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春 东城区期末)根据下图,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
A.“人工智能分为具身智能和离身智能”对概念外延作出了正确划分
B.具身智能都要依赖物理实体,所以智能机器人都要依赖物理实体
C.有的具身智能不是人形机器人,所以智能机器人不是人形机器人
D.具身智能的外延大于离身智能的外延
2.(2025春 东城区期末)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结合图片资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瞪羚企业 独角兽企业
商业模式获得市场认可,收入或雇员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成功跨越创业死亡谷并进入高速成长期的高成长企业,具有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潜质。 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独特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
①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包含关系
②高成长企业与瞪羚企业是种属关系
③有些估值不低于10亿美元的未上市公司是独角兽企业
④“瞪羚企业具有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潜质”是性质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5春 大兴区期末)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带动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根据材料内容,“只有突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才能推动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以该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
①如果推动了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则突破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②如果未推动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则未突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③如果突破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则推动了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
④如果不突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则不能推动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5春 成都期末)2025年,我国持续实施“体重管理年”活动。有人认为,如果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就能有效控制体重。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为真,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  )
A.只有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才能有效控制体重
B.即使不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也能有效控制体重
C.即使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也不能有效控制体重
D.如果要有效控制体重,就要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
5.(2025春 延庆区期末)所有参赛选手都是专业运动员,并不是所有参赛选手都能登上领奖台,但所有参赛选手都能积累比赛经验。由此可必然推出(  )
①有些专业运动员能登上领奖台
②所有专业运动员都能积累比赛经验
③有些专业运动员不能登上领奖台
④有些能积累比赛经验的是专业运动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5春 通州区期末)“小明并非既会打羽毛球又会打篮球。”根据以上表述,下列各项中断定必然为真的是(  )
A.如果小明不会打篮球,那么他一定会打羽毛球
B.如果小明会打篮球,那么他一定不会打羽毛球
C.小明既不会打羽毛球,也不会打篮球
D.小明会打羽毛球,但不会打篮球
7.(2025春 咸宁期末)具身智能是指一种依托物理实体实现感知与行动的智能系统,它包含三个层面的要素:一是“具身”,即必须有物理实体作为载体如机械臂、机器人等,并且能够与环境产生物理交互;二是“环境”,存在感知、交互环境的能力同时又能对环境造成影响;三是“智能”,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通过感知、交互和算法实现智能的增长。基于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智能系统是具身智能的属概念
②有些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物理实体
③具身智能具有“具身”“环境”“智能”三个要素,是对该概念的划分
④具身智能包含的三个要素是判断某物是否为具身智能的充分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5春 丽水期末)某省成立“人工智能”攻坚团队,该团队有一个小组向全国招聘了5位博士,这5位博士的本科就读学校满足如表条件:
①或者甲是浙大毕业,或者乙是北大毕业; ②如果甲是浙大毕业,那么丁不是复旦毕业; ③或者丁是复旦毕业,或者丙是清华毕业; ④如果戊不是南大毕业,那么乙不是北大毕业。
要得出“戊是南大毕业”为真的结论,则需要(  )
A.甲是浙大毕业 B.乙不是北大毕业
C.丁不是复旦毕业 D.丙不是清华毕业
9.(2025春 咸宁期末)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类的牙齿在受到压力时,牙齿表层那高度复杂且精妙的结构会产生众多微型龟裂。然面,这些徽小的裂缝竟然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愈合。这一发现启发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者们尝试模仿这种波状、多层结构的合成材料,以期创造出更轻盈且抗冲击性更强的飞行器。基于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发挥思维能动性,运用了仿生学模拟法
②通过探究因果联系提高了推论的可靠性
③在两类对象结构和功能之间进行了类比
④在类比的基础上比较了事物同共同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5春 咸宁期末)2025年开始,国家宣布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减重最科学的方法是控制热量摄入和增加热量消耗,通过制造热量缺口进而实现目的。A认为“节食”和“超量运动”能够控制热量摄入和增加热量消耗,因此“节食”和“超量运动”是减重最科学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并不是减重最科学的方法。这是因为(  )
①A的观点作为联言判断,没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
②A的该观点未把减重全部可能的情况都揭示出来
③该推理过程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④该推理过程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5春 湖州期末)国家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要构建一个符合推理规则的三段论,得出“有些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是强制性标准”这一结论,以下可作为该三段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的句子是(  )
①有些强制性标准是国家标准
②有些国家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③有些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是国家标准
④国家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2.(2025春 南阳期末)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席寄语每一位追梦人:“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追则能达”这个判断(  )
①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
②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
④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5春 南阳期末)假设A、B为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如图表示。下列选项描述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
①A:牛;B:动物
②A:河南省;B:南阳市
③A: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A:男教师;B:女教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5春 广州期末)有的青年研究员是未参与国际课题的,因此,有的未参与国际课题的不是非青年研究员。这一推理运用的方法是(  )
A.换位法 B.换质法 C.换位质 D.换质位
15.(2025春 信阳期末)随着绿色出行理念愈发深入人心,共享单车成为众多市民短途出行的热门之选。对此,有人作出如下三段论推理:“所有便捷的短途出行方式都是值得推广的,共享单车是便捷的短途出行方式,所以共享单车是值得推广的。”对于这个三段论推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大项是结论中的“值得推广的”,小项是“共享单车”,中项为“便捷的短途出行方式”
②遵循了“一个正确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项”规则,未犯“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③中项“便捷的短途出行方式”在小前提中不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④大项在前提与结论中周延情况一致,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5春 雨花区校级期末)某班开展劳动教育,从同学们中选出一名劳动小能手。在评选结果公布之前,小王和小李进行了预测:
小王认为,小明是劳动小能手;
小李认为,如果小明不是劳动小能手,则小红是劳动小能手。
评选结果表明,两人的预测只有一个人的预测是真的。由此可以推出(  )
A.小王的预测为真;小明是劳动小能手
B.小李的预测为真;小红是劳动小能手
C.小王的预测为假;小明是劳动小能手
D.小李的预测为假;小红是劳动小能手
17.(2025春 金牛区校级期末)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张华也决定趁着春节假期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他选择体验的项目基于以下信息:
(1)要么选择皮影戏,要么选择昆曲
(2)只要不选择昆曲,就不选择活字印刷术
(3)如果选择篆刻,就要选择皮影戏
(4)只有选择剪纸,才选择皮影戏
已知张华没有选昆曲,必然可以推出他选择了(  )
A.皮影戏和篆刻 B.皮影戏和剪纸
C.活字印刷术和篆刻 D.活字印刷术和剪纸
18.(2025春 徐州期末)“零基预算”是指政府在预算编制时不考虑以往预算安排基数,而是根据实际需求、财力状况,对各项支出逐项审核后,按照轻重缓急安排支出的预算编制方法。这种预算的编制方法有利于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得到提升,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基于上述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零基预算”与“预算编制方法”的外延是属种关系
B.按照轻重缓急安排支出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零基预算”
C.“零基预算”采用种差加属概念的定义方法,揭示了本质属性
D.如果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得到提升,那么一定采用了“零基预算”
19.(2025春 重庆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2025年施行)规定,对存在学术不端、非法获取入学资格等行为的学位申请人,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学位授予单位可不予授予学位。下列对此规定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条通过明确不授予学位的具体情形使概念外延更明确
②“学术不端等行为”的表述体现了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
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决议程序属于辩证思维的否定环节
④该规定可转化为“只有诚信,才能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25春 金华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我们未做到晫厉奋发、笃行不怠,就会负于历史、负于时代、负于人民
②假设“不负人民”为真,则不能必然得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结论
③该判断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后件真,前件就真
④该判断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后件假,前件就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题(共5小题)
21.(2025春 河东区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1 小刘在动物园的猴山正常游览时被猴子抓伤。在这个案例中,依照法律规定推定动物园存在过错,当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案例2 小张在公园正常散步时,小李的宠物犬突然对小张进行撕咬,小张腿部受伤。
在讨论案例2时,有同学提出:两个案例都是动物致人损害案例,可以运用类比推理,所以该同学认为:应推定小李存在过错,只有当小李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小李才承担侵权责任。
结合材料,分别运用《逻辑与思维》和《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对该同学的结论进行简要分析。
22.(2025春 西安期末)近年来减肥药Ozempic风靡全球,但也因包括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而备受争议。某团队的研究成果可能会影响到人们对Ozempic的认可度——人体中天然存在的“BRINP2相关肽(BRP)”似乎可以更好起到控制食欲、促进减重的作用。该团队没有采用传统的费时费力的蛋白质分离技术,而是开发了一种名为“Peptide Predictor”的人工智能算法,借此在测试大量肽段后锁定了BRP,并开始了一系列探索发现:在实验测试中,BRP将神经元细胞活性提高到对照组的10倍,这一效果比GLP—1(Ozempic的靶点)组强3倍多;在肥胖小鼠中,每日注射BRP仅14天就导致它们平均减重3克(主要是脂肪),而对照组同期反而增重约3克;小鼠和迷你猪同时注射BRP后,在接下来1小时内的食物摄入均减少了高达50%。由于GLP—1受体主要是人的大脑、胰腺和肠道等器官,BRP主要作用于下丘脑(控制食欲和代谢的关键脑区),而且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没有观察到BRP引起任何消化道不适、活动量减少等不良反应。某媒体据此报道称,BRP肽不仅仅是一种减肥药,更是代表了药物研发方法的重大突破。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在一系列探索中,运用了哪些具体方法来探求因果联系。
(2)指出横线部分的内容属于哪一种判断,并分析其真假。
23.(2025春 丽水期末)放弃百万年薪的新农人小方,回村卖货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小方看到他人(如李子染、东方甄选)通过直播带货成功推广农产品,于是决定自己也尝试“电商+短视频”模式卖货。刚开始直播卖出去的东西很少,他试验了几次直播后,发现“晚上8点观众最多”“讲解种植故事时下单率更高”,于是固定直播时间并加强故事营销。他发现村里的茶叶卖不出去,究其原因是缺少品牌,认为优质农产品需要品牌化才能提高溢价。于是小方对茶叶品牌进行设计,并主打“生态有机”。经过品牌化设计的茶叶作为优质的农产品,不仅打开了销量还提高了溢价。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分析小方在创业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推理方法?
24.(2025春 通州区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某省也召开了当地的民营经济座谈会,多位企业家围绕“政策支持与企业发展”展开讨论。其中一位企业家根据该省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指出:“凡是能够突破资金瓶颈的中小企业都探索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M地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瓶颈问题,可见M地中小企业未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该企业家的推理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5.(2025春 青岛期末)某班学生在课堂上针对“传统思想的利弊”问题展开辩论,下面是正反两方的代表性观点。
正方:传统思想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智慧,如果不传承传统思想,我们就不能守住共有的精神家园。传统思想是宝贵财富。
反方:传统思想中包含的不平等和歧视元素会对社会进步产生不利影响,重视经验和历史的元素会导致人们难以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强调服从和纪律容易让人们陷入从众和依赖而缺乏独立性和创造力等。传统思想是思想束缚。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正反两方的观点分别运用的推理方法及推理过程。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春 东城区期末)根据下图,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
A.“人工智能分为具身智能和离身智能”对概念外延作出了正确划分
B.具身智能都要依赖物理实体,所以智能机器人都要依赖物理实体
C.有的具身智能不是人形机器人,所以智能机器人不是人形机器人
D.具身智能的外延大于离身智能的外延
【分析】本题考查:三段论推理
(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这是针对大项和小项提出的要求。
(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解答】A错误,划分概念外延时,子项的外延之和应等于母项的外延。从图中可知,人工智能除了具身智能和离身智能,可能还有其他类型,“人工智能分为具身智能和离身智能”的划分犯了子项不全的错误;
B正确,从图中可知,具身智能都要依赖物理实体,智能机器人属于具身智能,所以,智能机器人都要依赖物理实体;
C错误,“有的具身智能不是人形机器人”,只能说明存在部分具身智能不属于人形机器人,但智能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关系是智能机器人包含人形机器人,不能得出“智能机器人不是人形机器人”的结论;
D错误,从图中只能看出具身智能和离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不同种类,无法得出具身智能的外延大于离身智能的外延。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2.(2025春 东城区期末)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结合图片资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瞪羚企业 独角兽企业
商业模式获得市场认可,收入或雇员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成功跨越创业死亡谷并进入高速成长期的高成长企业,具有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潜质。 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独特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
①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包含关系
②高成长企业与瞪羚企业是种属关系
③有些估值不低于10亿美元的未上市公司是独角兽企业
④“瞪羚企业具有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潜质”是性质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性质判断;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性质判断
(1)含义:性质判断,也叫直言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
(2)构成: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构成。
(3)分类:
①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②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和单称判断(主项是单个对象,不需要量项)。
③从质和量结合上划分,直言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2、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换质推理
①含义: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又叫换质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②必须遵循的规则: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找出前提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与判断的谓项。
(2)换位推理
①换位推理的含义: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②必须遵循的规则: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3)换质位推理(换位质推理)
①含义:在思维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运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
②意义: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
【解答】①错误,包含关系即属种关系。瞪羚企业是有发展成独角兽企业潜质的高成长企业,独角兽企业是成立时间、估值等有特定要求的未上市公司。二者概念的外延相互独立,不是属种关系,即不存在包含关系;
②错误,高成长企业是属概念,外延范围大,瞪羚企业是种概念,外延范围小,二者是属种关系,不是种属关系;
③正确,独角兽企业要求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估值不低于 10 亿美元”包含了估值等于 10 亿美元的情况,不过从逻辑上看,存在部分估值不低于 10 亿美元的未上市公司符合独角兽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 10 年、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等”其他条件,所以可以说有些估值不低于 10 亿美元的未上市公司是独角兽企业;
④正确,根据性质判断的含义,“瞪羚企业具有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潜质”,明确断定了瞪羚企业具有“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潜质”这一性质,属于性质判断。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3.(2025春 大兴区期末)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带动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根据材料内容,“只有突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才能推动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以该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
①如果推动了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则突破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②如果未推动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则未突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③如果突破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则推动了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
④如果不突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则不能推动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①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②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③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解答】①④符合题意,“只有突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才能推动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是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因此,“如果推动了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则突破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属于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如果不突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则不能推动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属于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
②③错误,“如果未推动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则未突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属于否后否前;“如果突破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则推动了产业新质生产力跃升”属于肯前肯后。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4.(2025春 成都期末)2025年,我国持续实施“体重管理年”活动。有人认为,如果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就能有效控制体重。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为真,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  )
A.只有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才能有效控制体重
B.即使不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也能有效控制体重
C.即使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也不能有效控制体重
D.如果要有效控制体重,就要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
【分析】本题考查: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①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②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③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解答】题中观点:“如果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就能有效控制体重”。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A不合题意,表示“只有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才能有效控制体重”,即 Q 发生必须以 P 为前提,逻辑形式为 Q→P(或 P→ Q)。如果 P→Q 为真, P→ Q不一定为假;
B不合题意,表示“即使不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也能有效控制体重”,即 P 且 Q。如果 P→Q 为真, P 且 Q 可能为真,不一定为假;
C符合题意,表示“即使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也不能有效控制体重”,即 P 且 Q。如果 P→Q 为真,则当 P 真时 Q 必须真,因此 P 且 Q 一定为假;
D不合题意,表示“如果要有效控制体重,就要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即 Q→P。如果 P→Q 为真,Q→P 不一定为假。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
5.(2025春 延庆区期末)所有参赛选手都是专业运动员,并不是所有参赛选手都能登上领奖台,但所有参赛选手都能积累比赛经验。由此可必然推出(  )
①有些专业运动员能登上领奖台
②所有专业运动员都能积累比赛经验
③有些专业运动员不能登上领奖台
④有些能积累比赛经验的是专业运动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换质推理
①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即将肯定判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判断形式,将否定判断形式转换成肯定判断形式。
②规则: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2)换位推理
①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②规则: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解答】①不合题意,“所有参赛选手都是专业运动员,并不是所有参赛选手都能登上领奖台”,是三段论的两个前提,由于这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所以其结论一定是否定的,据此可推出“有些专业运动员不能登上领奖台”;
②不合题意,题干中“所有参赛选手都是专业运动员”,这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专业运动员是不周延的;而选项中“所有专业运动员都能积累比赛经验”这里的专业运动员是周延的,概念外延不当扩大,不能必然推出;
③符合题意,“所有参赛选手都是专业运动员,并不是所有参赛选手都能登上领奖台”,是三段论的两个前提,由于这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所以其结论一定是否定的,据此可推出“有些专业运动员不能登上领奖台”;
④符合题意,题干中“所有参赛选手都能积累比赛经验”是一个性质判断,进行换位推理可得出“有些能获得比赛经验的是参赛选手”,再结合“所有参赛选手都是专业运动员”,可以推断出“有些能积累比赛经验的是专业运动员”。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6.(2025春 通州区期末)“小明并非既会打羽毛球又会打篮球。”根据以上表述,下列各项中断定必然为真的是(  )
A.如果小明不会打篮球,那么他一定会打羽毛球
B.如果小明会打篮球,那么他一定不会打羽毛球
C.小明既不会打羽毛球,也不会打篮球
D.小明会打羽毛球,但不会打篮球
【分析】本题考查: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1)选言推理的含义: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2)选言推理的种类: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3)选言推理的正确推理结构
①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有效是否定肯定式: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②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解答】A错误,“小明并非既会打羽毛球又会打篮球”,这是相容选言判断,其推理是相容选言推理。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定肯定式,但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所以,如果小明不会打篮球,不能必然推出他一定打羽毛球;
B正确,题中“小明并非既会打羽毛球又会打篮球”,等于“小明或者不会打羽毛球,或者不会打篮球”,这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根据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可以必然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所以,如果小明会打篮球,那么他一定不会打羽;
C错误,根据相容选言推理的逻辑规则,断定几种情况中至少有一种存在,不存在既不会打羽毛球,也不会打篮球的情况;
D错误,根据相容选言推理的逻辑规则,“小明或者不会打羽毛球,或者不会打篮球”,小明会打羽毛球,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也可能不会打羽毛球。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7.(2025春 咸宁期末)具身智能是指一种依托物理实体实现感知与行动的智能系统,它包含三个层面的要素:一是“具身”,即必须有物理实体作为载体如机械臂、机器人等,并且能够与环境产生物理交互;二是“环境”,存在感知、交互环境的能力同时又能对环境造成影响;三是“智能”,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通过感知、交互和算法实现智能的增长。基于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智能系统是具身智能的属概念
②有些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物理实体
③具身智能具有“具身”“环境”“智能”三个要素,是对该概念的划分
④具身智能包含的三个要素是判断某物是否为具身智能的充分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明确内涵的方法
1、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换质推理
①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即将肯定判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判断形式,将否定判断形式转换成肯定判断形式。
②规则: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2)换位推理
①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②规则: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2、明确内涵的方法
(1)定义的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2)定义的逻辑结构: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3)下定义的方法: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解答】①正确,种差加属概念是定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依据“具身智能是指一种依托物理实体实现感知与行动的智能系统”,可知智能系统是具身智能的属概念;
②正确,依据材料第一层面的要素内容可知:有些具身智能的物理实体是机器人,有些机器人的物理实体是机械臂,有些具身智能的物理实体是其他载体;根据换位推理的规则,交换主项“具身智能的物理实体”与谓项“机器人”的位置,不改变联项“是”,不改变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物理实体的不周延性,可以推出“有些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实体”;
③错误,该三个要素是对具身智能特征的进一步解释,并不是概念的划分;
④错误,三个要素是判断某物是否为具身智能的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8.(2025春 丽水期末)某省成立“人工智能”攻坚团队,该团队有一个小组向全国招聘了5位博士,这5位博士的本科就读学校满足如表条件:
①或者甲是浙大毕业,或者乙是北大毕业; ②如果甲是浙大毕业,那么丁不是复旦毕业; ③或者丁是复旦毕业,或者丙是清华毕业; ④如果戊不是南大毕业,那么乙不是北大毕业。
要得出“戊是南大毕业”为真的结论,则需要(  )
A.甲是浙大毕业 B.乙不是北大毕业
C.丁不是复旦毕业 D.丙不是清华毕业
【分析】本题考查: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①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②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③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解答】ABC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第一步:想要得到“戊是南大毕业”,根据条件④“如果戊不是南大毕业,那么乙不是北大毕业。”需根据这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后否前式,需要“乙是北大毕业”。第二步:想要得出“乙是北大毕业”,根据条件①“或者甲是浙大毕业,或者乙是北大毕业”需根据这一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需要“甲不是浙大毕业”。第三步:想要得出“甲不是浙大毕业”,根据条件②“如果甲是浙大毕业,那么丁不是复旦毕业”需根据这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后否前式,需要“丁是复旦毕业”。第四步:想要得出“丁是复旦毕业”,根据条件③“或者丁是复旦毕业,或者丙是清华毕业”需根据这一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需要“丙不是清华毕业”。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
9.(2025春 咸宁期末)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类的牙齿在受到压力时,牙齿表层那高度复杂且精妙的结构会产生众多微型龟裂。然面,这些徽小的裂缝竟然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愈合。这一发现启发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者们尝试模仿这种波状、多层结构的合成材料,以期创造出更轻盈且抗冲击性更强的飞行器。基于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发挥思维能动性,运用了仿生学模拟法
②通过探究因果联系提高了推论的可靠性
③在两类对象结构和功能之间进行了类比
④在类比的基础上比较了事物同共同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思维的特征
1、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
类比推理。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的结论。(或然推理。)
2、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所谓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反映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
(2)间接性,所谓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总是以一定的事物为媒介,来反应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解答】①正确,②错误,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者们尝试模仿这种波状、多层结构的合成材料,以期创造出更轻盈且抗冲击性更强的飞行器,该方法属于类比推理中的模拟方法,是以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客观依据,而不是归纳推理的探究因果联系;
③符合题意,研究人员希望将牙齿的结构和功能运用到航天领域中的材料,体现了在两类对象结构和功能之间进行了类比;
④错误,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不是在类比基础上比较。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10.(2025春 咸宁期末)2025年开始,国家宣布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减重最科学的方法是控制热量摄入和增加热量消耗,通过制造热量缺口进而实现目的。A认为“节食”和“超量运动”能够控制热量摄入和增加热量消耗,因此“节食”和“超量运动”是减重最科学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并不是减重最科学的方法。这是因为(  )
①A的观点作为联言判断,没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
②A的该观点未把减重全部可能的情况都揭示出来
③该推理过程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④该推理过程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三段论推理;联言判断
1、三段论推理
(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这是针对大项和小项提出的要求。
(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2、联言判断
(1)联言判断的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构成: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3)联言判断的真假: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并不是减重最科学的方法,说明“节食”和“超量运动”均非科学的方法,作为联言支也都不是真的;“控制热量摄入和增加热量消耗”作为三段论推理的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均处于谓项的位置,且大小前提均为肯定判断,故其为不周延;三段论推理中,要求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因此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②错误,这两种方法都是不科学的,并非例举的情况不够全面,而是经过实践检验为不科学;
④错误,“节食”和“超量运动”作为小项,在小前提和结论中均是周延的,故不存在“小项不当扩大”的情况。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11.(2025春 湖州期末)国家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要构建一个符合推理规则的三段论,得出“有些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是强制性标准”这一结论,以下可作为该三段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的句子是(  )
①有些强制性标准是国家标准
②有些国家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③有些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是国家标准
④国家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三段论推理
(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这是针对大项和小项提出的要求。
(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解答】①符合题意,由“有些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是强制性标准”作为结论,我们可以得出,其大项是“强制性标准”,小项是“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由此可以判断,大前提是“有些强制性标准是国家标准”;
②不合题意,由大前提“有些强制性标准是国家标准”可知,中项是国家标准,根据三段论的逻辑规则,大中小项各出现两次,不能有四概念,排除“有些国家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③不合题意,根据规则,中项需要周延一次。在大前提中,中项是不周延的,“国家标准”作为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
④符合题意,“国家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作为小前提。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2.(2025春 南阳期末)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席寄语每一位追梦人:“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追则能达”这个判断(  )
①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
②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
④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假言判断
①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用“如果……那么……“、“只有……才……“等做逻辑联结词。
②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前件和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前件和后件之间是否有条件关系。
【解答】①④不合题意,“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②③正确,“追则能达”这个判断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3.(2025春 南阳期末)假设A、B为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如图表示。下列选项描述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
①A:牛;B:动物
②A:河南省;B:南阳市
③A: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A:男教师;B:女教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明确外延的方法
(1)划分的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2)划分的规则
①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解答】①正确,牛是动物的一种,牛是种概念,动物是属概念,牛和动物的关系属于种属关系;
②错误,南阳市是河南省的一部分,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河南省和南阳市在概念外延上属于全异关系,不是属种关系;
③正确,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与B属于全同关系,全同关系属于相容关系;
④错误,男教师和女教师在概念的外延上属于全异关系,不属于交叉关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答过程要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可以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14.(2025春 广州期末)有的青年研究员是未参与国际课题的,因此,有的未参与国际课题的不是非青年研究员。这一推理运用的方法是(  )
A.换位法 B.换质法 C.换位质 D.换质位
【分析】本题考查: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换质推理
①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即将肯定判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判断形式,将否定判断形式转换成肯定判断形式。
②规则: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
(2)换位推理
①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②规则: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解答】A不合题意,换位法是通过交换主项和谓项的位置得出一个新判断的直接推理方法,其规则是“有的S是P”可换位为“有的P是S”等,且不改变判断的质,该题枝前提中的质是肯定形式,结论中的质是否定形式,说明其不是换位法;
BD错误,换质法是通过改变前提判断的质(把肯定变为否定,把否定变为肯定),并且把谓项换成它的矛盾概念,从而得出新判断的推理方法。换质位是先进行换质推理,再进行换位推理的综合推理方法。“有的青年研究员是未参与国际课题的”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换质后“未参与国际课题的”就周延了,逻辑错误;
C正确,“有的青年研究员是未参与国际课题的”换位后是“有的未参与国际课题的是青年研究员”,然后再换质后是“有的未参与国际课题的不是非青年研究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5.(2025春 信阳期末)随着绿色出行理念愈发深入人心,共享单车成为众多市民短途出行的热门之选。对此,有人作出如下三段论推理:“所有便捷的短途出行方式都是值得推广的,共享单车是便捷的短途出行方式,所以共享单车是值得推广的。”对于这个三段论推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大项是结论中的“值得推广的”,小项是“共享单车”,中项为“便捷的短途出行方式”
②遵循了“一个正确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项”规则,未犯“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③中项“便捷的短途出行方式”在小前提中不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④大项在前提与结论中周延情况一致,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三段论推理
(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这是针对大项和小项提出的要求。
(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解答】①正确,在材料中的三段论推理中,结论中的谓项“值得推广的”是大项,结论中的主项“共享单车”是小项,“便捷的短途出行方式”在结论中不出现且在两个前提中出现两次,是中项;
②正确,此三段论中只有“便捷的短途出行方式”“值得推广的”“共享单车”这三个不同的项,没有犯“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③不合题意,在大前提中,“便捷的短途出行方式”是全称判断的主项,是周延的;在小前提中,“便捷的短途出行方式”是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满足“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没有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④不合题意,该项并没有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大项“值得推广的”在大前提中是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在结论中同样是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6.(2025春 雨花区校级期末)某班开展劳动教育,从同学们中选出一名劳动小能手。在评选结果公布之前,小王和小李进行了预测:
小王认为,小明是劳动小能手;
小李认为,如果小明不是劳动小能手,则小红是劳动小能手。
评选结果表明,两人的预测只有一个人的预测是真的。由此可以推出(  )
A.小王的预测为真;小明是劳动小能手
B.小李的预测为真;小红是劳动小能手
C.小王的预测为假;小明是劳动小能手
D.小李的预测为假;小红是劳动小能手
【分析】本题考查: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①肯定前件可以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
②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必须遵守的规则:
①否定前件可以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可以肯定前件。
②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①肯定前件可以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可以肯定前件。
②否定前件可以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
【解答】A错误,如果小王的预测为真,那么小明是劳动小能手,因为二者只有一人预测准确,所以小李的预测是错误的,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其错误的情况就是前件真,后件假,可以得出小明不是劳动小能手,这与小明是劳动小能手相互矛盾;
B正确,如果小李的预测为真,那么小王的判断必为假,也就是小明不是劳动小能手。根据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肯定前件可以必然肯定后件,所以,小红是劳动小能手;
C错误,如果小王的预测为假,那么小明不是劳动小能手;
D错误,如果小李的预测为假,那么小王的预测必然为真,也就是小明是劳动小能手,根据“只有一个劳动小能手”这一条件可推知,不明与小红是劳动小能手相互矛盾。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17.(2025春 金牛区校级期末)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张华也决定趁着春节假期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他选择体验的项目基于以下信息:
(1)要么选择皮影戏,要么选择昆曲
(2)只要不选择昆曲,就不选择活字印刷术
(3)如果选择篆刻,就要选择皮影戏
(4)只有选择剪纸,才选择皮影戏
已知张华没有选昆曲,必然可以推出他选择了(  )
A.皮影戏和篆刻 B.皮影戏和剪纸
C.活字印刷术和篆刻 D.活字印刷术和剪纸
【分析】本题考查:假言推理及其方法;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1、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2、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1)选言推理的含义: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2)选言推理的种类: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3)选言推理的正确推理结构
①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有效是否定肯定式: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②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解答】A错误,根据“要么……要么……”这种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规则,否定其中一个选言支,就必然肯定另一个选言支。所以可以确定张华选择了皮影戏,对于“如果选择篆刻,就要选择皮影戏”,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仅知道张华选择了皮影戏(肯定后件),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规则,肯定后件并不能必然得出肯定前件的结论;
B正确,“只有选择剪纸,才选择皮影戏”,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肯后必肯前”的逻辑规则,因为已经确定张华选择了皮影戏(肯定后件),所以可以推出张华选择了剪纸;
CD错误,对于“只要不选择昆曲,就不选择活字印刷术”,仅知道张华没选昆曲,根据“肯前必肯后”,只能得出不选活字印刷术。
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8.(2025春 徐州期末)“零基预算”是指政府在预算编制时不考虑以往预算安排基数,而是根据实际需求、财力状况,对各项支出逐项审核后,按照轻重缓急安排支出的预算编制方法。这种预算的编制方法有利于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得到提升,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基于上述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零基预算”与“预算编制方法”的外延是属种关系
B.按照轻重缓急安排支出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零基预算”
C.“零基预算”采用种差加属概念的定义方法,揭示了本质属性
D.如果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得到提升,那么一定采用了“零基预算”
【分析】本题考查:概念的含义
(1)概念的含义及特征: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同一词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词语也可以表达同一概念。所以不要引起概念混淆。如:P19,白头翁会飞,王大爷是白头翁,所以,王大爷会飞。)
(2)概念的内涵: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3)概念的外延:
①外延的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
②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解答】A错误,“零基预算”与“预算编制方法”的外延不是属种关系,而是种属关系;
B错误,零基预算不仅是按轻重缓急安排支出,还需不考虑以往基数、根据实际需求和财力审核,“按照轻重缓急安排支出”是零基预算的必要条件;
C正确,“政府在预算编制时不考虑以往预算安排基数,而是根据实际需求、财力状况,对各项支出逐项审核后,按照轻重缓急安排支出”是种差,“预算编制方法”是属,“零基预算”采用种差加属概念的定义方法,同时通过定义揭示了零基预算的本质属性;
D错误,“这种预算的编制方法有利于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得到提升”中,零基预算是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提升的充分条件,肯前肯后,否后否前,肯后不能必然肯前,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得到提升是肯后,不能必然肯前,即不能一定采用零基预算。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9.(2025春 重庆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2025年施行)规定,对存在学术不端、非法获取入学资格等行为的学位申请人,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学位授予单位可不予授予学位。下列对此规定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条通过明确不授予学位的具体情形使概念外延更明确
②“学术不端等行为”的表述体现了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
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决议程序属于辩证思维的否定环节
④该规定可转化为“只有诚信,才能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假言判断;明确外延的方法
1、假言判断
(1)假言判断的含义: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
(2)假言判断的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3)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4)正确理解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2、明确外延的方法
(1)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2)作出正确的划分,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其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3)划分的逻辑错误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划分应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解答】①正确,法条明确规定了存在学术不端、非法获取入学资格等行为的学位申请人不予授予学位,通过明确这些不予授予学位的情形,使得“学位授予”这一概念的外延更加清晰;
②错误,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学术不端等行为”的列举是对不予授予学位情形的具体说明,不是类比推理;
③错误,辩证思维的否定环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决议程序是对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情况进行认定和处理,不是辩证思维的否定环节;
④正确,由材料可知,“无诚信”就“无学位”,可以构成“只有诚信,才能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20.(2025春 金华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我们未做到晫厉奋发、笃行不怠,就会负于历史、负于时代、负于人民
②假设“不负人民”为真,则不能必然得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结论
③该判断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后件真,前件就真
④该判断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后件假,前件就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假言判断
①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用“如果……那么……“、“只有……才……“等做逻辑联结词。
②假言判断的真假,并不取决于前件和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前件和后件之间是否有条件关系。
【解答】①③正确,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这是一个表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根据其逻辑性质,否定前件可以必然的否定后件,若我们未做到晫厉奋发、笃行不怠,就会负于历史、负于时代、负于人民;肯定后件,可以必然的肯定前件,也是其有效式;
②错误,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作为后件,“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是一个联言判断,根据其逻辑性质,全真才真,一假则假,所有只是肯定“不负人民”为真,无法肯定其后件真,不能必然的推出前件真;
④错误,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二.材料题(共5小题)
21.(2025春 河东区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1 小刘在动物园的猴山正常游览时被猴子抓伤。在这个案例中,依照法律规定推定动物园存在过错,当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案例2 小张在公园正常散步时,小李的宠物犬突然对小张进行撕咬,小张腿部受伤。
在讨论案例2时,有同学提出:两个案例都是动物致人损害案例,可以运用类比推理,所以该同学认为:应推定小李存在过错,只有当小李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小李才承担侵权责任。
结合材料,分别运用《逻辑与思维》和《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对该同学的结论进行简要分析。
【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别运用《逻辑与思维》和《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对该同学的结论进行简要分析,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有效信息①:有同学提出:两个案例都是动物致人损害案例,可以运用类比推理,所以该同学认为:应推定小李存在过错,只有当小李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小李才承担侵权责任→可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从类比推理的角度,说明该同学看到案例 1 和案例 2 都属于动物致人损害案例,这是发现了二者的相似之处,有一定合理性,但该同学的推定具有片面性。原因是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推理,其得出的结论并非必然正确。且在动物致人损害的法律责任认定方面,动物园的动物致人损害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而宠物犬致人损害一般适用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二者在责任认定这一关键属性上存在不同,所以该同学基于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不可靠;有效信息②:有同学提出:两个案例都是动物致人损害案例,可以运用类比推理,所以该同学认为:应推定小李存在过错,只有当小李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小李才承担侵权责任→可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从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角度,说明动物园需要自己证明没有过错,不然就要承担侵权责任;而从适用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角度,说明动物饲养人如果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就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并由此说明该同学的结论不符合法律规定。
【解答】①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该同学指出案例 1 和案例 2 确实都是动物致人损害案例,在这一点上存在相似性,具有合理性;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其结论不具有必然性。动物园的动物致人损害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而宠物犬致人损害在法律规定中一般适用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二者在责任认定原则这一关键属性上不同,不能简单地从案例 1 的责任认定方式类比推出案例 2 的责任认定方式。所以该同学仅依据都是动物致人损害案例就运用类比推理得出结论,其推理结论不可靠。
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即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案例1中依照法律规定推定动物园存在过错,动物园需自证无过错,否则担责。
法律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这表明宠物犬致人损害一般适用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并非像该同学认为的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小李作为宠物犬饲养人,通常情况下要承担侵权责任,除非能证明小张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而不是像动物园那样先推定小李有过错,再由小李自证无过错才担责。所以该同学的结论不符合法律规定。
【点评】本题为分析说明类试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2.(2025春 西安期末)近年来减肥药Ozempic风靡全球,但也因包括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而备受争议。某团队的研究成果可能会影响到人们对Ozempic的认可度——人体中天然存在的“BRINP2相关肽(BRP)”似乎可以更好起到控制食欲、促进减重的作用。该团队没有采用传统的费时费力的蛋白质分离技术,而是开发了一种名为“Peptide Predictor”的人工智能算法,借此在测试大量肽段后锁定了BRP,并开始了一系列探索发现:在实验测试中,BRP将神经元细胞活性提高到对照组的10倍,这一效果比GLP—1(Ozempic的靶点)组强3倍多;在肥胖小鼠中,每日注射BRP仅14天就导致它们平均减重3克(主要是脂肪),而对照组同期反而增重约3克;小鼠和迷你猪同时注射BRP后,在接下来1小时内的食物摄入均减少了高达50%。由于GLP—1受体主要是人的大脑、胰腺和肠道等器官,BRP主要作用于下丘脑(控制食欲和代谢的关键脑区),而且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没有观察到BRP引起任何消化道不适、活动量减少等不良反应。某媒体据此报道称,BRP肽不仅仅是一种减肥药,更是代表了药物研发方法的重大突破。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在一系列探索中,运用了哪些具体方法来探求因果联系。
(2)指出横线部分的内容属于哪一种判断,并分析其真假。
【分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的相关知识,回答该研究在一系列探索中,运用了哪些具体方法来探求因果联系,属于体现类的试题。材料中“在实验测试中,BRP将神经元细胞活性提高到对照组的10倍,这一效果比GLP—1(Ozempic的靶点)组强3倍多”,可运用求同求异并用法知识,分析说明BRP对神经元细胞活性、减重的作用;材料中“在肥胖小鼠中,每日注射BRP仅14天就导致它们平均减重3克(主要是脂肪),而对照组同期反而增重约3克”,可运用共变法知识,分析说明BRP对重量的影响;材料中“小鼠和迷你猪同时注射BRP后,在接下来1小时内的食物摄入均减少了高达50%”,可运用求同法知识,分析说明BRP对控制食欲的作用。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的相关知识,指出横线部分的内容属于哪一种判断,并分析其真假,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试题。材料中“BRP肽不仅仅是一种减肥药,更是代表了药物研发方法的重大突破”,可运用联言判断的含义知识,分析说明BRP肽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材料中“小鼠和迷你猪同时注射BRP后,在接下来1小时内的食物摄入均减少了高达50%”,可运用联言判断知识,分析说明联言支BRP肽是一种减肥药为假;材料中“该团队没有采用传统的费时费力的蛋白质分离技术,而是开发了一种名为‘Peptide Predictor’的人工智能算法,借此在测试大量肽段后锁定了BRP,并开始了一系列探索发现”,可运用联言判断知识,分析说明开发一种算法说明联言支代表了药物研发方法的重大突破为真。运用联言判断的逻辑规则要义,一假即假,故为假。
【解答】(1)
①求同求异并用法。在实验组和对照组、GLP—1组的测试中,发现BRP对神经元细胞活性、减重具有促进作用。
②共变法,在肥胖小鼠测试中每日注射BRP导致减重。
③求同法,观察小鼠和迷你猪同时注射BRP,发现BRP对控制食欲有作用。
(2)
①联言判断。
②该研究通过实验得出BRP肽仅在动物身上进行了测试,但尚未进行人体临床试验,因此不能必然断定它是一种减肥药。该研究没有采用传统的蛋白质分离技术,而是使用人工智能算法,运用了创新思维另辟溪径探索,因此代表了药物研发方法的重大突破。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因此该判断不保真。
【点评】(1)本题为体现类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其设问形式通常是:“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某某观点(原理)的”或“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怎样做到)某某道理的”。类似的提法有“如何遵循”、“体现了什么”、“是如何体现的”等。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
(2)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3.(2025春 丽水期末)放弃百万年薪的新农人小方,回村卖货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小方看到他人(如李子染、东方甄选)通过直播带货成功推广农产品,于是决定自己也尝试“电商+短视频”模式卖货。刚开始直播卖出去的东西很少,他试验了几次直播后,发现“晚上8点观众最多”“讲解种植故事时下单率更高”,于是固定直播时间并加强故事营销。他发现村里的茶叶卖不出去,究其原因是缺少品牌,认为优质农产品需要品牌化才能提高溢价。于是小方对茶叶品牌进行设计,并主打“生态有机”。经过品牌化设计的茶叶作为优质的农产品,不仅打开了销量还提高了溢价。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分析小方在创业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推理方法?
【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分析小方在创业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推理方法,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有效信息①:小方看到他人(如李子柒、东方甄选)通过直播带货成功推广农产品→可运用推理方法知识,从类比推理角度分析说明小方看到他人(如李子柒、东方甄选)通过直播带货成功推广农产品,于是决定自己也尝试“电商+短视频”模式卖货;有效信息②:刚开始直播卖出去的东西很少,他试验了几次直播后,发现“晚上8点观众最多”“讲解种植故事时下单率更高”,于是固定直播时间并加强故事营销→可运用推理方法知识,从归纳推理角度分析说明刚开始直播卖出去的东西很少,他试验了几次直播后,发现“晚上8点观众最多”“讲解种植故事时下单率更高”;有效信息③:优质农产品需要品牌化才能提高溢价,经过品牌化设计的茶叶作为优质的农产品,不仅打开了销量还提高了溢价→可运用推理方法知识,从演绎推理角度分析说明优质农产品需要品牌化才能提高溢价,品牌化设计的茶叶是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化设计的茶叶提高了溢价。
【解答】①类比推理: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他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小方看到他人(如李子柒、东方甄选)通过直播带货成功推广农产品,于是决定自己也尝试“电商+短视频”模式卖货。
②归纳推理:以个别性现象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刚开始直播卖出去的东西很少,他试验了几次直播后,发现“晚上8点观众最多”“讲解种植故事时下单率更高”。
③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小方运用三段论进行推理。大前提:优质农产品需要品牌化才能提高溢价。小前提:品牌化设计的茶叶是优质的农产品。结论:品牌化设计的茶叶提高了溢价。
【点评】本题为分析说明类试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4.(2025春 通州区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某省也召开了当地的民营经济座谈会,多位企业家围绕“政策支持与企业发展”展开讨论。其中一位企业家根据该省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指出:“凡是能够突破资金瓶颈的中小企业都探索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M地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瓶颈问题,可见M地中小企业未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该企业家的推理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判断该企业家的推理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属于原因类的试题。解答时,可以从演绎推理的条件角度来分析作答。企业家根据该省部分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得出大前提,可运用演绎推理前提真实性知识,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必然性角度分析说明该前提不保真;材料中“凡是能够突破资金瓶颈的中小企业都探索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M地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瓶颈问题,可见M地中小企业未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可运用演绎推理规则知识,从“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角度分析说明推理结构错误。
【解答】①演绎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
②该三段论的大前提是该企业家是基于该省的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得出的,属于不完全归纳,不具有必然性,因此该推理的前提不真实;该三段论的结论是“M地中小企业未完善融资渠道”是否定判断,其谓项“完善融资渠道”是周延的,这一谓项在大前提中则是不周延的,没有遵循“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因此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由此可知,该三段论推理前提不真实,推理结构不正确,因此该推理不成立。
【点评】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25.(2025春 青岛期末)某班学生在课堂上针对“传统思想的利弊”问题展开辩论,下面是正反两方的代表性观点。
正方:传统思想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智慧,如果不传承传统思想,我们就不能守住共有的精神家园。传统思想是宝贵财富。
反方:传统思想中包含的不平等和歧视元素会对社会进步产生不利影响,重视经验和历史的元素会导致人们难以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强调服从和纪律容易让人们陷入从众和依赖而缺乏独立性和创造力等。传统思想是思想束缚。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正反两方的观点分别运用的推理方法及推理过程。
【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正反两方的观点分别运用的推理方法及推理过程,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试题。解答时,需调用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的知识。材料中“如果不传承传统思想,我们就不能守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出传统思想是宝贵财富,要传承”,可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角度说明正方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的推理结构及过程;材料中“传统思想中包含的不平等和歧视元素的危害,重视经验和历史的元素会的危害,强调服从和纪律容易的危害等,推出传统思想是思想束缚”,可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的角度说明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及过程。
【解答】①正方运用的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后件真,前件一定真。只有传承传统思想,我们才能守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守住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们必须传承传统思想。
②反方运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属于或然推理,结论不保真。结论前提中分析传统文化的某些元素会对社会进步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人们难以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容易让人们陷入从众和依赖而缺乏独立性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影响,推理出传统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思想束缚。
【点评】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