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荷花淀 课件(共34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 荷花淀 课件(共34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走近作者
孙犁
河北安平人,现代著名作家
“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作品: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等
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影响很大。
本文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
初读感知 整体把握
阅读文本,划出有关时间的词语,理清本文线索。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
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整体感知:
复述故事,梳理故事情节。
请从一个角度,用四字句为每个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
与夫话别
探夫遇敌
助夫杀敌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尾】
水生嫂得知丈夫要去参军,夫妻二人面临分离;
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回家路上,遇到敌船;
女人们躲进荷花淀,无意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学夫卫国
对比你接触过的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你觉得这篇小说和它们相比有何异同?
荷花淀派:
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诗体小说

仔细阅读文本,你觉得哪些景物描写最能给你美的感受?
品读,赏环境之美
仔细阅读文本,你觉得哪些景物描写最能给你美的感受?
品读,赏环境之美
月亮升起来了
院子里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
潮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
手指上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
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
薄薄透明的雾
风吹过来
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皎洁的月光
干净的小院
洁白的苇席
银白的淀水
朦胧的薄雾
荷叶荷花香
月下白洋淀
清新恬静
这几段文字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分别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将“苇席 ”比喻成“雪地 ”和“云彩 ”,贴切形象,充满想象,把女人劳动场面诗化、美化了,又抓住薄雾、清风、荷香这样富有水乡 气息特征的事物,寥寥几行就点染出荷花淀的风貌。
方法指导——鉴赏小说景物(环境)描写的方法
一、找出景物描写的对象
二、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结合修饰性词语,考虑景物所处的时令和当时的天气,景物的生长情况和颜色等,明确景物的特点。
三、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①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
③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内容上:
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
2.突出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暗示人物命运。
3.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4.渲染气氛
结构上:
推动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照应前文)
①环境: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营造了一种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
皎月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薄雾轻浮,清风徐徐,荷花飘香,诗情画意,自然优美、清新恬静。
②人物: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水生嫂就在这样和平宁静的气氛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③情节:为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第40段、48段、59段环境描写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内容上:
几个女人探夫而不得,只好踏上归途,不免有点失望 和伤心,空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人物心情,也交代了即将发生的伏击战的自然环境。
结构上:
划船时发出的“哗,哗,哗”的水声,与后文的“哗哗,哗哗,哗哗哗”相照应,为后文敌人追击的危险场景埋下伏笔。
第61段环境描写: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作者运用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威武雄壮。
②内容上: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心。
①结构上: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
精读,赏人物之美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安排情节,精选了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这群青年妇女美吗?美在哪里?
对话
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二问:“他们几个呢?”
三问:“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四问:“怎么了,你?”
“你总是很积极的。”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嗯。”“嗯,还有什么?”
与夫话别
关切忧虑
聪明智慧
柔中有韧
细心关切
自豪埋怨
深明大义
勇挑重担
情深义重
温柔和顺
人物鉴赏——语言描写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
细节描写
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也可见水生嫂之顾大局,识大体。
探夫遇敌
1.“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2.“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3."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4.“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5.“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聪明伶俐
人物鉴赏——语言描写
2.爽朗直率
4.性急冒失
5.腼腆羞涩
3.小心谨慎
1.“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2.“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3.“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4.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5.“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1.不甘落后
2.追求进步
追求平等
3.勇敢自信
助夫杀敌
人物鉴赏——语言描写
水生嫂的形象
勤劳能干、体贴聪慧、深明大义。
真挚多情,乐观勇敢,自尊自强。
荷花淀妇女:
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
——孙犁
深入探究,思主旨
这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作者是如何描写战争的呢?
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 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 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 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 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要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铭心刻骨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我也不愿意回忆它。
——孙犁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作者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它是一篇纯美小说,
而又贯注着一种民族精神。
——郝宇民《名作欣赏》
小说通过描写白洋淀地区人的抗日斗争生活和妇女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群勤劳淳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和热爱生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题归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