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3课时)第一章 三角形鲁教七年级上册学 习 目 标123掌握“SAS”全等判定定理,能运用尺规准确作出满足条件的三角形.通过作图探究理解“SAS”条件下三角形的唯一性,并能证明简单全等问题.培养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与应用价值.知识回顾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边边边”三边“SSS”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角边角”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 .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 .“角角边”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ASA”“AAS”新课引入学校篮球架歪斜,需要重新安装一个三角形支架进行固定,已知之前三角形支架两边长度及两边夹角大小.(2)如果给的角不是夹角,而是其中一个边的对角,情况会怎样?思考(1)维修部门能做出完全相同的支架吗?新课引入由前几节课我们知道,如果给出两个三角形三条相等边或者两角一边对应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都全等.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那么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每种情况下得到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吗?维修部门能做出完全相同的支架?现在,我们通过作图来探究这一问题`两边及夹角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合作探究(1)两边及夹角(SAS)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两边所夹的角,比如三角形的两边长为7cm和5cm,它们的夹角为40°,并用尺规作出这个三角形.40°5 cm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一定全等.你作的三角形与同伴作的一样吗?7 cm这是我画的40°5 cm7 cm这是我画的新知讲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四):“边角边”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因为AB = DE,几何语言:所以△ABC≌△DEF(SAS).DEFABC在△ABC 和△DEF 中,BC = EF,∠B = ∠E,新知讲授回顾上述作图过程,请你总结“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用尺规作这个三角形”的方法和步骤.如图,已知线段a,c,∠α,求作:△ABC,使BC=a,AB=c,∠ABC=∠α.αa1.作一条线段BC = a.2.以 B 为顶点,BC 为一边,作 ∠DBC= ∠α .3.在射线 BD 上截取线段 BA = c;4.连接 AC△ABC就是所要作的三角形.cBCαDAac作法思路:固定边 构造角 截取边 连第三边.典例分析例1 如图,已知AB与CD相交于点O,OA = OB,OD = OC.△AOD与△BOC全等吗?请说明理由.CBODA解:△AOD≌△BOC.理由如下:在△AOD与△BOC中,因为: OA = OB(已知),∠AOD = ∠BOC(对顶角相等).OD = OC(已知),根据SAS,所以△AOD≌△BOC.利用对顶角相等得∠AOD=∠BOC,结合OA=OB、OD=OC,由SAS可证全等.典例分析 合作探究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比如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cm和7cm, 边长5cm边的对角为40°,并用尺规作出这个三角形.40°这是我画的不一定全等7 cm这是我画的5 cm5 cm7 cm40°你作的三角形与同伴作的三角形全等吗?合作探究已知△ABC的AB边和边长为l的AC边,以及AC边的对角∠B,你能用尺规确定顶点C的位置吗?把你作的三角形与同伴作的进行比较,由此你发现了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B△ABD和△ABCAB=AB,AD=AC=l,∠B=∠B,但△ABC与△ABD不全等.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ADC1.固定AB和∠B,2.以A为圆心,半径l画弧,与∠B的另一边交于C、D两个点.3.连接AC、ADl归纳总结注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解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的情况来考虑,对于非特殊的三角形,只具备“SSA”条件时一般是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1.“SSS”(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2.“ASA”(角边角)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3.“AAS”(角角边)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4.“SAS”(边角边)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目前已学习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归纳总结知识卡片基础等边①已知直接标注的等边,②公共边,③等腰或等边三角形 .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3. 特殊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等)4.通过等量代换①等边的传递性,②比例关系转换5.构造辅助线创造等边.寻找等边的方法随堂练习A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设计三角形全等,寻找所求线段与已知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即可得到结论.1.小亮设计了如下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的方案:先取一个可直接到达点A,B的点O,连接AO,BO,延长AO至点P,延长BO至点Q,使得OP=OA,OQ=OB,再测出PQ的长度,即可知道A,B之间的距离.他设计方案的理由是( )解:在△OPQ和△OAB中,OP=AO∠POQ=∠AOBOQ=OB,∴△OPQ≌△OAB(SAS),∴PQ=AB.A.SAS B.AAS C.ASA D.SSS随堂练习2.如图,已知∠1=∠2,∠C=∠B,则△ACD≌△ABD的依据是( )解:在△ACD和△ABD中,∵ ∠C=∠B,∠1=∠2,AD=AD,∴△ACD≌△ABD(AAS).故选A.A.AAS B.ASA C.SSS D.SASA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随堂练习3.已知:如图,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ACB=∠EFD,BF=CD,AC=EF.求证:∠B=∠D.证明:∵BF=CD,∴BF+FC=CD+FC,即BC=DF.在△ABC与△EDF中,BC=DF∠ACB=∠EFDAC=EF,∴△ABC≌△EDF(SAS),∴∠B=∠D.分析:先根据BF=CD得出BC=DF,再由“SAS”定理得出△ABC≌△ED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由此可得出结论.ABCDFE随堂练习4. 已知:如图,AB = AC,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试说明:BD = CD.解:因为 AD 是△ABC 的角平分,所以∠BAD =∠CAD.在△ABD 和△ACD 中,AB = AC(已知),∠BAD =∠CAD(角平分线的性质)AD = AD (公共边)所以△ABD≌△ACD (SAS).所以 BD = CD.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角相等,再由“SAS”定理得出△ABC≌△AC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CD,由此可得出结论.“SAS”(边角边)作图注意1. “SAS”能证明三角形全等2. “SSA”不一定证明三角形全等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条件: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结论:两三角形全等关键点: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已知两边及其夹角(“SAS”),可用尺规唯一作出三角形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