比,分别进行实验,测得5min、10min.15min容器内温度如下表.
实验编号 氧化钙的质量/g 铝粉的质量/g 碳酸钠 的质量/g 水的体积/mL 时间、温度/℃ 持续发热的时间/ min
5min 10min 15min
① 5 5 0 50 34 35 37 15
② x 5 2 50 40 55 55 30
③ 5 5 4 50 38 45 76 20
④ 5 5 6 50 65 90 95 15
(3) 分析上表可知②中x= .
(4)分析发热达到的最高温度及发热时间,最适合作发热剂的是实验 (填实验编号)
(5)若要探究“水的体积对发热剂发热效果的影响”,请说明实验设计思路: 。
26.(8分)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明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他如何控制小车到水平面速度相同. .
(2)小华认为去掉木块,利用粗糙且足够长的木板,通过比较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也能比较小车动能的大小,即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物体的动能越大。于是小华设计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的实验,通过在小车上加砝码来改变质量,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买验需形,据此她得出在速度相同的条件下、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 (选填“大”或“小”,该结论与原实验结论有差异的原因,
(3)小磊在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如图丙所示,利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该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并简述原因 答:
27.(8分)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小丽对其成分做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 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 溶液,然后再滴加酚 酞试液。 NaOH 溶液部分变质
(1)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2)滴加足量CaCl 溶液的目的是
(3) 下列物质①BaCl 溶液、②Ca(NO ) 溶液、③Ca(OH) 溶液、④Ba(OH) 溶液, 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 溶液的质 序号).
(4)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 替
28.(8分)兴趣小组以“土壤酸碱性形成原因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式研究。
【任务一】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及对作物的影响
取我市某区3份不同地方土样,干燥后分别与自来水按2:5的质量比混合,操作如下图所示。测得三个土样的pH分别为5.1、5.2、5.3.
(1)纱布相当于过滤器中的 (填实验材料名称)我市的土壤呈 ▲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
(2)请指出该实验中不够严密的地方 ▲ (写一点).
(3)模拟不同酸碱度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项目小组分别在5个烧杯中倒入不同pH溶液50mL,保持其他条件一致,放入8粒大小一样的绿豆,观察记录,数据如图,由图可知结论, ▲
【任务二】酸性土壤形成的原因及改良
(4)长期施用一些化肥会造成土壤酸化,以化肥( 为例: 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认为可以加入熟石灰来改良已酸化的土壤,请你解释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而用熟石灰: ▲ (写出一条即可)
四、综合题 (本大题共31分)
29.(8分)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沿竖直方向降落,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最后安全着地。跳伞过程中下降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曲线OA 段运动员速度越来越大的原因是 ▲ 。此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CD 阶段,能量如何转化
(3)图乙中与图甲曲线中CD 阶段对应的是 选填序号).
30.(6分)在学习了“机械能”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为我市某游乐园体验项目设计了“过山车模型”,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过山车模型”评价表 (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运行过程安全,体验感好 能正常使用 不能正常运行
指标二 更好的利用地理优势,摆脱外界能源依赖 适当使用外界能源 能量完全依靠外界
同学们利用凹槽,拼接软管,小车等器材设计了如下模型、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1)在某次实验中小车从A 点匀速下滑至点B 该过程小车的机械能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第 7 页 共 8 页
(2)该小组设计的作品,小车不借助外界能量,从A点静止下滑,不考虑能量损失,小车能否顺利通过点 C: ▲ (选填“能”或“否”)。
(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特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针对该模型提出更合理的设计方案;
(6分)人体的胃壁细胞能分泌胃酸 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胃酸分泌过多,会导致胃部不适,可通过服用药物来治疗.
(1)如图所示为血液、胃壁细胞和胃腔间的微粒交换示意图,其中胃壁细胞内有大量的碳酸苷酶,能催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解释胃酸的形成过程。 ▲ 。
(2)抗酸药能与胃酸反应,从而治疗胃酸过多。常见的抗酸药有氢氧化铝 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
①写出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上述抗酸药中的
32.(5分)小育用如图甲所示的药品进行如图乙所示的酸和碱的反应,烧杯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及相关数据如图丙所示。
(1)根据图丙可知,图乙所示的胶头滴管中的溶液是 .
(2)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多少克 (写出计算过程)。
33 (6分)如下图,摆球从A点向下摆动,可以在A到B之间自由摆动,如果将摆球换成盛沙的漏斗下边放一木板,让漏斗摆动起来,同时其中细沙匀速流出且不计阻力,如下右图所示经历一段时间后,观察木板上沙子的堆积情况。请回答:
103原卷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