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zip(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zip(含答案)

资源简介

班级
至正至真至善至美
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
3.如图所示是一种利用海水盐差能发电的装置。甲、乙两块渗透膜将容器隔成三个区
姓名
域,分别加入海水和纯水,甲渗透膜只能让海水中带正电的钠离子通过,乙渗透膜只能
2025一202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让海水中带负电的氯离子通过,此时容器就变成了一个电源,把小灯泡接入电路,闭合
考场
75
物理试题
开关,小灯泡发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方向是从a到b

座位号
B.该发电装置左边是电源的负极
O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C.该发电装置内部,只有负电荷在发生定向移动


1.修建青藏铁路时,大量的冻土给施工和维护带来了极大挑战。技术工人采用热棒技
⊙⊙
△△△△△
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如图所示的青藏铁路两侧竖立着许多热管。热管内填充液氨作为制
D.该发电装置不做任何改变,可以一直工作下去

△△△△△
△△△△△
冷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如图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现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
△△△△△O
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则()
△△△△△O
拿散热片
△△△△△
地面
A.可以看到A金属箔的张角增大,B金属箔张开
△△△△△冷
上气态氨
B.B金属箔张开,是因为箔片都带正电荷相互排斥
△△△△△静
冻土层
△△△△△思
,液态氨
C.连接的瞬间,B中的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考
D.连接的瞬间,棒中有方向为从B流向A的电流
△△△△△
△△△△△
A.当冻土温度升高时,管下端的液态氨熔化形成气态氨,吸收热量
5.物理兴趣小组用煤炉给10kg的水加热,同时绘制了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
△△△△△规
B.当冻土温度升高时,管下端的液态氨汽化形成气态氨,放出热量
线,如图所示。若6min内共燃烧了0.6kg的煤,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
△△△△△范
△△△△△答
C.气态氨上升至管上端时,液化吸热变回液态氨,避免冻土熔化
的热值取3×10J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个温度/C
△△△△△题
D.气态氨上升至管上端时,液化放热变回液态氨,再流回热棒的底部循环使用
A.将煤磨成粉末,可以增大煤的热值
80
△△△△△
70
△△△△△
2.如图所示为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按照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顺序工作时
B.此次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2.52×105订
50
△△△△△期
的正确排序为()
C.此次加热过程中的效率为14%
20
△△△△△待
D.煤的热值表示煤完全燃烧可以释放3×10J的热量
0
2
△△△△△着
6时间/min
△△△△△你
奢窗窗新
6.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A、B、C、D、E、F分别表示一种物态变
△△△△△的
△△△△△进
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步
△△△△△
△△△△△
△△△△△O
A.甲、丁、丙、乙
B.乙、丙、甲、丁
△△△△△O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
△△△△△
第1页共3页学会审美 学会生活 学会健康 学会学习
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物 理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修建青藏铁路时,大量的冻土给施工和维护带来了极大挑战。技术工人采用热棒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如图所示的青藏铁路两侧竖立着许多热管。热管内填充液氨作为“制冷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冻土温度升高时,管下端的液态氨熔化形成气态氨,吸收热量
B.当冻土温度升高时,管下端的液态氨汽化形成气态氨,放出热量
C.气态氨上升至管上端时,液化吸热变回液态氨,避免冻土熔化
D.气态氨上升至管上端时,液化放热变回液态氨,再流回热棒的底部循环使用
2.如图所示为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按照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顺序工作时的正确排序为( )
A.甲、丁、丙、乙 B.乙、丙、甲、丁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3.如图所示是一种利用海水盐差能发电的装置。甲、乙两块渗透膜将容器隔成三个区域,分别加入海水和纯水,甲渗透膜只能让海水中带正电的钠离子通过,乙渗透膜只能让海水中带负电的氯离子通过,此时容器就变成了一个电源,把小灯泡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方向是从a到b
B.该发电装置左边是电源的负极
C.该发电装置内部,只有负电荷在发生定向移动
D.该发电装置不做任何改变,可以一直工作下去
4.如图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现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则(  )
A.可以看到A金属箔的张角增大,B金属箔张开
B.B金属箔张开,是因为箔片都带正电荷相互排斥
C.连接的瞬间,B中的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D.连接的瞬间,棒中有方向为从B流向A的电流
5.物理兴趣小组用煤炉给10kg的水加热,同时绘制了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若6min内共燃烧了0.6kg的煤,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的热值取3×107J/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将煤磨成粉末,可以增大煤的热值
B.此次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2.52×105J
C.此次加热过程中的效率为14%
D.煤的热值表示煤完全燃烧可以释放3×107J的热量
6.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A、B、C、D、E、F分别表示一种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冒“白烟”,对应图中C过程,需要吸热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对应图中F过程,叫升华
C.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需要放热,对应图中B过程
D.冬天河面结冰,对应图中D过程,需要吸热
7.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汽油机的能量流向,对照此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废气的排放所占比例最大,减少该部分能量损失可有效提高热机效率
B.冷却水能量的二次利用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C.该汽油机的效率为73%
D.该汽油机的能量利用率为27%
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视线,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撤去酒精灯后发现烧杯中的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说明水的沸腾有时不需要吸收热量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提高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凝固
D.用久了的灯管两端变黑,是汽化造成的
9.在一个室温为0℃的房间内,将-12℃的一块较大的冰块从冰箱的冷冻室取出,放在一杯0℃的盛水容器中,则容器中的(  )
A.冰和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 B.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
C.水和冰的量都不变 D.水的量变少,冰的量变多
10.A、B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用水浴加热(图甲)和用酒精灯(图乙)加热碘锤的方法观察“固态碘升华”过程。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500℃,碘的熔点为113.7℃。则关于这两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组实验中出现的紫色碘蒸气,都仅是由固态碘升华形成的
B.两组实验中紫色碘蒸气的形成,都经历了由固态变液态的过程
C.应该采用甲图装置加热碘锤,更利于观察固态碘的升华
D.应该采用乙图装置加热碘锤,更利于观察固态碘的升华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11.若甲、乙两种物质比热容之比是1:2,质量之比是2:3,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1,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若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相同,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3:2,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 。
12.选用水来冷却拖拉机的发动机,主要原因是 。将一个质量为80g、温度为的金属块放入装有质量为80g、温度为的水的保温杯中,一段时间后杯内水和金属块的温度稳定在,假设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该金属块的比热容为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13.如图,甲、乙、丙三图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烧杯中液体的质量和初温都相同。
(1)为了得到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的大小,应该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实验时要用相同的热源对它们加热,通过比较 来判断它们吸热的多少。根据实验数据,小东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丁),由图可知,杯中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3)为了比较酒精和煤油的热值,应该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完全燃烧等质量的燃料后,通过比较 (选填序号A:“液体升高的温度”或B:“加热时间”)来判断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放出的热量越多,说明此燃料的热值越 。
14.在做“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此时水的温度是 ℃;
(2)A、B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填“<”、“>”或“=”)标准大气压;A、B组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原因可能是 组同学(填“A”“B”)使用的烧杯中的水较多;
(3)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不断吸热, ;
(5)实验时杯子上加了纸盖,纸盖上除了插温度计的小孔外,旁边还有个小孔,此小孔的作用是 。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
15.“六代机”,即第六代喷气式战斗机,是军事航空领域中新一代战机的概念,代表了未来空战技术和战术的发展方向。假设该飞机最大飞行距离达到8000km,该飞机的发动机内能以恒定的牵引力飞行2000km,输出功率达,消耗了40kg的航空燃油,已知燃油的热值。求:
(1)航空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飞机发动机的效率。
1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酒精的热值。他在烧杯中加入300g水,调好装置后进行加热,使初温为的水温度升高了,测得此过程中消耗了6g酒精。
(1)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假设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则酒精的热值是多少?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物 理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修建青藏铁路时,大量的冻土给施工和维护带来了极大挑战。技术工人采用热棒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如图所示的青藏铁路两侧竖立着许多热管。热管内填充液氨作为“制冷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冻土温度升高时,管下端的液态氨熔化形成气态氨,吸收热量
B.当冻土温度升高时,管下端的液态氨汽化形成气态氨,放出热量
C.气态氨上升至管上端时,液化吸热变回液态氨,避免冻土熔化
D.气态氨上升至管上端时,液化放热变回液态氨,再流回热棒的底部循环使用
【答案】D
【详解】AB.当冻土温度升高时,管下端的液态氨变成气态氨,属于汽化,汽化吸收热量,避免冻土熔化,所以AB错误;
CD.气态氨上升至管上端时,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变成液态氨,属于液化,液化放出热量,液态氨流回热棒底部循环使用,所以C错误,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为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按照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顺序工作时的正确排序为( )
A.甲、丁、丙、乙 B.乙、丙、甲、丁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答案】D
【详解】根据每个冲程的气门状态、活塞运动方向判断冲程类型:
甲图: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判断为吸气冲程;
乙图:两个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判断为做功冲程;
丙图: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判断为压缩冲程;
丁图: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判断为排气冲程;
因此,按照“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顺序,正确排序为甲、丙、乙、丁,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一种利用海水盐差能发电的装置。甲、乙两块渗透膜将容器隔成三个区域,分别加入海水和纯水,甲渗透膜只能让海水中带正电的钠离子通过,乙渗透膜只能让海水中带负电的氯离子通过,此时容器就变成了一个电源,把小灯泡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方向是从a到b
B.该发电装置左边是电源的负极
C.该发电装置内部,只有负电荷在发生定向移动
D.该发电装置不做任何改变,可以一直工作下去
【答案】A
【详解】AB.钠离子(正电荷)向左移动,氯离子(负电荷)向右移动,电源左端聚集正电荷,右端聚集负电荷,电源左端是正极,右端是负极,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所以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方向是从a到b,故A正确,B错误;
C.该装置内部,正电荷(钠离子)、负电荷(氯离子)都发生定向移动,故C错误;
D.随着电荷移动,两边正负电荷会逐渐减少,最终无法形成电流,不能一直工作下去,故D错误。
故选A。
4.如图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现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则(  )
A.可以看到A金属箔的张角增大,B金属箔张开
B.B金属箔张开,是因为箔片都带正电荷相互排斥
C.连接的瞬间,B中的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D.连接的瞬间,棒中有方向为从B流向A的电流
【答案】D
【详解】A.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此过程中,A上的负电荷转移到B,A的张角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B验电器的两个箔片都带负电电荷,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不符合题意;
C.连接的瞬间,A中的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故C不符合题意;
D.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连接的瞬间,棒中有方向为从B流向A的电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物理兴趣小组用煤炉给10kg的水加热,同时绘制了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若6min内共燃烧了0.6kg的煤,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的热值取3×107J/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将煤磨成粉末,可以增大煤的热值
B.此次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2.52×105J
C.此次加热过程中的效率为14%
D.煤的热值表示煤完全燃烧可以释放3×107J的热量
【答案】C
【详解】A.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状、燃烧情况等均无关。将煤磨成粉末,煤的热值不变,故A错误;
B.在6min内水升高的温度Δt=80℃-20℃=60℃
水吸收的热量Q吸=cm水Δt=4.2×103J/(kg·℃)×10kg×60℃=2.52×106J,故B错误;
C.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Q放=m煤q=0.6kg×3×107J/kg=1.8×107J
此次加热过程中的热效率,故C正确。
D.煤的热值是3×107J/kg,表示1kg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107J,而不是说煤完全燃烧就一定释放3×107J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A、B、C、D、E、F分别表示一种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冒“白烟”,对应图中C过程,需要吸热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对应图中F过程,叫升华
C.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需要放热,对应图中B过程
D.冬天河面结冰,对应图中D过程,需要吸热
【答案】B
【详解】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可知,A为凝华放热,B为液化放热,C为汽化吸热,D为凝固放热,E为熔化吸热,F为升华吸热。
A.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冒“白烟”,是周围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飘散在空气中,液化放热,故A错误;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是固态的樟脑丸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过程,对应图中F过程,故B正确;
C.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衣服中的水变成了水蒸气,飘散在空中,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对应图中C过程,故C错误;
D.冬天河面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属于凝固,对应图中D过程,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7.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汽油机的能量流向,对照此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废气的排放所占比例最大,减少该部分能量损失可有效提高热机效率
B.冷却水能量的二次利用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C.该汽油机的效率为73%
D.该汽油机的能量利用率为27%
【答案】C
【详解】A.由图示知,废气带走了大部分的能量,所以减少该部分的能量损失是提高热机效率的有效手段,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冷却水带走的热量仅次于废气带走的热量,所以冷却水能量的二次利用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D.该汽油机的热机效率为
η=97% 33% 30% 7%=27%
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视线,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撤去酒精灯后发现烧杯中的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说明水的沸腾有时不需要吸收热量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提高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凝固
D.用久了的灯管两端变黑,是汽化造成的
【答案】A
【详解】A.冬天,车内温度高于车外,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车玻璃,液化成为成为小水珠附着在车玻璃的内表面,影响视线。故A正确;
B.撤去酒精灯后,烧杯中的水依然沸腾,是因为铁架台与石棉网温度高于烧杯的温度,能够现烧杯传热,水能够吸收热量所以继续沸腾。故B错误;
C.水中掺酒精后,混合液体的凝固点从水的零摄氏度降至零下,是凝固点降低了。故C错误;
D.灯管两端变黑,是灯丝由固体升华为气体,气体又凝华为固体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9.在一个室温为0℃的房间内,将-12℃的一块较大的冰块从冰箱的冷冻室取出,放在一杯0℃的盛水容器中,则容器中的(  )
A.冰和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
B.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
C.水和冰的量都不变
D.水的量变少,冰的量变多
【答案】D
【详解】当-12℃的冰和0℃的水接触后,由于二者之间存在温度差,将发生热传递,热量将从高温的水传给低温的冰,0℃水放出热量后将发生凝固变成冰,而-12℃的冰吸热后温度升高,但到达熔点后由于无法继续吸热也不会熔化。所以容器中的水逐渐变成冰,水逐渐减少,冰逐渐增多。
故选D。
10.A、B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用水浴加热(图甲)和用酒精灯(图乙)加热碘锤的方法观察“固态碘升华”过程。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500℃,碘的熔点为113.7℃。则关于这两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组实验中出现的紫色碘蒸气,都仅是由固态碘升华形成的
B.两组实验中紫色碘蒸气的形成,都经历了由固态变液态的过程
C.应该采用甲图装置加热碘锤,更利于观察固态碘的升华
D.应该采用乙图装置加热碘锤,更利于观察固态碘的升华
【答案】C
【详解】A.甲实验中,水浴加热最高温度是100℃,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甲实验中出现的紫色碘蒸气一定是固态碘升华形成的,而乙实验中酒精灯外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所以乙实验中出现的紫色碘蒸气有一部分是固态碘升华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固态碘熔化成液态碘,液态碘再汽化形成的,故A错误;
B.甲实验中出现的紫色碘蒸气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没有经历由固态变液态的过程,故B错误;
CD.甲实验中出现的紫色碘蒸气全部都是由固态碘升华形成的,而乙实验中出现的紫色碘蒸气还有固态碘熔化成液态碘,液态碘再汽化形成的部分,所以采用甲图装置加热碘锤更利于观察固态碘的升华,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11.若甲、乙两种物质比热容之比是1:2,质量之比是2:3,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1,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若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相同,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3:2,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 。
【答案】 2:3 4:3
【详解】[1]若甲、乙两种物质比热容之比是1:2,质量之比是2:3,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1,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2]若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相同,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3:2,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
12.选用水来冷却拖拉机的发动机,主要原因是 。将一个质量为80g、温度为的金属块放入装有质量为80g、温度为的水的保温杯中,一段时间后杯内水和金属块的温度稳定在,假设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该金属块的比热容为 。
【答案】 水的比热容较大
【详解】[1]选用水来冷却拖拉机的发动机,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根据公式,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能有效地吸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
[2]水吸收的热量
然后根据热量守恒,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即。金属块的质量
初温,末温,根据公式
金属块的比热容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13.如图,甲、乙、丙三图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烧杯中液体的质量和初温都相同。
(1)为了得到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的大小,应该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实验时要用相同的热源对它们加热,通过比较 来判断它们吸热的多少。根据实验数据,小东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丁),由图可知,杯中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3)为了比较酒精和煤油的热值,应该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完全燃烧等质量的燃料后,通过比较 (选填序号A:“液体升高的温度”或B:“加热时间”)来判断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放出的热量越多,说明此燃料的热值越 。
【答案】(1)托盘天平
(2) 乙、丙 加热时间 不相同 水
(3) 甲、乙 A 大
【详解】(1)为了得到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测量质量的托盘天平。
(2)[1]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的大小,应采用相同加热装置,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因此应选择乙和丙两图进行实验。
[2]实验时要用相同的热源对它们加热,热源的加热时间相同,释放的热量相同,被加热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中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它们吸热的多少。
[3][4]由图丁可知,杯中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被加热的时间较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即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不同;水与煤油的质量相同,由得,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3)[1]为了比较酒精和煤油的热值,应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加热同一液体,则选择甲和乙两图进行实验。
[2]完全燃烧等质量的燃料后,通过比较液体升高的温度来判断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液体升高的温度越高,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燃料放出热量越多。
[3]燃料完全燃烧的质量相同,由得,燃料放出的热量越多,燃料的热值越大。
14.在做“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此时水的温度是 ℃;
(2)A、B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填“<”、“>”或“=”)标准大气压;A、B组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原因可能是 组同学(填“A”“B”)使用的烧杯中的水较多;
(3)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不断吸热, ;
(5)实验时杯子上加了纸盖,纸盖上除了插温度计的小孔外,旁边还有个小孔,此小孔的作用是 。
【答案】(1)96
(2) 99℃ < B
(3)变大
(4)温度不变
(5)保持烧杯内外气压一致
【详解】(1)如图乙,温度计分度值为1℃,示数为96℃,则此时水的温度是96℃。
(2)[1]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如图丙所示,保持不变的温度为99℃,因此水的沸点为99℃,此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2]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由图丙,水的沸点为99℃,因此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3]分析a、b两种不同图像,水的初温相同,沸点相同,但加热时间不同,水越多,需加热时间越长,因此原因可能是B组同学使用的烧杯中的水较多。
(3)实验中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水不断地汽化,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体积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4)分析图丙,可以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5)实验时水不断汽化,杯子上加了纸盖,纸盖上除了插温度计的小孔外,旁边还有个小孔,此小孔的作用是保持烧杯内外气压一致。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
15.“六代机”,即第六代喷气式战斗机,是军事航空领域中新一代战机的概念,代表了未来空战技术和战术的发展方向。假设该飞机最大飞行距离达到8000km,该飞机的发动机内能以恒定的牵引力飞行2000km,输出功率达,消耗了40kg的航空燃油,已知燃油的热值。求:
(1)航空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飞机发动机的效率。
【答案】(1)
(2)
【详解】(1)航空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2)飞机的发动机做的有用功
飞机发动机的效率为
1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酒精的热值。他在烧杯中加入300g水,调好装置后进行加热,使初温为的水温度升高了,测得此过程中消耗了6g酒精。
(1)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假设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则酒精的热值是多少?
【答案】(1)
(2)
【详解】(1)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水Δt=4.2×103J/(kg·℃)×0.3kg×50℃=6.3×104J
(2)酒精的质量m酒精=6g=0.006kg
由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则Q放=Q吸=6.3×104J
根据Q放=m酒精q酒精可得酒精的热值
第16页 共16页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物 理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D C B C A D C
11.2:3 4:3
12.水的比热容较大
13.(1)托盘天平 (2)乙、丙 加热时间 不相同 水
(3)甲、乙 A 大
14.(1)96 (2)99℃ < B (3)变大 (4)温度不变
(5)保持烧杯内外气压一致
15.解:(1)航空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2)飞机的发动机做的有用功
飞机发动机的效率为
16.解:(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Δt=4.2×103J/(kg·℃)×0.3kg×50℃=6.3×104J
(2)酒精的质量
m酒精=6g=0.006kg
由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则
Q放=Q吸=6.3×104J
根据Q放=m酒精q酒精可得
酒精的热值
答案第8页,共9页
大天不五十中以
DAOING NO.S7 MIDDLE SCU班级
至正至真至善至美
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
姓名
2025一202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考场
物理试题答题卡
座位号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
△△△△△
题号
2
4
6
7
8
9
10
△△△△△
△△△△△O
答案
△△△△△O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冷
△△△△△静
11.
△△△△△思
△△△△△考
12
△△△△△
16.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规
△△△△△范
13.(1)
△△△△△答
△△△△△题
(2)
△△△△△
△△△△△
(3)
△△△△△期
△△△△△待
14.(1)
△△△△△着
△△△△△你
(2)
△△△△△的
△△△△△进
(3)
△△△△△步
△△△△△
(4)
△△△△△
△△△△△O
(5)
△△△△△O
△△△△△
△△△△△
第1页共1页大庆市第五十七中学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物 理 试 题 答 题 卡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11.
12.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13.(1)
(2)
(3)
14.(1)
(2)
(3)
(4)
(5)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
15.
16.
大天不五十中以
DAOING NO.S7 MIDDLE SC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