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恒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福州恒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题,共48分)
1. 问世于1591年的《遵生八笺》记载,辣根经由南洋进入浙江、广东,称为“晋椒”。18世纪传入西南地区,被称为“海椒”。美国汉学家达白安从辣椒的命名情况以及可能传播的三条路线得出了辣椒传播的相关结论。结合如图,从历史解析角度来看,这一结论最有可能是( )
世界辣椒带及辣椒在世界上的传播途径示意图
A. 不同区域不同名字,支持辣椒多点传入论
B. 不同区域不同名称,支持辣椒源多品种说
C. 不同记载不同称呼,支持辣椒源于本土论
D. 不同学者不同观点,支持辣椒多源理论说
2. 下图画面左侧的货郎衣着华丽,头戴巾裹,上插花头装饰,身旁的担子上方设伞帐,伞缘下挂银锭、犀角、方胜、铜钱等杂宝,体现迎新纳福的吉祥寓意,货架上售卖的货物也颇为丰富。该作品展现了明朝( )
A. 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B. 宫廷的节日庆典活动
C. 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 D. 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
3. 古代希伯来人有诺亚方舟洪水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故事,东方的中国也有大禹治水的传说,这些洪水传说反映了( )
A. 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 B. 文学创作风格的相似
C. 宗教信仰的异地同质 D. 农耕文明的艰难发展
4. 2023年3月29日,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冈萨雷斯在出席国际商会活动时表示,虽然当前全球贸易数字总体尚可,但仍有很多因素在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包括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不断加剧的大国竞争、贸易限制性的产业政策的复苏,以及令人担忧的补贴竞赛,全球面临走向脱钩、自给自足和“技术民族主义”的道路。这表明( )
A.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B. 反全球化思潮成共识
C. 多边贸易体制逐渐瓦解 D. 自给自足是新发展方向
5. 阅读清朝康熙至咸丰时期的人口与土地数据。促进这一时期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 美洲作物的引入 B. 疆域的扩大 C. 耕作方式的变革 D. 外人的来华
6. 1933年3月,罗斯福下令禁止黄金自由输出,禁止美国人持有黄金;1934年1月,在罗斯福要求下,美国国会通过了《黄金储备法令》:由财政部掌握全国黄金,禁止金币流通,但黄金仍用于国际贸易,充当联邦储备银行和存款的准备金。上述政策( )
A. 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 B. 强化了金本位的货币制度
C. 刺激了美国经济复苏 D. 使美国经济迅速度过危机
7. 下表反映的是20世纪前后美国就业行业的比例变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就业队伍 1870年 1920年
农业 52% 27%
工业 29% 44%
贸易、服务业、管理 20% 27%
A. 海外殖民的扩大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世界大战的爆发
8. 1802—180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受救济人口共104.1万,其中有工作能力的成人和他们的孩子为87.4万,占84%,济贫税支出从1748—1750年的年均69万镑飚升到1813年的665.6万镑。这说明,工业革命( )
A. 加剧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 B. 大幅提升了政府财政收入
C. 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D. 导致社会运作效率的降低
9. 上海市于1986年选出8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最后正式批准了1家企业为股份制试点企业,并于1987年1月向社会公开发行了股票。形成了国家股占74.5%、单位股(指“公司”以外企事业法人单位认购股份)占1%和先后三次发行的个人股共占24.5%的多元股权结构。这一做法( )
A. 扩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 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深化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
10. 英国达德利·诺思 (1641 ~1691年) 说:“任何法律都不能规定贸易的价格,因为贸易的行情必然而且将会自行确定下来,但是,当这类法律确实碰巧抓得很紧的时候,这就对贸易是个非常大的障碍,因此是不利的。”据此推知,达德利·诺思的经济思想( )
A. 属于传统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B. 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推动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形成 D. 加剧了垄断组织的形成发展
11. 《明神宗实录》记载“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后期,《西台漫记》载“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计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聚为生久矣!”这反映了( )
A.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B. 传统经济中亦有新因素
C. 手工业生产者生活不容乐观 D.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2. 庄票出现于清代前期,曾在近代中外贸易中大量使用。下列对庄票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庄票由清政府主导发行②庄票可以到期兑换
③经济发展催生庄票出现④庄票方便商业贸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1864—1873年间,将近三分之二的英国贸易是以制成品换取原料和食品,而到1874—1903年间,该比重已降低到不过三分之一。此外,制成品和半制成品进口却从1870—1875年间占进口总额的18.4%升高到1890——1895年间的24%。这是由于这一时期英国( )
A. 农业现代化条件较落后 B. 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C. 产业结构实现升级换代 D. 殖民统治受到冲击
14. 根据1946—1947年上海机械业同业公会统计,在708家机器工厂中,平均每厂有职工21人,机床10.33台,其分布情况如表所示。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拥有5台以下机床厂占比 拥有6~10台机床厂占比 拥有11~20台机床厂占比 拥有21~50台机床厂占比 拥有51~100台机床厂占比 拥有100台以上机床厂占比
38.28% 35.73% 16.10% 7.63% 1.98% 0.28%
A. 中国民族工业机械化程度低
B. 中国工业产值远远落后世界
C. 中国未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D. 外国工业资本强势进入中国
15. 公元前59年,宰相丙吉外出,遇见路上有人斗殴致死过而不问,继续前行,见一人赶牛,牛喘吐舌,丙吉停下问询详情。随从不解,丙吉解释说,斗殴杀人自有官府依律治理,但牛喘可能涉及时气失节。丙吉的言行反映了( )
A. 休养生息的政策 B. 重农崇耕的观念
C. 宰相职责的模糊 D. 制度运行的规范
16. 下图为1949~1985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 B. 对外战争的频度烈度
C. 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 D. 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
二、材料题(共4题,17题8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8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开幕。来自各根据地、红军部队以及国民党统治区的共610名代表出席,大会于当日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对外宣言》。大会在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法律文件,选出了由毛泽东等63人组成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于20日闭幕。11月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并按照宪法大纲规定,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下组织人民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政务,选举毛泽东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产生了人民委员会各人民委员。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
关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具体时间,党史学界存在不同观点。请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过程,推断材料中所提及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具体时间,并阐述理由。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官府采用方田法进行较大规模的土地清查,以厘定田税,并写入户帖。南宋时,两浙地区开始推行经界法,规定由农户自行丈量土地,依照固定格式绘出“田之形状及其亩步四至”的田形图,并载明土地来源情况,呈报官府检核。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砧基簿,构成了私有土地产权登记册。明清的鱼鳞图册,即源于此。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1世纪中期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派专员对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和登记。在教士、郡长、佃户等作证下,专员向当事人询问土地的归属、大小和庄园各类财产数额,并将调查结果登记造册。该登记册为国王提供了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的依据。12世纪起,英格兰封建庄园效仿威廉时期的做法,定期清查庄园土地和财产,并登记造册。这一做法为中世纪英格兰封建庄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据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土地清查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以清查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各自历史进程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土地管理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理念。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探讨物流对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时,全书聚焦从事国际贸易的人们以及国家的作用,从3000年前地中海腓尼基人的活跃到19世纪欧亚经济的分流都作出了清晰的阐释。从事国际贸易的人们包括腓尼基人、汉萨同盟(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改治联盟)的商人、葡萄牙人、犹太人的广阔地区及其商业网络等;国家的作用包括中国因朝贡贸易主动放弃海洋而衰落,英国、荷兰通过国家主导成立东印度公司而排挤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的主导地位,克伦威尔制定的航海法成为英国建立“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的重大因素,美国在欧洲战争中实行中立政策巧妙发展海运业等。一幅以物流为枢纽的世界历史图景映入眼帘,物流的发展催生了更密切的经济关联。
——摘编自【日】玉木俊明《物流改变世界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选择一个视角,自拟一个能够反映该视角与世界历史关联的书名,并为该书写份简介。(要求:书名明晰,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0. 随着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国际法也逐渐形成并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年战争为法国各阶层培养共同的民族意识提供了契机,同时王室领地的扩大也为建立起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条件。到15世纪末,许多独立的封建领地都先后被王室兼并,法国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现代国家。与此同时,为了增强经济实力,法国政府还推行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国内市场逐步形成,巴黎不仅是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法国境内各个地域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法兰西民族,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法语成为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共同的法兰西文化也由此形成。
——改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古代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
近代国际法:国际法之初生 现代国际法:国际法之形成
17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中叶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晚期
国际法在欧洲产生并形成初步体系 国际法从欧洲扩展到全球,并在阵痛中逐渐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1625年,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 1648年, 欧洲混战局面结束,形成A 1815 年, 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了维也纳体系 1919年和1921-1922年,缔结了以《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B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通过一些重要会议,缔结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C
——据罗国强《四百年国际关系的流变及其国际法的互动》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 世纪末法国成为“一个高度集权的现代国家”的条件和表现,并结合所学,写出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专制王权的象征。
(2)根据材料二的信息提示,完成表格中ABC三处“国际关系体系”名称的填写,并联系所学,概述1815年建立的维也纳体系的特征及对应的国际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题,共48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D
二、材料题(共4题,17题8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8分,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推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间为1931年11月27日。
理由如下:(1)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过程,需经一系列筹备,成立标志是具有完整政权架构的组建完成。1931年11月7日大会开幕,进行了宣言发布、法律文件通过及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等事宜,但此时政权核心架构未完全形成。
(2)11月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首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并依宪法大纲组建人民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及各人民委员,至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架构完整搭建,符合政权成立的关键标志。所以,可推断其成立时间为11月27日。
【18题答案】
【答案】(1)不同之处:清查目的不同:中国是为了赋税征收,英国是为了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清查的主导机构不同,中国是政府主导,英国是公爵主导;参与清查的人员构成和清查方式不同,中国是农户自查加官府检核,英国是专员询问等级;清查对象不同,中国是农户,英国是土地、财收入等。
(2)影响:古代中国:巩固王朝统治;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中世纪英格兰:为英格兰王权加强奠定基础;为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这一发展构成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前提。
(3)理念:以农为本;因地制宜;要在中央。
【19题答案】
【答案】
示例
书名:《贸易网络:世界历史发展隐形纽带》
简介:本书从贸易网络这一视角出发,阐述其与世界历史发展紧密关联。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贸易网络的发展贯穿始终。从古代开始,如腓尼基人在地中海地区构建起早期的贸易网络,他们活跃于地中海沿岸,通过海上贸易将不同地区的商品进行交换,促进了文化与技术的交流。汉萨同盟的商人在德意志北部城市间形成商业与政治联盟,其贸易网络覆盖了欧洲的广大区域,带动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葡萄牙人凭借航海探险开辟新的贸易航线,将世界不同地区纳入新的贸易体系。 在国家层面,贸易网络的发展也深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在明朝时期,中国因朝贡贸易主动放弃了海洋,逐渐与世界贸易网络脱节,进而走向衰落。而英国和荷兰通过国家主导成立东印度公司,极大地增强了本国在印度洋地区的贸易竞争力,成功挤占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的主导地位。克伦威尔制定的航海法为英国建立海上霸权奠定了基础,使得英国能够建立“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从而在世界贸易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在欧洲战争期间实行中立政策,巧妙地发展海运业,在世界贸易网络中逐渐崛起。贸易网络就像逐一条隐形的纽带,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催生了更密切的经济关联,推动着世界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示例仅提供参考,不作为评卷的唯一标准)
【20题答案】
【答案】(1)条件: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王室领地的扩大为建立君主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条件。表现:封建领地先后被王室兼并,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国内市场逐步形成,巴黎成为政治、经济中心;长期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法兰西民族;法语成为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共同的法兰西文化的形成。象征:凡尔寒宫。
(2)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雅尔塔体系。特征:大国协调、欧洲均势。问题:实行双重标准,为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