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考化学综合训练(六)(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考化学综合训练(六)(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深圳市龙岗区中考化学综合训练(六)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Na—23,Ca—40。
一、选择题(共 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B.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2.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MgCl2——氯化镁 B.Ca+2——钙离子
C.2H——2个氢元素 D.O2——2个氧原子
3.[2024河北唐山质检]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固体食盐放在细口瓶中
B. 反应不可以在量筒中进行
C. 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少量酒精
D.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称量
4.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铷单质具有导电性 B.m 的值是37,n 的值是 1
C.氯化铷的化学式为 RbCl2 D.铷和钾的化学性质相似
5.甲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它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可高效地促进甲醛的转化,从而降低甲醛的危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减小
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C.物质丙中含有氧分子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6.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本亚明·利斯特和戴维·麦克米伦,他们发现脯氨酸(C5H9NO2)等小分子能实现不对称有机催化。下列有关脯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脯氨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C.脯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脯氨酸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观察
B 鉴别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测温度
C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
B.向稀盐酸中加入Na2CO3溶液
C.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向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9.“天气瓶”是一种指示温度变化的趣味实验装置(如图甲)。瓶内包含樟脑、酒精、氯化铵、硝酸钾、色素等成分,樟脑在瓶中随温度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量的结晶,温度降低,樟脑从溶液中析出(如图乙、丁,图中黑点表示析出的樟脑)。其他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戊所示。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图乙、丙、丁中天气瓶显示温度由低到高为丁<乙<丙
B.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3.1%
C.时,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
D.时,将等质量的氯化铵和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质量大
10.木炭燃烧实验过程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现象是木炭发白光
B.②中操作是将木炭由上到下缓慢伸入瓶底部
C.③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对比①②可证明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
二、非选择题:共4题,30分。
11.阅读下列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检测发现,人工合成的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初步测试显示,在产生相同质量的人工淀粉和玉米淀粉的相关数据对比如表所示。
人工淀粉 玉米淀粉
理论能量转化效率 7% 2%
生产条件与方式 全天候车间连续生产 需要阳光、灌溉、施肥、施药等,受季节和气候影响
生产周期 1-2天 4-6个月
占地面积 一立方米生物反应器 五亩玉米地种植
这一人工途径突破了传统植物低密度光能固碳转化的局限,使高效固定二氧化碳、高效合成淀粉成为可能,为创建新功能的生物系统提供了新的科学基础。
(1)实验室常用 检验淀粉,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化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淀粉在人体内水解生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人体内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葡萄糖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结合表格数据,请你谈一谈人工合成淀粉的优势 (答一条即可)。
12.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掉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 意外发现溶液中有白色不溶物和气泡生成。同学们非常好奇,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
(1)小明先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溶液无变化;再用排水法收一试管该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气体燃烧,有轻微爆鸣声,产生淡蓝色火焰,该气体是 。
【探究二】
【提出问题】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Mg(OH)2;猜想二:MgCO3;猜想三:Mg(OH)2和MgCO3
【查阅资料】①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取适量干燥的白色不溶物,充分加热,并使分解的气体依次通过图1的A、B。
【实验现象】
(2)A中: B中: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3)写出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探究】
(4)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 ,也能检验碳酸镁的存在。
【探究三】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测定白色不溶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继续进行下列探究:称取干燥的白色不溶物36.8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图2装置的C和装置D吸收。
【实验数据】实验后装置C增重3.6g,装置D增重13.2g。
(5)若上述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xMg(OH)2 yMgCO3表示,则x:y=
【反思与评价】
(6)实验后,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发现实验方案可进一步优化,下列优化方案可行的是
①只称量C、D增加的质量,不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
②去掉D,只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和装置C增重的质量
③去掉C,只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和装置D增重的质量
13.某科研小组对废弃辉铜矿(主要含有 Cu2S、ZnO 及一些不溶性杂质)进行物质提纯以实现废物综合利用。部分实验流程如下:
请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⑴ “焙烧”(加热而又不使熔化)中生成CuO和SO2,该气体直接排放会使雨水pH小于___,形成酸雨。
⑵ “酸浸”时发生的反应类型是 。
⑶ “置换”时反应的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滤渣2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⑷ “氧化”时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都能将Fe2+氧化为Fe3+,从绿色化学角度考虑物质A选用 较合适。
⑸ 聚合硫酸铁常用于净水,其化学式可表示为[Fea(OH)b(SO4)c]n。实验测得某聚合硫酸铁中铁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质量比为7∶15,则b∶a = 。
14.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取黄铜粉末30g于烧杯中,向其中分四次加入稀硫酸共100g,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产生气体的质量/g 0.12 0.12 0.08 x
(1)表格中的x= ;
(2)求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B
6.C
7.D 
8.B
9.C
10.A 
11. 碘液 ; 化学;;人工合成淀粉能转化效率高(或生产周期短等,合理即可)
12.(1)H2/氢气
(2) 无水硫酸铜变蓝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Mg(OH)2MgO+H2O
(4)稀盐酸(合理即可)
(5)2:3
(6)①②
13. 5.6 复分解反应 Fe+H2SO4 ==FeSO4 +H2↑或Fe+CuSO4==Cu+FeSO4 Fe、Cu 双氧水 1:2(或0.5)
14.(1)0
(2)解:生成氢气的质量=0.12g+0.12g+0.08g=0.32g,
设30g黄铜中锌的质量为y
=10.4g
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100%≈65.3%
答: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5.3%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