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9月高一上学期政治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5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引入“共享农场”模式。城市居民可以租赁农村土地,在专业农民指导下体验农耕生活,收获的农产品归租赁者所有。这一模式既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这体现了(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共享农场”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
B.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共享农场”模式适应农村发展新需求
C.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共享农场”激发了农民积极性
D.“共享农场”模式是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2.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在如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这一无产阶级的思想更是彰显了其世界历史性的意义。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立足社会实践,获得世界各国认可
②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具体的革命方案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
④是对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年初,美国区域性银行连环倒闭;3月得州农民用拖拉机封锁85号公路,抗议四大粮商垄断粮价;同月加州码头工人罢工导致美西港口瘫痪,这些场景比好莱坞灾难片更真实残酷。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乱象产生的总根源
②单纯的经济斗争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被压迫的地位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
④当今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完全丧失了自我调整的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相当长时期内,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必须同生产力更发达的资本主义长期合作和斗争”。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私有制随着社会发展而自主退出
②我们要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
③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5年2月,具有百余年光荣革命历史的北大红楼迎来了“信仰之光——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展”。本次展览首次公开的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等珍贵文献,通过实体文献、译文说明、图片照片、互动屏等多样方式立体化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活力。举办此次展览的意义在于( )
①引导人们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②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中去寻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方案
③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脉络和实践逻辑,传承文化基因
④系统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无产阶级与其他阶级的区别在于是否依靠出卖自身劳动换取生活资料
②无产阶级必须通过经济斗争改善自身地位,逐步摆脱资产阶级的统治
③无产阶级的解放必须以解放全人类为前提,这与其阶级特性密切相关
④无产阶级既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更要最终消灭一切形式的阶级压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30周年,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下面对改革开放的进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②1984年中国改革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③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被誉为“反法西斯文化战士”的作家郁达夫,1913年17岁在日本留学期间,在日记中庄严写下:“……余有一大爱焉,曰爱国……国即余命也,国亡则余命亦绝矣!”这一誓言成为贯穿他一生的精神主线。从郁达夫的身上可以看到( )
①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国家的复兴而矢志不移
②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深刻影响
③近代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发挥主心骨作用
④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之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对应内容正确的是( )
A.①空想到科学②一国到多国③理论到实践
B.①理论到实践②一国到多国③空想到科学
C.①理论到实践②空想到科学③一国到多国
D.①空想到科学②理论到实践③一国到多国
1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三次重大判断。党的八大提出要不断满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和“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些表述饱含着我们党深厚的人民情怀,同时也蕴含着人民群众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这说明( )
①党的初心使命发生重大改变
②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美好生活
③人民接续奋斗建成现代化强国
④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给中国人民指明的出路是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进而转入社会主义。这表明( )
①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互相衔接
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民族复兴展示了现实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在两个“相适应”基础上,提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这一论断( )
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③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④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这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
②以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而进行的理论建设为旨归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更紧密结合
④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科学回答了时代之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下列对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时期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完全照抄苏联经验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
②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③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期间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征程如歌,歌以咏史。《国际歌》唱响坚定信念,“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石库门的灯光》颂唱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光明,“铁锤镰刀的旗帜、指引工农大众的心。燎原的火种、闪烁共产主义真……开天辟地……民族复兴……”。从《国际歌》到《石库门的灯光》,生动诠释了( )
①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最终目的
③人民群众坚定的理想信念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共52分)
17.(本题12分)材料一 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材料二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国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的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及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8.(本题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傅立叶中学毕业后,遵照父亲的遗嘱学习经商,先后在里昂和巴黎做商店雇员和推销员。商业活动给他提供了参观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使他对资本主义商业的内幕有了直接的感受。
1792年,20岁的傅立叶在里昂独立经营一家商店。第二年,吉伦特派策划反雅各宾派叛乱。不久,雅各宾派攻克里昂,他被逮捕。从此,他由对革命冷漠到否定革命,坚决主张用改良的手段来改造社会。傅立叶通过刻苦自学,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从19世纪初,他先后发表了《全世界和谐》《四种运动论》《新世界》等著作,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称资本主义社会是“罪恶的渊”、“颠倒世界”,主张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他理想的“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有组织的合作社组成,它的名称叫“法朗吉”。在著作中,他详尽地描绘了“法朗吉”成员的美妙生活。怎样实现这个理想社会呢 傅立叶不主张使用暴力,他居然相信资本家或权贵人物会帮助实现他的改良计划,为此,他刊登广告,说他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在家接见答应出资创办“法朗吉”的富翁,他等了几年,可是没有一个富翁来问津,1832年,他和几个门徒一起创办了一个“法朗吉”。可是不久就证明了他的理想行不通。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影响以及以傅立叶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最终走向失败的必然性。
19.(本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莫尔、康帕内拉、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结合材料一,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应具备哪些条件,并分析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0.(本题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革命事业的成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事业成功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C D B D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C D D B
17.(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中国的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2)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8.积极影响: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失败的必然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19.(1)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条件: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原因:
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
20.①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的革命事业有了坚强领导核心,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