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当城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6月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高____年级____班姓名: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长期以来,国外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南方的水稻是由印度传入的。推翻这种说法的最可靠证据是A. 学科专家的研究成果B. 古代先民的口耳相传C. 后世文献的详细记载D. 考古发现的出土遗存2.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称为(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行省制3. 铁器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 西周 B. 春秋战国 C. 唐代 D. 两宋之际4. 秦统一后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 沿用分封制 B. 推广郡县制 C. 采用郡国并行制 D. 建立省制5. 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始于( )A. 春秋 B. 西汉 C. 唐朝 D. 宋朝6.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隋唐时期人才的选拔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7. 下图描述的古代中国社会特征,最可能出现于( )A 公元前2世纪 B. 公元8世纪 C. 公元10世纪 D. 公元18世纪8. 据如图分析,宋朝城市的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发生的变化是A. 对经商区域的限制被打破 B. “草市”盛行,集镇兴起C. 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D. 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9. 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朝代 人物 事件 结果明朝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清朝 康熙 雅克萨之战 打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A. 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B. 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的叛乱行动C.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 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10. 以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虎门销烟直接证据是A 虎门销烟池遗址 B. 电影《林则徐》C. 虎门销烟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 D. [英]蓝诗玲著《鸦片战争》(2015年)11. 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义和团运动12. 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关于“新的起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甲午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 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C. 甲午战争造成了中国宗藩体系解体D. 甲午战争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13. 习近平主席在某次讲话中说,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运动是A. 护国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14. 浙江嘉兴南湖的烟雨楼正厅有一副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幅楹联反映了(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B.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C. 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 中国共产党诞生15. “日军第十师团占据济宁,分别沿胶济线、津浦线南下……李宗仁第五战区坚决迎击……经过半个月的激战……阻止了日军企图打通津浦路的计划。”材料描述的是A. 淞沪会战 B. 忻口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16.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A. 消除了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威胁 B. 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C. 使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权利 D. 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17. 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这一时期直接有利于“农民安稳”的措施是A.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决定实行对外开放的国策C. 积极开展平反冤假错案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 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C.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D.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19. 2019年4月15日,法国著名宗教建筑巴黎圣母院失火,毁损严重,引起人们的关注。巴黎圣母院曾经是全欧洲工匠组织和教育组织集会的地方,也举行过各式各样的仪式,如恩典仪式、婚礼、加冕、受洗、葬礼等。可见 在中世纪基督教对的影响比较大。( )A. 社会经济 B. 政治制度 C. 文化与生活 D. 战争与和平20. 新航路开辟后,地球逐渐成为一个同一的共同体,从而导致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变革发展。如生态领域,它导致了无数的生物交换,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疾病出现了局部同一化的现象,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一事例表明,新航路开辟后( )A.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 B. 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C. 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大大加快 D. 亚非拉国家被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21. 阅读如图,分析造成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圈地运动影响 B. 商业革命的影响C. 大工厂制的确立 D. 工业革命的推动22. “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 卡德纳斯改革 B.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 华夫脱运动 D. 倒幕运动23. 房龙《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A. 商品经济发达 B. 基本自给自足C. 严格禁止竞争 D. 自耕农为主体24. 以下属于古代美洲地区文明代表的是①马里文明 ②阿克苏姆文明 ③阿兹特克文明 ④印加文明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25. 从1689年的《权利法案》到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再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这一进程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完善宪政体制 C. 实行民主共和 D. 实现自由平等26.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是A.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B. 《租借法案》的通过C. 《大西洋宪章》的发表D. 《开罗宣言》的发表27. 列宁指出:“凡尔赛体系使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这表明该体系A. 加强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B. 带有帝国主义的掠夺性C. 形成了稳定的国际关系秩序D. 解决了法德之间的矛盾28. 1848年,世界上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种理论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A.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弊端日益暴露B. 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天才设想C. 批判继承了19世纪优秀的思想成果D. 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29. 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A.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 生产力水平落后C. 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武装干涉D. 遭遇旱灾,粮食匮乏3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A.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B. 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C. 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D. 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其中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在古今的主要作用。材料二 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在宋、元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12处设有市舶使,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了市舶条或市舶法,进出口货物达3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丝绸之路在唐代和两宋的特点。材料三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的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3)根据材料三,说明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我们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推翻帝制”的历史事件。材料二 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萦,几代人上下求索,奋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艰难前行。直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结合材料二和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相关史实,概述中共“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进行的不懈奋斗。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世纪的启蒙精神,来自17世纪的科学和思想革命。人们常常描述说,进步思想是现代或自17世纪末叶以来欧洲文明的支配思想或特有思想。然而进步思想却是在1700年以后才日益变得明晰。有文化教养的人也不见得相信迷信,一切超自然的观念对许多欧洲人来说,日渐淡薄。“现代”人不仅不再害怕鬼怪,他们也不再害怕上帝。“哲人”意指哲学家,而“富有哲理”在18世纪的意思是说,以批判和寻根问底的精神去探讨一切课题。——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最重大的价值是什么?并说明其产生的原因。材料二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是如何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这些进步思想付诸实践的。当城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6月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高____年级____班姓名: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D【17题答案】【答案】A【18题答案】【答案】A【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B【21题答案】【答案】D【22题答案】【答案】B【23题答案】【答案】B【24题答案】【答案】D【25题答案】【答案】B【26题答案】【答案】A【27题答案】【答案】B【28题答案】【答案】A【29题答案】【答案】C【30题答案】【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其中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31题答案】【答案】(1)朝代:西汉。作用:(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2)唐代特点:陆上丝绸之路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发达。宋代特点:①范围广;②政府加强管理;③贸易品种多;④私营贸易为主。(3)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与沿线国家平等互利,包容互信;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和贸易发展,共筑“中国梦”与“世界梦”。 【32题答案】【答案】(1)影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加速大规模反清起义的爆发;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推动传统自然经济解体,客观上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刺激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历史事件:辛亥革命。 (2)不懈奋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随后开辟了革命新道路,开展土地革命,实现了工农武装割据与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爆发后,创建并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坚持敌后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随后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领导人民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团结领导人民艰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推动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以及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33题答案】【答案】(1)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兴起。(2)实践:颁布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实现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