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巴楚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月考政治学科 参考答案单选题B 2.D 3.C 4.A 5.D 6.A 7.C 8.A 9A 10.B 11.B 12.C简答题13.①生产力特点:生产工具机械化、自动化,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②生产关系特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人与人的地位及关系:资本家与无产阶级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无产阶级因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在生产中处于被资本家剥削的地位。产品如何分配:产品分配按照资本占有情况和劳动力价值进行,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无偿占有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无产阶级仅获得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工资。14.①根本原因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如提出的按需分配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无法实现。②从理论基础看,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批判资本主义,设计未来社会美好蓝图,不切实际。③从社会变革途径看,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阶级斗争,主张阶级调和,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15.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②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兴起或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④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⑤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分析题16(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4分)判断:经济危机不能避免。(2分)分析:①因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根本原因。②因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是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直接原因。(4分)16(2)不能彻底解决。(2分)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罢工是阶级关系对立的表现。②通过涨薪,一定程度上会暂时缓和阶级矛盾,但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所以,只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没有改变,就不可能彻底解决劳资双方的矛盾。(任意说出两点即可得4分)巴楚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月考政治学科 时间:60分钟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单选题(每道题4分,共48分)1.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把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从“古代中国”陈列中“请”到本次展览“C位”亮相。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①人们从简单的采集变为主动生产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④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以下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最科学的是( )A.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是一个理想社会B.是理想社会。虽然生活艰苦,但那时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关系和谐C.不是理想社会。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D.生产力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不是理想社会3.伴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社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社会形态在战国时代步入了封建社会。下列关于封建社会表述正确的是( )①地主阶级占有所有土地和劳动者②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③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④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社会的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或者寄托于资产阶级良心的发现,注定其必然要失败。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弊端是( )①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削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③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④认为资本主义不会被取代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5.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理论方面,共产党人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某校同学在探究“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中,收集到如下资料。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德意志意识形态》发表B.社会主义从运动到制度的伟大跨越——1871年巴黎公社宣告成立C.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D.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6.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把马克思的理论贡献概括为两个伟大发现,关于这两个伟大发现是( )①剩余价值学说 ②唯物史观 ③生物进化论 ④日心说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以“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复兴时期”四个阶段的40组人物和闪光的故事,记录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年以来团结带领人民,高擎理想和信仰的火炬,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的动人征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B.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C.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D.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前途,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8.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①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毛泽东谈到中国民主革命阶段性问题时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一道,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这是文章的上篇,一定要做好这一篇文章。下篇,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上下两篇②只有完成“上篇”才能完成“下篇”,二者相互衔接③完成“上篇”,完成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④完成“下篇”,在我国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认识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界限,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③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党的八大召开后,我国( )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一化三改”的内容,就是要对 、 、 、 。( )①农业 ②工业 ③工商业 ④进行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简答题(每道题12分,共36分)13.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特点?(可以从生产工具、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与人的地位及关系、产品如何分配等方面回答)14.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说是空想?15.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到科学的?(可以从思想来源、历史前提、阶级基础、理论基石、诞生标志等方面回答)分析题(有2小题,共16分)材料一 :近来,西方主要经济体的财政状况令人堪忧,美国国债已突破35万亿美元大关,这意味着每个美国公民背负着近10.4万美元的债务。这种债务规模不禁让人联想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的情景。当时,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进而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环境急剧恶化,多家银行倒闭,股市遭受重创。同时,英国面临着200亿英镑的财政赤字,德国经济也陷入危机,短期内改善的希望渺茫。有人预言,西方主要经济体的衰退很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材料二 : 近期,放眼欧洲各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各国不同行业的罢工浪潮此起彼伏。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这些欧洲国家积累了一些劳资双方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工薪阶层普遍对收入不满。尤其是近两年来,欧洲经历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在通胀冲击下,家庭支出急剧上升,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欧洲多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胀,采取了紧缩政策,导致经济活力下降,进一步影响了工薪阶层的收入。16(1)结合材料一,简要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4分),并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能否避免爆发经济危机(判断2分,分析4分)。16(2)如果资本家按照罢工要求给予涨薪,能否彻底解决劳资双方的矛盾?(2分)结合材料二,说明你的理由(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 政治 答案.docx 高一 政治 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