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2.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科学思维:运用模型建构、推理论证等方法归纳地球公转的特点及了解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探究实践:根据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征,模拟地球在太阳系的运动;通过分析研讨,知道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特征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无关。态度责任:在模拟实验中,能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在交流研讨中,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保持继续探索地球运动及四季成因的热情。【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6课。前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了解了它们的变化规律。本节课则尝试探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并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并推理得出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二是初步尝试探究四季变化的成因。但由于四季变化的成因非常复杂,是由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本课并不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得出科学、准确的四季变化成因,而是纠正学生常见的一个错误观点而已。【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自转的特点以及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但对于地球的公转特点不甚了解,并且许多学生对四季的成因有着较为普遍的错误认识,认为地球离太阳近就是夏天,地球离太阳远就是冬天。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将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联系起来,并要推翻之前的错误观点。【教学重点】1.根据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征模拟地球的运动。2.探究四季变化的成因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无关。【教学难点】探究四季变化的成因。【教学过程】一、聚焦:1.展示昼夜交替现象的动图。提问:这是什么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展示地球的自转动态图。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3.展示四季变化图片,提问:这是什么现象?四季变化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观测到众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提问:地球除了自转,它还会怎样运动?小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4.展示地球公转动态图,提问:四季的变化也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吗?5.板书课题: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二、探索和研讨:(一)探索地球公转时有何特点。1.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见右图),提问:地球公转时有何特点?小组交流:先观察观察公转图片,讨论交流发现。(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2)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3)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会改变吗?(4)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怎样的?2.交流研讨:学生汇报地球公转的特点。3.小结: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地轴始终倾斜并且方向不变,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二)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材料准备:泡沫球、记号笔、圆盘、三球仪]1.谈话:地球公转的特点众多,地球自转的特点也不少,而且地球自转与公转是同时进行的,我们能不能用一些材料把地球的运动模拟出来,来帮助我们理解呢?2.学生讨论模拟方法。3.模拟活动:泡沫球模拟地球,球上画一条线代表赤道,圆盘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让小球在圆盘中运动起来,模拟地球的运动。4.研讨: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的地球的运动是怎样的?与事实相符吗?我们需要怎样改进 交流发现: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②小球自转时没有沿着固定的轴转动③地球斜着身子公转的样子该模拟实验很难模拟出来。5.展示三球仪视频,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三)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1.展示地球公转动图,谈话:我们现在已经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充分的认识,那么你认为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有关系吗?你的证据是什么?(预设: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四季循环一次也是一年;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的,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就会发生变化,离太阳近时是夏天,离太阳远时是冬天。)小结:从资料中找到能支持或反驳观点的事实或数据,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交流讨论:有人认为: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你能找到支持你的观点的事实资料或数据吗?3.学生交流。4.出示事实资料1——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与时间表。学生阅读,发表观点交流。5.交流:如果“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按照该观点,地球在近距点时,整个地球都应该都是处于夏季。地球在远距点时,整个地球都是处于冬季。出示事实资料2: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不同,学生阅读,发表观点。6.小结:四季变化:①与地球公转有关②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远近无关7.研讨:这节课通过观察图片、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对地球公转的特点有了什么新的认识?8.交流新认识:【板书设计】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四季成因: 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远近无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