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古诗三首三年级 上册你记得哪些写景的诗句?村居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今天我们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春天初读课文请同学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有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注音、查字典。生字识记我会读洞庭 未来 磨刀 倾斜tíngwèimótiǎoxiāocù萧萧 挑起 促织xiémómò磨(磨刀)(石磨)tiāotiǎo挑(挑选)(挑战)多音字辨析练一练下列句子中 “挑” 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天亮了,妈妈把帘子挑起来了。B. 他小心翼翼地挑起了那根刺。C. 爷爷挑着担子去赶集。D. 他总是喜欢挑拨别人之间的关系。A.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读tiǎo。B.用细长的东西拨弄,读tiǎo。C.扁担等两头挂上东西,用肩膀支起来搬运,如“挑担”,读tiāo。D.挑拨,挑动,读tiǎo。C生字识记我会写洞庭相未径斜爱霜挑落“广” 横不宜过长,撇伸展“木” 横短竖长,捺变点上下结构上“艹”下“洛”“雨”第三笔是横钩“余” 第二笔变成点形近字组词练一练洞(山洞) 庭(家庭) 爱(爱好)铜(铜钱) 挺(挺好) 受(感受)未(未来) 斜(倾斜) 径(小径)末(周末) 叙(叙述) 经(已经)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抓住诗中景物,说说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秋季精读课文走进古诗《望洞庭》,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任务一:赏析《望洞庭》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①〔洞庭〕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②〔和〕和谐。③〔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为文长于说理。主要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等。《望洞庭》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后赴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该诗记录了这次旅途中的美景。写作背景诗人简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诗意:秋月映照洞庭湖,水月交融,和谐宁静,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镜未磨” 把湖面比作没有磨拭的铜镜,贴切地表现了洞庭湖在月光下风平浪静的朦胧美。“两相和” 形象地写出了水光与秋月的和谐。和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翠绿,君山像白银盘里盛放着的青螺。比喻:诗人想象丰富,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青绿色的螺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近望所见:洞庭湖的秋色 —— 水月交融、湖平如镜。遥望所得:洞庭湖的山水 ——“山水翠”“青螺”。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达了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精读课文走进古诗《山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说说诗人的所见所感。任务二:赏析《山行》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①〔寒山〕深秋时节的山。②〔斜〕曲折向前延伸。③〔生〕产生,生出。④〔坐〕因为。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主要作品有《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写作背景诗人简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诗意:登上深秋的山,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在深山之间,隐约看到山中有几户人家。深秋时节的山山路弯弯曲曲白云产生的地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诗人因为太喜欢枫林晚景而停下了马车,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鲜红。因为经霜的枫叶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到的山中景致停车欣赏的原因——太喜爱这枫林晚景。诗人借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山林秋色图,抒发了对秋天山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练一练我会背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一练我会背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读课文品读古诗《夜书所见》,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任务三:赏析《夜书所见》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①〔萧萧〕这里指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②〔挑〕用细长的东西拨。③〔促织〕蟋蟀,也叫蛐(qū)蛐。④〔篱落〕篱笆。叶绍翁,字嗣宗,一字靖逸。南宋诗人,博学工诗,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主要作品有《游园不值》《四朝闻见录》等。这是叶绍翁在异乡的触景生情之作。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写作背景诗人简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瑟瑟秋风吹过江面,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游子的思乡之情如果是你远在他乡,看着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情绪?秋风吹过江水和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拓展回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意:料想是小孩在拨弄蟋蟀,因为夜深了,他突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拨弄蟋蟀篱笆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深秋的凄清。(所闻、所思)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所见、所想)这首诗通过对秋风梧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逗蟋蟀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思念家乡的情感。课堂小结《望洞庭》湖、月、山、水寒山、枫林、霜叶 喜爱、赞美 思念家乡《山行》《夜书所见》 喜爱、赞美秋风、梧叶、寒声秋秋秋诗题季节景物情感文章主旨《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山行》描绘了一幅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梧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逗蟋蟀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思念家乡的情感。完成课时的练习。课后作业下次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