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3 内能知识点一内能1.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分子动能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它们的动能也就越大分子势能 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称为分子势能2.内能(1)物体的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2)内能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3.对内能的理解(1)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一个宏观量,所以,单纯讨论一个分子的内能是没有意义的.(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何种形状、温度高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4.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5.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内能 机械能区别 定义 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影响因素 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体积、物质种类 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材料与弹性形变的程度研究对象 微观世界的大量分子 宏观世界的所有物体存在条件 (1)永远存在; (2)永不为零 (1)物体运动时、被举高时、发生弹性形变时; (2)可以为零联系 (1)物体无论是否具有机械能,一定具有内能: (2)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点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现象现象分析 热水袋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人体局部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从热水袋传给人体 工件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冷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从工件传给水 头部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毛巾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从头部传递到毛巾探究归纳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发生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即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对热传递的理解条件 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方向 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直至温度相同,即没有温度差2.实验探究: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情况 对物体做功 物体对外界做功探究过程与现象分析与 论证 迅速下压活塞,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脱脂棉的燃点时,脱脂棉迅速燃烧 向瓶内打气,瓶内气压越来越大,直至冲开瓶塞.此时,瓶内的空气推动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得出结论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3.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与联系区别 联系实质 方式(方法) 举例热传递 能量的转移 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 生活中的烧、烤、烙、炒,生产中的“淬火”等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且效果相同.某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可能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的,也可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的,或两者都有,若不知道具体过程,则无法确定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 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压缩体积、摩擦生热、锻打物体、弯折物体等 打气筒打气、钻木取火、来回多次弯折铁丝等体积膨胀等 装开水的暖水瓶内的气体将瓶塞冲开等4.温度、热量与内能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温度 热量 内能区别 概念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表述 用“降低”“升高”“降低到”“升高到”“是”等表述 用“放出”“吸收”等表述 用“有”“具有”“改变”“增加”“减少”等表述单位 摄氏度(℃) 焦耳(J) 焦耳(J)联系归纳总结 一个一定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其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五个不一定 (1)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时,其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 (2)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时,不一定是因为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界做功). (3)一个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其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 (4)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不一定是因为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因为做功,如摩擦生热(或物体对外界做功). (5)一个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过程中,如果同时对外做功(或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或减少)1.(2024秋 咸宁期中)南宋诗人卢梅坡所创作的组诗作品《雪梅二首 其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是一首说理的诗,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会有短处,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好方法。下列关于这首诗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雪的温度低于0℃,它没有内能B.我们闻到梅花的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C.“雪却输梅一段香”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雪却输梅一段香”是因为雪的内能比梅花低【答案】B【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物体也有内能,故A错误;B、我们闻到梅花的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故B正确;CD、“雪却输梅一段香”说明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物质的结构、状态都有关系,雪的温度比梅花低,雪的内能也可能比梅花的高,CD错误。故选:B。2.(2024秋 东海县校级期中)温度相同质量不同的铜块,使它们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将两铜块相互接触,接触过程中它们的内能变化正确的是( )A.大铜块的内能减小,小铜块的内能增大B.两铜块的内能不变C.两铜块的内能都变大D.小铜块的内能减小,大铜块的内能增大【答案】A【解答】解:由公式Q=cmΔt可知,Δt,已知两个都是铜块,所以比热容相同;当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质量大的温度变化小,因他们初温相同,故大铜块的温度高于小铜块的温度,因此热量会从大铜块传递给小铜块,所以大铜块的内能减小,小铜块的内能增大。故选:A。3.(2024秋 金昌校级期中)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内能为零B.很小的水珠滑落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答案】D【解答】解: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仍在运动,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B、很小的水珠滑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错误;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平衡距离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C错误;D、两滴水珠相遇后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将两滴水珠合成了一滴,故D正确。故选:D。4.(2024秋 重庆校级期中)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C.零摄氏度的物体没有内能D.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答案】D【解答】解:A、错误,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物体内能没有变化;B、错误,物体举得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物体内能没有变化;C、错误,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物体温度再低也有内能,所以零摄氏度的物体也有内能;D、正确,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内能越大。故选:D。5.(2024秋 淮阴区校级期中)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B.静止的物体没有机械能C.质量一定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D.没有做功的物体不具有能量【答案】C【解答】解:AC、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在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故A错误,C正确;B、静止的物体可能具有重力势能,机械能不为零,故B错误;D、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故D错误。故选:C。6.(2016秋 广饶县校级期中)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一天,南极上的小企鹅豆豆和丁丁(如图)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丁丁:呵呵,这里太冷了,冰山肯定没有内能了B.豆豆:再冷,组成冰山的分子也在做热运动呀,所以冰山也有内能C.丁丁:如果太阳出来,冰山吸热,内能一定增加D.豆豆:冰山的内能可能比100℃的沸水的内能大【答案】A【解答】解:AB、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有内能,故A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C、同一物体吸热,内能会增加,故C说法正确;D、因为内能还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巨大的冰山的内能可能比质量很小的100℃的沸水的内能大,故D说法正确。故选:A。7.(2024秋 金沙县期中)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具有机械能B.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不具有内能C.在空气中飞行的铅球具有动能,不具有内能D.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答案】A【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具有机械能,故A正确;B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冰冷的冰块和运动的铅球都具有内能,故BC错误;D、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少,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多,故D错误。故选:A。8.(2024秋 和静县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具有内能B.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无内能D.空中飞行的子弹比地面上静止的子弹内能多【答案】A【解答】解:①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是错误的。②内能的大小只和物体的温度以及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内能的大小和机械能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页无关,所以B、D选项是错误的。故选:A。9.(2024秋 青羊区校级期中)下列情景中,画横线物体内能减小的是( )A.妈妈把被子晾在阳光下B.悦悦把饮料喝掉一半C.爸爸给自行车胎打气D.奶奶正在用热水泡脚【答案】B【解答】解:A、妈妈把被子晾在阳光下,被子从阳光中吸收热量,使被子的内能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B、悦悦把饮料喝掉一半,饮料的质量变形,内能变小,故B符合题意;C、打气时,对气体做功,使胎内气体的内能增加,车胎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D、用热水泡脚时,脚从水中吸收热量,使脚的内能增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2024秋 龙江县期中)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B.温度为0oC的冰,没有内能C.“剥开香橙后满屋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答案】C【解答】解:A、液体很难被压缩,都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液体分子之间也有引力,故A错误;B、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温度为0℃的物体也有内能,故B错误;C、“剥开香橙后满屋飘香”属于扩散现象,这是香橙的芳香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D、一切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和温度有关,故D错误。故选:C。11.(2024秋 冠县校级期中)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极的冰山由于温度较低,不具有内能B.让铅笔变热,只能通过加热的方法来实现C.铁块熔化成铁水后内能增加D.内能增大一定是由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答案】C【解答】解:A、因为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南极的冰山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B、让铅笔变热,可以通过加热或做功的方法来实现,故B错误;C、铁块是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C正确;D、内能增大可能是质量增加,也可能是温度升高,故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分子的热运动引起。故D错误。故选:C。12.(2024秋 新源县期中)关于一杯水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杯水冷冻成冰块,内能消失B.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C.一杯水内能一定比一杯水蒸气具有的内能小D.一杯水放在高处一定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答案】B【解答】解: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一杯水冷冻成冰块,冰块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B.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故B正确;C.由于一杯水和一杯水蒸气的质量无法比较,因此一杯水内能不一定比一杯水蒸气具有的内能小,故C错误;D.内能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因此一杯水放在高处不一定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故D错误。故选:B。13.(2024秋 惠山区校级期中)在“观察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实验中,在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烧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到热水中墨水扩散得快针对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中需要在两烧杯中同时滴入墨水B.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就越大C.实验说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D.采用正在沸腾的水代替热水并且不停加热更合适,现象会更明显【答案】D【解答】解:A.实验中需要在两烧杯中同时滴入墨水,这是为了控制实验条件,确保两个实验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从而更准确地比较热水和冷水中墨水扩散的速度,故A正确;B.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这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故B正确;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则内能越大,故C正确;D.采用正在沸腾的水代替热水,由于水沸腾会剧烈运动,无法证明墨水扩散得快是由于温度高分子运动导致的,因此不能用沸水代替,故D错误。故选:D。14.(2024秋 成都校级期中)学习了内能的相关知识后,小华同学产生了以下几点认识:①物体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②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因为吸收了热量;③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④内能小的物体也可以向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热量。以上关于小华的认识中正确的有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B【解答】解:①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故①正确;②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物体对其做了功,故②错误;③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故③错误;④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由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所以热量也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故④正确。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2024秋 梁溪区校级期中)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C.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a烧杯中水的内能D.c烧杯中水的内能一定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答案】C【解答】解:A、a和b烧杯中水的质量相同,温度不同,温度高的b烧杯内水的内能大,故A错误;B、c和d烧杯中水的质量相同,温度不同,温度高的d烧杯内水的内能大,故B错误;C、d和b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质量不同,质量大的d烧杯内水的内能大,所以d烧杯内能大于a烧杯内能,故C正确;D、b和c烧杯中水的质量不同,温度不同,b烧杯的温度较高,c烧杯的质量较大,所以c烧杯中水的内能不一定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C。16.(2024秋 下陆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性说明分子之间只有斥力B.分子间有作用力,所以分子之间有分子势能C.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叫做分子的内能D.由于内能和机械能都是动能和势能之和,所以它们是同一种能【答案】B【解答】解:A、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性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和引力,故A错误;B、分子间有作用力,所以分子之间有分子势能,故B正确;C、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D、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机械能是宏观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故D错误。故选:B。17.(2024秋 宜昌校级期中)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能和机械能各自包含动能和势能,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B.运动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均不为零C.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它的内能永远不可能为零D.物体的机械能变化时,它的内能可以保持不变【答案】A【解答】解:A、内能和机械能各自包含动能和势能,但内能是微观运动,机械能是宏观运动,故它们不同。故A错误。B、运动物体的内能不为零,运动物体有动能,机械能不可能为零,故B正确。C、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它的内能永远不可能为零,故C正确。D、物体的机械能变化时,如果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不变,内能就不变,故D正确。故选:A。18.(2024秋 姑苏区校级期中)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内能的物体一定具有机械能B.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C.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而其内能不可能为零D.内能大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也一定大【答案】C【解答】解:A、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由于分子运动永不停息,物体的内能永不为零,而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与物体的整体运动情况有关,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为零,两者本质上不同,故A错误。B、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与温度无关,故B错误。C、内能永远不可能为零,而机械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为零,故C正确。D、物体内能大小与机械能的大小互不影响,故D错误。故选:C。19.(2024秋 绥德县校级期中)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能和机械能各自包含动能和势能,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B.物体运动得越快,其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C.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它的内能永远不可能为零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答案】C【解答】解:A、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之和,而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两者本质上不同,故A错误;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与内能无关,故B错误;C、内能永远不可能为零,而机械能是相对的,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可以为零,故C正确;D、物体静止且没有被举高,不发生弹性形变时不具备机械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D错误。故选:C。20.(2024秋 武进区期中)有关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中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叫做物体的内能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时,机械能一定增加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0℃的物体没有内能D.物体的机械能为零时,其内能却不为零【答案】D【解答】解:A、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B、机械能和内能没有必然的关系;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机械能不一定增加,故B错误;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物体也有内能,故C错误;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机械能与内能是两种不同的能量形式,物体的机械能为零时,其内能却不为零,故D正确。故选:D。21.(2024秋 永寿县校级期中)“淬火”是金属热处理工艺之一,即把金属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放在水、油或空气中迅速冷却,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当金属和水热传递停止时,说明它俩具有相同的( )A.温度 B.热量 C.比热容 D.内能【答案】A【解答】解: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当金属和水热传递停止时,说明它俩具有相同的温度,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2024秋 白云区期中)两个物体相接触,热量不再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是由于( )A.具有相同的比热容 B.具有相同的热量C.具有相同的温度 D.具有相同的质量【答案】C【解答】解:热传递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进行传递。高温物体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内能增加;当两个物体没有温度差后,热传递现象也就停止。故选:C。23.(2024秋 大同期中)如图是某食品冷链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冰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袋温度很低,没有内能B.温度从食品转移到冰袋C.冰袋中的物质熔化时,内能增加D.此过程中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食品的内能比冰袋大【答案】C【解答】解:A.任何物质都有内能,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温度是状态量,不能说转移,应该是热量从食品转移到冰袋,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冰袋中的物质熔化时,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故C正确,符合题意;D.此过程中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食品的温度比冰袋高,热量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内能大不一定温度高,所以热量不一定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24.(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中)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甲的比热容是乙的3倍,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立即接触,则( )A.热量从甲传到乙B.热量从乙传到甲C.甲、乙之间无热传递发生D.温度由乙传到甲【答案】B【解答】解:因甲、乙两个不同的物体的质量、初温均相同,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所以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根据Q吸=cmΔt可知,乙升高的温度比甲升高的大,当它们接触后,温度高的乙会向温度低的甲传递热量,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25.(2024秋 涪城区校级期中)将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已知c铜<c铝)同时放在沸水中加热相当长的时间,再迅速让它们相互接触,则( )A.热量将从铝块传递到铜块B.铝块具有的热量大于铜块C.两金属块吸收的热量相同D.它们之间不发生能量转移【答案】D【解答】解:铜块和铝块放入沸水中相当长时间,所以可知最后铜块和铝块都和沸水的温度一样。A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当铜块和铝块接触时,温度相同不会发生热传递,故A错误、D正确;B、热量不能用“具有”“含有”等词语形容,只能使用“传递”等词语,故B错误;C、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可知,质量、初温、末温都相同,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故知铝吸收的热量大于铜吸收的热量,故C错误。故选:D。26.(2024秋 孝昌县期中)如图所示为目前流行的一种自热火锅。该自热火锅配有发热包,发热包的主要成分包括生石灰、活性炭、硅藻土和铝粉等。将发热包放到冷水中,生石灰与水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加热上层食物。下列有关自热火锅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食物加热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B.食物在被加热的过程中,食物中所含有的热量增加C.打开盒盖时会冒出“白气”,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食物被加热后的香味更浓郁,是因为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答案】B【解答】解:A、食物被加热的过程中,食物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故A正确;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B错误;C、“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D、食物被加热后,香味更浓郁,这是因为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故D正确。故选:B。27.(2024秋 琼山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两手摩擦能发热 B.烧水水变热C. 锯木材锯子发热 D.钻木取火【答案】B【解答】解:A、两手互搓,使手暖和,两手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B、烧水水变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符合题意;C、用锯子锯木头要克服木头和锯之间的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锯条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D、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了木头的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B。28.(2024秋 盐田区校级期中)冬季的哈尔滨被誉为“雪域冰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用手抓一把雪,雪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雪花在手心里熔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雪花的内能D.﹣10℃的雪比﹣5℃的雪,分子运动更剧烈【答案】C【解答】解:A、分子是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的,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只能间接判断,雪花飞舞属于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用手抓一把雪,雪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错误;C、手的温度高于雪的温度,手心里的雪与手之间将发生热传递,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雪花的内能,故C正确;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10℃的雪比﹣5℃的雪温度低,分子运动较慢,故D错误。故选:C。29.(2024秋 武侯区校级期中)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与内能均不变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变小了D.食堂里油炸鸡腿时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鸡腿内能增加【答案】D【解答】解:A.由于分子间的作用距离很小,碎玻璃拼在一起时,碎玻璃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力相互作用的距离,分子力不起作用,所以“破镜难圆”,故A错误;B.0℃的水凝固后会变成0℃的冰,而凝固时持续放热,温度不变,所以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内能减小,故B错误;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C错误;D.油炸鸡腿时,鸡腿吸收热量,内能增大,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鸡腿内能增加,故D正确。故选:D。30.(2024秋 建湖县期中)如图是篆体的“煮”。下列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煮”相同的是( )A.热水暖手 B.钻木取火 C.搓手取暖 D.擦燃火柴【答案】A【解答】解:“煮”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热水暖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而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和擦燃火柴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所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煮”相同的是热水暖手。故选:A。31.(2024秋 泉州校级期中)古代的人们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下列对猛推推杆入筒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牛角筒内气体温度降低B.牛角筒内气体的内能不变C.牛角筒内气体分子运动变剧烈D.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推杆的机械能【答案】C【解答】解: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变快,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推杆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故选:C。32.(2024秋 涿州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图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甲,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D.图丁,是做功冲程,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答案】C【解答】解:A、图甲中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筒内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增加,故A错误;B、图乙中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空气的内能减小,故B错误;C、图丙中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D、图丁中两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火花塞点火,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C。33.(2024秋 滨湖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厚玻璃瓶内的空气被压缩,空气内能减少B.乙图中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瓶子内空气的内能增加C.丙图中气缸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少D.丁甲图中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增大【答案】C【解答】解:A、图中玻璃瓶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瓶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错误;B、图中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对活塞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B错误;C、图中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即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D、图中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C。34.(2024秋 蕉城区期中)日常生活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是( )A.生火取暖 B.摩擦生热 C.冰敷降温 D.暴晒加热【答案】B【解答】解:A、生火取暖,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B、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C、冰敷降温,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D、暴晒加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B。35.(2024秋 越秀区校级期中)二氧化碳(CO2)爆破技术是现代工程建设中非常环保的技术。起爆前高压泵将CO2压缩成高压气体,液化后输入爆破筒内。如图所示,爆破时电加热管发热,使筒内的液态CO2迅速汽化,形成的高压气体从泄气孔中喷出,实施爆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压泵压缩CO2,气体内能增大,温度降低B.高压泵压缩CO2,气体内能减小,温度升高C.高压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D.高压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答案】D【解答】解:AB、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高压泵压缩CO2,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AB错误;CD、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高压CO2气体喷出时,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C错误、D正确。故选:D。36.(2024秋 宜昌期中)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B.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内能一样大C.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温度高的物体把热量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D.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答案】B【解答】解:A.组成物体的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即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不为零,所以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物体内能的影响因素有质量、状态及温度等,所以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内能不一样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C.热量总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7.(2024秋 临夏州期中)关于热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传递是温度的传递B.物体间存在着温度差,才能发生热传递C.热传递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行D.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答案】B【解答】解:A、热传递是热量的传递,故A错误;B、物体间存在着温度差,才能发生热传递,故B正确;C、热传递必须在有温度差的情况下进行,故C错误;D、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可能是由于发生了热传递,也可能是由于做功导致的,故D错误。故选:B。38.(2024秋 宣化区期中)下列关于功、内能、热量及能量的转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火山具有内能,冰山不具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通给内能小的物体D.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等效的【答案】D【解答】解: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冰山和火山都有内能,故A错误;B、物体的内能除了与温度有关以外,还和物质的种类、质量等因素有关,故B错误;C、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C错误。D、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等效的,故D正确;故选:D。39.(2024秋 宿城区校级期中)关于内能和热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B.热传递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C.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唯一方式D.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温度一定不同【答案】D【解答】解:A、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而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故A错误;B、热传递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的过程,故B错误;C、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二者是等效的,故C错误;D、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因此,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温度一定不同,故D正确。故选:D。40.(2024秋 宝鸡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点蚊香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C.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一定不会发生热传递【答案】B【解答】解:A、点蚊香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烟尘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C、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故C正确;D、温度相同的物体间不存在温度差,因此,接触时一定不会发生热传递,故D正确。故选:B。41.(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中)关于热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传递过程中,一个物体原有500J内能,现有400J内能,改变了100J内能叫放出了100J热量B.热传递过程中,一个物体原有300J内能,现有500J内能,改变了200J内能叫吸收了200J热量C.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答案】C【解答】解:A.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内能减少多少,就放出多少热量,所以一个物体原有500J内能,现有400J内能,改变了100J内能则放出了100J热量,故A正确;B.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内能增加多少,就吸收多少热量,所以热传递过程中,一个物体原有300J内能,现有500J内能,改变了200J内能则吸收了200J热量,故B正确;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具有等词描述,故C错误;D.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内能改变多少,就传递多少热量,故D正确。故选:C。42.(2024秋 京山市期中)在“生活处处有物理”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观察了厨房的一些设备和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用煤气灶煲汤,在沸腾时调小火焰能使汤的温度升高B.用高压锅炖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水的沸点会随气体压强增大而降低C.切菜的刀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D.刚出锅的馒头入嘴时很烫,是因为馒头含有的热量很高【答案】C【解答】解:A、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因此,用煤气炉煲汤,在沸腾时无论是调大还是调小火焰都不能提高汤的温度,故A错误;B、因为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食物熟的越快,故B错误;C、切菜刀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了压强,故C正确;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馒头含有热量,馒头入嘴时很烫,是因为馒头的温度高,故D错误。故选:C。43.(2024秋 新化县校级期中)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 )A.安培 B.伏特 C.焦耳 D.瓦特【答案】C【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A、安培是电流的主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B、伏特是电压的主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C、焦耳是功和各种能量的主单位,当然也是热量的主单位。故C符合题意;D、瓦特是功率的主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4.(2024秋 牡丹江期中)学校餐厅营养又美味的午餐都是由厨师用心制作而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B.炒菜时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热的饭菜从打饭窗口端到餐桌的过程,会不断向空气中释放热量,是因为饭菜的内能较大D.炒菜时加盐,菜很快“入味”,说明盐的浓度越大,分子运动越快【答案】B【解答】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热汤的温度高,故A错误;B.炒菜时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故B正确;C.热的饭菜从打饭窗口端到餐桌的过程,会不断向空气中释放热量,是因为饭菜的温度较高,故C错误;D.炒菜时加盐,菜很快“入味”,说明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故D错误。故选:B。45.(2024秋 宁德期中)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 )A.牛(N) B.瓦特(W) C.焦耳(J) D.安培(A)【答案】C【解答】解:A、牛(N)是力的单位,故A错误;B、瓦特(W)是功率的单位,故B错误;C、焦耳(J)是热量的单位,故C正确;D、安培(A)是电流的单位,故D错误。故选:C。46.(2025春 广州期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变小,温度一定降低B.液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只存在引力C.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D.扩散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不能发生在固体之间【答案】C【解答】解:A、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状态有关,因此物体的内能变小,可能是物体的质量或状态的改变,故温度不一定降低,故A错误;B、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所以铁块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B错误;C、扩散指不同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故C正确;D、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也能发生在固体之间,故D错误。故选:C。47.(2024秋 沙坪坝区期中)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铁块,不具有内能B.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它们的内能可能不同C.铝块内能增加,一定吸收热量D.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答案】B【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温度相同的两杯水,质量未知,故它们的内能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B符合题意;C.铝块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其做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不符合题意;D.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但是不断吸热,其内能增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8.(2024秋 芗城区期中)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增加B.物体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大C.物体的内能越大,其含有的热量就越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答案】B【解答】解: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B.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大,故B正确;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可以说吸收或放出热量,故C错误;D.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箱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D错误。故选:B。49.(2024秋 莱西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D.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不是温度【答案】C【解答】解:A、物体温度降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变慢,分子动能减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减小,故A正确;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正确;C、外界对物体做功,若同时对外散热,物体内能不一定增加,故C错误;D、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故D正确。故选:C。50.(2024秋 安定区期中)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B.两杯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等C.海波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内能增加D.温度为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答案】C【解答】解:A、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有关系,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也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多,故A错误;B、质量相等的(选项中缺少这个条件)两杯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等,故B错误;C、海波是晶体,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C正确;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温度为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D错误。故选:C。51.(2024秋 灌云县期中)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柴火烧水 B.压缩空气发热C.冬天搓手取暖 D.钻木取火【答案】A【解答】解:A、柴火烧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BCD、压缩空气发热、搓手取暖、钻木取火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显然A选项与其它三个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同。故选:A。52.(2024秋 石门县期中)如图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它下层盛水,能减慢上层油的消耗。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 )A.吸热,内能增加 B.吸热,内能减少C.放热,内能增加 D.放热,内能减少【答案】A【解答】解:点灯后,水吸收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选:A。53.(2024秋 桃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将空的薄金属筒开口向下压入水中。设水温均匀且恒定,筒内空气无泄漏,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被淹没的金属筒在缓慢下降过程中,筒内空气体积减小( )A.从外界吸热 B.内能增大C.向外界放热 D.内能减小【答案】C【解答】解:筒内空气无泄漏,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筒内气体是理想气体,此时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与体积变化无关),而外界温度不变,所以气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由题意可知外界对气体做功,但气体的内能不变,则筒内气体一定向外放热。故选:C。54.(2024秋 龙江县校级期中)一个木箱从粗糙的斜面上匀速滑下来,则它的( )A.机械能和内能都增大B.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C.机械能增大,内能减小D.机械能和内能都不变【答案】B【解答】解:由于木箱从粗糙的斜面上滑下,要克服摩擦做功,将木箱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它的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故选:B。55.(2024秋 东坡区期中)如图所示情景中,下列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 )A.搓手取暖 B.用火烧水C.水蒸气将塞子冲出 D.压缩中的空气【答案】C【解答】解:A、搓手取暖因摩擦而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内能变大,故A错误;B、用火烧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水的内能变大,故B错误;C、水蒸气将塞子冲出,水蒸气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D、压缩中的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变大,故D错误。故选:C。56.(2024秋 芜湖期中)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的主人公为了拯救人类,点燃木星上的可燃气体,借助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把即将与木星相撞的地球成功推开。“高温气体把地球推开”的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答案】C【解答】解:“点燃木星”将地球推开,燃料的内能转化为地球机械能,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选:C。57.(2024秋 蕉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滑下滑梯 B. 篝火烧水C. 做功冲程 D. 压缩点火【答案】C【解答】解:A、滑下滑梯时,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合题意;B、篝火烧水属于能量的转移,不是能量的转化,故B不合题意;C、在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气膨胀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符合题意;D、压缩点火,压缩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合题意。故选:C.58.(2024秋 成都期中)下列现象和推断不符合实际的是( )A.现象:抽去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都会变成红棕色。推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现象: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推断:分子间存在引力C.现象:下压活塞,棉花被点燃。推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D.现象: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推断: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答案】D【解答】解:A、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A符合实际;B、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故B符合实际;C、将活塞迅速下压,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的气体内能变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故C符合实际;D、当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说明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D。59.(2024秋 江阴市期中)下列图示的现象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答案】B【解答】解:甲、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弯折处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甲错误;乙、试管内的水蒸气冲开木塞时,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故乙正确;丙、用力将活塞压下,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丙错误;丁、火花发生器中酒精燃气冲开盒盖,燃气的内能转化为盒盖的机械能,故丁正确。故选:B。60.(2024秋 六安期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试管口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小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C.能量的转化与内燃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答案】C【解答】解:AB、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是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的过程,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故AB正确;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是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的过程,二者能量转化不同,故能量的转化与内燃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故C错误;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D正确。故选:C。专题03 节内能知识点一内能1.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分子动能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它们的动能也就越大分子势能 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称为分子势能2.内能(1)物体的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2)内能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3.对内能的理解(1)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一个宏观量,所以,单纯讨论一个分子的内能是没有意义的.(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何种形状、温度高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4.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5.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内能 机械能区别 定义 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影响因素 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体积、物质种类 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材料与弹性形变的程度研究对象 微观世界的大量分子 宏观世界的所有物体存在条件 (1)永远存在; (2)永不为零 (1)物体运动时、被举高时、发生弹性形变时; (2)可以为零联系 (1)物体无论是否具有机械能,一定具有内能: (2)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点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现象现象分析 热水袋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人体局部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从热水袋传给人体 工件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冷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从工件传给水 头部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毛巾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从头部传递到毛巾探究归纳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发生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即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对热传递的理解条件 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方向 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直至温度相同,即没有温度差2.实验探究: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情况 对物体做功 物体对外界做功探究过程与现象分析与 论证 迅速下压活塞,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脱脂棉的燃点时,脱脂棉迅速燃烧 向瓶内打气,瓶内气压越来越大,直至冲开瓶塞.此时,瓶内的空气推动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得出结论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3.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与联系区别 联系实质 方式(方法) 举例热传递 能量的转移 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 生活中的烧、烤、烙、炒,生产中的“淬火”等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且效果相同.某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可能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的,也可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的,或两者都有,若不知道具体过程,则无法确定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 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压缩体积、摩擦生热、锻打物体、弯折物体等 打气筒打气、钻木取火、来回多次弯折铁丝等体积膨胀等 装开水的暖水瓶内的气体将瓶塞冲开等4.温度、热量与内能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温度 热量 内能区别 概念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表述 用“降低”“升高”“降低到”“升高到”“是”等表述 用“放出”“吸收”等表述 用“有”“具有”“改变”“增加”“减少”等表述单位 摄氏度(℃) 焦耳(J) 焦耳(J)联系归纳总结 一个一定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其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五个不一定 (1)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时,其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 (2)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时,不一定是因为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界做功). (3)一个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其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 (4)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不一定是因为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因为做功,如摩擦生热(或物体对外界做功). (5)一个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过程中,如果同时对外做功(或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或减少)1.(2024秋 咸宁期中)南宋诗人卢梅坡所创作的组诗作品《雪梅二首 其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是一首说理的诗,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会有短处,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好方法。下列关于这首诗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雪的温度低于0℃,它没有内能B.我们闻到梅花的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C.“雪却输梅一段香”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雪却输梅一段香”是因为雪的内能比梅花低2.(2024秋 东海县校级期中)温度相同质量不同的铜块,使它们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将两铜块相互接触,接触过程中它们的内能变化正确的是( )A.大铜块的内能减小,小铜块的内能增大B.两铜块的内能不变C.两铜块的内能都变大D.小铜块的内能减小,大铜块的内能增大3.(2024秋 金昌校级期中)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内能为零B.很小的水珠滑落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4.(2024秋 重庆校级期中)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C.零摄氏度的物体没有内能D.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5.(2024秋 淮阴区校级期中)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B.静止的物体没有机械能C.质量一定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D.没有做功的物体不具有能量6.(2016秋 广饶县校级期中)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一天,南极上的小企鹅豆豆和丁丁(如图)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丁丁:呵呵,这里太冷了,冰山肯定没有内能了B.豆豆:再冷,组成冰山的分子也在做热运动呀,所以冰山也有内能C.丁丁:如果太阳出来,冰山吸热,内能一定增加D.豆豆:冰山的内能可能比100℃的沸水的内能大7.(2024秋 金沙县期中)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不一定具有机械能B.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不具有内能C.在空气中飞行的铅球具有动能,不具有内能D.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8.(2024秋 和静县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具有内能B.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无内能D.空中飞行的子弹比地面上静止的子弹内能多9.(2024秋 青羊区校级期中)下列情景中,画横线物体内能减小的是( )A.妈妈把被子晾在阳光下B.悦悦把饮料喝掉一半C.爸爸给自行车胎打气D.奶奶正在用热水泡脚10.(2024秋 龙江县期中)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B.温度为0oC的冰,没有内能C.“剥开香橙后满屋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11.(2024秋 冠县校级期中)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极的冰山由于温度较低,不具有内能B.让铅笔变热,只能通过加热的方法来实现C.铁块熔化成铁水后内能增加D.内能增大一定是由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12.(2024秋 新源县期中)关于一杯水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杯水冷冻成冰块,内能消失B.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C.一杯水内能一定比一杯水蒸气具有的内能小D.一杯水放在高处一定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13.(2024秋 惠山区校级期中)在“观察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实验中,在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烧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到热水中墨水扩散得快针对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中需要在两烧杯中同时滴入墨水B.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就越大C.实验说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D.采用正在沸腾的水代替热水并且不停加热更合适,现象会更明显14.(2024秋 成都校级期中)学习了内能的相关知识后,小华同学产生了以下几点认识:①物体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②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因为吸收了热量;③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④内能小的物体也可以向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热量。以上关于小华的认识中正确的有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5.(2024秋 梁溪区校级期中)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C.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a烧杯中水的内能D.c烧杯中水的内能一定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16.(2024秋 下陆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性说明分子之间只有斥力B.分子间有作用力,所以分子之间有分子势能C.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叫做分子的内能D.由于内能和机械能都是动能和势能之和,所以它们是同一种能17.(2024秋 宜昌校级期中)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能和机械能各自包含动能和势能,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B.运动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均不为零C.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它的内能永远不可能为零D.物体的机械能变化时,它的内能可以保持不变18.(2024秋 姑苏区校级期中)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内能的物体一定具有机械能B.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C.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而其内能不可能为零D.内能大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也一定大19.(2024秋 绥德县校级期中)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能和机械能各自包含动能和势能,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B.物体运动得越快,其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C.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它的内能永远不可能为零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20.(2024秋 武进区期中)有关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中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叫做物体的内能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时,机械能一定增加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0℃的物体没有内能D.物体的机械能为零时,其内能却不为零21.(2024秋 永寿县校级期中)“淬火”是金属热处理工艺之一,即把金属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放在水、油或空气中迅速冷却,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当金属和水热传递停止时,说明它俩具有相同的( )A.温度 B.热量 C.比热容 D.内能22.(2024秋 白云区期中)两个物体相接触,热量不再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是由于( )A.具有相同的比热容 B.具有相同的热量C.具有相同的温度 D.具有相同的质量23.(2024秋 大同期中)如图是某食品冷链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冰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袋温度很低,没有内能B.温度从食品转移到冰袋C.冰袋中的物质熔化时,内能增加D.此过程中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食品的内能比冰袋大24.(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中)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甲的比热容是乙的3倍,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立即接触,则( )A.热量从甲传到乙B.热量从乙传到甲C.甲、乙之间无热传递发生D.温度由乙传到甲25.(2024秋 涪城区校级期中)将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已知c铜<c铝)同时放在沸水中加热相当长的时间,再迅速让它们相互接触,则( )A.热量将从铝块传递到铜块B.铝块具有的热量大于铜块C.两金属块吸收的热量相同D.它们之间不发生能量转移26.(2024秋 孝昌县期中)如图所示为目前流行的一种自热火锅。该自热火锅配有发热包,发热包的主要成分包括生石灰、活性炭、硅藻土和铝粉等。将发热包放到冷水中,生石灰与水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加热上层食物。下列有关自热火锅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食物加热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B.食物在被加热的过程中,食物中所含有的热量增加C.打开盒盖时会冒出“白气”,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食物被加热后的香味更浓郁,是因为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27.(2024秋 琼山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两手摩擦能发热 B.烧水水变热C. 锯木材锯子发热 D.钻木取火28.(2024秋 盐田区校级期中)冬季的哈尔滨被誉为“雪域冰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用手抓一把雪,雪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雪花在手心里熔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雪花的内能D.﹣10℃的雪比﹣5℃的雪,分子运动更剧烈29.(2024秋 武侯区校级期中)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与内能均不变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变小了D.食堂里油炸鸡腿时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鸡腿内能增加30.(2024秋 建湖县期中)如图是篆体的“煮”。下列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煮”相同的是( )A.热水暖手 B.钻木取火 C.搓手取暖 D.擦燃火柴31.(2024秋 泉州校级期中)古代的人们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下列对猛推推杆入筒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牛角筒内气体温度降低B.牛角筒内气体的内能不变C.牛角筒内气体分子运动变剧烈D.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推杆的机械能32.(2024秋 涿州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图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甲,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D.图丁,是做功冲程,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33.(2024秋 滨湖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厚玻璃瓶内的空气被压缩,空气内能减少B.乙图中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瓶子内空气的内能增加C.丙图中气缸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少D.丁甲图中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增大34.(2024秋 蕉城区期中)日常生活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通过做功方式实现的是( )A.生火取暖 B.摩擦生热 C.冰敷降温 D.暴晒加热35.(2024秋 越秀区校级期中)二氧化碳(CO2)爆破技术是现代工程建设中非常环保的技术。起爆前高压泵将CO2压缩成高压气体,液化后输入爆破筒内。如图所示,爆破时电加热管发热,使筒内的液态CO2迅速汽化,形成的高压气体从泄气孔中喷出,实施爆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压泵压缩CO2,气体内能增大,温度降低B.高压泵压缩CO2,气体内能减小,温度升高C.高压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D.高压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36.(2024秋 宜昌期中)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B.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内能一样大C.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温度高的物体把热量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D.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37.(2024秋 临夏州期中)关于热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传递是温度的传递B.物体间存在着温度差,才能发生热传递C.热传递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行D.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38.(2024秋 宣化区期中)下列关于功、内能、热量及能量的转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火山具有内能,冰山不具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通给内能小的物体D.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等效的39.(2024秋 宿城区校级期中)关于内能和热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B.热传递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C.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唯一方式D.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温度一定不同40.(2024秋 宝鸡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点蚊香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C.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一定不会发生热传递41.(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中)关于热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传递过程中,一个物体原有500J内能,现有400J内能,改变了100J内能叫放出了100J热量B.热传递过程中,一个物体原有300J内能,现有500J内能,改变了200J内能叫吸收了200J热量C.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42.(2024秋 京山市期中)在“生活处处有物理”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观察了厨房的一些设备和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用煤气灶煲汤,在沸腾时调小火焰能使汤的温度升高B.用高压锅炖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水的沸点会随气体压强增大而降低C.切菜的刀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D.刚出锅的馒头入嘴时很烫,是因为馒头含有的热量很高43.(2024秋 新化县校级期中)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 )A.安培 B.伏特 C.焦耳 D.瓦特44.(2024秋 牡丹江期中)学校餐厅营养又美味的午餐都是由厨师用心制作而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B.炒菜时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热的饭菜从打饭窗口端到餐桌的过程,会不断向空气中释放热量,是因为饭菜的内能较大D.炒菜时加盐,菜很快“入味”,说明盐的浓度越大,分子运动越快45.(2024秋 宁德期中)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 )A.牛(N) B.瓦特(W) C.焦耳(J) D.安培(A)46.(2025春 广州期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变小,温度一定降低B.液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只存在引力C.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D.扩散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不能发生在固体之间47.(2024秋 沙坪坝区期中)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铁块,不具有内能B.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它们的内能可能不同C.铝块内能增加,一定吸收热量D.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48.(2024秋 芗城区期中)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增加B.物体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大C.物体的内能越大,其含有的热量就越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49.(2024秋 莱西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D.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不是温度50.(2024秋 安定区期中)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B.两杯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等C.海波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内能增加D.温度为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51.(2024秋 灌云县期中)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柴火烧水 B.压缩空气发热C.冬天搓手取暖 D.钻木取火52.(2024秋 石门县期中)如图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它下层盛水,能减慢上层油的消耗。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 )A.吸热,内能增加 B.吸热,内能减少C.放热,内能增加 D.放热,内能减少53.(2024秋 桃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将空的薄金属筒开口向下压入水中。设水温均匀且恒定,筒内空气无泄漏,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被淹没的金属筒在缓慢下降过程中,筒内空气体积减小( )A.从外界吸热 B.内能增大C.向外界放热 D.内能减小54.(2024秋 龙江县校级期中)一个木箱从粗糙的斜面上匀速滑下来,则它的( )A.机械能和内能都增大B.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C.机械能增大,内能减小D.机械能和内能都不变55.(2024秋 东坡区期中)如图所示情景中,下列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 )A.搓手取暖 B.用火烧水C.水蒸气将塞子冲出 D.压缩中的空气56.(2024秋 芜湖期中)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的主人公为了拯救人类,点燃木星上的可燃气体,借助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把即将与木星相撞的地球成功推开。“高温气体把地球推开”的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57.(2024秋 蕉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滑下滑梯 B. 篝火烧水C. 做功冲程 D. 压缩点火58.(2024秋 成都期中)下列现象和推断不符合实际的是( )A.现象:抽去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都会变成红棕色。推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现象: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推断:分子间存在引力C.现象:下压活塞,棉花被点燃。推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D.现象: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推断: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59.(2024秋 江阴市期中)下列图示的现象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60.(2024秋 六安期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试管口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小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C.能量的转化与内燃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期中复习专题03 内能 九上物理人教版2024 期中复习 知识点+习题(原卷版).docx 期中复习专题03 内能 九上物理人教版2024 期中复习 知识点+习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