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初中化学巩固训练(九)(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初中化学巩固训练(九)(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初中化学巩固训练(九)
满分为 100 分,考试用时为 60 分钟。
说明: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 2B 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答案无效。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Na—23,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9月23日晚,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奥体中心隆重开幕。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吉祥物破水而出 B.升五星红旗
C.点燃亚运火炬 D.电脑合成“数字焰火”
2.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 玻璃钢 B. 陶瓷 C. 塑料 D. 尼龙
3.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合金:青铜、钢 B.混合物:石灰石、铁矿石
C.天然纤维:棉花、羊毛 D.碱类:烧碱、纯碱
4.对揭示空气组成、水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都做出突出贡献,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的是( )
A.道尔顿 B.闵恩泽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5.请根据如表和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溶液 溶液 稀硫酸 溶液 水 溶液 溶液
A.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pH<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C.稀硫酸一定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D.碳酸钠溶液一定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6.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入药品之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状物质进入导管
C.加热高锰酸钾时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主要目的是让氧气更容易导出
D.反应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目的是防止水倒吸导致试管破裂
7.某学习小组进行如图甲装置所示实验,在硬质玻璃管内加入铜片,启动氧气传感器,点燃酒精灯,反应结束后移走酒精灯。实验中氧气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铜片变黑
B.图乙中段氧气含量下降的原因是铜片灼烧消耗了氧气
C.观察图乙可知,此实验中氧气完全耗尽
D.分析图乙可知,氧气含量下降说明铜与氧气发生了反应
8.下列有关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9.我国移动通信进入了5G时代,铊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铊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铊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内有81个中子
C.元素符号为Tl D.相对原子质量为
10.下列是小明同学在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践活动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量取水 B.溶解土壤
C.过滤土壤液 D.测
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分子是不显电性的粒子,因此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2.“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下图是某一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选择正确的选项( )
A.反应后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16:9 B.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共有3种氧化物
1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2
B.t1℃时,100g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a点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
D.t2℃时,在50g水中加入20g甲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
14.利用物质的性质差异可以对物质进行鉴别或除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鉴别或除杂 方法
A 鉴别氧气和氮气 闻气味
B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溶解后测量温度变化
C 除去水中的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过滤
D 除去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硝酸钾 降温结晶
15.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A.探究人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了二氧化碳 B.研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C.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氧气的浓度是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 10分,共 55分。
16.航空航天科学研究涉及许多化学知识,以下为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和太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舱内生活。
①航天员每天的食品都要经过科学的计算和设计,以保持航天员营养均衡。鱼肉为航天员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糖类 b.维生素 c.蛋白质
②长期驻留空间实验室会导致航天员肌肉萎缩、骨钙丢失,可在航天食品中添加来预防骨质疏松 。
a.C12H22O14Ca b.FeC6H6O7 c.KIO3
③铁酸镍(化学式NiFe2O4)可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NiFe2O4中若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则镍(Ni)元素的化合价是 。
(2)天宫课堂
①太空老师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逐渐变成一个“蓝宝石”,这表明分子具有 的特点。
②王亚平老师将油和水混合振荡,得到了不分层的油水混合物,叶光富老师根据转动形成向心力,又实现了油和水的分离。请判断王亚平老师得到的不分层的油水混合物 (填“是”或“不是”)溶液;生活中可用洗涤剂去油污,其原理是洗涤剂可以 (填“溶解”或者“乳化”)油污。
③太空老师将半片泡腾片(含某种有机酸和碳酸氢钠)塞入蓝色水球里,水球里立即产生很多气泡,该气体是 。该泡腾片中也含有维生素C(C6H8O6),维生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出舱任务。
①舱外航天服硬体部分采用铝合金和不锈钢材料,足以抵御像枪弹一般的微陨石的袭击,外衣表面采用合金而不选择纯金属的原因是 。软体部分采用聚氨酯涂层的纺织材料。使用的聚氨酯涂层属于 (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②中国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工作,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电池板需要用铝合金加工成的箔片进行密封支撑,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
17.中国空间站建造在2022年完成,发射航天器时常用高氯酸钾(KClO4)作火箭推进剂,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一种制备高氯酸钾的反应为2HClO+K2CO3=2KClO4+X+CO2↑ ,则X的化学式为 。
18.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中实验①和实验②需要标识排风图标的是 实验(填序号)。
(2)甲中实验①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说明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3)某同学在做②实验时细铁丝没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请帮他查找可能的原因 (写一点)。
(4)实验室选用乙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将B装置的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则对比原装置,新装置的显著优点是 。
19.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和放热的现象,但小米同学认为发光和放热不一定全部都是化学变化,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和放热的现象都是化学变化吗?
【做出猜想】猜想一: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______。
【验证过程】
(1)将干冷的烧杯罩住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a.烧杯内壁出现______;b.手摸烧杯外壁有______的感觉;c.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直到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___________变化,灯丝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变化。
【结论】猜想______(选填“一”或“二”)正确。
20.以菱锌矿(主要成分是ZnCO3,杂质为Fe2O3、FeO、CuO)为原料制备七水硫酸锌(ZnSO4 7H2O),同时得到铁红副产品,其工艺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堆浸”前将菱锌矿粉碎成细颗粒,其目的是 。
(2)若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200g 25%的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质量为 g,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和 。
(3)“氧化”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在硫酸的作用下将溶液中的FeSO4转化成Fe2(SO4)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除铁”时发生反应方程式: 。物质X是 。流程中获得七水硫酸锌前省略的操作是 、降温结晶、过滤、 和低温烘干。
21.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取10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坐标图,见图.
(1)碳酸钙完全反应用去稀盐酸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C
6.C
7.C
8.D
9.C
10.D
11.D
12.A
13.C
14.B
15.C
16.(1) c a +2
(2) 分子在不断运动 不是 乳化 二氧化碳/CO2 9:1:12
(3) 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 b 电 延展
17.+7;H2O
18.(1)①
(2)氧气浓度
(3)铁丝没有打磨除锈(合理即可)
(4);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19.全部都是化学变化
水雾 发烫
石灰水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 物理 一
20.(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 51 量筒
(3)
(4) 锌/Zn 蒸发浓缩 洗涤
21. 84.32 80%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