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答题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答题卡)

资源简介

班级
至正至真至善至美
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
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而且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④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
姓名
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在磨炼意志、接受锻炼中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2025一202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A.①
B.②
C.③
D.④
考场
语文试题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黄发垂髫指老人与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
座位号
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8小题,共26分)
B.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
△△△△△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
坛》《合欢树》等。
△△△△△
爱国主义是(qū)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
△△△△△
C.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变色
△△△△△O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
龙》《我的叔叔于勒》等。
△△△△△O
(z)。(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D.《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冷
座谈会上的讲话》)》
作者是吴敬梓。
△△△△△静
△△△△△思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考
(1)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秋思》)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2)蒹葭苍苍,
(《蒹葭》)
△△△△△规
A.嗔(cheng)怪襁(qiang)褓
妖娆(rao)
浩浩汤汤(shang)
(3)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范
B.狩(shou)猎
黄晕(yin)
豢(huan)养
自惭形秽(sui)
△△△△△答
(4)忽如一夜春风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题
C.箴(zhen)言
瘦削(xiao)
校(jiao)补
吹毛求疵(ci)
(5)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
”描
△△△△△
D,翘(qiao)首
抽噎(ye)
荣膺(yimg)
气冲斗(dǒu)牛
△△△△△
绘了太阳出来而林间雾气消散,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的朝暮之景。
△△△△△期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待
A.新疆阿勒泰是热门旅游地区,全国各地的游客前仆后继去欣赏那里的风光。
△△△△△着
运用典故,写出了作者渴望像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重新重用。
△△△△△你
B.两位艺术家人生背景各异,艺术风格大相径庭,但丝毫不妨碍两人成为挚友。
7.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2分)
△△△△△的
C.徒有其名的“天价茶”,让茶文化异化成了少数人附庸风雅的工具
△△△△△进
荷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根据用途,①
一,其中花莲以观
△△△△△步
D.有些人创作的文学作品,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读起来味同嚼蜡。
赏为主,子莲和藕莲以食用和药用为主。子莲和藕莲是上好的食材。荷花、荷叶、莲蓬、
△△△△△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莲子等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比如荷花碱、荷叶碱等,具有止血生肌、清热解毒、安心
△△△△△O
①智能化时代加速到来,是否有必要提倡劳动教育?答案是肯定的。②人的成长
提神等功效。400多年前,中药医典《本草纲目》就指出,荷花的叶子、莲子、莲须、
△△△△△O
对于劳动教育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③虽然时
△△△△△
莲梗、藕节等均可入药,②
0
△△△△△
第1页共6页学会审美 学会生活 学会健康 学会学习
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8小题,共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
爱国主义是(qū)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zhì)。(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嗔(chēng)怪 襁(qiǎng)褓 妖娆(ráo) 浩浩汤汤(shāng)
B.狩(shòu)猎 黄晕(yùn) 豢(huàn)养 自惭形秽(suì)
C.箴(zhēn)言 瘦削(xiāo) 校(jiào)补 吹毛求疵(cī)
D.翘(qiáo)首 抽噎(yē) 荣膺(yīng) 气冲斗(dǒu)牛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新疆阿勒泰是热门旅游地区,全国各地的游客前仆后继去欣赏那里的风光。
B.两位艺术家人生背景各异,艺术风格大相径庭,但丝毫不妨碍两人成为挚友。
C.徒有其名的“天价茶”,让茶文化异化成了少数人附庸风雅的工具。
D.有些人创作的文学作品,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读起来味同嚼蜡。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①智能化时代加速到来,是否有必要提倡劳动教育?答案是肯定的。②人的成长对于劳动教育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③虽然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而且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④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在磨炼意志、接受锻炼中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黄发垂髫指老人与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B.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C.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等。
D.《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者是吴敬梓。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秋思》)
(2)蒹葭苍苍, 。(《蒹葭》)
(3)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忽如一夜春风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 , ”描绘了太阳出来而林间雾气消散,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的朝暮之景。
(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 ”运用典故,写出了作者渴望像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重新重用。
7.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2分)
荷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根据用途,① ,其中花莲以观赏为主,子莲和藕莲以食用和药用为主。子莲和藕莲是上好的食材。荷花、荷叶、莲蓬、莲子等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比如荷花碱、荷叶碱等,具有止血生肌、清热解毒、安心提神等功效。400多年前,中药医典《本草纲目》就指出,荷花的叶子、莲子、莲须、莲梗、藕节等均可入药,② 。
8.“奔跑吧,小铁!”今年6月29日上午9点,大庆市“第二届家庭亲子酷跑大会”将在萨尔图区兰德湖公园激情开跑,现全城招募最酷家庭战队。小庆跃跃欲试,想要和家人一同参与此项盛会。请你帮他拟定家庭战队的名称及口号。要求:口号与名称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名称不超过6个字,口号不超过30字(标点符号占字数)。(2分)
名称:
口号: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诗词阅读(5分)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9.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用诗中原句回答)(2分)
10.“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二)古文阅读(14分)
【甲】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乙】
①晋侯、秦伯①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②也。晋军函陵③,秦军氾南④。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注】①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秦穆公(?—前621),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②贰于楚:指郑国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③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④氾南:氾(fán)水的南面,也属于郑地。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
(1)肉食者鄙 鄙:
(2)小信未孚 孚:
(3)小大之狱 狱:
(4)晋军函陵 军:
1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入见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B.登轼而望之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C.以其无礼于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D.且贰于楚也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13.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第①段叙述了战前的准备。在曹刿的启发下,鲁庄公最终意识到了“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甲文第②段中,鲁庄公不察战情,急躁冒进,而曹刿则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前者的“鄙”与后者的“远谋”形成鲜明对比。
C.乙文第②段中,佚之狐在郑国危难时向郑文公推荐烛之武,正面表现佚之狐的善于识人与烛之武的能力不凡。
D.甲乙两篇选文中,曹刿虽是一介平民,烛之武虽一直未受重用,但二人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行为,都体现他们铁肩担道义的责任心。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三)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本题3小题,7分)
【材料一】
①人形机器人也称仿人机器人,是指具有人类形态和功能的智能机械体。它们通常拥有头部、躯干和四肢等类人结构,具备感知决策、运动控制、肢体执行等能力,能够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捕捉视觉、触觉和听觉等信息,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类似于人类神经传导的功能,用伺服电机模拟人类关节运动。这些类人特性使得人形机器人能够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场景,不仅可以承担繁重危险的任务,还能通过交互协作成为人类得力助手。
②从2016年起,人形机器人进入智能化进阶阶段。当前,人形机器人在环境理解和智能交互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通用化智能化进程正在加速。
(摘编自丁汉、陶波《探索人形机器人的奥秘》,2024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①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其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规划。
②那么何为“具身智能”呢?具身智能是指智能体(如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等)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其核心理念颠覆了传统人工智能的“离身性”局限,强调智能的本质必须通过身体与环境的动态互动来塑造和体现。
(摘编自王志闯《何为“具身智能”》,2025年3月19日《学习时报》)
【材料三】
具身智能的核心特征之一在于其动态适应能力。传统人工智能系统通常基于固定的规则或模型,而具身智能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学习能力,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做出实时反应。它的这种动态适应特性适合军事、无人驾驶等领域,在这些场景中,环境和任务是高度不确定的,智能体必须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决策并采取行动。
(摘编自张兴龙等《具身智能: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2025年1月3日《解放军报》)
【材料四】
近日,鸿道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发布会举行。该操作系统拥有微内核架构、高实时确定性、分布式协同计算等核心技术,搭建起大小脑融合机器人电子架构,标志着我国在具身智能机器人基础软件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据了解,鸿道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可解决传统计算架构的许多问题,提升续航能力。
(摘编自刘诗瑶《我国具身智能机器人基础软件领域取得进展》,2025年6月9日《人民日报》)
15.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人形机器人也称仿人机器人,通常具备感知决策、运动控制、肢体执行等能力。
B.因为“具身智能”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规划,所以它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C.具身智能的核心理念强调智能的本质必须通过身体与环境的动态互动来塑造和体现。
D.鸿道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可以搭建起大小脑融合机器人电子架构。
16.材料三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1分)
17.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帮助?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
(3分)
(四)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本题3小题,8分)
“文化出海”何以乘风破浪
①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出海”的类型和呈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元:中国好剧全球热播,《西游记》《琅琊榜》《人世间》等成为海外市场的“圈粉”利器;原创动漫重新“崛起”,《罗小黑战记》《白蛇:缘起》等先后入围被誉为“动画奥斯卡”的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国产游戏收获一众“洋粉丝”,国产网游《原神》《黑神话·悟空》等“引爆”全球,“出海”已经成为中国游戏人搏击未来的重要选择;中国书香飘向世界,科幻小说《三体》、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等畅销多国。
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③“文化出海”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三方面下更大功夫:
④一是看“罗盘”识方向。“扬帆远航”,意味着机遇,也预示着这些文化产品要接受更多受众、更多视角的检验。因此,需要识别哪些需求是各国相通的,哪些需求又是因国家而异的,创作更具全球目光、更能引起情感共鸣与认同的作品。比如国产剧《三体》在国外某平台观看人数超400万,其成功秘诀之一就在于作品“反思人类生存困境、探讨人类未来命运”的宏大气质。
⑤二是建“港湾”助远航。水手可以一往无前地出海,是因为背后有可以安心停泊的港湾,对于文化“走出去”来说亦是如此。比如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已吸引260多家企业入驻,将10万多小时华语影视作品发行授权至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叫好又叫座”。合作区还上线了“十诺云平台”,为浙江乃至全国影视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线上影视跨境交易服务。
⑥三是育“水手”搏风浪。大海航行靠舵手,也靠水手。“文化出海”,除了内容“出海”,也需要人才、技术、资金的“出海”。比如,为了提升翻译出版人才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启动了“海外翻译与传播应用能力培养计划”,围绕多语种翻译出版、书刊海外传播、海外出版营销、数字出版技术等领域,开展研修培训、研讨交流等。
⑦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出海”是一场与未来角逐的远征。期待,在“文化出海”的这条路上,我们的电影、文学、动漫等产品能扬起一道道风帆,形成千帆竞发之势,驶进世界各地受众的心里。
(摘自“浙江在线”网站,有删改)
1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就近年来“文化出海的类型和呈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元”的现实展开论述。
B.国产剧《三体》火爆的原因之一是“反思人类生存困境、探讨人类未来命运”。
C.作者认为,“文化出海”可以从三方面下功夫,其中“育‘水手’搏风浪”最重要。
D.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如“出海”“罗盘”“港湾”“水手”等词语,增强了文章可读性。
19.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为了让文化更好地“出海”,可以有哪些方法?请结合文本回答。(2分)
(五)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本题3小题,10分)
追猎
贾月珍
①深秋的上窝铺层林尽染,湛蓝如洗的晴空下,云雀扇动翅膀,冲向九霄,去舔尝白云的味道,一翻身,在海一样的天空中洗起了澡。
②达尔罕抬起猎枪瞄向云雀。他才10岁,枪托不时磕碰着腿肚子。那是支老猎枪,枪托磨得油光锃亮,枪身上锈迹斑斑。(A)达尔罕想象着子弹从枪膛飞出,像火箭一样蹿上云端,击中那高空盘旋的大雕。
③“到了。”爷爷说。达尔罕看见前方树林中有座木屋,只是没有窗玻璃。
④爷爷是护林员。年轻时,爷爷一边护林一边打猎。达尔罕从没见爷爷带着猎物回去。不过,爷爷的猎枪却一直保留着,就放在房子的梁上。达尔罕一直希望爷爷用它打只猎物回来,于是,这次就央求爷爷摘了下来,带它进山。
⑤爷爷忙着找纸把窗糊上。达尔罕一直抚摸着那支猎枪。
⑥爷爷招呼:“走吧。”
⑦达尔罕惊喜地问:“打猎吗?”
⑧“巡林。”爷爷说。
⑨太阳偏斜,巡视完,他们就回木屋了。吃完饭,他们躺在床上。屋子里漆黑一片,山风时而嗷的一声长鸣,像谁在吹哨子。突然,咔的一声响,达尔罕一激灵坐起来。爷爷也坐起来。他们一齐朝窗户看。窗户上的纸裂开了,一缕夜光打进来,撕裂的纸洞处,有双黑眼睛滴溜溜转。爷爷立刻打亮手电筒照去。黑眼睛迎着光,眯了起来,并没有逃。
⑩爷爷轻轻下床,朝那双眼睛走过去,快到窗户时,眼睛消失了。达尔罕跟在爷爷身后。
爷爷晃着手电筒在草中照了几次,又往树林深处照了照:“是狐狸。”
“狐狸!”达尔罕立刻精神一振,“我们去追吧!”
“早跑了。”爷爷说着,进屋又找了一张纸重新糊在窗户上。达尔罕叮嘱爷爷:“要是再来,一定抓住它。”
“这东西精明得很,肯定不再来了。”
达尔罕多希望那是一只没有记性的狐狸。
如他所愿,第二天,狐狸又来了,仍然是咔的一下把窗户纸抓开。达尔罕动作又慢了。第三天夜里,达尔罕一点也没睡着,瞪着窗棂。突然,木门刷刷响,是指甲抓挠而发出的声音。
“爷爷,狐狸挠门呢。”达尔罕握着枪的手出汗了。
爷爷起身,走到门口,侧耳细听。达尔罕兴奋地端起枪跟去,把手搭在扳机上。爷爷轻轻地把门推开一条缝,夜色中,一只狐狸蹲坐在门口,喉咙里呜呜作响。达尔罕一个箭步冲过去,从爷爷的臂弯下探出头,对着狐狸扣动扳机。
“啊,没有子弹!”达尔罕恼怒地大叫。就在扳机扣动的一瞬间,狐狸受到惊吓,掉头就跑。
“追!”爷爷说着就迈开步子。达尔罕也追上去,仍然紧紧握着那支枪。
狐狸跑进密密的丛林,身子忽隐忽现。达尔罕和爷爷紧紧跟随。狐狸跑着,不时回头看看祖孙俩。
爷爷明白了:“它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
“去哪儿?”
“跟去就知道了。”
跑了一阵,狐狸在桦树下停住了。爷爷慢慢走近,狐狸并没有逃,它不时低头嗅嗅。爷爷用手电筒朝低处照去,只见狐狸身旁的石洞下,躺着一只小狐狸,直挺挺的,不知是否活着。达尔罕也凑过去看,那只小狐狸紧闭眼睛,它的尖嘴上套着一个饮料瓶。
“这小东西的嘴被箍住了。”爷爷从腰间摘下尖刀,塑料瓶很容易就拿下来了。
“还活着,我们得把它抱回去。”
“好,我来抱。”达尔罕忙蹲下身,向小狐狸伸出手。(B)可大狐狸突然虎视眈眈地瞪他,还不时恐惧地看他背后的枪。
“你站远点。”爷爷说着抱着小狐狸离开。大狐狸一直跟随其后。达尔罕无精打采的,枪托磕碰腿肚子时,恨不得扔掉。
在爷爷救助小狐狸期间,大狐狸一直守在门口,一刻也不曾离开。小狐狸渐渐地苏醒了,跑出去,紧紧偎依在大狐狸身边,然后像个小影子一样跟着大狐狸跑进丛林里紧去了。
达尔罕知道它们在那树下的石洞里,有时很想看看小狐狸怎么样了,可一直没有去打扰它们。有时巡林,偶然相遇,那一大一小定定地站着,望着这边的祖孙俩,抖抖耳朵,达尔罕则吹一声口哨,挥挥手,而不是举起枪,因为,他早已把枪挂到了房梁上。
(有删改)
2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追猎”交代了小说的主要内容,简洁凝练,有助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本文开头描绘的山中美丽景色烘托了达尔罕进山时兴奋欢乐的心情。
C.本文第③段提到木屋没有窗玻璃,此细节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第④段“爷爷是护林员”的相关内容属于倒叙,丰富了人物形象,使文章曲折有致。
22.根据要求,在横线处填空。(4分)
(1)A处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生动表现出达尔罕对亲自使用猎枪打中猎物的向往。
(2)B处运用的描写手法是 ,表现出大狐狸对达尔罕的不信任。
2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主题的关键词是“爱”,有人认为是“自然”。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术课剪窗花时,红纸上跃动着奶奶教过的古老纹样;春节包饺子时,面团里揉进的是对国家幸福的美好期盼;下围棋落子时,品悟着“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雅趣;吟诵古诗文时,胸中激荡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
传统文化,就这样自然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陪伴我们成长,在少年的血脉里绵延。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表达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8小题,共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
爱国主义是(qū)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zhì)。(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答案】驱 帜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注意规范、工整、美观地写在田字格中。
驱动:qū dòng,意为施加外力,使动起来;也指驱使、推动。
旗帜:qí zhì,本义是各种旗子的总称,比喻有代表性或号召力的某种思想、学说或政治力量。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嗔(chēng)怪 襁(qiǎng)褓 妖娆(ráo) 浩浩汤汤(shāng)
B.狩(shòu)猎 黄晕(yùn) 豢(huàn)养 自惭形秽(suì)
C.箴(zhēn)言 瘦削(xiāo) 校(jiào)补 吹毛求疵(cī)
D.翘(qiáo)首 抽噎(yē) 荣膺(yīng) 气冲斗(dǒu)牛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嗔(chēng)怪——chēn;
B.自惭形秽(suì)——huì;
C.瘦削(xiāo)——xuē;
故选D。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新疆阿勒泰是热门旅游地区,全国各地的游客前仆后继去欣赏那里的风光。
B.两位艺术家人生背景各异,艺术风格大相径庭,但丝毫不妨碍两人成为挚友。
C.徒有其名的“天价茶”,让茶文化异化成了少数人附庸风雅的工具。
D.有些人创作的文学作品,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读起来味同嚼蜡。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多用来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句中用于形容游客去旅游,使用不当;
B.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句中说两位艺术家艺术风格差异大,使用恰当;
C.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句中说“天价茶”让茶文化成少数人装点门面的工具,使用恰当;
D.味同嚼蜡: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句中说文学作品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读起来枯燥,使用恰当;
故选A。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①智能化时代加速到来,是否有必要提倡劳动教育?答案是肯定的。②人的成长对于劳动教育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③虽然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而且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④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在磨炼意志、接受锻炼中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B.“人的成长对于劳动教育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存在主客颠倒问题,原句逻辑关系混乱,应是“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
C.“虽然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而且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关联词使用不当,“虽然”应和“但是”搭配,可改为“虽然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是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
D.“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在磨炼意志、接受锻炼中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语序不当,调换“磨炼意志”和“接受锻炼”的位置,修改为“青少年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中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故选A。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黄发垂髫指老人与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B.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C.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等。
D.《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者是吴敬梓。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有误,《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并非莫泊桑的代表作。莫泊桑的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故选C。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秋思》)
(2)蒹葭苍苍, 。(《蒹葭》)
(3)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忽如一夜春风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 , ”描绘了太阳出来而林间雾气消散,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的朝暮之景。
(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 ”运用典故,写出了作者渴望像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重新重用。
【答案】 燕然未勒归无计 白露为霜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千树万树梨花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7.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2分)
荷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根据用途,① ,其中花莲以观赏为主,子莲和藕莲以食用和药用为主。子莲和藕莲是上好的食材。荷花、荷叶、莲蓬、莲子等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比如荷花碱、荷叶碱等,具有止血生肌、清热解毒、安心提神等功效。400多年前,中药医典《本草纲目》就指出,荷花的叶子、莲子、莲须、莲梗、藕节等均可入药,② 。
【答案】示例:荷花可分为花莲、子莲和藕莲 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第一空:结合语境可知,前文提到“根据用途”,这表明后面的内容是按照用途对荷花进行分类阐述。紧接着后文明确指出“其中花莲以观赏为主,子莲和藕莲以食用和药用为主”,清晰地说明了荷花按用途可分为花莲、子莲和藕莲这三个类别。故此空可填“荷花分为花莲、子莲和藕莲”。
第二空:结合语境可知,前文详细说明了荷花不同部位“荷花、荷叶、莲蓬、莲子等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还列举了“荷花的叶子、莲子、莲须、莲梗、藕节等均可入药”,强调了荷花从花到各个部位都具有药用价值这一特点。那么此处需要一个总结性的语句,概括荷花全身都有药用价值这一核心内容。故此空可填“荷花全身都是宝”(或: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
8.“奔跑吧,小铁!”今年6月29日上午9点,大庆市“第二届家庭亲子酷跑大会”将在萨尔图区兰德湖公园激情开跑,现全城招募最酷家庭战队。小庆跃跃欲试,想要和家人一同参与此项盛会。请你帮他拟定家庭战队的名称及口号。要求:口号与名称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名称不超过6个字,口号不超过30字(标点符号占字数)。(2分)
名称:
口号:
【答案】示例:
名称:酷跑之家
口号:酷跑之家齐上阵,亲子酷跑乐无穷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
要紧扣“家庭战队”,让名称简洁、体现家庭参与感,口号和名称关联,展现亲子酷跑的活力趣味。从家庭、酷跑主题出发,用简洁字词组合名称,围绕名称,以强调亲子协作、奔跑热情等有节奏感的语句作口号。
示例:
名称:家酷战队
口号:家酷战队开跑,亲子欢乐爆表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诗词阅读(5分)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9.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用诗中原句回答)(2分)
10.“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9.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10.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9.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依据题目要求可筛选“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描写主人公的家的句子作答。
10.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诗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意思是:老兵“十五”岁就随军队出征打仗,一直到了“八十”岁才返回家中。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兵役的繁重。据此理解作答。
(二)古文阅读(14分)
【甲】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乙】
①晋侯、秦伯①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②也。晋军函陵③,秦军氾南④。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注】①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秦穆公(?—前621),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②贰于楚:指郑国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③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④氾南:氾(fán)水的南面,也属于郑地。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
(1)肉食者鄙 鄙:
(2)小信未孚 孚:
(3)小大之狱 狱:
(4)晋军函陵 军:
1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入见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B.登轼而望之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C.以其无礼于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D.且贰于楚也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13.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第①段叙述了战前的准备。在曹刿的启发下,鲁庄公最终意识到了“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甲文第②段中,鲁庄公不察战情,急躁冒进,而曹刿则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前者的“鄙”与后者的“远谋”形成鲜明对比。
C.乙文第②段中,佚之狐在郑国危难时向郑文公推荐烛之武,正面表现佚之狐的善于识人与烛之武的能力不凡。
D.甲乙两篇选文中,曹刿虽是一介平民,烛之武虽一直未受重用,但二人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行为,都体现他们铁肩担道义的责任心。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答案】11.目光短浅 使信服 案件 驻军、驻扎 12.C 13.C
14.(1)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
(2)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导语】这两篇选文均出自《左传》,以简洁笔墨展现精彩历史场景。【甲】文围绕长勺之战,借曹刿与鲁庄公对话及战场指挥,凸显曹刿“远谋”与鲁庄公善纳谏。【乙】文写烛之武临危受命退秦师,展现其智勇与爱国。两文人物形象鲜明,叙事生动,具历史与文学价值。
11.本题考查文言解释。
(1)句意:当权者目光短浅。鄙:目光短浅。
(2)句意: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信服。
(3)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狱:案件。
(4)句意:晋军驻扎在函陵。军:驻军、驻扎。
1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于是,就/副词,才;
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C.都是介词,因为;
D.连词,并且/副词,将近;
故选C。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
C..在乙文第②段中,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这只是佚之狐自己对于烛之武能力的一种判断和推荐言论。整个段落并没有直接对烛之武的能力进行具体的刻画,比如没有描述烛之武如何运用智慧去说服秦君的具体言行等。而是通过佚之狐的推荐,从侧面让读者感受到烛之武可能具备非凡的能力,因为佚之狐认为在郑国危难之际,烛之武出马就能让秦军退兵。同时,也从侧面体现出佚之狐善于识人,能够看出烛之武有解决危机的潜力,故不是正面表现,该项表述错误;
故选C。
1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句中的关键词。
(1)衣食所安:指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弗:不;专:独自享有。
(2)若:如果;使:派;师:军队。
【点睛】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乙】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三)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本题3小题,7分)
【材料一】
①人形机器人也称仿人机器人,是指具有人类形态和功能的智能机械体。它们通常拥有头部、躯干和四肢等类人结构,具备感知决策、运动控制、肢体执行等能力,能够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捕捉视觉、触觉和听觉等信息,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类似于人类神经传导的功能,用伺服电机模拟人类关节运动。这些类人特性使得人形机器人能够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场景,不仅可以承担繁重危险的任务,还能通过交互协作成为人类得力助手。
②从2016年起,人形机器人进入智能化进阶阶段。当前,人形机器人在环境理解和智能交互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通用化智能化进程正在加速。
(摘编自丁汉、陶波《探索人形机器人的奥秘》,2024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①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其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规划。
②那么何为“具身智能”呢?具身智能是指智能体(如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等)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其核心理念颠覆了传统人工智能的“离身性”局限,强调智能的本质必须通过身体与环境的动态互动来塑造和体现。
(摘编自王志闯《何为“具身智能”》,2025年3月19日《学习时报》)
【材料三】
具身智能的核心特征之一在于其动态适应能力。传统人工智能系统通常基于固定的规则或模型,而具身智能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学习能力,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做出实时反应。它的这种动态适应特性适合军事、无人驾驶等领域,在这些场景中,环境和任务是高度不确定的,智能体必须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决策并采取行动。
(摘编自张兴龙等《具身智能: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2025年1月3日《解放军报》)
【材料四】
近日,鸿道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发布会举行。该操作系统拥有微内核架构、高实时确定性、分布式协同计算等核心技术,搭建起大小脑融合机器人电子架构,标志着我国在具身智能机器人基础软件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据了解,鸿道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可解决传统计算架构的许多问题,提升续航能力。
(摘编自刘诗瑶《我国具身智能机器人基础软件领域取得进展》,2025年6月9日《人民日报》)
15.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人形机器人也称仿人机器人,通常具备感知决策、运动控制、肢体执行等能力。
B.因为“具身智能”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规划,所以它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C.具身智能的核心理念强调智能的本质必须通过身体与环境的动态互动来塑造和体现。
D.鸿道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可以搭建起大小脑融合机器人电子架构。
16.材料三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1分)
17.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帮助?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
(3分)
【答案】15.B 16.作比较 17.①人形机器人可承担繁重危险任务,成为人类助手;②具身智能适合军事、无人驾驶等领域,能在不确定环境中快速决策行动;③鸿道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可解决传统计算架构问题,提升续航能力。
【导语】这篇非连续性文本围绕“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展开,通过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发展。材料一介绍人形机器人的定义与功能;材料二阐释“具身智能”的国家战略地位;材料三突出其动态适应能力;材料四展示我国在基础软件领域的突破。文本采用下定义、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科技类文本的客观性特征。各材料相互补充,共同勾勒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图景。
15.本题考查辨析信息。
B.联系材料二第①段中的“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其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规划”可知,是“具身智能”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才标志其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规划,选项因果关系颠倒,表述与材料不相符;
故选B。
1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句子将“传统人工智能系统”和“具身智能”进行对比,通过“通常基于固定的规则或模型”与“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学习能力,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做出实时反应”的差异呈现,突出具身智能的特点,所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两者的区别,加深对具身智能优势的认识。
17.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联系材料一第①段中的“这些类人特性使得人形机器人能够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场景,不仅可以承担繁重危险的任务,还能通过交互协作成为人类得力助手”可知,人形机器人因具备类人结构和多种能力,可在人类生活和工作场景中,承担危险繁重任务并协作助人。
联系材料三“具身智能的核心特征之一在于其动态适应能力……它的这种动态适应特性适合军事、无人驾驶等领域,在这些场景中,环境和任务是高度不确定的,智能体必须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决策并采取行动”可知,具身智能因动态适应能力,可在军事、无人驾驶等环境和任务不确定的领域,快速决策行动。
联系材料四“该操作系统拥有微内核架构、高实时确定性、分布式协同计算等核心技术……据了解,鸿道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可解决传统计算架构的许多问题,提升续航能力”可知,鸿道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凭借核心技术,能解决传统计算架构问题,提升机器人续航能力。
(四)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本题3小题,8分)
“文化出海”何以乘风破浪
①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出海”的类型和呈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元:中国好剧全球热播,《西游记》《琅琊榜》《人世间》等成为海外市场的“圈粉”利器;原创动漫重新“崛起”,《罗小黑战记》《白蛇:缘起》等先后入围被誉为“动画奥斯卡”的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国产游戏收获一众“洋粉丝”,国产网游《原神》《黑神话·悟空》等“引爆”全球,“出海”已经成为中国游戏人搏击未来的重要选择;中国书香飘向世界,科幻小说《三体》、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等畅销多国。
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③“文化出海”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三方面下更大功夫:
④一是看“罗盘”识方向。“扬帆远航”,意味着机遇,也预示着这些文化产品要接受更多受众、更多视角的检验。因此,需要识别哪些需求是各国相通的,哪些需求又是因国家而异的,创作更具全球目光、更能引起情感共鸣与认同的作品。比如国产剧《三体》在国外某平台观看人数超400万,其成功秘诀之一就在于作品“反思人类生存困境、探讨人类未来命运”的宏大气质。
⑤二是建“港湾”助远航。水手可以一往无前地出海,是因为背后有可以安心停泊的港湾,对于文化“走出去”来说亦是如此。比如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已吸引260多家企业入驻,将10万多小时华语影视作品发行授权至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叫好又叫座”。合作区还上线了“十诺云平台”,为浙江乃至全国影视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线上影视跨境交易服务。
⑥三是育“水手”搏风浪。大海航行靠舵手,也靠水手。“文化出海”,除了内容“出海”,也需要人才、技术、资金的“出海”。比如,为了提升翻译出版人才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启动了“海外翻译与传播应用能力培养计划”,围绕多语种翻译出版、书刊海外传播、海外出版营销、数字出版技术等领域,开展研修培训、研讨交流等。
⑦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出海”是一场与未来角逐的远征。期待,在“文化出海”的这条路上,我们的电影、文学、动漫等产品能扬起一道道风帆,形成千帆竞发之势,驶进世界各地受众的心里。
(摘自“浙江在线”网站,有删改)
1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就近年来“文化出海的类型和呈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元”的现实展开论述。
B.国产剧《三体》火爆的原因之一是“反思人类生存困境、探讨人类未来命运”。
C.作者认为,“文化出海”可以从三方面下功夫,其中“育‘水手’搏风浪”最重要。
D.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如“出海”“罗盘”“港湾”“水手”等词语,增强了文章可读性。
19.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为了让文化更好地“出海”,可以有哪些方法?请结合文本回答。(2分)
【答案】18.C 19.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吸引企业入驻、发行大量华语影视作品至全球并实现“叫好又叫座”的具体事例,生动具体地论证了“建‘港湾’助远航”(即构建支持文化“走出去”的平台与服务体系)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增强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20.看“罗盘”识方向:识别各国相通与差异的需求,创作具有全球视野、能引发情感共鸣的作品(如《三体》聚焦人类共同命运)。
建“港湾”助远航:构建支持平台与服务体系,如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为文化产品出口提供交易、发行等全方位支持。
育“水手”搏风浪: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人才、技术、资金“出海”,如开展翻译与传播能力培养计划,提升文化传播的专业水平。
【导语】文章围绕“文化出海”展开论述,先列举近年来“文化出海”的多元形式,接着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文化使命,进而提出“文化出海”可在看方向、建港湾、育人才三方面下功夫,最后表达期待。论述逻辑清晰,语言生动形象,将抽象的文化出海具象化,增强了可读性。
18.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辨析。
C.文中第④—⑥段中作者提出“文化出海”可从“看‘罗盘’识方向”“建‘港湾’助远航”“育‘水手’搏风浪”三方面努力,但并未强调某一方面“最重要”,C项属于无中生有,故不正确;
故选C。
19.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
定位第⑤段画线句,“比如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比如”是举例论证的标志,故为举例论证。该句通过列举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的具体实例,详细描述了其吸引企业入驻、将华语影视作品发行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实现“叫好又叫座”的成就。这一实例有力地论证了“建‘港湾’助远航”的观点,即通过建立合作区等“港湾”为文化“走出去”提供支持和保障,从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建‘港湾’”对文化出海的支撑作用,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20.本题考查内容提取概括。
结合题干“文化更好‘出海’的方法”,对应第③—⑥段作者提出的三方面。
结合第④段“一是看‘罗盘’识方向。‘扬帆远航’,意味着机遇,也预示着这些文化产品要接受更多受众、更多视角的检验。因此,需要识别哪些需求是各国相通的,哪些需求又是因国家而异的,创作更具全球目光、更能引起情感共鸣与认同的作品。比如国产剧《三体》在国外某平台观看人数超400万,其成功秘诀之一就在于作品“反思人类生存困境、探讨人类未来命运”的宏大气质”可知,需要识别哪些需求是各国相通的,哪些需求又是因国家而异的,创作更具全球目光、更能引起情感共鸣与认同的作品。比如国产剧《三体》的成功秘诀之一就在于作品“反思人类生存困境、探讨人类未来命运”的宏大气质
结合第⑤段“二是建‘港湾’助远航。水手可以一往无前地出海,是因为背后有可以安心停泊的港湾,对于文化‘走出去’来说亦是如此。比如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已吸引260多家企业入驻,将10万多小时华语影视作品发行授权至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叫好又叫座’。合作区还上线了‘十诺云平台’,为浙江乃至全国影视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线上影视跨境交易服务”可知,建立合作区等“港湾”为文化“走出去”提供支持和保障,比如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已吸引260多家企业入驻,将10万多小时华语影视作品发行授权至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叫好又叫座”。
结合第⑥段“三是育‘水手’搏风浪。大海航行靠舵手,也靠水手。‘文化出海’,除了内容‘出海’,也需要人才、技术、资金的‘出海’。比如,为了提升翻译出版人才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启动了‘海外翻译与传播应用能力培养计划’,围绕多语种翻译出版、书刊海外传播、海外出版营销、数字出版技术等领域,开展研修培训、研讨交流等”可知,除了内容“出海”,也需要人才、技术、资金的“出海”,比如启动“海外翻译与传播应用能力培养计划”,围绕多语种翻译出版、书刊海外传播、海外出版营销、数字出版技术等领域,开展研修培训、研讨交流等。
据此可概括作答。
(五)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本题3小题,10分)
追猎
贾月珍
①深秋的上窝铺层林尽染,湛蓝如洗的晴空下,云雀扇动翅膀,冲向九霄,去舔尝白云的味道,一翻身,在海一样的天空中洗起了澡。
②达尔罕抬起猎枪瞄向云雀。他才10岁,枪托不时磕碰着腿肚子。那是支老猎枪,枪托磨得油光锃亮,枪身上锈迹斑斑。(A)达尔罕想象着子弹从枪膛飞出,像火箭一样蹿上云端,击中那高空盘旋的大雕。
③“到了。”爷爷说。达尔罕看见前方树林中有座木屋,只是没有窗玻璃。
④爷爷是护林员。年轻时,爷爷一边护林一边打猎。达尔罕从没见爷爷带着猎物回去。不过,爷爷的猎枪却一直保留着,就放在房子的梁上。达尔罕一直希望爷爷用它打只猎物回来,于是,这次就央求爷爷摘了下来,带它进山。
⑤爷爷忙着找纸把窗糊上。达尔罕一直抚摸着那支猎枪。
⑥爷爷招呼:“走吧。”
⑦达尔罕惊喜地问:“打猎吗?”
⑧“巡林。”爷爷说。
⑨太阳偏斜,巡视完,他们就回木屋了。吃完饭,他们躺在床上。屋子里漆黑一片,山风时而嗷的一声长鸣,像谁在吹哨子。突然,咔的一声响,达尔罕一激灵坐起来。爷爷也坐起来。他们一齐朝窗户看。窗户上的纸裂开了,一缕夜光打进来,撕裂的纸洞处,有双黑眼睛滴溜溜转。爷爷立刻打亮手电筒照去。黑眼睛迎着光,眯了起来,并没有逃。
⑩爷爷轻轻下床,朝那双眼睛走过去,快到窗户时,眼睛消失了。达尔罕跟在爷爷身后。
爷爷晃着手电筒在草中照了几次,又往树林深处照了照:“是狐狸。”
“狐狸!”达尔罕立刻精神一振,“我们去追吧!”
“早跑了。”爷爷说着,进屋又找了一张纸重新糊在窗户上。达尔罕叮嘱爷爷:“要是再来,一定抓住它。”
“这东西精明得很,肯定不再来了。”
达尔罕多希望那是一只没有记性的狐狸。
如他所愿,第二天,狐狸又来了,仍然是咔的一下把窗户纸抓开。达尔罕动作又慢了。第三天夜里,达尔罕一点也没睡着,瞪着窗棂。突然,木门刷刷响,是指甲抓挠而发出的声音。
“爷爷,狐狸挠门呢。”达尔罕握着枪的手出汗了。
爷爷起身,走到门口,侧耳细听。达尔罕兴奋地端起枪跟去,把手搭在扳机上。爷爷轻轻地把门推开一条缝,夜色中,一只狐狸蹲坐在门口,喉咙里呜呜作响。达尔罕一个箭步冲过去,从爷爷的臂弯下探出头,对着狐狸扣动扳机。
“啊,没有子弹!”达尔罕恼怒地大叫。就在扳机扣动的一瞬间,狐狸受到惊吓,掉头就跑。
“追!”爷爷说着就迈开步子。达尔罕也追上去,仍然紧紧握着那支枪。
狐狸跑进密密的丛林,身子忽隐忽现。达尔罕和爷爷紧紧跟随。狐狸跑着,不时回头看看祖孙俩。
爷爷明白了:“它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
“去哪儿?”
“跟去就知道了。”
跑了一阵,狐狸在桦树下停住了。爷爷慢慢走近,狐狸并没有逃,它不时低头嗅嗅。爷爷用手电筒朝低处照去,只见狐狸身旁的石洞下,躺着一只小狐狸,直挺挺的,不知是否活着。达尔罕也凑过去看,那只小狐狸紧闭眼睛,它的尖嘴上套着一个饮料瓶。
“这小东西的嘴被箍住了。”爷爷从腰间摘下尖刀,塑料瓶很容易就拿下来了。
“还活着,我们得把它抱回去。”
“好,我来抱。”达尔罕忙蹲下身,向小狐狸伸出手。(B)可大狐狸突然虎视眈眈地瞪他,还不时恐惧地看他背后的枪。
“你站远点。”爷爷说着抱着小狐狸离开。大狐狸一直跟随其后。达尔罕无精打采的,枪托磕碰腿肚子时,恨不得扔掉。
在爷爷救助小狐狸期间,大狐狸一直守在门口,一刻也不曾离开。小狐狸渐渐地苏醒了,跑出去,紧紧偎依在大狐狸身边,然后像个小影子一样跟着大狐狸跑进丛林里紧去了。
达尔罕知道它们在那树下的石洞里,有时很想看看小狐狸怎么样了,可一直没有去打扰它们。有时巡林,偶然相遇,那一大一小定定地站着,望着这边的祖孙俩,抖抖耳朵,达尔罕则吹一声口哨,挥挥手,而不是举起枪,因为,他早已把枪挂到了房梁上。
(有删改)
2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追猎”交代了小说的主要内容,简洁凝练,有助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本文开头描绘的山中美丽景色烘托了达尔罕进山时兴奋欢乐的心情。
C.本文第③段提到木屋没有窗玻璃,此细节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第④段“爷爷是护林员”的相关内容属于倒叙,丰富了人物形象,使文章曲折有致。
22.根据要求,在横线处填空。(4分)
(1)A处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生动表现出达尔罕对亲自使用猎枪打中猎物的向往。
(2)B处运用的描写手法是 ,表现出大狐狸对达尔罕的不信任。
2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主题的关键词是“爱”,有人认为是“自然”。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21.D 22. 比喻 神态描写 23.(一)我同意“爱”是主题关键词。大狐狸为救小狐狸冒险求助,展现动物母爱;爷爷以行动传递对生命的尊重,达尔罕从渴望打猎到放下猎枪,体现人类对动物之爱的觉醒。爱推动情节,联结人与动物,是核心。
(二)我认为“自然”是主题关键词。故事发生在深秋山林,自然环境是情节载体。护林员爷爷的身份、狐狸的生存困境,都与自然紧密相关。达尔罕从追猎到守护的转变,体现对自然生灵的敬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核心主旨。
【导语】文章以达尔罕的追猎经历展开,情节一波三折。开篇达尔罕怀揣打猎期待,途中遇狐狸却无果,后狐狸引他们救小狐狸。通过这一过程,达尔罕从渴望打猎到放弃猎枪,完成心灵转变。语言质朴自然,环境描写生动,如开篇秋景描写,增添画面感。文章借故事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主题深刻且富有教育意义。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
D.有误,由文章第④段中“爷爷是护林员。年轻时,爷爷一边护林一边打猎”可知,此部分内容是在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叙述故事过程中,对爷爷身份及相关经历的补充说明,属于插叙,并非倒叙。
故选D。
2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
第一空:由句子中“子弹从枪膛飞出,像火箭一样蹿上云端”可知,此句将“子弹”比作“火箭”,形象地描绘出子弹飞行的速度和状态;故此空修辞手法是“比喻”。
第二空:由句子中“虎视眈眈地瞪他”“不时恐惧地看他背后的枪”可知,此句通过描写大狐狸的眼神和动作,展现出其内心的警惕和恐惧;故此空描写手法是“神态描写”。
23.本题考查主旨探究。若选“爱”,可从大狐狸救小狐狸体现动物间亲情之爱,爷爷和达尔罕救助小狐狸展现人类对动物之爱,以及这种爱促使达尔罕转变等方面阐述。若选“自然”,可结合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爷爷护林员身份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达尔罕从追猎到守护体现对自然生灵的态度转变来分析。
(一)同意“爱”是主题关键词:
根据文章第 段中“可大狐狸突然虎视眈眈地瞪他,还不时恐惧地看他背后的枪”,结合前文第 段“狐狸跑进密密的丛林,身子忽隐忽现。狐狸跑着,不时回头看看祖孙俩”、前文第 段“狐狸在桦树下停住了。爷爷慢慢走近,狐狸并没有逃,它不时低头嗅嗅。爷爷用手电筒朝低处照去,只见狐狸身旁的石洞下,躺着一只小狐狸,直挺挺的,不知是否活着”可知,大狐狸多次主动引祖孙俩去救助被困的小狐狸,不顾自身危险,尽显动物间深厚的亲情之爱。
根据文章第 段“爷爷从腰间摘下尖刀,塑料瓶很容易就拿下来了”、前文第 段“还活着,我们得把它抱回去”能看出,爷爷看到小狐狸生命受威胁,毫不犹豫解救并决定抱回去照顾,体现了爷爷对动物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根据文章结尾第 段“达尔罕知道它们在那树下的石洞里,有时很想看看小狐狸怎么样了,可一直没有去打扰它们。有时巡林,偶然相遇,那一大一小定定地站着,望着这边的祖孙俩,抖抖耳朵,达尔罕则吹一声口哨,挥挥手,而不是举起枪,因为,他早已把枪挂到了房梁上”可知,达尔罕一开始渴望用枪打猎,经历救助小狐狸事件后,态度发生巨大转变,放下了对动物的伤害之心,体现了人类对动物之爱的觉醒和成长。爱贯穿故事始终,推动情节发展,联结人与动物情感,是核心主题。
(二)同意“自然”是主题关键词:
根据文章第①段中“深秋的上窝铺层林尽染,湛蓝如洗的晴空下,云雀扇动翅膀,冲向九霄,去舔尝白云的味道,一翻身,在海一样的天空中洗起了澡”,作者描绘了深秋山林的美丽景色,整个故事围绕这片山林展开,自然环境是情节发展的重要载体。爷爷作为护林员,其身份与自然紧密相连,他保留猎枪却从不打猎,用其守护山林和生灵,体现了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维护意识。
根据文章第 段“爷爷用手电筒朝低处照去,只见狐狸身旁的石洞下,躺着一只小狐狸,直挺挺的,不知是否活着。达尔罕也凑过去看,那只小狐狸紧闭眼睛,它的尖嘴上套着一个饮料瓶”可知,小狐狸被饮料瓶箍住嘴,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以及野生动物在人类影响下的艰难生存现状。
根据文章结尾第 段“达尔罕知道它们在那树下的石洞里,有时很想看看小狐狸怎么样了,可一直没有去打扰它们。有时巡林,偶然相遇,那一大一小定定地站着,望着这边的祖孙俩,抖抖耳朵,达尔罕则吹一声口哨,挥挥手,而不是举起枪,因为,他早已把枪挂到了房梁上”可知,达尔罕从一开始拿着猎枪想要追猎,到后来放下猎枪,不再打扰狐狸,这一转变体现了他对自然生灵的敬畏,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主旨。
三、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术课剪窗花时,红纸上跃动着奶奶教过的古老纹样;春节包饺子时,面团里揉进的是对国家幸福的美好期盼;下围棋落子时,品悟着“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雅趣;吟诵古诗文时,胸中激荡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
传统文化,就这样自然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陪伴我们成长,在少年的血脉里绵延。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表达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古韵流芳,伴我成长
美术课上,那红纸上跳跃的古老纹样,似奶奶温暖的呢喃;春节时,饺子面团里揉进的是对家国幸福的期许;下围棋落子时,仿若品悟到古人“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雅趣;吟诵古诗文,胸中则激荡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万丈豪情。传统文化,就这样如春雨润物般,自然地融入我的生活,一路相伴,助我成长。
犹记儿时春节,家中最热闹的时刻,便是一家人围坐包饺子。妈妈将和好的面团娴熟地搓成细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圆润的小剂子。我学着大人的模样,拿起小擀面杖,试图把剂子擀成圆溜溜的饺子皮,可那面皮在我手中却总不听使唤,不是这儿薄了,就是那儿厚了。奶奶在一旁看着我的窘态,笑着接过擀面杖,手把手教我:“乖孩子,劲儿要匀,慢慢来。”在奶奶的指导下,我终于擀出了像样的饺子皮。包馅时,我精心挑选着饱满的馅料,小心翼翼地放在饺子皮中央,再学着妈妈的样子,捏出漂亮的褶子。一个个饺子在案板上排列整齐,仿佛是等待检阅的小士兵。下锅煮熟后,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咬一口,满满的幸福在舌尖蔓延。在这小小的饺子里,我品尝到的不仅是美味,更是家人的陪伴与浓浓的亲情,这是传统文化赋予生活的独特温度。
而与围棋的邂逅,更是为我的生活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与静谧的窗。初次见到围棋,那黑白分明的棋子、纵横交错的棋盘,便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当我真正开始学习下棋,才发现其中蕴含着无尽的奥秘。每一次落子,都如同在战场上排兵布阵,需要深思熟虑。记得有一次参加围棋比赛,我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开局便陷入了劣势。棋盘上,我的棋子被对方层层包围,形势岌岌可危。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平日里老师教导的围棋战术,我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仔细观察棋盘局势,终于找到了一处破绽,成功扭转了局面。那一刻,我深刻领悟到围棋中所蕴含的坚韧与智慧,它教会我在面对困难时,要沉着冷静,积极寻找解决之道。
传统文化于我,是成长路上最温暖的陪伴。它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我遮风挡雨;又似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润泽着我的心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继续与传统文化携手同行,让这古韵流芳,永远绽放在我的生命中。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2.选材构思:选材可从个人生活体验切入,比如描写奶奶在端午教包粽子时讲述的民俗故事,粽叶的清香与祖辈的智慧一同沉淀在记忆里;或是学书法时,笔墨间感受到的汉字结构里的方正风骨,临摹《兰亭集序》时体会到的文人风骨与时代精神的共鸣。也可从文化实践的角度选材,如参与传统戏曲社团,在排练《牡丹亭》选段时,既领悟到昆曲的婉转韵律,又通过现代舞台设计让经典焕发新彩;还能从精神滋养层面入手,比如读《论语》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如何影响自己与人相处的方式,在面对挫折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诗句怎样给予自己前行的力量。这些选材既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呈现,又展现了其对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能让文章既有生活气息,又具文化厚度,从而自然地表达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第16页 共16页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题号 2 3 4 5 12 13 15 18 21
答案 D A A C C C B C D
6.(1)燕然未勒归无计 (2)白露为霜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千树万树梨花开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6)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7.示例:荷花可分为花莲、子莲和藕莲 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
8.示例:
名称:酷跑之家
口号:酷跑之家齐上阵,亲子酷跑乐无穷
9.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10.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表现得淋漓尽致。
11.目光短浅 使信服 案件 驻军、驻扎
14.(1)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
(2)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16.作比较
17.①人形机器人可承担繁重危险任务,成为人类助手;②具身智能适合军事、无人驾驶等领域,能在不确定环境中快速决策行动;③鸿道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可解决传统计算架构问题,提升续航能力。
19.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吸引企业入驻、发行大量华语影视作品至全球并实现“叫好又叫座”的具体事例,生动具体地论证了“建‘港湾’助远航”(即构建支持文化“走出去”的平台与服务体系)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增强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20.看“罗盘”识方向:识别各国相通与差异的需求,创作具有全球视野、能引发情感共鸣的作品(如《三体》聚焦人类共同命运)。
建“港湾”助远航:构建支持平台与服务体系,如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为文化产品出口提供交易、发行等全方位支持。
育“水手”搏风浪: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人才、技术、资金“出海”,如开展翻译与传播能力培养计划,提升文化传播的专业水平。
22.比喻 神态描写
23.(一)我同意“爱”是主题关键词。大狐狸为救小狐狸冒险求助,展现动物母爱;爷爷以行动传递对生命的尊重,达尔罕从渴望打猎到放下猎枪,体现人类对动物之爱的觉醒。爱推动情节,联结人与动物,是核心。
(二)我认为“自然”是主题关键词。故事发生在深秋山林,自然环境是情节载体。护林员爷爷的身份、狐狸的生存困境,都与自然紧密相关。达尔罕从追猎到守护的转变,体现对自然生灵的敬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核心主旨。
24.例文:
古韵流芳,伴我成长
美术课上,那红纸上跳跃的古老纹样,似奶奶温暖的呢喃;春节时,饺子面团里揉进的是对家国幸福的期许;下围棋落子时,仿若品悟到古人“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雅趣;吟诵古诗文,胸中则激荡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万丈豪情。传统文化,就这样如春雨润物般,自然地融入我的生活,一路相伴,助我成长。
犹记儿时春节,家中最热闹的时刻,便是一家人围坐包饺子。妈妈将和好的面团娴熟地搓成细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圆润的小剂子。我学着大人的模样,拿起小擀面杖,试图把剂子擀成圆溜溜的饺子皮,可那面皮在我手中却总不听使唤,不是这儿薄了,就是那儿厚了。奶奶在一旁看着我的窘态,笑着接过擀面杖,手把手教我:“乖孩子,劲儿要匀,慢慢来。”在奶奶的指导下,我终于擀出了像样的饺子皮。包馅时,我精心挑选着饱满的馅料,小心翼翼地放在饺子皮中央,再学着妈妈的样子,捏出漂亮的褶子。一个个饺子在案板上排列整齐,仿佛是等待检阅的小士兵。下锅煮熟后,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咬一口,满满的幸福在舌尖蔓延。在这小小的饺子里,我品尝到的不仅是美味,更是家人的陪伴与浓浓的亲情,这是传统文化赋予生活的独特温度。
而与围棋的邂逅,更是为我的生活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与静谧的窗。初次见到围棋,那黑白分明的棋子、纵横交错的棋盘,便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当我真正开始学习下棋,才发现其中蕴含着无尽的奥秘。每一次落子,都如同在战场上排兵布阵,需要深思熟虑。记得有一次参加围棋比赛,我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开局便陷入了劣势。棋盘上,我的棋子被对方层层包围,形势岌岌可危。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平日里老师教导的围棋战术,我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仔细观察棋盘局势,终于找到了一处破绽,成功扭转了局面。那一刻,我深刻领悟到围棋中所蕴含的坚韧与智慧,它教会我在面对困难时,要沉着冷静,积极寻找解决之道。
传统文化于我,是成长路上最温暖的陪伴。它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我遮风挡雨;又似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润泽着我的心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继续与传统文化携手同行,让这古韵流芳,永远绽放在我的生命中。
答案第8页,共9页班级
至正至真至善至美
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
(一)诗词阅读(5分)
姓名
9.(2分)
2025一202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10.(3分)
考场
语文试题答题卡
(二)古文阅读(14分)
座位号
11.(4分)
选择题(共27分)
(1)
(2)
△△△△△
(3)
(4)
△△△△△
题号
2
3
4
5
12
13
15
18
21
△△△△△
14.(4分)
△△△△△O
答案
(1)
△△△△△O
△△△△△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8小题,共26分)
△△△△△冷
(2)
△△△△△静
1.(2分)
△△△△△思
△△△△△考
△△△△△
汉字
(三)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本题3小题,7分)
△△△△△
16.(1分)
△△△△△规
6.(8分)(1)
(2)
17.(3分)
△△△△△范
(3)
(4)
△△△△△答
△△△△△题
(5)
△△△△△
(6)
△△△△△
(四)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本题3小题,8分)
△△△△△期
7.(2分)
19.(3分)
△△△△△待
△△△△△着

△△△△△你

20.(2分)
△△△△△的
△△△△△进
8.(2分)
△△△△△步
(五)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本题3小题,10分)
△△△△△
名称:
△△△△△
口号:
22.(4分)(1)
(2)
△△△△△O
二、阅读理解(44分)
23.(3分)
△△△△△O
△△△△△
△△△△△
第1页共2页
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学会学习
三、作文(共50分)
2学会审美 学会生活 学会健康 学会学习
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答 题 卡
选择题(共27分)
题号 2 3 4 5 12 13 15 18 21
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8小题,共26分)
1. (2分)
6. (8分)(1) (2)
(3) (4)
(5) , 。
(6) , 。
7. (2分)


8. (2分)
名称:
口号: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诗词阅读(5分)
9.(2分)
10.(3分)
(二)古文阅读(14分)
11.(4分)
(1) (2)
(3) (4)
14.(4分)
(1)
(2)
(三)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本题3小题,7分)
16.(1分)
17.(3分)
(四)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本题3小题,8分)
19.(3分)
20.(2分)
(五)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本题3小题,10分)
22.(4分)(1) (2)
23.(3分)
三、作文(共50分)
600 6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