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天衢新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德州市天衢新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023年6月26日是第36个国际禁毒日,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国际禁毒日源于中国历史上的( )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2023年7月4日至8月31日,“盛世聚首天宝芳华:圆明园兽首暨文物展”在香港举行。近年来,在国内外中华儿女的努力下,圆明园十二兽首已有八尊兽首回归祖国,剩下的四尊兽首目前仍然杳无音信……“十二兽首”流失于(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洋务运动期间
3. 有学者认为,洪秀全和他的战友与腐败的清政权相抗。曾一度号召起广大民众的参与,表现出某种历史的进步性。这里的“进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国运动( )
A.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转战大半个中国
C. 是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D. 坚持斗争十四年
4. 下表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的部分物理教科书的信息。这些翻译活动( )
书名 原著者 编译者
《格致小引》 (英)赫施赉 (英)罗亨利、瞿昂来
《通物电光》 (美)莫耳登 (英)傅兰雅、王季烈
《物体遇热改易记》 (英)瓦特斯 (英)傅兰雅、徐寿
A. 宣扬了革命思想 B. 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
C. 动摇了清朝统治 D. 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5.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八年级某班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板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邓世昌可归入的栏目是( )
A. 革命先烈 B. 禁烟英雄 C. 变法志士 D. 甲午英烈
6. 如下思维导图中“?”处内容应该是( )
A. 列强特权领域减少 B. 中国经济负担减轻
C. 列强侵略范围扩大 D. 中国割地面积增加
7. 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指斥洋务派满足于练兵、制器、开工厂、修铁路等,“变法不知本原”。据此,梁启超主张( )
A. 全盘否定洋务 B. 推翻封建帝制
C. 推行政治变革 D. 进行文学革命
8. 九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华民族反抗列强侵略”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以下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 )
A. 左宗棠收复新疆→虎门销烟→黄海海战→廊坊阻击战
B. 廊坊阻击战→黄海海战→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
C. 黄海海战→虎门销烟→廊坊阻击战→左宗棠收复新疆
D. 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廊坊阻击战
9. 思维图是一种关系型图表,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较历史事件。如下图所示,重叠部分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应填写( )
A. 救亡图存 B. 自强求富 C. 扶清灭洋 D. 三民主义
10. 1935年,电影《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该影片获奖的时间换算成民国纪年是( )
A. 民国二十年 B. 民国二十二年
C. 民国二十四年 D. 民国二十六年
11. 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这一现象( )
A. 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 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C. 体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 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12.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油画《武昌起义》 B. 国家博物馆馆藏《清帝退位诏书》
C.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D. 茅家琦等人所著《孙中山评传》
13. 在中国近代某时期,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提倡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这场运动他及的社会面远比辛亥革命时更为广泛。据此可知,该运动是( )
A. 维新变法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14. 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在革命过程中人民发挥主体作用。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命担当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15.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举激起张謇极大的愤慨和忧虑,他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士大夫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可见,他主张( )
A. 变法图强 B. 实业救国 C. 民主共和 D. 民主科学
16. 1921年6月29日下午6点,毛泽东在长沙小西门码头,乘着暮色,登上开往上海的小火轮。他此行的目的是( )
A.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领导秋收起义
C 参加八七会议 D.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上地革命
17. 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它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被誉为“中国将帅的摇篮”。这所军校创办的初心是( )
A. 推翻清朝,挽救民族危亡 B. 捍卫共和,进行北伐战争
C. 团结抗日,实现民族解放 D. 反对内战,争取民主和平
18. 1945年8月,《新华日报》发表群众来信说:“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映和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材料中的“毛先生来渝”取得的成果是( )
A. 实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国共签署了“双十协定” D. 实现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19.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他率领起义军南下,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自此,中国共产党( )
A. 从幼年走向成熟 B. 正式创建了人民军队
C.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20. “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诗歌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 C. 百团大战 D. 淮海战役
21. 这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四个月零十九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这三大战役( )
A. 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B. 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2. 抗日战争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下列抗战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① 九一八事变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②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③ 七七事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④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3. 以下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情况(如下图),比例变化的原因是( )
A 毛泽东与朱德胜利会师 B. 革命重心发生了转移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24. 陈毅在1948年的某次会议上指出:“去年我们这一反攻,带决定性的胜利就是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的包袱放到‘蒋委员长’头上。”材料中的“反攻”指的是( )
A. 百团大战 B. 孟良崮战役 C. 跃进大别山 D. 平津战役
25.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和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 抗日救亡 D.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
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7分、28题17分,共50分)
26.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5月18日到10月8日,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中国大型特展“晚清百态”。这是全球首个涵盖整个19世纪中国的大型特展。驻足观看人数最多的一件展品,是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原件。在展品下方写着:“ItwasthefirstofChina'sunequaltreatieswithforeignpowers.”即中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材料二 中国与洪都拉斯1853年消费英国棉纺织品对比表
国家 人口(单位:人) 人均消费量(单位:便士)
中国 3.6亿 0.75
洪都拉斯 14600 934.5
材料三
战争形势图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牵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四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材料一中的“展品”与列强的哪一侵华战争有关?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内在联系。
(2)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面对此问题,英国试图通过修约,以扩大在中国的特权和利益。最终通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两个条约,请写出这两个条约名称。在这场战争中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个?
(3)识读历史地图,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间和具体的空间中,是“时空观念”素养的要求。该地图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在①-④哪场战役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根据文字资料概括此役后中国面临什么局面?
(4)结合材料四文字资料,指出义和团运动口号。列强以此为借口,发动什么战争?请回答该战争的主要影响。
27. 某班级同学在历史老师指导下,对“中国近代化探索“这一历史主题进行了大单元整合下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制作年代尺】
任务三【赏析历史人物】
任务四【总结探索影响】
1912年3月(即辛亥革命爆发半年左右),发表了以《新陈代谢》为题的文章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1)将任务一中的年代尺中的B、D、①②补充完整
(2)将上述史料归置到任务一年代尺下方“史料归类”横线处。(只用填序号)上述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只填序号)
(3)任选一位历史名人,撰写人物简介。(要求: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史料)示例: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4)依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探究完上述活动,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28. 某班同学要做一期黑板报,请你出谋划策完善这期板报。
A B
(1)任务一:确定主题。据时间轴为板报确定一个主题。并写出板报已示图片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及该事件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2)任务二:选配插图。根据时间轴箭头指示,从以下两幅地图中选择一幅作为此时间段的插图,并简述该地图所示事件所体现出的革命精神。
(3)任务三:撰写解说词。选取板报中两个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4)任务四:总结原因。陈毅司令的话体现出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综上所述,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B
【21题答案】
【答案】C
【22题答案】
【答案】B
【23题答案】
【答案】C
【24题答案】
【答案】C
【25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7分、28题17分,共50分)
【26题答案】
【答案】(1)战争:鸦片战争(或第一次鸦片战争)。
联系: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问题:西方商品在中国滞销。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国家:俄国。
(3)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战役:④ 。局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口号:“扶清灭洋”。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7题答案】
【答案】(1)B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①制度;②思想
(2)① ;②③⑤ ;④⑥;③④⑤
(3)曾国藩:洋务派地方代表任务,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谭嗣同: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在戊戌变法中发挥重要作用。戊戌六君子之一,激励后来改革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主要领导人。创办《新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在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28题答案】
【答案】(1)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或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历史事件: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插图:图B
精神: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坚定信念、坚持不懈等
(3)解说词: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争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中共七大总结抗日战争经验,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4)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群众路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