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许慎《说文解字》对古人造字解释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挥),武信是也。上图是甲骨文中的部分古代姓氏的写法。这反映了古代先民曾经( )
A.受母系氏族社会影响深远 B.定居于黄河中游地区
C.饲养各种家畜以祭祀先祖 D.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2.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座古墓的壁画中,描绘了墓主人阚如的一生。其中一幅的榜题为“举孝廉时”,后续榜题又出现了“郎”“西河长史”“护乌桓校尉”等官职。对这些壁画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特科中一个常态性的考察项目
B.“护乌桓校尉”是西汉管理西域一带少数民族的长官
C.壁画风格形式多样,深受西域和周边邻国文化的影响
D.壁画内容可作为汉代官员选拔和管理的重要研究史料
3.489年,北魏派遣蒋少游出使南朝并密令他偷师建康的宫殿设计。蒋少游之舅、清河士族崔元祖向齐武帝告发此事,并称“岂可令毡乡之鄙,取象天宫 ”这反映了( )
A.魏齐之间使节往来频繁 B.士大夫家族执掌朝政
C.南北方的建筑风格趋同 D.民族矛盾与交流并存
4.史书记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来耙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校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贯彻施行 B.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
C.“诸色户计”固定了人口职业 D.边疆形势紧张须扩大粮食供给
5.有学者指出,明后期的一系列民变,往往“基于义愤而争公道”,不同于以往受饥寒驱使的大规模起义,这些民变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这是泰州学派(江苏心学流派)与长江流域中产阶层崛起交互影响的结果。由此可知( )
A.心学的平等叛逆色彩有其经济基础 B.晚明长江流域人民已具有民主意识
C.明朝后期社会不公较以往更加严重 D.江南工商业发展动摇专制统治基础
6.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组织编纂《四洲志》一书时,他没有将英文原著中任何政治哲学的内容囊括进来。他使用外文音译的方法来介绍西方政治机构:总统是“勃列西领”,国会是“衮额里士”,参议院是“西亚之西那多”。这种做法( )
A.激发了民间学习西方的热潮 B.减少了解西方情报信息的阻力
C.冲击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 D.为海国图志的编纂做足了准备
7.如图为1896—1937年苏州进出口贸易折线图。据此可推知( )
A.晚清时期贸易逆差形势严峻 B.民国初期经济状况总体向好
C.三十年代国共内战重挫经济 D.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8.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其组织形式即分“执行”“评议”“司法”三部,相互独立,并推选孙中山任“执行部总理”。但不久后又建立三部联合会,“遇有重要之事,将三部人员结合,一次议决实行,自此制行后,司法、评议二部未曾独立行使职权矣。”这一变化表明,同盟会意图( )
A.转变学习对象 B.践行分权制衡 C.凝聚组织力量 D.改变革命目标
9.1920年,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指出:“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弟底范围太狭了……所以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弟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陈独秀旨在强调( )
A.全面抛弃传统道德的原因 B.青年的道德水平低下
C.需要构建新的社会价值观 D.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10.1926年底,武汉国民政府全面开展立法工作,颁布的土地法与劳动法有《保护佃农法》《严行禁止蓄婢令》《湖北临时工场条例》等。针对原为汉口、九江的租界区,武汉国民政府制定的涉外法有《九江特别区章程》《汉口取缔外国人办学条例》等。这说明当时( )
A.国民党训政得到充分展开 B.大革命的目标发生了偏离
C.国民党右派背叛民主革命 D.新三民主义得到一定落实
11.1930年冬,由于印制材料奇缺、战争用费紧张,江西工农银行将缴获面值壹角的国民党“吉安临时辅助纸币券”改造成“江西工农银行暂借发行券”(如下图)。由此可知( )
该纸币券正面上端从右至左印有“吉安临时辅助纸币券”、“江西工农银行暂借发行券”的字样;中间建筑图景上加盖有五角星图,内五角书写着“赤色区通用”五字。背面框内印有发行“吉安临时辅助纸币券”的布告全文,加盖有“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正方形红色印章
A.苏维埃政府初具国家政权形态 B.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
C.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力不断提升 D.中共革命战略转移已初步完成
12.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限制存户提取存款数额,节制不必要的消耗,防止资金外流。至于公司、工厂、商店与机关等的存款,如需发付工资,或与军事有关者,准其通融,照常支取。这一做法( )
A.确保了金融机构的有序运行 B.规划了币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C.强化了国民政府的经管职能 D.打破了日本既定的侵华步骤
13.下图是土地改革前后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25个乡不同阶级或阶层人均占有土地数量的一份调查资料,这说明当时的( )
A.抗战路线得以落实 B.政权建设成效显著
C.革命策略发生变化 D.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14.1949年底,一批军地领导干部陆续到北京接受培训,中共中央在选调时充分考量了他们的知识背景与文化素养。如,吉雅泰通晓俄文和蒙文;耿飚曾参加过与美国、国民党军调处的谈判;王任叔曾参加过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央选调这些干部意在( )
A.落实党管干部的原则 B.组织新中国宪法起草工作
C.开创新中国外交事业 D.支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15.如图是《人民画报》(1953年2月号)关于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的报道。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的建设情况反映了( )
为了建设更多的纺织厂 新华通讯社记者任家骥著文 在晋中平原的腹地,人们拉起电线,铺起铁路。……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工厂正在建设着。这就是规模宏大的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 早在一九五〇的下半年,人民政府就决定建设这个工厂,从那时起,熟练的上海工人,就来到这里;许多翻身农民放下了犁耙,走出了家园,来参加这个陌生的工作。
A.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B.当时工业建设带有计划经济色彩
C.政府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视 D.农民成为当时工业化建设的主力
16.198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严格控制民工盲目外出的紧急通知》,要求“……民工不要偏听一些人的片面宣传和鼓动,盲目外出寻找工作。”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这一变化( )
A.是对二元户籍管理制的突破 B.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需要
C.反映出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D.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料 资料 出处
元丰三年(1080年)八月二十三日中书札子节文:“诸非广州市舶司,辄发过南蕃纲舶船,非明州市舶司,而发过日本、高丽者,以违制论,不以赦降去官原减。其发高丽船,仍依别条。” 《熙宁编敕》
据泉州客人李充状,今将自己船一只,请集水手,欲往日本国,转买回货,赴经明州,市舶务抽解,乞出给公验前去者 《朝野群载<提举两浙路市舶司>》
元祐五年(1090年)八月十五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奏……至今年七月十七日,杭州市舶司准密州关报……据泉州纲首徐成状称,有商客王应昇等,冒请往高丽国公凭,却发船入大辽国买卖,寻捉到王应昇等二十人,及船中行货,并是大辽国南挺银丝钱物…… 《苏轼集》
(提举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 《宋史》
——摘编自高雅云等《宋代两浙地区的市舶司行政》
(1)根据材料,归纳宋代市舶司的主要职责。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项宋代经济制度或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世纪中国华北农村基层领导特质的演变
时代 农村基层领导特点
清朝末年 具有较多土地;受人尊敬、有威望的富人。
民国 具有一定财产;有人格、威望;具备应对国家与各方政治势力的能力和关系。
新中国初期 贫苦出身;擅长劳动生产与组织群众;服从上级;妇女占一定比例。
改革开发后 有生产经验;能够领导农民发家致富。
——整理自陈耀煌《二十世纪中国华北农村基层领导特质的演变》
从表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时代,就农村基层领导特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努力下,部分或服务于本国利益、或心怀正义的外籍媒体人士主动投入到中国抗战事业之中,成为中共开展国际宣传的特殊“喉舌”。当《论持久战》系列演说正式发表后,《密勒氏评论报》于1938年9月24日最先刊载《论持久战》节译稿。 此外,美国另一主要在华媒体《大陆报》也于1938年11月23日发表文章,简要介绍了《论持久战》对战争阶段的预判:“战争将经历三个阶段:对日本来说,这是侵略,这将是一段艰难的斗争时期,日本将在此期间寻求维持自己的战线,最后,它将崩溃并退出中国。对中国来说,这将意味着:首先,自卫;其次,努力维持自己的防御;最后,发动反攻。”除外国记者的商业需要外,一批满怀报国理想、坚持以文抗战的年轻学生也曾打着“洋商”报刊的旗号宣传抗日活动,进一步扩大《论持久战》在沪英语界的舆论影响力。
——摘编自李涛、张皓博《抗战时期〈论持久战〉英文译本传播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抗战时期《论持久战》英文译本在上海的传播。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距今7000 多年前,磁山文化(位于河北武安)的先民就已开始使用纺坠。秦汉时,由于纺织器械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官营纺织业之外又出现了大量家庭纺织业,钜鹿(今河北平乡一带)、清河(今河北清河、故城)、房子(今河北高邑)等地的丝织业日益发达。到唐朝前期,河北甚至成为全国丝纺织业技术最发达的地区。唐天宝元年,全国10道总计向朝廷贡赋丝织品3400 多匹——其中河北通常贡丝织品数量就有1700 多匹。大量域外商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河北,河北的纺织品不断走向世界。中唐以后,河北的纺织地位有所下降。到了宋元时期,棉花在河北大面积推广播种,高阳、南宫、广宗、南皮、赵县、元氏等县都是著名的棉花种植区。这带动了古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摘编自袁伟华《大河之北·河北人文地理解读》
材料二 1953年,国家纺织工业部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做出了纺织厂建设方针,即实行“大分散、小集中”“就原料、就市场、就劳动力”的原则。河北省人民政府据北会同华北纺织管理局先后到石家庄、邯郸、保定、正定和藁城等地进行勘察选址,决定首先在石家庄、邯郸两地建设棉纺织工业基地及在保定建设纺织化纤工业基地。从1953年4月开工建设,到1960年12月全部建成投产,历时7年8个月。在此期间,全省纺织工业重点建设项目共15个,投资总额54040 万元,占全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的17.84%,新增生产能力棉纺锭90.88万枚,织布机21223 台,棉布印染8000 万米/年,粘胶长丝纤维5000吨/年,基本形成了河北省机械纺织工业的基础,在全国纺织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办《激情燃烧的岁月》
材料三 1995年以来,河北纺织企业面对重重困境,努力适应市场,调整结构、压锭减员,提高质量,提高工效,尤其在企业改革资产重组方面加强了领导,重点突破。 自1996 年以来,组建了23 家纺织企业集团,拥有资产总额139.99亿元,固定资产达76.9亿元,占全省纺织系统资产比重的67%。
——摘编自王书增《资产重组——使河北纺织企业生机盎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河北纺织业的发展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纺织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河北纺织企业资产重组的意义。
参考答案
1.A
2.D
3.D
4.A
5.A
6.B
7.B
8.C
9.C
10.D
11.A
12.C
13.C
14.C
15.B
16.B
17.(1)职责:为出海贸易商人发放凭据;管理对外贸易;打击海上贸易违法行为;查验货物;对进口货物征税。
(2)示例一 措施:在边疆地区设立榷场。作用:开设榷场是宋与周边政权维持和平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为宋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间的商品交易提供了合法,稳定的场所,使得不同地区的商品得以广泛流通;官府对榷场贸易依律征税,为宋廷提供了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榷场贸易促进了宋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榷场贸易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融。
示例二 措施:在地方设置转运使。作用:集中地方财权;加强中央集权;增加中央政府收入;监察地方官员,了解地方民情。
18.示例:
不同时代的中国农村需要具有不同特质的基层领导。
清朝末年的村庄领导只需要管好村内事务,无须经常与国家打交道,他们大多是有威望的乡绅地主。民国以后,中国面临军阀统治及外国势力,农村的形势愈发复杂,因此对农村领导的要求逐渐增多,村庄领导除了有人格、威望之外,还要具备支应国家与各方政治势力的能力和关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和阶级斗争,地主阶级被打倒,出生贫苦的农民成为村庄领导的首选;为适应经济发展恢复发展,擅长劳动生产也是农村干部的重要特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目标,农民更看重的则是村庄领导能否带领他们发家致富。
综上所述,时代在变迁,农村的治理方式也需要随之调整,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能成为带领农村发展的领袖。
19.(1)背景:抗日战争进入防御阶段;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持续溃败;中共领导的军队努力开辟敌后战场;国内存在“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观点;毛泽东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2)评析:《论持久战》英文译本通过《密勒氏评论报》和《大陆报》等外媒的报道,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战略思想传播至国际社会,争取了广泛的国际关注与支持。与此同时,上海的爱国青年学生也在“洋商”报刊的掩护下,利用英文译本扩大《论持久战》在英语界的影响力。这不仅展现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斗争智慧,也在国际舆论场上争取到了更多同情与支持。这一传播活动反映了中共在抗战期间灵活运用国际资源的能力,也为后来的国际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20.(1)特点:起源较早,历史悠久;分工细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多种经营形态并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部门不断增多,产品不断丰富;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地位有所变化;产品远销海内外。
(2)原因:党和政府的重视;“一五”计划的实施;棉花种植业的发达;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
(3)意义:增强了河北纺织业的活力;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为其他行业的改革提供了借鉴;推动了河北地区的改革开放进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