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江姐 课件(共29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 江姐 课件(共29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江 姐
江竹筠(1920—1949),曾用名江志炜,四川人,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1949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江姐是对她的爱称,另有同名歌剧、评剧、越剧以及电视连续剧等。
江姐简介
江姐简介
江姐及丈夫彭咏梧
江姐、彭咏梧及孩子
江姐遗书
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以歌唱为主,伴奏起烘托气氛、揭示剧情、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戏剧矛盾的作用。
大型民族歌剧《江姐》是根据著名作家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故事的章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改编搬上歌剧舞台。
编剧:阎肃 作曲:羊鸣、姜春阳、金砂。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公演以来,多次复排,次次引起轰动,铸就了中国民族歌剧史上的巅峰之作。
歌剧《江姐》简介
阎肃(1930年5月9日~2016年2月12日),原名阎志扬,男,汉族,河北保定人,肄业于重庆大学,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
歌剧《江姐》是阎肃的成名作,这部歌剧在1964年公演,立即引起轰动,阎肃也因此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他还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政双拥晚会、文化部春节晚会、公安部春节晚会等大型晚会的总体设计、策划、撰稿。2016年2月12日,阎肃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2016年2月,当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2019年9月25日,阎肃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阎肃简介
阎肃简介
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接受党的重要任务,离开重庆,赶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牺牲的噩耗,江姐强忍巨大悲痛,投入对敌斗争。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关押于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她慷慨高歌,大义凛然最后英勇就义。
剧情简介
共有七场:
第一场发生在重庆朝天问码头,江姐从重庆出发,奔向川北华蓥山;
第二场在川北某县城城墙外,江姐得知丈夫被敌人杀害;
第三场在华蓥山上,江姐与华蓥山游击队的双枪老太婆碰面;
第四场设置在大石桥幺店子,准备打劫敌人的军火;
第五场在一个秘密联络站,江姐由于甫志高变节投敌被诱捕;
第六场和第七场均设置在重庆渣滓洞,表现江姐在狱中与敌人的斗争。
本文节选《江姐》第七场
剧情简介
请你说说第七场歌剧中有哪些人物以及他们各自的身份。
梳理人物
人物身份
江姐(江雪琴),中国共产党重庆地区地下组织的重要成员。
孙明霞、杨二嫂、送饭人等人,都是共产党员。
甫志高,原本是共产党员,后来成为叛徒,出卖了江姐。
沈养斋,国民党特务(沈区长)。
魏吉伯,国民党特务。
梳情节 析性格
阅读课文,以江姐为中心,梳理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明确敌我双方的行为,分析江姐的个性特征,完成表格。
情节 敌人言行 战友言行 江姐言行 江姐性格特点
情节 敌人言行 战友言行 江姐言行 江姐性格特点
谴责敌人,要求敌人不要杀害孩子,女共产党员英勇就义
敌人以战友的生命威胁江姐交出
同志的名单
保持高度的革命警觉和清醒的头脑,准备随时为革命而牺牲
敌人搬运东西,准备逃跑
难友们预感胜利即将来临
送别遇害的女共产党员
新中国成立,江姐和同志们绣红旗
敌人准备对江姐下毒手
敌人逃跑前,杀害江姐
坦然面对死亡,凛然走向刑场
梳情节 析性格
战友欣喜万分
立场坚定,认识清醒
江姐毫不畏惧,和难友们救下了女共产党员的孩子
意志坚定,不畏牺牲
战友们建议提前越狱
为了战友们安危,拒绝提前越狱,和战友们绣红旗
置个人安危和生死于度外
江姐凛然就义
难友们含泪送别江姐
坚强不屈,临危不惧
析歌词 悟情感
结合《江姐》(节选)的内容,梳理四首歌曲的背景情节,揣摩歌词,体会其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并分析它们在剧中的作用。
孩子啊,快接过红旗去打天下
江姐(对着手中的婴儿,深情地唱)
孩子啊,孩子啊,
革命的后代,祖国的花,
别忘了今天哟,
别忘了你的爹妈,
是他们用鲜血染成了红,用生命换来那遍地胜利花。
孙明霞(唱)孩子啊,你快成长吧!
快接过红旗去打天下!
别怕那豺狼虎豹,
别怕那风吹雨打,
众难友(唱)要记住这于万代血泪仇恨,
用战斗去迎来那人民的新国家!
背景情节
魏吉伯胁迫江姐不成,转而杀害一名女共产党员,江姐毫不畏惧,和难友们救下了女共产党员的孩子
表达的情感
表现了革命者愿用鲜血和生命换来革命胜利的牺牲精神,充满着对建立新国家的热切期待
作用
表现人物形象
析歌词 悟情感
绣红旗
线儿长,针儿密,
含着热泪绣红旗。
热泪随着针线走,
与其说是悲,
不如说是喜。
多少年哪,多少代,
今天终于盼到了你。
千分情,万分爱,
化作金星绣红旗。
平日刀丛不眨眼,
今口里心跳分外急。
-针针哪,一线线,
绣出一片新天地。
背景情节
关押在渣滓洞集中营里的共产党人,听到新中国成立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无比激动,热泪盈眶,彻夜难眠。决定做一面五星红旗来迎接全国的解放。
表达的情感
面对反动派就要下毒手的紧迫形势,江姐置个人安危和生死于度外,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作用
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主题
析歌词 悟情感
五洲人民齐欢笑
不要用哭声告别,
不要把眼泪轻抛,
青山到处埋忠骨,
无涯何愁无芳草!
黎明之前身死去,
脸不变色心不跳!
满天朝霞照着我,
胸中万杆红旗飘!
回首平生无憾事,
只恨不能亲手——
把新社会来建造。
到明天山城解放红日高照,
请代我向党来汇报;
就说我永远是党的女儿,
我的心永远和母亲在一道;
能把青春献给党,
正是我无上的荣耀。
到明天家乡解放红开高照,
请代我向同志们来问好,
就说在建设祖国的大道上,
我的心永远和战友在一道;
我说同志们身体永康健,
为革命多多立功劳!
到明天全国解放红日高照,
请代我把孩子来照料,
告诉他胜利得来不容易,
别把这战斗的年月轻忘掉,
告诉他当好革命的接班人,
莫辜负人民的期望党的教导!
云水激,卷怒潮,
风蛋震,报春到,
一人倒下万人起,
燎原烈火照天烧,
重整山河,开出幸福阳光道,
丽日蓝天,五洲人民齐欢笑!
析歌词 悟情感
背景情节
矛盾冲突达到高潮,江姐坦然面对死亡,凛然走向刑场。
表达情感
既有对家乡、对人民的依恋,又有面对自己亲人牺牲的悲痛,还有对敌人的仇恨,更有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抒发了革命者甘愿献出生命来报效祖国的情感,传达出对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的坚定信念和幸福之情。
作用
呈现了江姐丰富的内心变化,塑造了更为立体、真实的人物形象。
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背景情节
江姐走向高高的红岩顶端,英勇就义。
表达的情感
以红梅报春的深刻寓意来颂扬江姐的崇高品格,传达出革命者的精神永放光芒,一代代的革命者必将战胜黑暗,迎来革命胜利,寓示着革命的光明前景。
作用
是贯穿全剧的主题歌,是全剧的主旋律,表达主题。
析歌词 悟情感
人物形象分析
作为主题歌的《红梅赞》贯穿于全剧,明朗刚健流利的曲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江姐坚定沉着,机智勇敢的英雄性格。歌曲铿锵激昂、震撼人心,借赞扬红梅不畏冰霜、昂首怒放,歌颂了“江姐”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
析歌词 悟情感
课文用四首朴实无华的歌曲展现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歌词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品主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观众不再是单一地看戏,或者单一地听歌,而是将看“戏”与听“歌”结合起来,从而被深深地吸引。
从剧情来看,敌我之间的矛盾尖锐激烈。梳理不同情节中体现的矛盾冲突,说说是什么支撑江姐不惧敌人的威逼利诱的。
提示:可结合课文中能充分体现江姐内心世界的“告白”,以及《红梅赞》歌词进行体会。
析歌词 悟情感
分析:主要矛盾是以江姐为首的被囚禁于渣滓洞集中营的难友与以沈养斋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课文开头,初步展开了江姐等革命者与魏吉伯之间的冲突;面对反动派就要下毒手的紧迫形势,矛盾冲突渐趋白热化;敌人杀害江姐时,双方矛盾冲突达到高潮。在矛盾冲突中,江姐对革命的信念和信心始终没变,这从她的言语中可以体会,例如:“回忆走过的道路,我感到无比的自豪;看到全国的胜利,我感到无穷的力量;能把生命献给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我感到无上的光荣!”主题歌《红梅赞》表现了革命者坚强不屈的革命气节、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革命理想,寓示着革命的光明前景。
课文通过写江姐在狱中与敌人英勇斗争、光荣就义的事迹,表现了江姐等革命志士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本单元四篇文章中蕴含的革命精神、革命人格、革命情怀,从不同方 面诠释了革命理想与革命信念的内涵,展现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辛与不凡。学习 这些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可以帮助我们体认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 使命,汲取精神力量。
小结
拓展阅读
在狱中经历各种酷刑后,难友们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其中何雪松代表全体难友献给江竹筠的诗这样赞颂道:“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这首诗在渣滓洞牢房里被传诵一时。
正是像江竹筠一样的共产党人,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才不会向敌人屈服。信仰就是一种忠诚,一种希望,一种理想,它给人不畏牺牲的精神,给人崇尚光明的力量。人生缺乏信仰,就会变得浮躁。在物欲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有坚定的信仰。
拓展阅读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江姐就象红岩上傲立雪中的红梅花一样,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永放光彩。
结束语
歌剧《江姐》即是中国歌剧代表作品
更是一代人的热血记忆
希望这部红色经典的精髓
传递到更多年轻观众的内心
让红岩精神薪火相传!
结束语
红霞染红了天边,红岩上屹立着满面笑容的江姐。她似一株灿烂的红梅,耸立在天地之间,她伟大的形象永远铭刻在千千万万人民的心中。
写心得、传精神
(1)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查找与文中人物相关或反映写作背景的历史资料。
(2)请同学们课后欣赏歌剧《江姐》全剧,进一步体会剧中人物思想。写一段600字左右观后感。
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