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古诗二首》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 《古诗二首》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彩虹
二年级上册
古诗二首
鹳雀楼
滕王阁
岳阳楼
四大名楼
黄鹤楼
鹳雀楼在我国的山西省永济市,因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而得名。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并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鹳雀楼》。
点拨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王之涣,字季凌,唐代著名诗人,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描写边疆风光的作品很有特色。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生字识记



jìn


qiónɡ

cénɡ


dēng

táng




依靠/依旧
尽头/尽力
楼层/层级
穷人/贫穷
生字识记

jìn
qiónɡ
cénɡ




撇短捺长
两点对齐
穴字头稍扁
此横略长
生字识记
练一练
照样子,补全词语。
例:层叠——层(林)叠(翠)
穷尽——( )穷( )尽
烟云——烟( )云( )
山川——( )山( )川






练一练
丁丁去游赏了洪泽湖。读一读,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清晨的穆墩岛(dǎo tǎo)犹如仙境,天边的晨星隐(yǐn yǐnɡ)隐约(yuē yāo)约地倒(dǎo dào)映(yìn yìnɡ)在湖水中,吸引(yǐn yǐnɡ)了许多游客(kē kè)。
.
.
.
.
.
.
.







初读课文
自由读古诗,思考: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哪些景色?受到了怎样的触动?
初读课文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人登上鹳雀楼所作的诗。
初读课文,感受节奏
精读课文
1.读古诗,了解诗意,思考诗中描写的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太阳
依傍
消失
诗意: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黄河的水滚滚流向大海。
所见
精读课文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景物:落山的太阳、高远的山、奔流不息的黄河、东海。
画面:夕阳依傍着远山慢慢地西沉,滔滔黄河水向着东海汹涌奔流。
雄伟壮丽、气势磅礴
精读课文
思考:诗人真的看到“黄河入海流”的景象了吗 黄河入海流”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人并没有真的看到这一景象。诗人只看到黄河之水滚滚东去,“入海流”的景象是诗人的想象。诗人把眼前看到的景象和想象中的景象结合起来,虚实结合,表现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精读课文
2.读古诗,了解诗意,说说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哲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要。
尽,使达到极点。这里指看尽。
诗意:若想看得更远,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思考:诗中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
所想
精读课文
诗句中的人生哲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其中“千里”是虚指。要想拥有广阔的眼界或广博的见识,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修养,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练一练
根据语境,把诗句补充完整。
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 ,黄河入海流”的壮观场面,发出了“欲穷 ,更上一层楼”的感慨。
白日依山尽
千里目
课文以“去外婆家”为主题,通过描述在外婆家的经历和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外婆家的喜爱和向往,以及与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文章主旨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的所见所想,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课堂小结
黄河入海流(近景)
欲穷千里目(目的)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远景)
雄伟壮丽、气势磅礴
更上一层楼(方法)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精读课文
我们跟随诗人登上了鹳雀楼,领略了自然风光,感悟了人生哲理。下面我们继续欣赏庐山瀑布的美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创作将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
生字识记
紫烟

遥远
yáo

瀑布


香炉
yān




chuān
zhí
瀑布/布置
烟火/烟花
香炉/火炉
四川/山川
直接/一直

yín
银河/金银
生字识记



yān




横画稍长
捺画变点
中竖最短
末横稍长
生字识记
初读课文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初读课文,感受节奏
标题含义:远看庐山的瀑布。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
精读课文
1.读古诗,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画面。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香炉”即香炉峰,位于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多烟云而得名。
山上的云雾在阳光的照射下,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诗意: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的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画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泛起紫色的烟霞。
思考:“挂”的妙用
精读课文
“挂”的意思是悬挂。一个“挂”字化静为动,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远处的瀑布悬挂于山间的样子,生动地展现了瀑布倾泻而下的景象。
精读课文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不确定
诗意: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让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之上倾泻下来。
画面:瀑布从高耸的山峰上直泻而下,好像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笔直
飞流:形容瀑布流得很快,像飞一样。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处,极言天之高。
精读课文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诗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银河”比喻瀑布,用“九天”形容瀑布之高。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
夸张
比喻
精读课文
思考: “疑是”二字有何妙用?
诗人虽然明白瀑布不是“落九天”的“银河”,但仍说“疑是”,含有不确定之意,这说明诗人为眼前之景所震撼。眼前之景愈是神奇壮观,就愈是让人怀疑其真实性。“疑是”二字使得整个瀑布的景象变得更加雄奇瑰丽,引人遐思。
课堂小结
望庐山瀑布
遥望全景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
遐思天外
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震撼
壮美
课文以“去外婆家”为主题,通过描述在外婆家的经历和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外婆家的喜爱和向往,以及与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文章主旨
《望庐山瀑布》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和壮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练一练
根据古诗内容完成练习。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
①对故乡的思念
②内心的苦闷之情
③对大好河山的赞颂与热爱

下次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