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了解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状况;掌握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主要过程,以及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巩固措施;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从全球视角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列宁与十月革命》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的第 9 课。这个单元主要讲一战的影响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而十月革命是战后初期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 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殖民地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在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教材内容来看,它先介绍十月革命前俄国的背景,铺垫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再讲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却留下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为十月革命埋下伏笔;接着详细阐述十月革命的过程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巩固;最后分析十月革命的意义,还通过对比中俄革命道路、梳理俄国名称变化等拓展内容,帮助大家深化理解。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两年多的历史学习基础,能读懂教材中的文字材料,也能通过示意图、表格等提取关键信息,但是,大家对 “苏维埃”“无产阶级专政” 等社会主义相关概念可能比较陌生,容易把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质、结果弄混,对 “革命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 这样的深层逻辑理解起来也有难度。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时间、结果、性质,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措施,分析十月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事件,比如从经济、政治、军事多角度分析革命背景。
3.认识到列宁等革命领袖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革命道路要符合国情的道理,树立尊重历史规律、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十月革命的过程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二)教学难点
辩证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比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教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看一个词 ——“布尔什维克”。大家知道它在俄语里是什么意思吗?
“布尔什维克”是 “多数派”,指的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支持列宁的派别。就是这个派别,在 1917 年,跟着列宁发动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革命 ——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你知道俄国为什么会发生十月革命吗
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 9 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二)新课讲述
1.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教师:要理解十月革命,咱们得先搞清楚:革命前的俄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大家先打开教材第 39-40 页,阅读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这一目,再结合ppt上的三则材料,从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思考十月革命前,俄国情况怎么样?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工业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比较:俄国的钢产量仅有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俄国一战强征1500多万壮丁入伍,占全国男劳动力的一半。到1917年,约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国内经济凋敝,粮食紧缺,工厂倒闭,工人罢工不断。
——《大国崛起》
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①经济: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仍然落后于欧美国家。
②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尖锐。
③军事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
师:在这样的背景下,1917 年 3 月(俄历 2 月),俄国爆发了第一次革命 —— 二月革命。谁能说说二月革命的概况?
教师总结: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教师:思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否满足了人们的愿望?
材料:政府不愿意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些论点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同时,政府拒不接受工人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也不实施土地改革。 —《全球通史》教师过渡: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1917年7月,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上街示威游行,遭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
2.十月革命
教师:七月流血事件后,布尔什维克党被迫转入地下,列宁也遭到通缉。但列宁没有放弃,他分析革命形势后指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接下来,咱们就学习这场 “改变世界的革命”—— 十月革命。大家打开教材第 40-42 页 “十月革命” 这一目,勾画出十月革命的时间、指挥部、领导人、过程、结果、性质。
教师:1917 年 11 月 6 日夜,列宁化装来到斯莫尔尼宫;7 日清晨,革命队伍控制了整个彼得格勒的关键设施;7 日晚,“阿芙乐尔号” 的炮声响起,冬宫被攻克,临时政府被推翻 —— 十月革命胜利了!大家要记住,“阿芙乐尔号” 的炮声,不仅是冬宫的 “催命符”,更是世界历史的 “新纪元钟声”,现在它还停在涅瓦河畔,作为革命纪念物。
教师:那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和二月革命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因为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推翻的是资产阶级政府,建立的是无产阶级政权。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推翻的是封建沙皇。
3.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教师:十月革命胜利后,1917 年 11 月 7 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宣布建立苏维埃政府,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它成立后,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 国内外敌对势力勾结,想把它 “扼杀在摇篮里”:国内有地主、资本家叛乱,国外有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武装干涉。为了巩固政权,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家结合教材第 42 页内容,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四个方面,思考苏维埃政府巩固新生的政权的措施所产生的作用?
教师:思考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遇到了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
教师:从 1918 到 1920 年,苏俄经历了三年内战,为了集中人力物力,政府实行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如余粮征集制、取消自由贸易等。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政策有什么作用和弊端?可以小组讨论 。
教师总结:作用:集中国内一切人力、物力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为赢得国内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弊端:余粮征集制忽视了劳动者的个人利益,造成了工农之间的矛盾。
师:总结得很客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 “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有功劳也有不足,这也告诉咱们:政策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能一成不变。
教师:最后,咱们来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这是咱们的难点。
Ppt出示三则材料:
材料一: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材料三: 十月革命前的世界:19世纪早期,提出空想社会主义;1848年,提出科学社会主义;1871年,成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918年1月,芬兰建立苏维埃政权;1919年3月,匈牙利成立苏维埃政权。1918年到1923年间,中国、朝鲜、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蒙古、伊朗、埃及等国先后兴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节选自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材料三: 十月革命前的世界:19世纪早期,提出空想社会主义;1848年,提出科学社会主义;1871年,成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918年1月,芬兰建立苏维埃政权;1919年3月,匈牙利成立苏维埃政权。1918年到1923年间,中国、朝鲜、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蒙古、伊朗、埃及等国先后兴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节选自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
①对俄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开启了俄国历史新纪元;
②对世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③对中国,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推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4.问题探究
中国和俄国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不同?这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材料一 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材料二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以上材料均摘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学生小组讨论)
革命道路:俄国: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启示:①马克思主义要与国家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了胜利
②无论革命还是经济建设,必须结合国情制定政策,实事求是;
(三)板书设计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起走完了俄国十月革命的 “历程”。俄国从一个封建残余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摆脱了一战的泥潭,还推动了世界革命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