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份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份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中学2026届上学期高三年级9月份考试政治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这一观点体现的理论是( )
A.唯物史观 B.剩余价值学说 C.空想社会主义 D.古典政治经济学
2.恩格斯将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与达尔文发现物种起源学说相类比,生动地指出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正是由于唯物史观的提出,社会主义学说才得以从乌托邦的荒漠中摆脱出来。这一伟大发现的意义在于(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④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的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对俄国人民来说,1917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也是欢欣鼓舞的一年,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十月革命( )
①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空想社会主义没有
②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阶级斗争,空想社会主义反对阶级斗争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空想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
④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了革命实践,空想社会主义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姜寨遗址出土了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粮食朽壳、动物骨骸、陶制器物,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还有许多骨器。考古学家们通过对遗址形态的研究,发现其布局开始出现功能区的分化。对姜寨遗址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认识正确的是( )
①出现功能区的分化是当时生产力取得发展的结果②聚落的形态布局说明当时的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人类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④奴隶主阶级剥削奴隶阶级,奴隶阶级毫无人身自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分析商品形式时写道:“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 )
A.商品的价值本质上是由人的抽象劳动形成的B.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完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C.商品拜物教性质根源于生产关系的特定历史形式D.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得以实现的物质承担者
7.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立足中国国情开创出来的独特道路,不仅有助于我们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作用,而且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③中国式现代化开创出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④中国式现代化在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的同时立足于中国实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为恢宏的史诗。曾经一穷二白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曾经温饱不足的中国人民已实现全面小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8倍。这有力地证明了,新中国的成立( )
①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展示了现实道路
③开启人类历史新纪元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马克思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中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参与劳动,按需分配劳动产品,整个社会公平、公正。这一理想(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全盘继承与发展③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
④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岁月如歌,征途如虹。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大地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中国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③意味着在中国建立起了人民民主政权④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是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近日,据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有大约30万支,志愿者人数超过3500万。广大志愿者们活跃在全国各地,开展环保宣传、污染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传播绿色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这说明( )
①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②志愿服务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
③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这启示我们( )
①实现现代化必须完全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②要立足中国实际,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③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④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对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照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人类告别了原始社会的蒙昧状态后,进入文明时代。下列史实符合人类迈入文明时代标志的有( )
①生产力发展,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②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
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开始分工 ④汉字的发明和应用,人类摆脱蒙昧状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这意味着( )
①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转变 ④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注定要失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就探讨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和周期性问题,并指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已经增长到这种关系所不能容纳的地步,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已经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并将资本主义再生产描述为“繁荣、衰退、危机、停滞、新的繁荣等等周而复始的更替”的运动过程。这表明,经济危机( )
①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是周期性爆发且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永远无法克服的痼疾
③促使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和生产下降
④是因为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和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某同学乘坐天津地铁1号线进行参观学习。下图是该同学绘制的研学笔记。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两个革命阶段互相衔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3小题,共52分,请考生要求作答)
1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诗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生动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并指出当时社会剥削的基础及主要矛盾。
18.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只能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没有剩余产品,也没有剥削和阶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奴隶社会产生。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但同时,奴隶社会的生产力较原始社会有了显著提高,青铜器得到广泛使用,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文字开始出现并得到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工。
结合材料,运用“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探索。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实现自强,却因未触及封建制度根基而失败;戊戌变法希望通过改良实现君主立宪,却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残酷镇压;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社会依旧动荡,人民依旧困苦。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一系列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阐述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A A C D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C A A A
17.①当时的社会处于封建社会,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③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8.①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否是进步,根本标准是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虽然出现了剥削和阶级,但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奴隶社会中,奴隶主能够集中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如青铜器铸造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奴隶社会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一部分人可以专门从事科学、文化等活动,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文字的出现就是重要体现,这是原始社会无法实现的。
④综上,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文化进步,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19.①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无数仁人志士进行各种尝试后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悲惨命运,证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成功开辟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国在经济、文化、国防、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④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飞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