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坚持唯物史观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单元测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坚持唯物史观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单元测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坚持唯物史观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A D D B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A A B B D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B A A
二、判断选择题
题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A A A A A A A A A
题号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A A B A
三、多项选择题
题号 41 42 43 44 45
答案 ABCD AD AD BCD AC第四单元 坚持唯物史观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唯一选项,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
1.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③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同步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唯物史观认为,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基本矛盾是( )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意识形态建设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守好风险防范主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④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 )
A. 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B. 社会主义;与时俱进
C. 爱国主义;团结奋斗 D. 艰苦奋斗;与时俱进
5. 浙江省某县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引导社会资本“上山入林”,使胡柚、山茶油、猴头菇这“三宝”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法宝。这说明( )
A. 生产力的发展迟早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B.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6. 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举措回应多群体、多层次的民生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 )
①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②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农村农业工作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无人驾驶、无人超市、无人工厂……这些新事物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无人驾驶出车祸的责任划分问题,需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这说明( )
A. 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会推动社会意识的变化和发展
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C. 作为认识对象的社会实践是无限发展的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
8. 下列说法中,坚持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是( )
A.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B. 拿破仑曾经说,他自己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
C.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D. 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9. 针对户政管理中的痛点堵点问题,公安部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开展调查研究。2023年8月,公安部发布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全力推进全类型户口迁移“跨省通办”工作,有效推动解决群众“多跑路”“折返跑”难题。由此可见,公安部( )
①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了群众首创精神
③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没有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发展动力,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这说明核心价值观( )
①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②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
③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④是人人都认可的价值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1. 《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定为犯罪。如今,“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曾经的酒桌文化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拒绝酒驾意识的深入人心也使得代驾、出租车行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根源于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③社会意识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
④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张伯礼在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后说,这是“给予全体医护人员和中医药人的荣誉,我感到无上荣光”,“作为个人,我得把荣誉珍藏起来,继续做一个普通医生该干的事”。张伯礼的话告诉我们( )
①要立足岗位,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人生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③获取荣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证明 ④人生价值是否实现要看社会对你是否认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是因为( )
①青少年的价值观决定于其行为选择 ②青少年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固定不变
③价值观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④正确价值观是青少年走好人生路的重要向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2022年冬季奥运会离不开运动员赛场上的敢打敢拼、建设者打造的一流场馆建设、志愿者暖心贴心的服务,还有很多平凡英雄舍家忘我、默默付出,共同创建了北京冬奥会的荣耀和辉煌。这启示我们(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要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事情做好 ④美好愿望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相承接。下列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是( )
①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②言必信,行必果
③胜不骄,败不馁 ④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有人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一个国家繁荣或贫穷,而政治体制改革又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该观点( )
A.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夸大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C. 肯定了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 D. 强调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
17. 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深刻指出:“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是因为( )
①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奋斗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
③奋斗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为现实 ④奋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 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蕴含的哲理是( )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趋势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19.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原来讽刺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导致一事无成的现象。在渔业资源日渐匮乏的今天,这一成语却转变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理念。利用休渔期改善捕鱼条件,既符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要求,又有利于维护天然渔业资源的再生与稳定。上述变化说明( )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 从毛泽东同志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在我们奋斗中形成的奉献、敬业、创新、创业精神,是雷锋精神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核,激励着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表明,雷锋精神( )
①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③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1. 近年来,有人在网上肆意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人物,严重抹黑英雄人物形象,这股歪风邪气挑战正义良知,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和强烈反对。这警示我们要( )
①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维护英雄形象守护精神血脉
②积极弘扬英雄史观,认识到杰出人物是历史创造者
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科学、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
④坚持对历史真相的质疑精神,用唯心史观指导历史研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其哲学依据是( )
A.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B.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C.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3. 从充满青春朝气的“小青荷”到发挥余热的“银发联盟”,再到疫情防控一线的国际面孔……如今,志愿服务在浙江大地日益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在“重要窗口”建设中大显身手。由此可见,实现人生价值( )
①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②需要放弃个人利益
③必须投身志愿服务 ④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4. 下列对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具有发起和探索作用
②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组织和领导作用
③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
④杰出人物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5.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坚持群众观点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要求
二、判断选择题(对的选“A”,错的选“B”,每小题2分,共15小题,共计30分)
26.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
A. 正确 B. 错误
27.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A. 正确 B. 错误
28.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A. 正确 B. 错误
2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全体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 )
A. 正确 B. 错误
30.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A. 正确 B. 错误
31. 自我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尺度。( )
A. 正确 B. 错误
32. 人生没有不劳而获,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
A. 正确 B. 错误
33. 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群众路线。( )
A. 正确 B. 错误
3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切实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
A. 正确 B. 错误
35. 新时代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自觉把服务人民、奉献祖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
A. 正确 B. 错误
36. 价值观对人生发展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
A. 正确 B. 错误
37.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 正确 B. 错误
38. 青年一代只有把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共同理想中,才能促进个人理想的实现。( )
A. 正确 B. 错误
39.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A. 正确 B. 错误
40. 人民性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为人民服务也是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必然要求。( )
A. 正确 B. 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5小题,共计20分)
41. (2023年学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说:“不能瞧不起产业工人,一定要看实际贡献!我们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在添砖加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厦的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这表明( )
A. 人生价值是在劳动奉献中实现的
B. 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C. 劳动分工无贵贱,要破除狭隘低级的职业观念
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广大劳动者
4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我国印发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不断完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清晰明确,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服务监管等机制不断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全体老年人。由此可见( )
A.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B.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 上层建筑的变革总是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革
D. 调整和完善上层建筑要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43. “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一个世界”的袁隆平获得了“影响30年30人”的荣誉称号。这说明( )
A.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 人生价值是通过荣誉体现出来的
C.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必然成正比 D. 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44.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曾写过一篇《路就在脚下》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路就在脚下”,“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你肯学习、能吃苦,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人生道路千万条,各行各业都能成才。只要矢志追求,努力拼搏,照样可以实现人生抱负和目标”。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走好人生路与学历文凭无关 B.人生选择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
C.我们要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D.人生选择要从客观实际和个人实际情况出发
4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告诉我们要( )
A. 弘扬奋斗精神,在劳动与创造中实现价值
B. 利用社会条件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C. 不断砥砺自我,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D. 努力增长才干,不懈地追求个人自我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