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实践出真知 创新增才干参 考 答 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B D D C C C A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A A D D A D B C B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C B B C D二、判断选择题题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答案 B B A A A A A A A B题号 36 37 38 39 40答案 B A B A A三、多项选择题题号 41 42 43 44 45答案 ABCD BCD BC ACD ABCD第三单元 实践出真知 创新增才干一、单项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唯一选项,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1.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农民播种小麦 ②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③警察侦破案件 ④科学家进行物理实验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认识是实践的来源C. 实践和认识互相决定 D. 实践对认识有指导作用3. 近年来,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带来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人们逐渐认识到,推行以低能耗、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生活方式,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和践行,必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产生影响。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是实践的来源③认识的目的是改造自然 ④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4. 医生给病人看病,必须识别病情表现出来的一些假象,才能对症下药;公安人员侦破案件,必须识别案件现场表现出来的一些假象,才能找到真正的犯罪嫌疑人;消费者购买商品,必须识别假冒伪劣商品,才能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这说明( )①现象有真假之分,要学会识别假象②假象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③要学会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④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5. 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连续多年组织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青年学生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是因为( )A. 书本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个人获得新知识的唯一途径C. 读万卷书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6. 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体验和理解父母的辛苦,参加社区保洁、社区护绿等公益劳动,蔬菜种植、粮食收割等学农学工实践,“路口值勤——我是小警察”等职业体验……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同学们在不一样的学习中收获成长。开展劳动教育,旨在引导学生( )①树立职业平等观,推动社会分工的细化②树立正确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③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④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劳动力市场充分竞争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天气的预报越来越精确可靠。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这说明( )A.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B.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C. 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 D. 追求真理需要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8. 创新思维特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 )①发明新技术 ②形成新观念 ③提出新方案 ④创建新理论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9. 远程医疗、自动驾驶、智慧港口、智能制造……一个个创新应用,有望迎来更迅猛的暴发,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促进企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表明(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科技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 ④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0. 回顾全球科技创新史,创新拔尖人才都是在科学前沿和创新实践探索中涌现出来的,其成长的黄金期在青少年时期,重大原创性突破在中青年时期。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青年必须( )①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②积极投身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中③要敢于创造规律 ④要敢于否定一切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它( )①做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②构建了涵盖所有领域的理论体系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 ④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 为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调研,访农家、进企业、察民情、问良策。习近平总书记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认识来源于实践 B. 要尊重客观规律C. 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D.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 )A.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C.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4.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孔子周游列国,绝粮于陈国,几天没有吃到一口饭。弟子颜回讨了一些米给老师吃。饭快煮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抓起一把往口中塞,孔子心中不快,但装作没看见。吃饭时,孔子突然站起来说:“我想用这些饭祭奠祖先。”颜回立即阻止道:“这饭不干净,刚才还进了煤灰,因为丢掉可惜,我把有煤灰的那点抓出来吃了呢。”听了这话以后,孔子发出了“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的感叹!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擦亮慧眼,明辨是非②现象有真假之分,假象不是本质的一种表现③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要学会辨别假象,明辨是非,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④现象和本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5. 下列对真理和谬误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B. 真理是实践,谬误是认识C. 真理具有曲折性,谬误具有长期性 D.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16. 小刘被网友骗去参加传销组织,被榨干了身上的2万元后,听信了传销组织的蛊惑,不仅没有报警,反而帮着传销组织去骗亲朋好友的钱,从受害人变成害人者,最终被公安机关抓获。他的人生轨迹给我们的警示是( )A. 要明辨是非善恶,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B. 做传销不能在亲朋好友的圈子里C. 相同的现象可能隐藏着不同的本质D. 真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17. 我国高铁发展经过多年努力,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创新( )①是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规律进行创造 ②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与突破③决定产业和创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④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18. 有位工人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了一批不能写字的纸。正当他垂头丧气之时,他的一位朋友却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能用来写字的纸,或许可能有其他的用途。”果然,他们发现这批纸的吸水性很好,于是取名“吸水纸巾”,拿到市场去卖,竟然十分畅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 每个人都有其思维方法,无所谓对错之分,也不存在高下之分B.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提高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C. 掌握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指导作用D. 人人都有思维方法,但只有聪明的人才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19. “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这句俗语反映的道理是( )A. 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B. 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C. 透过现象才能够认识本质 D. 现象和本质是一致的20. 李强总理表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要努力在实践中提高办事能力 B.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C. 要积极投身实践 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1. “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这句俗语反映的道理是( )A. 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B. 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C. 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D. 现象和本质是一致的22. 2022年8月,在重庆智博会上亮相的XR扩展现实技术,将传统的光学成像与人工智能算法结合的AI+工业质检机器,可以实现对产品复杂表面的深度分析,把化纤产品质检的时间缩短到2.5秒,效率比人工质检提升70%。这表明( )A. 科技创新能够创造新的规律B. 科技创新能推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C. 创新使认识的发展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D. 创新能提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3. 每年“最美职工”的先进事迹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扎根基层和生产一线,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充分展现了工人阶级的时代风采,生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这表明( )A. 不同现象总是表现不同的本质 B. 同一个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C. 现象和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 D. 同一个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24. 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体现知行合一的是( )A.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B.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C.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5.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对人民民主的性质、内涵、目的、特色、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统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确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这体现了(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②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③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④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二、判断选择题(对的选“A”,错的选“B”,每小题2分,共15小题,共计30分)26. 小马过河的故事:一匹小马想要过河,松鼠告诉它水很深,可老牛告诉它水很浅。小马在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下,亲自下河试试,发现水不深也不浅,就顺利过河了。“小马过河的故事”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说明要重视实践的哲学道理。( )A.正确 B.错误 27. 诸葛亮利用“空城计”吓退司马大军的典故告诉我们:只有真象才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A.正确 B.错误 28. 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现象及其关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工处理。( )A.正确 B.错误 29. 对于中职生来说,明辨是非最重要的就是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A.正确 B.错误 30. 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 )A.正确 B.错误 31.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正确 B.错误 3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青年要立足岗位和专业实际,做勇于创新的实践者。( )A.正确 B.错误33.中职学生要提高创新能力就要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 )A.正确 B.错误34.社会中出现的“碰瓷”等诈骗现象告诉我们要善于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A.正确 B.错误35.“声东击西”“人面兽心”表明了假象是人们的一种错觉,不是客观存在的。( )A.正确 B.错误36.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 )A.正确 B.错误37.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A.正确 B.错误3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关键在于是否符合专家观点。( )A.正确 B.错误39.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A.正确 B.错误40.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A.正确 B.错误二、多项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5小题,共计20分)41.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哲学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具有哪些内涵?( )A. 新质生产力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实践性B. 新质生产力是人类创造性的产物,具有创造性C. 新质生产力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具有历史性D. 新质生产力是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结果42.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C. 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D. 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43. 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强,这给了他很大启发,便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他把在研究中获得的大量科学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于1966年发表了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经过近10年的科学分析研究,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袁隆平的研究过程表明( )A. 对于事物的研究只要肯花时间就能掌握其本质B.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需要掌握大量的现象C.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 现象与本质是相互区别的,因而很难从现象中发现本质4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下列观点与习近平总书记的知行观一致的是( )A.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B.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C. 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5.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之所以重视劳动教育是因为( )A. 要以诚实劳动实现人生价值B.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C.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D. 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 第三单元 实践出真知 创新增才干.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