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桦川县第二中学、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第一次月考八年级物理质量检测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90分钟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核分人得分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花香扑鼻B. 冰块融化C. 鸟儿飞翔D. 铁钉生锈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B. 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C. 研究物体运动时,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D. 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参照物,运动情况一定不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B. 汽车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C. 汽车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 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增大而增大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长度,记录结果为1.250 m,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A. 1 m B. 1 dm C. 1 cm D. 1 mm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C. 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D. 使用精密仪器可以避免误差声音在下列介质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A. 空气B. 水C. 钢铁D. 真空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固体振动才能发声B. 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C.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 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 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 在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C. 佩戴防噪声耳罩D.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发出声音的不同之处是(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水中倒影B. 日食、月食C. 海市蜃楼D. 雨后彩虹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角为( )A. 30° B. 60° C. 90° D. 120°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像比物体小B. 像是实像C.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D. 像的左右与物体的左右相同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16分)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选择一个________作为标准。单位换算:72 km/h = ________ m/s; 2.5 h = ________ min。某同学测量某物体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为:2.35 cm、2.36 cm、2.34 cm、2.37 cm,则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为________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mm。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 m/s。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高;“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__大。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 m/s。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入射角为________°,若入射角减小10°,则反射角为________°。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5 m处,他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_ m,当他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得分 评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满分32分)(每空2分,12分) 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________(写公式);(2)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3)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________(填“大”或“小”)的坡度,目的是________;(4)某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 ,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则v ________v (填“>”“<”或“=”)。(每题2分,10分)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2)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真空罩中,逐渐抽出空气,听到声音变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________;(3)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和音色;(5)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Hz到________Hz。(每题2分,10分)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1)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光屏,目的是________;(2)改变入射角,多次测量,目的是________;(3)实验发现: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4)将光屏折转一定角度,发现反射光线不在光屏上,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5)若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则反射角为________°。得分 评卷人 四、计算题(满分16分)(8分) 一辆汽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经过0.5 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刹车,又经过2 s汽车停下。求:(1)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2)从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停下,汽车共行驶的路程。(8分) 一辆小车沿直线运动,前半程以3 m/s的速度匀速运动,后半程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求:(1)前半程所用时间与后半程所用时间之比;(2)全程的平均速度。八年级物理答案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计36分)题号 答案 解析1 C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鸟儿飞翔是位置变化,属于机械运动;花香扑鼻是扩散,冰块融化是物态变化,铁钉生锈是化学变化。2 C 参照物可任意选择,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同一物体选择不同参照物,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不一定不同。3 C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速度是定值,与路程、时间无关。4 D 记录结果为1.250 m,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是分度值,即0.001 m = 1 mm。5 C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但可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减小。6 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钢铁是固体,空气最慢,真空不能传声。7 C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可能还在传播。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8 B A是声源处减弱,C是人耳处减弱,D是声源处控制,B是传播过程中减弱。9 B 力的大小影响振幅,振幅影响响度。音调和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10 B 日食、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倒影是反射,海市蜃楼和彩虹是折射。11 B 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则入射角为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2 C 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虚像、左右相反。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6分)13.位置;参照物14.20;150(解析:72 km/h = 72×1000/3600 = 20 m/s;2.5×60 = 150 min)15.2.355;1(解析:平均值 = (2.35+2.36+2.34+2.37)/4 = 2.355 cm;记录到0.01 cm,分度值为1 mm)16.介质;34017.音调;响度18.直线;3×10 19.50;40(解析:入射角+反射角=100°,故入射角=50°;减小10°后为40°,反射角也为40°)20.1.5;不变三、实验探究题21.(12分)(1)v = s/t(2)刻度尺;停表(3)小;延长运动时间,便于测量时间(4)<(前半程平均速度小于全程平均速度,因后半程加速)22.(10分)(1)振动(2)介质(3)响度(4)音调;响度(5)20;2000023.(10分)(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3)等于(4)同一平面内(5)0四、计算题24.(8分)解:(1)72 km/h = 20 m/s.............................(1分)反应时间 t = 0.5 s................................(1分)s = v × t = 20 m/s × 0.5 s = 10 m..............(2分)(2)刹车时间 t = 2 s,假设匀减速至停止,平均速度 v = (20 + 0)/2 = 10 m/s.....(1分)s = v × t = 10 m/s × 2 s = 20 m..................(1分)总路程 s = s + s = 10 m + 20 m = 30 m................(2分)答:(1)反应时间内行驶10 m;(2)共行驶30 m。(8分)解:设总路程为2s,则前半程s,后半程s。(1)t = s / 3,t = s / 2......................(2分)t : t = (s/3) : (s/2) = (1/3) : (1/2) = 2 : 3...(2分)(2)总时间 t = t + t = s/3 + s/2 = (2s + 3s)/6 = 5s/6(2分)平均速度 v = 总路程 / 总时间 = 2s / (5s/6) = 12/5 = 2.4 m/s(2分)答:(1)时间之比为2:3;(2)平均速度为2.4 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物理.docx 八年级物理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