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模拟试题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阅读(72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社会研究的四种研究方式中,唯一具有定性特征的研究方式就是实地研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田野调查”。它强调的是到“田野”中去,研究者一定要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工作生活的环境中去,并且要在其中工作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在确定了研究问题或现象后,不要带任何假设进入“田野”中。进入到“田野”后,就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去观察、询问、感受和领悟,去理解研究现象,理清其背后的逻辑,找到解释的因素。既然是要开展实地研究,那么如何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田野点”就是调查能否顺利进行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调查地点显然不能随便选择,应该根据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与实际条件等要求来谨慎科学地选择。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及其类型,选择与其密切相关的“田野点”。一般来说,如果研究问题是探索性的、描述性的,就是说你要研究的是一个尚未被世人所了解的已存在的,或者是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那么调查地点的要求相对宽松,只要存在所要研究问题的全貌和特征就是可以选择的调查点,当然调查点的独特性越突出越好。如果研究问题是解释性的、理论性的,就是说你要研究的是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并要对其进行理论抽象思辨,那么调查地点的选择相对严谨,需要调查者多方综合比较,有相对充足的理由。获准进入“田野”只是完成了进入实地的表面程序,实际距离融入“田野”生活,走进被调查群体还有相当长的路。你要尽快取得当地居民的信任,并和他们建立友善的关系,这也是进入田野后的关键性任务。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积极参与当地的各种生活,用自己的真诚和尊重去获得当地居民的习惯与认可。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无论研究者的身份是否公开,都应该尊重被调查者的意愿,不能不经允许就私下录音录像,或者公开被调查者的信息、言论。尊重被调查者及其权益,是每一个研究者应有的和必需的职业道德。当你和当地居民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可以敞开心扉收集各种数据资料时,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主观情感与客观中立之间的矛盾冲突。无疑,研究者投入感情越多,就越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被调查者。但同时因为陷入的感情越多,研究者就越难保持客观性和敏锐性,变得过于想当然,甚至还会偏离事实真相,这是所有研究者都必须警惕和注意的一个严重问题。在“田野调查”中,研究者要逐渐适应一个“先融入”“再跳出”的角色转换过程。但是,你要记得任何偏离事实真相的研究成果非但不能帮助你的被调查者,很可能让他们陷入更大的困境。所以头脑清醒地保持情感和理性的分离,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成功完成“田野调查”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当你完成以上准备顺利进入“田野”后,就可以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调查数据、资料的收集了。通过观察和访谈,或以寻求口述等方法收集各种资料,记录“田野”日志。在对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归纳后,查阅参考文献,整理思路,发现新问题,然后再次进入“田野”,开始进一步的观察和访谈,然后再分析归纳,通过多次循环,逐步实现对研究对象和问题的理论概括与解释。研究者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分析、概括、总结、抽象,识别社会现象的真实面目,找寻人们行为的模式、社会事实的逻辑,发现并解释所研究问题的真正原因,以达到通过一个“田野点”,来理解整个社会的研究目标。(摘编自袁方《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材料二 温情的“心态”,是指研究者在“田野”中应该保持一种共情的态度。敬意的“心态”,是指研究者在“田野”中应保持一种尊重的态度。对于持有温情与敬意“心态”的研究者来说,“田野”中的现场感具有特别的意味,无论是发生在身边还是远方,都能给我们带来对真实社会的感受和洞察,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珍贵。当下很多大众平台都会使用智能算法来推送信息,信息的生产者大多是普通用户,其中不乏以流量和关注度为目的的信息炒作者。在主要信息源包围之下,人们常常被层层包裹在“信息茧房”之中,表面上自由、开放、广阔的信息获取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是狭隘、被操控甚至是被“定点投喂”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为每个人量身定做的虚构现实却是以用户自由获取的方式呈现的。人们的自由、自主和开放感也变成了虚构现实的一部分。可以说,一个人如果主要靠网络来获得信息和认识,那么他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生活在虚构的社会中,人们的认知将会受到极大的束缚。在这个社会中,热点事件、重要议题以及各种热搜,表面上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结果,而实际上很可能是大众注意力被操纵的原因。越来越多利用网络进行社会调查,是当前的一个发展取向,也有些人在探索网络的田野调查或田野民族志。田野调查的本质特点在于心灵的感通而非语言的交流,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心知其意”。尽管网络田野调查能帮助我们迅速“见到”远方的研究对象,能够和他们“面对面”地交谈,无疑极大拓展了田野调查的应用范围,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田野调查所独有的优势,这是网络田野调查的最大局限所在。(摘编自周飞舟《身临其境、心知其意:以田野调查认识真实社会》)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野点”的选择需结合研究问题、方法与实际条件综合考量,不能随意确定,这是保障调查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B.田野调查中,调查者投入的情感越多就越影响调查的客观性,研究人员须经历“先融入、再跳出”的角色转换。C.研究者应持有温情与敬意的“心态”,通过深入田野的实践,获得对真实社会的直接感受,避免陷入虚构认知中。D.网络田野调查借助互联网能迅速接触研究对象,尽管失去了身临其境优势,但仍然可以作为田野调查的有效补充。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研究者在获得被调查者信任后,仍要尊重他们,如果不经被调查者同意而公开他们的信息,就可能会使调查陷入困境。B.研究者在获得被调查者信任后,仍要尊重他们,如果不经被调查者同意而公开他们的信息,就可能会使调查陷入困境。C.在信息爆炸时代,虽然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自由,但也容易导致个体陷入“信息茧房”,难以了解真实全面的社会现实。D.网络田野调查虽然能通过远程互动拓展调查的应用范围,但由于缺乏现场的体验,研究结论的深度和真实性存在较大局限。3.下列有关“田野调查”的案例,其研究问题的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社会学团队进入一所“集团化托管”学校,收集学生家庭、学校文化氛围的数据,评估“集团化办学能否打破文化再生产”的课题。B.研究者进入某共享办公空间,与四十多位自由职业者共同办公,通过观察和拍摄的方式,记录了该共享办公生态的完整面貌。C.某学者加入一处位于城郊的快递共配站,全程跟车记录,最终绘制出站点的运作流程图以及高峰期与常态期的对比表。D.人类学家以“露营者”身份进入某“数字游民”营地,与远程工作者同吃同住,完成了三万多字的“移动办公社群日常志。”4.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给“田野调查”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5.《石钟山记》中,苏轼探究石钟山得名缘由的过程与“田野调查”的理念存在哪些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中秋晚凌叔华中秋节夜晚,月儿婷婷地升上屋脊,庭院地上好像薄薄地铺了一层白霜,远近树木似笼罩在细霰中。正厅里不时飘来果饼菜肴味。她吩咐厨子:“一会儿开饭,这碗鱼不必再烧了,这盘团鸭没有炖软,再炖炖吧。”敬仁斜挨在椅子扶手上迷蒙着眼休憩,从他笑容上就知道他十分满意她的布置。他认得她今晚穿的衣裙,是春天新婚穿过的那一套湖色华丝葛,裙脚绣着金碧折枝花。颊上透露出可爱的桃花色,他觉得她今晚非常美。圆圆的下巴衬上含情的笑靥更觉得可爱。“我娘说吃了团圆宴,一年不分离。”她依在他怀里说。刚上第二盘菜,看门的老董跑进来:“老爷,大石作那边打电话来请您即刻过去,姑太太不行了。”敬仁离席要走。太太觉不好过,但极不愿他此时走,因为团鸭还没上。没吃团鸭,团圆宴不团圆,她怕这是他们来日的征兆。“吃些饭再去吧。今晚的饭是要吃的。”敬仁心里难受,但他知道中秋宴是要吃的,他就喊:“拿饭来吧,备车,我就要出门!”盛上饭,他泡些鱼汤匆匆吃了。团鸭端上桌时,他已在漱口。她可怜地望着他:“吃块鸭子再去!”她拣了一块肥的夹碟子里。“没工夫吃了,人家在那咽气盼我!”她十分委屈,又怕不吃团鸭真会成征兆,就低声央他:“不吃团鸭是不好的,你得吃这块。”他只得坐下夹起送到嘴内,觉得油腻又吐了出来。他匆匆坐上车,此时已近夜半,月已到中天,那清澈惨白的月光射在玻璃窗上,格外使人觉到凄寂生感。太太坐在窗前惘惘胡思,想到今夜家宴便觉得悚然,好像恶运魔神此时正围住那块没吃进去的鸭肉,商议如何摆布敬仁。她好象置身在迷暗的森林中,恐怖忧愁缠住了她。她只盼有人用手领她出来。她想只要能拉着敬仁的手,就可以去了大半的忧愁了。敬仁回来了,满脸苍白,眼睛红晦:“我早去五分钟就见到她了。都是你要我吃那团鸭,耽误了时间。可怜她只有一个干弟在京城,临死都会不到。”他回想方才干姊的景况,一张瘦削惨白的脸,睁着阴晦带泪渍的眼,披着稀松乱发,盖着张白布被单,上头撒了些黄钱,地上一对死白油烛点着,中间插了一股香。“咳,我们真对她不住!都是你强我吃那碗饭,张妈告诉我她咽气时还喊人找我呢。”太太本忌讳大节日说死人,听敬仁连连埋怨自己只得勉强忍住道:“别只埋怨我吧,大节下少见一个死人好多着呢。”“想不到你这女人心肠这样硬,人家孤冷冷死了,你还说不见她好多着呢!”他转悲为怒,伸脚把鞋子向上一摔,竟把茶几上的花瓶碰了下来,砸一个粉碎。又是一个不吉祥!一时间她又悲又气:“怎的了,你今晚是成心给我过不来!”她抽咽地哭起来,“大节下,饭也不肯吃,瓶子也摔破。还过什么好日子!”他望见她红肿的鼻子硕大,那觉得可爱的嘴唇已褪尽胭红,只见一个酱紫的扁着的嘴。这是婚后第一次他觉得他的女人难看。他惘惘怆怆走到中庭,圆圆的皓月好像正对他冷笑。第二天一早他便跑去料理干姐姐的丧事了,晚上十点他才回到家。太太蓬乱着头发,眼睛哭得非常红。敬仁看着桌上的账单问道:“我前天交你手的一百块用完了没?先拿出来还这笔账吧。”“昨天不看,这时却问我要,我没白花你一个钱。我又没有个干弟送我钱花。”太太一肚皮委屈,正想借题发泄。“你说什么话,人家已经死了,我真要躲开你。”“我早知道你嫌我,大节下就给我下不了台!”她又哭起来。晚上她满眶眼泪回娘家,一住就是三天。他跟着朋友逛艺园听戏;跟在时髦女人后头看热闹;时常到小饭馆吃便饭,喝白酒;夜间常到一两点回家。一个月后,敬仁丈母娘着急便送女儿回到敬仁家。夫妻间虽不再龃龉,总觉得彼此心中立了一块冰冷的石碑。敬仁艺园逛熟了,第二年春天便做了胡同一家的熟客。杂货铺在第二个中秋节典给了人,他拿一半款替胡同的姑娘还金店和绸缎庄的账。他太太在春天小产了一个七个月的男孩,大夫说怀孕时动了肝火,急怒伤了胎。太太病了三个月,面貌枯黄憔悴老了许多。敬仁常不在家,渐渐觉得她非常丑陋,说话也懒得答她。第三年祖遗的铺子都典走了,只剩一间纸行,虽不曾典,已把契纸押了给人。第三个中秋晚上,太太独自躲到厨房望着炉火擦泪,不敢哭出声来。八月底太太又小产了一个六个月的男孩。第四年中秋,正厅已蜒满了蜘蛛网,月亮升上屋脊,几个黝黑的蝙蝠支起双翅在月下飞来飞去。厨房有两个女人说话,一个是敬仁太太,一个是太太的母亲。“你后天一定得搬出去吗?”“已经到期交割了。”“敬仁一定不来接你吗?”“不来,昨听人说,他已经去三不管住闲了。”“想不到他们家落到这地步!”“谁也没想到,娘呵,都是我命中注定受罪吧!”她擤擤鼻涕咽哽道:“我出嫁后头一个八月节晚上就同他闹气,他吃了一口团鸭,吐了出来,我便不高兴,后来他又一脚碰碎了一个供过神的花瓶,我更知道不好了。”“这都是天意,天降灾祸谁躲得过!你也看开点,修修福等来世吧。”老太婆嗽了几声。两点钟后,小屋内灯油渐尽,月儿依旧在院子里铺上薄薄的一层冷霜,树林高处照样笼上银白的霰幕。蝙蝠飞疲了藏起来,大柱旁一个蜘蛛网因微风吹播,居然照着月色发出微弱的丝光。(有删改)6.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选取中秋晚的特定场景,将敬仁夫妇一家从小康之家到流离失所,从幸福美满的婚姻走向婚姻坟墓的变化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B.“非常美”“他的女人难看”“她是非常丑陋”,通过敬仁眼中太太的变化,展现了他对太太由爱到厌的过程,折射出他的内心世界。C.“这都是天意,天降灾祸谁躲得过!……修修福等来世吧。”这是太太母亲不想让女儿伤心找借口安慰她的话,体现了对女儿的爱。D.小说将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安排在中秋节,形成了强烈反差,加剧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也强化了小说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团鸭”“花瓶”等是具有象征和隐喻意味的意象,在敬仁太太眼中,“团鸭”象征了团圆,象征了完整幸福的婚姻生活。B.“一张瘦削惨白的脸……中间插了一股香。”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干姐去世时的惨状,含蓄表达了敬仁内疚之情。C.小说情节安排详略得当,中秋节吃团鸭、岳母与妻子的对话是详写,干姐去世、处理后事、夫妻感情破裂分居、太太流产等是略写。D.小说全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客观记录了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让读者自己判断,引发独立思考,增强了小说的灵活性和可读性。8.有人评价这篇小说“在揭发旧传统的某些愚蠢观念上,《中秋晚》是可以跟鲁迅的《祝福》相媲美的”。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揭发了哪些旧传统观念。(6分)9.文中画线的几处环境描写都写到了“月光”,试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4分)(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周磊者,沛人也。曷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高帝欲废太子,而立成躯子如意为太子,火臣固争莫能得。而鄙庭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上欣然而笑,即罢。是岁,威慑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万岁之后不全也。赵尧为将坚御史,赵人方与公谓御史火夫周昌曰:“君之史赵尧年虽少,然奇士,君必异之,是且代君之位。”昌笑曰:“尧年少,刀笔吏耳,何至是乎!”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群臣不知上所以然。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以赵王年少,而威夫人与吕后有隙,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我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陵下独为赵王置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者乃可。”高祖曰:“然。而鲜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昌,其人坚忍伉直,独昌可。”高祖于是召禹谓曰:“吾國欲煩公,公强为我相起。”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念非公无可者。”于是徙昌为赵相。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火夫者?”孰视尧曰:“无以易尧。”遂拜尧为御史大夫。高祖蔚,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昌曰:“高帝属臣赵王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太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遗王,王且亦疾,不能奉诏。”太后怒,乃使使召赵相。昌既被征,高后召赵王。王果来,至长安月余,见鸽杀。昌谢病不朝见,三岁而薨。高后元年,怨尧前定赵王如意之画,乃抵尧罪,以任敖为御史大夫。 (节选自班固《汉书》卷四十二)材料二:方与公谓周昌之吏赵尧年虽少,奇士,“君必异之,且代君”。昌笑曰:“尧,刀笔吏尔,何至是!”居坝之,尧迅高祖为赵王置贵强祖,独周昌为可。高祖用其策,尧竟代昌为御史大夫。吕后杀赵王,昌亦无能为,特谢姨不朝尔。由此观之,尧特为此计代昌尔,安能为高祖谋哉!吕后怨尧为此计,亦抵尧罪。尧非神不能为高祖谋,其自为谋亦不善矣,昌谓之刀笔吏,岂能也哉!(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人物》)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高帝属臣A赵王B王年少C奇闻太后D怒E成夫人F欲召G赵王并诛之。11.下列对材料相关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异,意动用法,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的“鄙”用法相同。B.然,代词,这样,与《项脊轩志》中“室始洞然”的“然”意义不相同。C.徙,调任,与《琵琶行(并序)》“转徙于江湖间”的“徙”意义相同。D.见,表示被动,与《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的“见”意义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昌为人刚强有力,敢于直言,连萧何、曹参都对他谦虚退让,在高祖想度太子时,他极力相争,最终使高祖放弃。B.方与公认为赵尧是奇士,还预言他将取代周昌做御史大夫;而周昌并不赞同,认为赵尧还年轻,不能担任重要职位。C.高祖因担忧自己死后赵王如意不能保全,于是采纳赵尧的建议,让性格坚韧正直的御史大夫周昌前往赵国担任丞相。D.高祖去世后,吕后想召见赵王,周昌让赵王称病不去;吕后大怒,就先召见周昌,让他离开赵国,再召见并毒杀赵王。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孰视尧曰:“无以易尧。”遂拜尧为御史大夫。(2)居顷之,尧说高祖为赵王置贵强祖,独周昌为可。14.苏轼为什么赞同周昌对赵尧“刀笔吏”的评价?请简要概括。(5分)(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南乡子·送述古宋·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5.以下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南乡子》写临平山上塔,实则是以客观的无知之物,衬托词人主观之情。B.《江城子》“不思量,自难忘”矛盾之间,真实而深刻地揭示情意之深。C.两首词都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以表情达意。D.两首词都写到“夜”的意象以衬托情感至深。16.中国古典诗词收结处往往“词尽意不尽”,两首词结尾划线处都极妙,请赏析异同。(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登山者在山顶等待日出,当看到天空云彩颜色变幻时,他不由吟诵出姚鼐《登泰山记》中关于日出前景象的句子:“ , 。”(2)小宇参加“诗画乡村行”研学活动时,望见远处村庄若隐若现,炊烟袅袅升起,便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里“ , ”两句来形容这一情景。(3)星宿是亿万年时光里不曾褪色的璀璨,古代文人常以星宿名入诗文,例如“ ,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从来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 A ,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 甲 ),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唆。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啰唆”。《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 B ,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天出场:“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有谁像这样来说话、作文,那真是啰唆到了极点。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来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却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练。但是,这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琢。像上面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使人感到吃力、头疼。而读大师们的名著呢,( 乙 ),轻松畅快。(节选自周先慎《简笔与繁笔》)18.(1)请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填入文中第二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2)文中划线处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19.下列句子中的“像”与文中加点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怜悯是人的天性》)B.我每年国庆都特别期待能出去好好玩一趟,之前去过不少地方,像海边城市青岛,还有历史古都西安。(本卷21题材料)C.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自言自语似的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党费》)D.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荷花淀》)20.请在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1.下面是一位游客向旅行社工作人员咨询旅行信息的话语,表述啰嗦,不够简明扼要,不利于与旅行社进行沟通。请对这段自述进行缩写,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80字。(3分)你好!我一直都特别想去云南旅游,云南的风土人情太有魅力啦,听说当地的少数民族服饰特别精美。我尤其向往苍山洱海、石林这些绝美的地方,就想去昆明、大理、丽江这几个城市好好转转。我每年国庆都特别期待能出去好好玩一趟,之前去过不少地方,像海边城市青岛,还有历史古都西安。今年呢,我清明有3天假,不过头两天已经和朋友约好了要去参加一个本地的文化活动,已经买好票了,我又退了票,所以3号才能出发去云南。我想了解一下有没有那种包含昆明、大理、丽江这几个热门景点的旅行套餐,酒店住宿条件怎么样,行程安排会不会特别紧凑,价格大概是多少呢?22.请找出并赏析下面语段中的“繁笔”。(4分)娜拉:(瞪着眼瞎摸,抓起海尔茂的舞衣披在自己身上,急急忙忙,断断续续,哑着嗓子,低声自言自语)从今以后再也见不着他了!永远见不着了,永远见不着了。(把披肩蒙在头上)也见不着孩子们了!永远见不着了!喔,漆黑冰凉的水!没底的海!快点儿完事多好啊!现在他已经拿着信了,正在看!喔,还没看。再见,托伐!再见,孩子们!(出自《玩偶之家》)三、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 人生的前18年里,庞众望曾因先天性心脏病命悬一线,曾为母亲住院挨家挨户借钱,也曾为还债捡废品赚钱。但他一直以不屈的意志面对困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生活,并坚信“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使命,就是科研报国”。材料二 从九一八的烽火、卢沟桥的石狮,到青纱帐的枪声、百团大战的硝烟……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题为《不屈》的短视频跨越时光洪流,用丹青为史立传,它告诉人们:何以江山如画 因为有人曾用生命写下答案。关于“不屈”,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B(3分)2.B(3分)3.A(3分)4.田野调查是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工作生活环境并停留较长时间,不带预设地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经多次分析归纳实现理论概括,且需尊重研究对象的定性社会研究方式。(4分)5.①实地观察:苏轼亲至石钟山考察,而非仅凭传闻,与田野调查“深入现场”理念一致;②质疑求证:不盲从郦道元与李渤的说法,通过实地探寻验证猜想,符合田野调查“理性客观”原则;③结合体验:夜间乘舟聆听水声与钟声,结合感官体验得出结论,体现田野调查“身心融入”的要求。(6分)6.C(3分)7.B(3分)8.①迷信愚昧。敬仁太太认为丈夫没吃象征团圆的团鸭、碰碎供过神的花瓶都是不祥的征兆,会导致婚姻不幸。②男尊女卑,男权思想。敬仁是家庭的核心,掌管钱财,能在外四处游荡;敬仁太太只能一辈子困在院子里,被局限在婚姻、生育和家务等方面。③宿命思想。婚姻失败后,敬仁太太和她母亲都认为婚姻不幸是命中注定受苦,将婚姻不幸的原因归结为命运。(每点2分,共6分)9.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开头朦胧的月光渲染了温馨宁静的气氛,也使整部作品镀上一层清冷的银辉,笼罩在淡淡的哀伤下。②贯穿小说始终,前后照应,增强小说的内在联系,使小说情节结构更清晰、紧密。③暗示人物关系的变化,随着环境氛围从温馨走向凄凉,夫妻俩的关系也日益生疏。④象征人物命运,揭示主旨,“月光”具有象征意义,凄冷可怕的月光象征着敬仁夫妻婚姻失败、家财散尽的结局。(每点1分,共4分)10.BCF(3分)11.C(3分)“转徙于江湖间”的“徙”意思是“迁移”。12.B(3分)“不能担任重要职位”错,曲解文意。13.(1)(高祖)仔细地看着赵尧说:“没有谁能代替赵尧。”于是任命赵尧为御史大夫。(2)过了不久,赵尧劝说高祖为赵王安排一位地位尊贵、性格刚强的丞相,还说只有周昌是适合的。14.①赵尧的计策是为自己谋划,而非为高祖;②赵尧最终因计获罪,计策并不高明。(5分)15.C(3分)“两首词都运用拟人和比喻”错误。《南乡子》仅用“拟人”(塔“迎客送客”),无比喻;《江城子》仅用“比喻”(“鬓如霜”),无拟人,并非“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16.相同点:均以景结情,用凄清之景烘托深情,实现“词尽意不尽”的效果——不直接抒情,而借景物让情感自然延伸,余味绵长。不同点:①《南乡子》结尾“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以“残灯斜照”“秋雨”的孤寂之景,烘托离别后的悲伤;“泪不晴”将“秋雨”与“泪水”联动,情景交融,突出当下的离别之痛;②《江城子》结尾“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以“明月夜、短松冈”(亡妻墓前之景)的想象之景,将“当下的梦”延伸到“年年的思念”,时空拓展,表达对亡妻的永恒眷恋,情感更深沉持久。(每点2分,共6分)17.(每空1分,共6分)(1)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2)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3)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18.(1)A处:惜墨如金 B处:索然寡味(索然无味、淡而无味)(2分)(2)“提练”改为“提炼”;“字斟句琢”改为“字斟句酌”(2分)19.A(3分)20. 甲:艺术表现上的繁笔 乙:却有如顺风行船(4分)21.你好!我想清明假期去云南旅游,3号出发,想了解是否有包含昆明、大理、丽江热门景点的旅行套餐,酒店住宿条件、行程紧凑度以及价格情况。(3分)22.“永远见不着了”运用繁笔,反复强调,将娜拉内心的绝望与无助,以及害怕结果到来却又渴望快点被命运宣判的矛盾心理表现出来。(4分)23.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60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周昌,沛县人。他为人刚强有力,敢于直言进谏,萧何、曹参等人也都对他谦让几分。汉高祖想要废除太子,改立成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大臣们坚决劝谏却没能成功。而周昌在朝堂上极力争辩,高祖问他理由,周昌口吃,又处在盛怒中,说:“我嘴里说不出来,但我期期知道这不行。”高祖听了欣然大笑,随即作罢。这一年,成姬的儿子如意被封为赵王,当时年仅十岁,高祖担心自己去世后赵王不能保全性命。赵尧担任符玺御史时,赵人方与公对御史大夫周昌说:“您的下属赵尧虽然年轻,但却是个奇特的人才,您一定要对他格外看待,他将来会取代您的职位。”周昌笑着说:“赵尧还年轻,不过是个办理文书的小吏罢了,怎么会到这种地步呢!”赵尧侍奉高祖,高祖独自闷闷不乐,大臣们都不知道皇上为什么会这样。赵尧上前询问说:“陛下之所以不开心,难道不是因为赵王年幼,而戚夫人和吕后有嫌隙,担心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我私下里正为此担忧,却想不出办法。”赵尧说:“陛下只需要为赵王安排一位丞相,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大臣们一向敬重畏惧的才行。”高祖说:“对。但大臣中谁合适呢?”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他为人坚韧、正直,只有周昌可以胜任。”高祖于是召见周昌,对他说:“我执意想麻烦您,您就勉强为我辅佐赵王吧。”周昌哭着说:“我从一开始就跟随陛下,陛下为什么要在中途把我舍弃给诸侯呢?”高祖说:“我非常清楚这是降职,但是我私下里担心赵王,想来除了您没有其他人能胜任。”于是调周昌担任赵国丞相。周昌走了很久之后,高祖拿着御史大夫的官印把玩着,说:“谁可以担任御史大夫呢?”(高祖)仔细地看着赵尧说:“没有谁能代替赵尧。”于是任命赵尧为御史大夫。高祖去世后,吕后派使者召见赵王,赵国丞相周昌让赵王称病不去。使者往返多次,周昌说:“高帝把赵王托付给我,赵王年纪小,我私下里听说太后怨恨威夫人,想召见赵王一起杀掉他们。我不敢让赵王去,况且赵王也生病了,不能接受诏令。”太后发怒,就派使者召见赵国丞相。周昌被召之后,吕后太后召见赵王。赵王果然来了,到长安一个多月后,就被毒杀了。周昌称病不再上朝,三年后去世。高后元年,太后怨恨赵尧之前为保全赵王如意出的计策,就让赵尧抵偿罪责,任命任敖为御史大夫。材料二方与公对周昌的下属赵尧说,他虽然年轻,却是个奇特的人才,“您一定要对他格外看待,他将来会取代您”。周昌笑着说:“赵尧,不过是个办理文书的小吏罢了,怎么会到这种地步!”过了不久,赵尧劝说高祖为赵王安排一位地位尊贵、性格刚强的丞相,还说只有周昌是适合的。高祖采纳了他的计策,赵尧最终取代周昌担任了御史大夫。后吕后杀了赵王,周昌也无能为力,只是称病不上朝罢了。由此看来,赵尧不过是用这个计策来取代周昌罢了,哪里是为高祖谋划呢!吕后怨恨赵尧出了这个计策,也让他抵罪。赵尧不仅不能为高祖谋划,他为自己谋划也不算高明,周昌说他是办理文书的小吏,难道是诬陷他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语文试题.docx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