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科版八上数学国庆作业专练(7份打包,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苏科版八上数学国庆作业专练(7份打包,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国庆假期专项训练1(三角形的概念)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角形是()
A. 由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B.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C. 任意连接在同一平面内的三个点所得到的封闭图形
D. 由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线段所组成的图形
2.图中给出的四个三角形都有一部分被遮挡,其中不能确定三角形类型的是()
A. B. C. D.
3.用A表示等边三角形,B表示等腰三角形,C表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则下列四个分类图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 )
A. B. C. D.
4.如图,以为边的三角形的个数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a,b,c满足(a-b)(a-c)=0,则△ABC的形状为 (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如图,
(1) 图中一共有 个三角形;
(2) 锐角三角形有 ,直角三角形有 、钝角三角形有 .
7.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AD=BD=BC,写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 .
8.
(1) 图①中直角三角形共有 个;
(2) 如图②,已知,,则图中共有 个等腰三角形, 个等边三角形.
9.如图,过A、B、C、D、E这五点中的任意三点画三角形.
(1) 以AB为边所画的三角形中,钝角三角形是 ,等腰三角形是 ;
(2) 以C为顶点画三角形,能画 个.
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0.(本小题8分)
如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请写出这些三角形并指出其中以E为顶点的角.
11.(本小题8分)
如图,在△ABC中,A1,A2,A3,…,An为边AC上不同的n个点,先连接BA1,图中出现了3个不同的三角形,再连接BA2,图中便有6个不同的三角形……
(1) 完成下表:
连接个数 BA1 BA2 BA3 BA4 BA5 BA6
出现三角形的个数
(2) 若出现了45个三角形,则共连接了多少个点?
(3) 若一直连接到BAn,则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
12.(本小题8分)
如图1,点A1在直线a上,点B,C,D在直线b上.
(1) 以点A1,B,C,D中的任意三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三角形?分别写出这些三角形;
(2) 如图2,若在直线a上再增加一个点A2,以点A1,A2,B,C,D中的任意三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三角形?分别写出这些三角形;
(3) 如图3,若在直线a上再增加一个点A3,以点A1,A2,A3,B,C,D中的任意三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一共可以组成 个三角形.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小题1】
6
【小题2】
△ABE,△ABC
△ABD,△ADE,△ADC
△AEC

7.【答案】△ABC,△BDC,△ABD
8.【答案】【小题1】
3
【小题2】
4
1

9.【答案】【小题1】
△ADB
△ABC、△ABE
【小题2】
6

10.【答案】解:图中有7个三角形,△AEF,△ADE,△DEB,△ABF,△BCF,△ABC,△ABE.以E为顶点的角有∠AEF,∠AED,∠DEB,∠AEB,∠DEF.
11.【答案】【小题1】
3
6
10
15
21
28
【小题2】
8个点.
【小题3】

12.【答案】【小题1】
解:一共可以组成3个三角形,它们是△A1BC,△A1BD,△A1CD;
【小题2】
一共可以组成9个三角形,它们是△A1BC,△A1BD,△A1CD,△A2BC,△A2BD,△A2CD,△A1A2B,△A1A2C,△A1A2D;
【小题3】
18

第1页,共1页国庆假期专项训练2(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3,4 B. 2,2,7 C. 4,5,7 D. 3,3,6
2.如图,如果把△AB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边AB上的点E处,那么折痕(线段AD)是△ABC的 ( )
A. 中线 B. 角平分线 C. 高 D. 中线和角平分线
3.如图,在△ABC中,AD是中线,若BD=5,则 ( )
A. AD=5 B. CD=5 C. AC=5 D. AB=10
4.如图,在△ABC中,∠1=∠2,G为AD的中点,连接BG并延长,交AC于点E,过点C作CH⊥AD于点H,延长CH交AB于点F.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B. CH是△ACD的边AD上的高
C. 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 D. 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
5.如图,在△ABC中,D,E,F分别为BC,AD,CE的中点,且S△ABC=12 cm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
A. 1 cm2 B. 1.5 cm2 C. 2 cm2 D. 3 cm2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6.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它的周长为 cm.
7.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ABC=60°,则∠DBC= °.
8.已知在△ABC中,边AB,AC的长度之比为3︰5,则边AB,AC上的高的比为 .
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9.(本小题8分)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
(1) 若b,c满足(b-2)2+|c-3|=0,且a为方程|a-4|=2的解,求△ABC的周长,并判断△ABC的形状.
(2) 若a=5,b=2,且c为整数,求△ABC周长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0.(本小题8分)
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 画出△ABC的边BC上的高AD;
(2) 画出△ABC的边AC上的中线BE;
(3) △ABE的面积为 .
11.(本小题8分)
如图,是的边 上的一点,,交于点,且.
求证:是的角平分线.
12.(本小题8分)
【图形定义】
有一条高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称为等高三角形.例如:如图①,在△ABC和△A′B′C′中,AD和A′D′分别是边 BC和B′C′上的高,且AD=A′D′,则△ABC和△A′B′C′是等高三角形.
【性质探究】
如图①,,.
∵AD=A′D′,
∴S△ABC:S△A′B′C′=BC:B′C′.
【性质应用】
(1) 如图②,D是△ABC的边BC上的一点,若BD=3,DC=4,则S△ABD:S△ADC= ;
(2) 如图③,在△ABC中,D,E分别是边 BC和AB上的点,若BE:AB=1:2,CD:BC=1:3,S△ABC=1,求△BEC和△CDE的面积.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22
7.【答案】30
8.【答案】5︰3
9.【答案】【小题1】
解:∵(b-2)2+|c-3|=0,∴b-2=0,c-3=0,解得b=2,c=3.∵a为方程|a-4|=2的解,∴a-4=±2,解得a=6或a=2.∵a,b,c为△ABC的三边长,∴3-2<a<3+2,即1<a<5.∴a=6不符合题意,舍去.∴a=2.∴△ABC的周长为2+2+3=7,且△ABC是等腰三角形.
【小题2】
∵a=5,b=2,∴5-2<c<2+5,即3<c<7.∵c为整数,∴c的最小值为4,最大值为6.∴△ABC周长的最大值为5+2+6=13,最小值为5+2+4=11.

10.【答案】【小题1】
解:如图,AD即为所求.
【小题2】
解:如图,BE即为所求.
【小题3】
4

11.【答案】证明:∵,∴.又∵,∴.∴是的角平分线.
12.【答案】【小题1】
3:4
【小题2】


第1页,共1页国庆假期专项训练3(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ABC为直角三角形,∠ACB=90°,CD⊥AB,则图中所有与∠1互余的角是 ( )
A. ∠B B. ∠A C. ∠BCD和∠A D. ∠BCD
2.在△ABC中,若∠A=∠B-∠C,则△ABC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3.如图,该图形中的x的值为( )
A. 60 B. 65 C. 70 D. 75
4.如图,点C在AB的延长线上,CE⊥AF于点E,交FB于点D.若∠F=40°,∠C=20°,则∠FBA的度数为 ( )
A. 50° B. 60° C. 70° D. 80°
5.如图,∠CGE=α,则∠A+∠B+∠C+∠D+∠E+∠F的度数为 ( )
A. 2α B. 270°-α C. 180°+α D. 360°-α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6.在△ABC中,,则∠A= .
7.如图,在△ABC中,∠BAC=70°,∠1=∠2,则∠ADC的度数为 .
8.如图,将一副分别含30°,45°角的一副直角三角尺重叠,使直角顶点重合.若两直角重叠形成的角为65°,则∠α的度数为 .
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9.(本小题8分)
如图,在△ABC中,D是边 BC上一点,∠1=∠2,∠3=∠4,∠BAC=75°,求∠DAC的度数.
10.(本小题8分)
如图,B岛在A岛南偏西方向,B岛在C岛北偏西方向,C岛在A岛南偏东方向.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是多少度?
11.(本小题8分)
如图,在中,,是的平分线,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求的度数.
12.(本小题8分)
如图,BP平分∠ABD,CP平分∠ACD.
(1) 求证:∠BPC=∠A+∠ABP+∠ACP;
(2) 若∠A=80°,∠D=160°,求∠P的度数.
13.(本小题8分)
(1) 如图①,将∠BA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BAC内部的点M处,当∠A=50°,∠BDM=30°时,求∠CEM的度数;
(2) 如图②,将∠BA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BAC外部的点M处,求∠A,∠BDM,∠CEM之间的数量关系;
(3) 如图③,将∠A,∠B一起沿EF折叠,使点A,B的对应点M,N分别落在射线BD的左右两侧,则∠CEM,∠DFN,∠A,∠B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直接写出结果)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36°
7.【答案】110°
8.【答案】140°
9.【答案】解:设∠1=∠2=x,则∠3=∠4=2x.
∵∠BAC=75°,
∴∠2+∠4=180°-75°=105°,即x+2x=105°,
∴x=35°,
∴∠DAC=∠BAC-∠1=75°-35°=40°.
10.【答案】
11.【答案】解:∵,,∴.∵是的平分线,∴.∵,∴.
12.【答案】【小题1】
证明:延长BP交AC于点E, 则∠BPC=∠BEC+∠ACP =∠A+∠ABP+∠ACP;
【小题2】
设∠ABP=∠DBP=x, ∠ACP=∠DCP=y.
则∠BPC=x+y+80°, ∠D=x+y+∠BPC=160°,
∴2x+2y+80°=160°,
∴x+y=40°,
∴∠BPC=40°+80°=120°.

13.【答案】【小题1】
70°
【小题2】
2∠A=∠BDM-∠CEM
【小题3】
2(∠A+∠B)=∠CEM-∠DFN+360°

第1页,共1页国庆假期专项训练4(三角形的综合)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 平行四边形 B. 三角形 C. 长方形 D. 正方形
2.下列条件:①;②;③;④,能确定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3.如图,小明用铅笔可以支起一张质地均匀的三角形卡片,则他支起的这个点应是三角形的()
A. 三边高的交点 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 最长边的中点 D. 三边中线的交点
4.△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一边长为6 cm,另一边长比这一边长短2 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
A. 14 cm B. 16 cm C. 14 cm或16 cm D. 无法确定
5.如图,已知∠A=37°,∠C=26°,∠D=50°,则∠1等于()
A. 87° B. 100° C. 113° D. 247°
6.如图,在中,,.将沿直线翻折,点落在点的位置,则的度数是( )
A. 30° B. 45° C. 60° D. 75°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7.如图,在△ABC中,∠ADC=110°,∠BA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D,则∠B= °.
8.如图,在△ABC中,∠B=58°,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则∠AEC= °.
9.如图,在△ABC中,∠A=50°,∠B=30°,点D在AB边上,连接CD,若△ACD为直角三角形,则∠BCD的度数为 .
10.如图,∠BGF=140°,则∠A+∠B+∠C+∠D+∠E+∠F的度数为 .
11.如图,△ABC的面积为18,BD=2DC,AE=EC,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2.(本小题8分)
某工程队准备开挖一条隧道,为了缩短工期,必须在山的两侧同时开挖,为了确保两侧开挖的隧道在同一条直线上,测量人员在如图所示的同一高度的位置定出了两个开挖点P和Q,然后在左边定出开挖的方向线AP,为了准确定出右边开挖的方向线BQ,测量人员取一个可以同时看到点A,P,Q的点O,测得∠A=28°,∠AOC=100°,那么∠QBO应该等于多少度,才能确保BQ与AP在同一条直线上?
13.(本小题8分)
如图,,是的两条高,,,,求的长.
14.(本小题8分)
如图,求证:∠ A+∠B+∠C+∠D+∠E=180°.
15.(本小题8分)
如图1,将三角板(△MPN,∠MPN=90°)放置在△ABC上(点P在△ABC内),三角板的两边PM,PN恰好经过点B和点C,我们来探究∠ABP与∠ACP是否存在某种数量关系.
(1) 特例探究:若∠A=50°,则∠PBC+∠PCB= ,∠ABP+∠ACP= .
(2) 类比探究:探究∠ABP+∠ACP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
(3) 变式探究:如图2,改变三角板的位置,使点P在△ABC外,三角板的两边PM,PN仍恰好经过点B和点C,探究∠ABP,∠ACP,∠A之间的数量关系.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40
8.【答案】61
9.【答案】60°或10°
10.【答案】280°
11.【答案】
12.【答案】解:当点A,P,Q,B共线,即点P,Q在△OAB的边AB上时,两侧开挖的隧道在同一条直线上.∵∠A+∠B+∠AOB=180°,∴∠QBO=180°-28°-100°=52°.
13.【答案】解:依题意,得..,,,.
14.【答案】证明:连接BE,设BC与DE的交点为F.
∵∠BFD=∠C+∠D,∠BFD=∠FBE+∠FEB,
∴∠C+∠D=∠FBE+∠FEB.
∴∠A+∠ABC+∠C+∠D+∠DEA
=∠A+∠ABC+∠FBE+∠FEB+∠DEA
=∠A+∠ABE+∠BEA
=180°.

15.【答案】【小题1】
90°
40°
【小题2】
∵(∠PBC+∠PCB)+(∠ABP+∠ACP)+∠A=180°,∴90°+(∠ABP+∠ACP)+∠A=180°.∴∠ABP+∠ACP=90°-∠A.
【小题3】
设AB交PC于点O.∵∠AOC=∠POB,∠ACO+∠A+∠AOC=∠P+∠PBO+∠POB=180°,∴∠ACO+∠A=∠P+∠PBO,即∠ACP+∠A=90°+∠ABP.∴∠ACP-∠ABP=90°-∠A.

第1页,共1页国庆假期专项训练5(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图形属于全等图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B. 形状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C.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D.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3.如图,△ABC≌△EBD,AB=4 cm,BD=7 cm,则CE的长为( )
A. 4 cm B. 3 cm C. 2 cm D. 3.5 cm
4.如图,△ABE≌△ACD,∠A=60°,∠B=25°,则∠DOE的度数为 ( )
A. 85° B. 95° C. 110° D. 120°
5.如图,若,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如图,把△ABC沿直线AC翻折,得到△ADC,则△ABC≌ ,AB的对应边是 ,AC的对应边是 ,∠BCA的对应角是 .
7.如图是两个全等三角形,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则的度数为 .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6,0),B(0,5),△OA′B′≌△AOB.若点A′在x轴上,则点B′的坐标是 .
9.已知有两个三角形全等,若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5,7,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3a-2b,a+2b,则a+b= .
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0.(本小题8分)
如图,,点A和点B是对应顶点,写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11.(本小题8分)
如图,在中,于点D,,CF的延长线交AB于点E.
(1) 求证:;
(2) 若,,求AF的长.
12.(本小题8分)
如图,△ABC≌△ADE,分别延长BC,ED交于点F.
(1) 求证:∠ACF+∠E=180°;
(2) 若∠BAC=55°,∠CAD=60°,求∠F的度数.
13.(本小题8分)
如图,A,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BAD≌△ACE.
(1) 求证:BD=DE+CE;
(2) 若∠E=90°,求证:△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 若∠E=90°,则在图中可以通过平移、翻折、旋转中的哪些方法,使△BAD与△ACE完全重合?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DC
AD
AC
∠DCA

7.【答案】
8.【答案】(6,-5)
9.【答案】5或4
10.【答案】解:相等的边:,,;相等的角:,,.
11.【答案】【小题1】
证明:∵,∴.
∵,∴.
又∵,
∴.∴.
【小题2】

12.【答案】【小题1】
证明:∵△ABC≌△ADE,∴∠ACB=∠E.∵∠ACF+∠ACB=180°,∴∠ACF+∠E=180°;
【小题2】
∵△ABC≌△ADE,∴∠EAD=∠BAC=55°.∵∠CAD=60°,∴∠CAE=∠CAD+∠EAD=115°.∵∠ACF+∠E+∠CAE+∠F=360°,∠ACF+∠E=180°,∴180°+115°+∠F=360°,∴∠F=65°.

13.【答案】【小题1】
∵△BAD≌△ACE,∴BD=AE,AD=CE.又∵A,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E=DE+AD.∴BD=DE+CE
【小题2】
∵△BAD≌△ACE,∴AB=CA,∠BAD=∠ACE.∵∠E=90°,∴∠CAE+∠ACE=90°.∴∠CAE+∠BAD=90°,即∠BAC=90°.∴△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小题3】
答案不唯一,如将△BAD先绕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下平移即可与△ACE完全重合

第1页,共1页国庆假期专项训练6(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把长短确定的两根木棍AB,AC的一端固定在点A处,和第三根木棍BM摆出△ABC,木棍AB固定,木棍AC绕点 A转动,得到△ABD,这个实验说明 ( )
A.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不全等
B. 有两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C.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如图,AE// DF,AE=DF,要使△EAC≌△FDB,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 AB=CD B. EC=BF C. ∠A=∠D D. AB=BC
3.如图,要测量水池的宽AB,可过点A作AC⊥AB,再由点C观测,在BA延长线上找一点B′,使∠ACB′=∠ACB,这时只要测量AB′的长,就知道AB的长,那么判定△ABC≌△AB′C的依据是 ( )
A. ASA B. AAS C. SAS D. HL
4.如图,AB⊥CD,且AB=CD,E,F是AD上两点,CE⊥AD,BF⊥AD.若CE=4,BF=3,EF=2,则AD的长为 ( )
A. 3 B. 5 C. 6 D. 7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如图,在△ABC和△BAD中,BC=AD,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ABC≌△BAD.你补充的条件是 (只填一个).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 DC,E为BC的中点,连接DE,AE,AE⊥DE,延长DE交AB的延长线于点F.若AB=5,CD=3,则AD的长为 .
7.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若AB=4,AD=3,AC=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8.(本小题8分)
如图,已知∠1=∠2,∠3=∠4.求证:AB=AD.
9.(本小题8分)
如图,在△ABC中,∠BAC=90°,AB=AC,∠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过点C作BD的垂线,交BD的延长线于点E,交BA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
(1) BF=BC;
(2) BD=2CE.
10.(本小题8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BD=90°,点B的坐标是(0,-4),点C的坐标为(-6,4),CB交x轴负半轴于点A.
(1) 求证:A为BC的中点.
(2) 求点D的坐标.
11.(本小题8分)
如图,AB=4 cm,BC=6 cm,∠B=∠C,点P在线段BC上以2 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射线CD运动.若经过t s后,△ABP与△CQP全等,求点Q的运动速度及t的值.
12.(本小题8分)
在和中,,,,与相交于点.
(1) 如图1,当时,求证:
①;
②.
(2) 如图2,当时,直接写出的度数为 ;
(3) 如图3,直接写出的度数为 (用含的式子表示).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AC=BD
/∠CBA=∠DAB
6.【答案】8
7.【答案】2<x<10
8.【答案】∵∠ACB+∠3=180°,∠ACD+∠4=180°,∠3=∠4,∴∠ACB=∠ACD.在△ACB和△ACD中,∴△ACB≌△ACD(ASA),∴AB=AD.
9.【答案】【小题1】
∵BE平分∠ABC,∴∠FBE=∠CBE.∵CE⊥BE,∴∠FEB=∠CEB=90°.在△FBE和△CBE中,∴△FBE≌△CBE.∴BF=BC
【小题2】
∵∠BAC=∠BEF=90°,∴∠CAF=90°,∠ABD+∠F=∠ACF+∠F=90°.∴∠ABD=∠ACF.在△BDA和△CFA中,∴△BDA≌△CFA.∴BD=CF.又∵△FBE≌△CBE,∴EF=EC,即CF=2CE.∴BD=2CE

10.【答案】【小题1】
证明:过点C作CH⊥x轴于点H.∵B(0,-4),C(-6,4),∴OB=CH=4.∵∠AHC=∠AOB,∠HAC=∠OAB,∴△AHC≌△AOB(AAS).∴AC=AB,即A为BC的中点.
【小题2】
过点B作GP// x轴,交CH的延长线于点G,过点D作DP⊥BP于点P.∵△B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BD=90°,∴BC=BD,∠CBG+∠DBP=90°.∵∠CBG+∠BCG=90°,∴∠DBP=∠BCG.又∵∠G=∠P,∴△CGB≌△BPD(AAS).∴CG=BP,BG=DP.∵B(0,-4),C(-6,4),∴BG=6,CG=8.∴BP=8,DP=6.∴D(8,2).

11.【答案】解:由题意知BP=2t cm,PC=(6-2t)cm. 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 ①若△ABP≌△PCQ, 则AB=PC,BP=CQ.∴4=6-2t, 解得t=1.∴CQ=BP=2 cm. 此时点Q的运动速度为2÷1=2(cm/s); ②若△ABP≌△QCP, 则AB=QC=4 cm,BP=CP.∵BP+CP=BC=6 cm,∴BP=CP=3 cm, 即2t=3, 解得. 此时点Q的运动速度为. 综上,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2 cm/s,t的值为1时,△ABP≌△PCQ;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t的值为时,△ABP≌△QCP.
12.【答案】【小题1】
证明:①∵,∴,即.在和中,∴.②∵,∴.∵,∴.∴.∴.
【小题2】

【小题3】


第1页,共1页国庆假期专项训练7(全等三角形中常见的辅助线)
一、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在△ABC中,AB=3,AC=5,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的取值范围是 .
2.如图,在△ABC中,AB=AC=4,∠B=∠C=15°,则△ABC的面积为 .
二、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3.(本小题8分)
如图,四边形ABCD中,CA平分∠BCD,∠B+∠ADC=180°,求证:AB=AD.
4.(本小题8分)
如图,OC平分∠AOB,P为OC上的一点,∠MPN的两边分别交OA,OB于点M,N.若∠AOB=90°,∠MPN=90°,请判断PM与P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5.(本小题8分)
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AE,BC+DE=CD,∠ABC+∠AED=180°.
求证:DA平分∠CDE.
6.(本小题8分)
如图,在Rt△ABC中,∠A=90°,D为斜边BC上一点,且BD=BA,过点D作BC的垂线交AC于点E.求证:点E在∠ABC的平分线上.
7.(本小题8分)
如图,AB=AE,∠B=∠E,BC=ED,AF平分∠BAE.求证:AF⊥CD.
8.(本小题8分)
如图,AB=AE,AB⊥AE,AD=AC,AD⊥AC,点M为BC的中点.求证:DE=2AM.
9.(本小题8分)
如图,在△ABC中,∠B=60°,△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O.
(1) ∠ AOC= ;
(2) 求证:AC=AE+CD.
10.(本小题8分)
如图,已知BD为∠ABC的平分线,DE⊥BC于点E,且AD=CD.
(1) 求证:∠BAD+∠BCD=180°;
(2) 试探究线段AB,BC,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1.(本小题8分)

(1)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为BC,CD上的点,且.求证: EF=BE+FD;
(2)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为BC,CD上的点,且,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说明理由;
(3) 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E,F分别为BC,CD延长线上的点,且,(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1.【答案】1<AD<4
2.【答案】4
3.【答案】证明:过点A作AE⊥BC于点E,作AF垂直于CD的延长线于点F.
∵CA平分∠BCD,∴AE=AF.
∵∠ADC=180°,∠ADF+∠ADC=180°,
∴∠B=∠ADF.
在△ABE和△ADF中,
∴△ABE≌△ADF(AAS).∴AB=AD.

4.【答案】解:PM=PN,理由如下:
过点P作PE⊥OA于点E,PF⊥OB于点F.
∵OP平分∠AOB,∴PE=PF,∠PEM=∠PFN=90°.
∵∠AOB=90°,∠MPN=90°.∴∠PMO+∠PNO=180°,
∵∠PMO+∠PME=180°,∴∠PME=∠PNO.
在△PEM和△PFN中,
∴△PEM≌△PFN(AAS).∴PM=PN.

5.【答案】解:连接AC,延长DE到F,使EF=BC,连接AF,
∵BC+DE=CD,EF+DE=DF,
∴CD=FD,
∵∠ABC+∠AED=180°,∠AEF+∠AED=180°,
∴∠ABC=∠AEF,
在△ABC和△AEF中,

∴△ABC≌△AEF(SAS),
∴AC=AF,
在△ACD和△AFD中,

∴△ACD≌△AFD(SSS)
∴∠ADC=∠ADF,
即AD平分∠CDE.
6.【答案】证明:连接BE,如图,

∵ED⊥BC,
∴∠BDE=∠A=90°.
在Rt△ABE和Rt△DBE中,

∴Rt△ABE≌Rt△DBE(HL).
∴AE=DE.
∴点E在∠ABC的平分线上.

7.【答案】证明:如图,连接AC,AD. 在△ABC和△AED中,∴△ABC≌△AED(SAS),∴AC=AD,∠BAC=∠EAD.∵AF平分∠BAE,∴∠BAF=∠EAF,∴∠BAF-∠BAC=∠EAF-∠EAD,∴∠FAC=∠FAD.在△ACF和△ADF中,∴△ACF≌△ADF(SAS),∴∠AFC=∠AFD.∵∠AFC+∠AFD=180°,∴∠AFC=90°,即AF⊥CD.

8.【答案】证明:如图,延长AM至点N,使MN=AM,连接BN.
M为BC的中点,
CM=BM.
在AMC和NMB中,
AMCNMB(SAS),
AC=BN,C=NBM.
又AC=AD,
AD=BN.
ABAE,ADAC,
EAB=DAC=,
EAD+BAC=,
ABN=ABC+NBM=ABC+C=180-BAC=EAD.
在EAD和ABN中,
EADABN(SAS),
DE=AN,
,
DE=2AM.

9.【答案】【小题1】
120°
【小题2】
证明:∵∠AOC=120°,
∴∠AOE=∠DOC=180°-∠AOC=180°-120°=60°.
在AC上截取AF=AE,连接OF.
在△AOE和△AOF中,
∴△AOE≌△AOF(SAS).∴∠AOE=∠AOF.
∴∠AOF=60°.∴∠COF=∠AOC-∠AOF=120°-60°=60°.
又∠COD=60°,∴∠COD=∠COF.
在△COD和△COF中,
∴△COD≌△COF(ASA).∴CD=CF.
∵AF=AE,∴AC=AF+CF=AE+CD.

10.【答案】【小题1】
证明:如图,过点D作DF⊥BA于点F.∵BD为∠ABC的平分线,∴∠EBD=∠FBD.∵DE⊥BC,DF⊥AB,∴∠BED=∠BFD=90°. 在△BDE和△BDF中,∴△BDE≌△BDF(AAS),∴DE=DF.在Rt△ADF和Rt△CDE中,∴ Rt△ADF≌Rt△CDE(HL),∴∠DAF=∠DCE,AF=CE.∵∠DAF+∠BAD=180°,∴∠BAD+∠BCD=180°.
【小题2】
解:AB+BC=2BE.理由如下:由(1)可知△BDF≌△BDE,则BF=BE,∴AB+BC=BF-AF+BE+EC=2BE.

11.【答案】【小题1】
证明:如图1,延长EB到点G,使BG=DF,连接AG.
∵∠ABE+∠ABG=180°,∠ABE+∠D=90°,
∴∠ABG=∠D=90°.
在△ABG和△ADF中,
∴△ABG≌△ADF(SAS).∴AG=AF,∠1=∠2.
∵∠3+∠2+∠EAF=∠BAD,,
∴∠GAE=∠1+∠3=∠2+∠3=∠EAF.
在△AEG和△AEF中,
∴△AEG≌△AEF(SAS).∴EG=EF.
∵EG=BE+BG,∴EF=BE+FD.
【小题2】
(1)中的结论EF=BE+FD仍然成立.
【小题3】
结论EF=BE+FD不成立,其数量关系是EF=BE-FD.
证明如下:
如图2,在BE上截取BG,使BG=FD,连接AG.
∵∠B+∠ADC=180°,∠ADF+∠ADC=180°,
∴∠B=∠ADF.
在△ABG和△ADF中,
∴△ABG≌△ADF(SAS).
∴∠BAG=∠DAF,AG=AF,BG=FD.
∴∠BAG+∠EAD=∠DAF+∠EAD=∠EAF.∴∠ GAE=∠EAF.
在△AEG和△AEF中,
∴△AEG≌△AEF(SAS).∴EG=EF.
∵EG=BE-BG,∴EF=BE-FD.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