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大学附中2025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南开大学附中2025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南开大学附中 25-26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高三政治学科试卷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平时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就表现了思维的( )
A. 抽象性 B. 概括性 C. 间接性 D. 情境性
甲问:“你赞成丙为班长吗 ”乙答:“我不赞成。”甲问:“你反对吗 ”乙答:“我也不反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乙的回答( )
正确,符合矛盾律的要求 B. 正确,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C. 错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D. 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科学思维就是无矛盾性的思维 B. 科学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C. 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 D. 要对论断认真分析,分清是否为矛盾关系
“我省自然条件极为复杂,可分为ft区、棉区、水田区、林区、丘陵区、杂粮区。”这一划分所犯的
逻辑错误是( )
A. 子项相同 B. 划分不全
C. 划分标准不一 D. 多出子项
5. 从思维的方向来看,思维分为( )
A.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B. 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
C.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D 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
“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还挺有趣。”为避免与观棋人犯相同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
不能违背排中律,持“两不可”态度
不能同时肯定论断“A”和论断“非 A"
应看到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
D 应遵循逻辑规律,克服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当有人说欧谛德谟克说谎时,他狡辩说:“谁说谎就是在说不存在的东西,而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所以没有人能说谎。”在欧谛德谟克的狡辩中,两次使用了“不存在的东西”这一语词,但其所表达的概念却是不同的。前者表达的是“不符合事实”的概念,后者表达的是“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概念。这启示我们( )
应学会诡辩的技术以自圆其说
要避免偷换概念而违背同一律
不要违背矛盾律的错误
排中律是思维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律
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进行科学思维要( )
①积极对客观事物作出反映
②立足实践,将实践作为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③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结合实践进行思维训练
④对基本事实切实把握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下列判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
任何一种哲学派别,或是唯物主义,或是唯心主义的,二者必居其一
官僚主义者或者遇事不负责任,或者遇事主观武断
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体育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没有太阳,就没有鲜花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这一判断是( )
A. 假言判断 B. 联言判断 C. 关系判断 D. 选言判断
天津是久负盛名的曲艺之乡,被亲切地称为“哏儿都”。“会说相声的是有幽默感的”“有些天津人是会说相声的”。若以上判断为真,依据逻辑规则,下列判断肯定为真的是( )
天津人是有幽默感的 B. 有些相声演员是天津人
C. 有些有幽默感的不是天津人 D. 有些天津人是有幽默感的
我国科学家发现,当太阳上的黑子大量出现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多;当太阳上的黑子出现不那么多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不那么多;当太阳上的黑子出现很少时,长江流域的雨量也就少。这里运用的是探求因
果联系方法中的( )
A. 剩余法 B. 求同法 C. 求异法 D. 共变法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新能源汽车”( )
是“汽车”的种概念
反映了汽车的本质属性
与“汽车”相比,其外延大
与“汽车”的外延不相容
性质判断换位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依据换位推理规则,从“团结的民族是有力量的民族”这一前提判断推出的结论是( )
有力量的民族是团结的民族
团结的民族不是没有力量的民族
有力量的民族不是不团结的民族
有的有力量的民族是团结的民族
下列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①小明是小丽的同学——反对称关系
②小华是小李的邻居——对称关系
③小王比小张高,小张比小红高——传递关系
④小刘认识小张——反传递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表达观点必须遵循逻辑思维规则。下列观点中符合逻辑思维规则的有( )
①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站了
②旅客请注意: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危险品上车
③对于这次选举,你说不反对,那代表你肯定是支持了
④接受治疗,疾病才能治愈,患者甲拒绝治疗,所以甲的疾病不可能治愈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乌克兰问题则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有些人在乌克兰问题上强调主权原则,但在台湾问题上却不断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刻意将台湾问题和乌克兰问题相提并论。这( )
①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②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
③是在进行归纳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④是为了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进行科学推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要保证换位推理从所给的真实前提得出真实的结论,必须遵守的规则是( )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
②推理时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
③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④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要么物质决定意识,要么意识决定物质,世界发展史充分证明绝不是意识决定物质,所以,是物质决定意识。”这里的辑推理有效结构是( )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分解式 B. 联言推理的合成式
C.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D.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牵牛花是在黎明四时左右开放,野蔷薇是在黎明五时左右开放,龙葵花是在清晨六时左右开放,芍药花是清晨七时左右开放,万寿菊是在下午三时左右开放。我们观察了许多花,它们开放的时间虽不同,但都有固定的开花时间,由此可知,所有的花都有一定的开花时间。”上面这个推理从种类上说是( )
完全归纳推理 B. 不完全归纳推理
C. 相容选言推理 D.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如果寒潮来了,气温就会下降;今天寒潮来了,所以,今天的气温下降了。上述推理的推理形式是( )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
上海合作组织最初的 6 个成员国,到白俄罗斯的加入,拥有 10 个成员国、2 个观察员国、14 个对话伙伴,成立 20 多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性合作机制之一。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吸引力,是因为上海合作组织( )
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
推动国家间以合作代替竞争与对抗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致力于基础设施投资,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区域性国际组织
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当前,碳中和共识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碳中和将重构产业和地区竞争规则,“零碳竞争力”由此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大零碳产业投资,围绕能源转型和减少二氧
化碳排放展开技术革新。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积极转型,“零碳工厂”“零碳标准”持续涌现。提升“零碳竞
争力” ( )
助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重塑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
能够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王某骑着电瓶车行驶在城区的路上,旁边是刘某经营的商店,商店门口蹲着刘某饲养的大狼狗。大狼狗忽然扑向王某,使王某摔倒在地,致使右肩关节脱位,住院治疗共花费 1573 元。据此,本案( )
刘某养的狗造成王某受伤,无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责任
刘某因没看管好自己的狗造成王某受伤,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如果刘某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应当承担过错推定责任
王某因惊吓受伤,不是刘某直接造成的,刘某不应承担责任
在长期实践中,社会逐渐形成了多元纠纷解决方式。下列纠纷解决方式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①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③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④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行政部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 II 卷(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华读了一篇散文后,评论道: “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 小浩读后说: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 小华反驳说: “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
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
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黄岩盛产柑橘,美国人对黄岩进行考察后,发现黄岩与加利福尼亚州的地形、水文、湿度、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大致相同,便推出黄岩的柑橘移植到加利福尼亚之后也能获得高产。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美国人运用的推理方式是( )
A.演绎推理 B.必然推理 C.类比推理 D.归纳推理
如何提高这种推理方式的可靠性?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甲同学进行以下推理: “只有营造有利于央企人工智能的政策环境,才能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当前国家促进央企人工智能发展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问题陆续得到解决,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提升。由此我们推断,营造促进央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环境必将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甲同学的推断是否成立?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 年伊始,中国某企业自主开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DeepSeek 以其卓越的性能和超高的性价比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却遭到 M 国政府、媒体和同类企业的污蔑、围堵和攻击。对此人们展开了热议。
甲: “所有能带来世界级震撼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技术,DeepSeek 是能来世界级震 撼的人工智能技术,所以 DeepSeek 不忍不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技术,进而不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技术就不是 DeepSeek。”
乙: “M 国一边说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边却对 DeepSeek 进行围堵和攻击。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 M 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既支持公平竞争又不支持公平竞争的态度。不过,这也没什么矛盾的,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丙: “我看到有一篇报道说某型号人工智能在某个特定的医疗场景中出现了严重误诊,所以我认为人工智能在所有领域的应用都会出现严重的错误,不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材料中甲、乙、丙三人的观点存在的逻辑错误。
南开大学附中 25-26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高三政治学科试卷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平时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就表现了思维的( )
A. 抽象性 B. 概括性 C. 间接性 D. 情境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B: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平时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体现了概括性,故 B 正确。
ACD:材料反映概括性,而不是抽象性、间接性和情境性,故 ACD 不选。故本题选 B。
甲问:“你赞成丙为班长吗 ”乙答:“我不赞成。”甲问:“你反对吗 ”乙答:“我也不反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乙的回答( )
正确,符合矛盾律的要求 B. 正确,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C. 错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D. 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科学思维就是无矛盾性的思维 B. 科学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C. 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 D. 要对论断认真分析,分清是否为矛盾关系
【答案】2. B 3. D
【解析】
【2 题详解】
BC:排中律要求对同一事物的两个矛盾关系的判断(如"A"与"非 A"),必须明确肯定其一,不能同时否定两者。赞成 vs 反对 ≠ 矛盾关系 ,"赞成"与"反对"是反对关系(非矛盾关系),因为存在第三种可能:弃权或中立(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乙的回答是正确的,未违反排中律,B 正确,C 排除。 AD: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断定它们同时
都成立,乙的回答与矛盾律无关,AD 排除。
故本题选 B。
【3 题详解】
A: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而不仅仅是无矛盾的思维,A 错误。
B:科学思维需明确性,遵循排中律,本题中乙保持中立,是合理态度,并没有违背思维要有明确性的要求,因此,该选项不是材料所要强调的,B 排除。
C:本题中乙保持中立,是合理态度,不是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该选项不是材料给我们的启示,C
排除。
D:材料中乙的两个回答不是一种矛盾关系,因为乙的意思还有第三种情况存在,即对丙当不当班长持中立态度。因此,对乙的回答的判断启示我们首先要对论断认真分析,分清是否为矛盾关系,避免逻辑误判,D正确。
故本题选 D。
“我省自然条件极为复杂,可分为ft区、棉区、水田区、林区、丘陵区、杂粮区。”这一划分所犯的
逻辑错误是( )
A. 子项相同 C. 划分标准不一 【答案】C 【解析】 B. 划分不全 D. 多出子项
【详解】A:“ft区、棉区、水田区、林区、丘陵区、杂粮区”是不同类型的区域,子项并不相同,A 排除。 BD: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题干是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BD 排除。
C: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ft区”“丘陵区”是按地形划分;“棉区”“水田区”“杂粮区”是按农作物种植类型划分;“林区”是按植被类型划分,采用多个不同标准,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C 正确。
故本题选 C。
从思维的方向来看,思维分为( )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
【答案】A
【解析】
【详解】A: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向不同方向扩散的发散思维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聚合思维,A 符合题意。 B:综合思维和分散思维是从思维对对象的思考角度进行的划分,B 不符合题意。 C: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根据思维运行基本单元的不同进行的划分,C 不符合题意。 D: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是依据思维反映认识对象方式的不同进行的划分,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还挺有趣。”为避免与观棋人犯相同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
不能违背排中律,持“两不可”的态度
不能同时肯定论断“A”和论断“非 A"
应看到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
应遵循逻辑规律,克服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B: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 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 不是非 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 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还挺有趣。”这话反映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同真,违反了矛盾律,其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B 正确。
A: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 或者非 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漫画没有涉及排中律,A 排除。
C:漫画强调不能违背矛盾律,不能犯“自相矛盾”错误。但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
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C 排除。
D: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漫画没有涉及辩证矛盾,D
排除。
故本题选 B。
当有人说欧谛德谟克说谎时,他狡辩说:“谁说谎就是在说不存在的东西,而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所以没有人能说谎。”在欧谛德谟克的狡辩中,两次使用了“不存在的东西”这一语词,但其所表达的概念却是不同的。前者表达的是“不符合事实”的概念,后者表达的是“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概念。这启示我们( )
应学会诡辩的技术以自圆其说
B 要避免偷换概念而违背同一律
不要违背矛盾律的错误
排中律是思维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A:我们要学习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而不是学习诡辩论,A 不选。 B:欧谛德谟克在狡辩中,用了两个概念,前者表达的是“不符合事实”的概念,后者表达的是“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概念,而欧谛德谟克将二者混为一谈,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背了同一律,B 入选。 C:矛盾律是指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逻辑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错误,材料没有体现,C不选。
D:排中律是指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明确性思维,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反对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材料不体现,D 不选。
故本题选 B。
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进行科学思维要( )
①积极对客观事物作出反映
②立足实践,将实践作为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③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结合实践进行思维训练
④对基本事实切实把握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积极对客观事物作出反映,不一定就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还需要遵循逻辑规则等,该项表
述不准确,①错误。
②: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该项“唯一途径”说法错误,②错误。
③: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结合实践进行思维训练,有助于遵循思维规律,提高思维的科学性,是进行科学思维的要求,③正确。
④:对基本事实切实把握,才能使思维符合客观实际,这是进行科学思维的基础,④正确。故本题选 D。
下列判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
任何一种哲学派别,或是唯物主义的,或是唯心主义的,二者必居其一
官僚主义者或者遇事不负责任,或者遇事主观武断
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体育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没有太阳,就没有鲜花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不相容选言判断,其特点是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因此该项为不相容选言判断,A 不符合题意。
B: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存在,也可以都存在,因此该项为相容选言判断,B
符合题意。
C:不相容选言判断,其特点是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因此该项为不相容选言判断,C 不符合题意。 D:假言判断,又称条件判断,是断定一事物的存在是另一事物存在条件的复合判断,因此该选项为假言判断,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这一判断是( )
A. 假言判断 B. 联言判断 C. 关系判断 D. 选言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A:假言判断是断定某种情况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种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判断,材料 不体现,A 不选。 B: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
是联言判断,B 入选。
C:关系判断属于简单判断,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是复合判断,C 不选。 D:选言判断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材料不体现,D 不选。
故本题选 B。
天津是久负盛名的曲艺之乡,被亲切地称为“哏儿都”。“会说相声的是有幽默感的”“有些天津人是会说相声的”。若以上判断为真,依据逻辑规则,下列判断肯定为真的是( )
天津人是有幽默感的 B. 有些相声演员是天津人
C. 有些有幽默感的不是天津人 D. 有些天津人是有幽默感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D:“会说相声的是有幽默感的”、“有些天津人是会说相声的”。已知这两个判断为真。如果把它们作为一个三段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可以推出“有些天津人是有幽默感的”这一结论,因为该推理的前提正确,推理结构符合三段论的推理规则,D 正确。
A:该三段论推理中,“天津人”是小项,在小前提“有些天津人是会说相声的”中是不周延的,结论中周延了,违反“小项不当扩大”规则,A 错误。 B:换位推理主谓项要保持不变,会说相声的和相声演员不是同一个概念,B 错误。
C:该三段论推理中,“天津人”作为大项,在大前提“有些天津人是会说相声的”是不周延的,结论中周延了,因此违反了三段论“大项不当扩大”规则,C 错误。
故本题选 D。
我国科学家发现,当太阳上的黑子大量出现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多;当太阳上的黑子出现不那么多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不那么多;当太阳上的黑子出现很少时,长江流域的雨量也就少。这里运用的是探求因
果联系方法中的( )
A. 剩余法 B. 求同法 C. 求异法 D. 共变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D:如果被考察现象 a 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 A 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 A
与被考察的现象 a 有因果联系。材料中运用的是共变法,D 符合题意。
A:剩余法指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A 不符合题意。
B:求同法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 a 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 A 是共同的,那么,
这个共同因素 A 与被考察的现象 a 有因果联系。B 不符合题意。
C:求异法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 a 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 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 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 A与被考察的现象 a 有因果联系。C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新能源汽车”( )
是“汽车”的种概念
反映了汽车的本质属性
与“汽车”相比,其外延大
与“汽车”的外延不相容
【答案】A
【解析】
【详解】A:新能源汽车概念与汽车概念是种属关系,“新能源汽车”是“汽车”的种概念,A 正确。
B:新能源汽车概念揭示了新能源汽车的本质属性,B 错误。
C:“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小于“汽车”的外延,C 错误。 D:“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关系是相容的,D 错误。
故本题选 A。
【点睛】
性质判断换位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依据换位推理规则,从“团结的民族是有力量的民族”这一前提判断推出的结论是( )
有力量的民族是团结的民族
团结的民族不是没有力量的民族
有力量的民族不是不团结的民族
有的有力量的民族是团结的民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有力量的民族是团结的民族”犯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但在结论中周延的错误,A 错误。
B:换位推理并不改变判断的性质,“团结的民族不是没有力量的民族”改变了性质,B 错误。
C:换位推理并不改变判断的性质,“有力量的民族不是不团结的民族”改变了性质,C 错误。
D:换位推理需要在不改变性质的前提下改变主项和谓项的位置,同时遵循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周延,因此“有的有力量的民族是团结的民族”是符合其推理规则的,D 正确。
故本题选 D。
下列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①小明是小丽的同学——反对称关系
②小华是小李的邻居——对称关系
③小王比小张高,小张比小红高——传递关系
④小刘认识小张——反传递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小明是小丽的同学,那么,小丽也是小明的同学,①属于对称关系,①不符合题意。
②:小华是小李的邻居,那么,小李也是小华的邻居,属于对称关系,②正确。
③:传递关系指的是对任意的元素 A、B、C 来说,若元素 A 与元素 B 有某关系并且元素 B 与元素 C 有该关系,则元素 A 与元素 C 也有该关系,因此,小王比小张高,小张比小红高,属于传递关系,③正确。
④:小刘认识小张不存在传递关系,④错误。故本题选 C。
表达观点必须遵循逻辑思维规则。下列观点中符合逻辑思维规则的有( )
①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站了
②旅客请注意: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危险品上车
③对于这次选举,你说不反对,那代表你肯定是支持了
④接受治疗,疾病才能治愈,患者甲拒绝治疗,所以甲的疾病不可能治愈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站了,是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推理结构成立,①正确。
②: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也属于危险品,故本观点犯了越级划分的错误,②错误。
③:反对与支持,不是矛盾关系,而是反对关系。对于这个选举,你说不反对,不一定代表支持,因为还
有弃权,③错误。
④:接受治疗是疾病治愈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为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患者甲拒绝治疗属于否定前件式,所以甲的疾病不可能治愈,是有效式,④正确。
故本题选 C。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乌克兰问题则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有些人在乌克兰问题上强调主权原则,但在台湾问题上却不断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刻意将台湾问题和乌克兰问题相提并论。这( )
①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②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
③是在进行归纳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④是为了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进行科学推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乌克兰问题则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有些人将两者相提并论,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材料中有些人将台湾问题和乌克兰问题相提并论,是进行类比推理,而不是归纳推理,属于或然推理,不是科学推理,③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要保证换位推理从所给真实前提得出真实的结论,必须遵守的规则是( )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
②推理时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
③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④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④:要保证换位推理从所给的真实前提得出真实的结论,必须遵守的规则是: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①③
④符合题意。
②: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要么物质决定意识,要么意识决定物质,世界发展史充分证明绝不是意识决定物质,所以,是物质决
定意识。”这里的辑推理有效结构是( )
A.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分解式 C.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答案】D 【解析】 B. 联言推理的合成式 D.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详解】A:联言推理的分解式是指,从联言判断与它的联言支的真假关系来说,如果一个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联言支就都是真的。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
联言支是真的,A 不符合题意。 B:联言推理的合成式是指,从联言判断与它的联言支的真假关系来说,如果所有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就是真的。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B 不符合题意。
C:在“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上,前提断定它们不可能同时共存。这个不相容的选言推理,前提中否定了其中一种可能性,结论可以必然地肯定另一种可能性。这种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就是否定肯定式,不是肯定否定式,C 错误。 D:在“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上,前提断定它们不可能同时共存。这个不相容的选言推理,前提中否定了其中一种可能性,结论可以必然地肯定另一种可能性。这种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就是否定肯定式,D 正确。
故本题选 D。
“牵牛花是在黎明四时左右开放,野蔷薇是在黎明五时左右开放,龙葵花是在清晨六时左右开放,芍药花是清晨七时左右开放,万寿菊是在下午三时左右开放。我们观察了许多花,它们开放的时间虽不同,但都有固定的开花时间,由此可知,所有的花都有一定的开花时间。”上面这个推理从种类上说是( )
完全归纳推理 B. 不完全归纳推理
C. 相容选言推理 D.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B:它从“牵牛花在黎明四时左右开放”等在固定时间开花的若干个别情况,概括出“所有的花都有一定的开花时间”的一般性结论。在这个推理中,归纳推理的前提没有涉及认识对象全部范围而只涉及
其中部分范围,因而是一个不完全归纳推理,故 B 入选。
ACD:选项 ACD 均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选 B。
如果寒潮来了,气温就会下降;今天寒潮来了,所以,今天的气温下降了。上述推理的推理形式是( )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AB:第一,前提中“如果寒潮来了,气温就会下降”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第二,结论中“今天 寒潮来了,所以,今天的气温下降了”是先肯定前提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今天寒潮来了”,然后得出结论“今天的气温下降了”。因此,题中推理的推理形式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B 错误,A 正确。 CD:选项 CD 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形式,C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上海合作组织最初的 6 个成员国,到白俄罗斯的加入,拥有 10 个成员国、2 个观察员国、14 个对话伙伴,成立 20 多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性合作机制之一。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吸引力,是因为上海合作组织( )
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
推动国家间以合作代替竞争与对抗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致力于基础设施投资,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A: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A 排除。
B: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以合作代替竞争与对抗的说法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旨在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而非完全替代竞争,B 排除。 C: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C 排除。
D:上海合作组织从 6 国到 10 国,并拥有多观察员和对话伙伴,这反映了其积极践行“上海精神”,即互信、
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一原则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强调平等协商和
共同发展,增强了成员国间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上海合作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核心特征,D 正确。
故本题选 D。
当前,碳中和共识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碳中和将重构产业和地区竞争规则,“零碳竞争力”由此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大零碳产业投资,围绕能源转型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展开技术革新。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积极转型,“零碳工厂”“零碳标准”持续涌现。提升“零碳竞争力” ( )
助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重塑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
能够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国际关系民主化强调国际事务的平等参与,但题干未涉及,A 排除。
B:题干中“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积极转型”是示例,但整体聚焦全球竞争,提升“零碳竞争力”是行动而非体现中国影响力,B 排除。 C:重塑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是碳中和的长期影响,材料没涉及。题干更直接指向竞争力提升,C 排除。 D:“零碳竞争力”由此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升“零碳竞争力”能够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D 正确。
故本题选 D。
王某骑着电瓶车行驶在城区的路上,旁边是刘某经营的商店,商店门口蹲着刘某饲养的大狼狗。大狼狗忽然扑向王某,使王某摔倒在地,致使右肩关节脱位,住院治疗共花费 1573 元。据此,本案( )
刘某养的狗造成王某受伤,无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责任
刘某因没看管好自己的狗造成王某受伤,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如果刘某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应当承担过错推定责任
王某因惊吓受伤,不是刘某直接造成的,刘某不应承担责任
【答案】A
【解析】
【详解】A:法律规定,宠物狗致人损伤,其饲养者或管理者应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本案中,刘某作为大狼狗的饲养人,其狗造成王某受伤,无论刘某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A 正确。 B:本案属于侵权责任,未涉及违约责任,B 排除。
C:饲养动物致害适用无过错责任,而非过错推定责任,C 排除。
D:刘某作为动物饲养人,对狗的行为负有管理责任。狗扑向王某直接导致其受伤,刘某应承担责任,不能以“是否直接造成”为免责理由,D 排除。
故本题选 A。
在长期实践中,社会逐渐形成了多元纠纷解决方式。下列纠纷解决方式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①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③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④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行政部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我国实行或裁或审制度,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①符合题意。
②:人民调解经人民法院司法确认,具有强制执行效力,②说法错误。
③: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委托辩护人的权利,③说法错误。
④: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可以通过劳动行政部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且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第 II 卷(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华读了一篇散文后,评论道: “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 小浩读后说: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 小华反驳说: “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
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
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
【答案】(1)小华的评论属于联言判断,联结项是“不但……而且……”,断定对象的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2)小浩的推理是符合逻辑的,小华的推理不符合逻辑。在联言判断中,只有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解析】
【分析】本题以评论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小浩和小华的评论为材料,从《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角度设
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回答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复合判断的相关知识,主要是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结合材料可以确定小华的评论属于联言判断,“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做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考生依据第(1)问的解答展开思维,联想联言判断的真与假进行解答。小浩的推理是符合逻辑的,小华的推理不符合逻辑。因为,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点睛】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1)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做联言判断的联结项。(2)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3)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黄岩盛产柑橘,美国人对黄岩进行考察后,发现黄岩与加利福尼亚州的地形、水文、湿度、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大致相同,便推出黄岩的柑橘移植到加利福尼亚之后也能获得高产。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美国人运用推理方式是( )
A.演绎推理 B.必然推理 C.类比推理 D.归纳推理
如何提高这种推理方式的可靠性?
【答案】(1)C (2)①类比推理的根据越多越好;②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③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 互排斥的属性。
【解析】
【小问 1 详解】
A: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必然推理,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推理结构正确,材料没有涉
及演绎推理,A 排除。 B:必然性推理是前提与结论间具有蕴涵关系的推理,即从真前提能必然地推出真结论的推理,本题没有涉及必然推理,B 排除。 C:用已经认识的某个或某类事物去推断尚未认识的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这属于类比推理,美国人对黄岩进行考察后,发现加利福尼亚州与黄岩的地形、土壤、水文、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大致相同,便推断出黄岩的柑橘移植到加利福尼亚之后也能获得高产,事实证明果然如此,美国人运用的推理方式是类比推理,C 符合题意。 D: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本题运用的不是归纳推理,D 排除。
故本题选 C。
【小问 2 详解】
本题属于简答题,可参照教材知识进行回答,详解略。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甲同学进行以下推理: “只有营造有利于央企人工智能的政策环境,才能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当前国家促进央企人工智能发展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问题陆续得到解决,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提升。由此我们推断,营造促进央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环境必将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甲同学的推断是否成立?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甲同学的推断不成立。“只有营造有利于央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环境,才能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推理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其前后件关系为,前件假则后件一定假,后件真前件一定真。推理的有效式为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甲同学肯定了前件——营造促进央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环境,不能必然肯定后件——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甲同学的推断是错误的推理结构。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发展新质生产力考点考查: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假言推理及其方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只有营造有利于央企人工智能发展政策环境,才能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联系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其前后件关系为,前件假则后件一定假,后件真前件一定真。推理的有效式为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
关键词②:“由此我们推断,营造促进央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环境必将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联系属于肯定前件式,是错误的推理结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 年伊始,中国某企业自主开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DeepSeek 以其卓越的性能和超高的性价比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却遭到 M 国政府、媒体和同类企业的污蔑、围堵和攻击。对此人们展开了热议。
甲: “所有能带来世界级震撼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技术,DeepSeek 是能来世界级震 撼的人工智能技术,所以 DeepSeek 不忍不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技术,进而不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技术就不是 DeepSeek。”
乙: “M 国一边说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边却对 DeepSeek 进行围堵和攻击。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 M 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既支持公平竞争又不支持公平竞争的态度。不过,这也没什么矛盾的,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丙: “我看到有一篇报道说某型号人工智能在某个特定的医疗场景中出现了严重误诊,所以我认为人工智能在所有领域的应用都会出现严重的错误,不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材料中甲、乙、丙三人的观点存在的逻辑错误。
【答案】①甲的观点存在“多余否定”的逻辑错误。甲在推理中“不忍不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技术”属于双重否定不当,应表述为“DeepSeek 是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技术”,后续“不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技术就不是 DeepSeek”虽符合换位推理规则,但前半段双重否定导致表述混乱,违背同一律。②乙的观点违反矛盾律。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M 国支持公平竞争”和“M 国不支持公平竞争”两个相互矛盾的论断,乙却认为“这没什么矛盾”,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③丙的观点违反不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要求,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丙仅根据“某型号人工智能在特定医疗场景误诊”这一个别案例,就推出“人工智能在所有领域应用都会出现严重错误”的普遍性结论,忽视了归纳推理中“样本数量不足、范围过窄”的问题,结论缺乏可靠性。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 DeepSeek 的发展
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换位推理规则、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分析类主观题,要求运用
《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材料中甲、乙、丙三人的观点存在的逻辑错误,从换位推理规则、同一律、矛盾律、不完全归纳推理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所有能带来世界级震撼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技术,DeepSeek 是能带来世界级震撼的人工智能技术,所以 DeepSeek 不是不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技术,进而不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技术就不是 DeepSeek→从换位推理规则、同一律角度来分析:“不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技术就不是 DeepSeek”虽符合换位推理规则,但前半段双重否定导致表述混乱,违背同一律。
有效信息②:M 国一边说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边却对 DeepSeek 进行围堵和攻击。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 M 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既支持公平竞争又不支持公平竞争的态度。不过,这也没什么矛盾的,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从矛盾律角度来分析:同时肯定相互矛盾的态度,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有效信息③:我看到有一篇报道说某型号人工智能在某个特定的医疗场景中出现了严重误诊,所以我认为人工智能在所有领域的应用都会出现严重的错误,不具备实际应用价值→从不完全归纳推理角度来分析:由特定场景问题推出所有领域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