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6学年八年级科学10月份月考模拟卷(考试范围:第一章结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春天到了,我们常常用“鸟语花香”这一成语来描述这个季节。这个成语中包含科学道理不正确的是( )A.听到“鸟语”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B.接收到“鸟语”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C.闻到“花香”的感觉是在鼻腔中产生的 D.不同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一般不同2、 如图所示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水中“折”笔 B.水中倒影C.海市蜃楼 D.日食3、关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医院杀菌用的紫外线是不可见光 B.老师上课时使用翻页笔发出的红光就是红外线C.国家地震局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 D.医生用超声波为人们检查身体4、小明在音乐教室练习弹奏乐器,同一示波器上记录的不同时间接收到的声音的波形如下列图片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三个发声体 B.图甲比图乙的音调低C.图乙比图丙的响度大 D.图丙比图甲的音调高 5、下列关于形成听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听觉能力远超动物,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约是20Hz- 2000HzB.人只靠一只耳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位C.“打呵欠”时听不清他人的话,是因为鼓膜的振动受到影响D.听觉形成路径:声波一外耳道一耳蜗一听小骨一鼓膜一听神经一大脑6、家用小汽车的后视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后视镜中只能看到左侧车身,看不见车后马路上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后视镜的镜面应该( )A.向外旋转 B.向内旋转C.向下旋转 D.向上旋转7、 如图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处蒙上胶膜,膜上黏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光点的晃动是由于激光笔晃动引起的B.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8、 如图所示,一束紫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紫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紫光改为红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红色光斑在a点下方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红色光斑仍在a点处C.将光屏向左平移,红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D.将光屏向右平移,红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线的径迹,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B.如图甲,若入射光线逆时针转动,则反射光线会靠近法线C.如图甲,若将光线沿着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则反射光线沿着方向射出D.如图乙,若把纸板向后折,发现纸板上看不见反射光,则此时反射光不存在10、如图,水平地面上竖直放置一块平面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平面镜向上移动,人的像也会向上移动B.若人面镜,人的像将变大C.若平面镜绕底部逆时针转至虚线位置,脚的像与脚之间的距离变小D.若在平面镜后放置一块木板,人将看不到镜中的像11、在平静的湖面能看到“鱼在白云中穿梭,鸟在水草中翱翔”的美丽奇观。在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描述人看见水中的“鱼”或“鸟”的光路图的是( )A.B.C.D.12、 如图《哪吒2》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动画电影,不仅在中国影史票房榜上位居首位,还登顶了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榜首。使用放映机播放电影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映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B.观影者看到幕布上的画面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光照射到粗糙的幕布上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放映时幕布应置于放映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外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低B.图乙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越靠近右端音调越高C.图丙中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图丁中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14、 如图是一只白鹤在水面散步时的优美场景。关于白鹤两个“影”的形成原理,错误的是( )A.白鹤影子的形成与月食形成的原理相同B.白鹤倒影的形成原理与看到水中的鱼原理相同C.白鹤起飞离开水面过程中,倒影离水面的距离增大D.白鹤起飞离开水面过程中,倒影的大小不变1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固定凸透镜位置,调节蜡烛、光屏在图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要使光屏上恰好再次成清晰的像不正确的操作是( )A.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B.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把透镜移到30cm刻度线处C.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20cmD.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一段距离,将老花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二、填空题(共39分)16、(4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调香师辨味时,总要做短促而频繁的吸气,目的是在鼻腔顶端形成一种气旋,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有气味物质接触 。(2)人在感冒的时候,嗅觉的灵敏度会下降,此时味觉测试显示 (填“正常”或“不正常”)(3)一块糖放在口中,一开始觉得不怎么甜,后来慢慢地越来越甜,这说明: 。(4)在测试舌头敏感区域的实验中,测试完一种味道后,要用清水漱口,其目的是 。17、(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装置。(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方法叫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2)若在月球上做上述甲、乙两个实验,___________实验乒乓球会弹起。(3)如图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变小,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18、(6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根据以上信息,其中______是反射光线,入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界面的______(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19、(6分)如图所示,是某司机在行驶时从倒车镜中看到的情景。汽车的倒车镜是__________(选填“凹面镜”或“凸面镜”),其作用是__________,从倒车镜中看到后车B侧的转向灯闪烁,则该司机判断后车准备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转向。20、(6分)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看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像,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______(选填“甲”或“乙”)。若没有大气层,则日出时间将______(选填“提前”或“推迟”),日落时间将______(选填“提前”或“推迟”)。21、(6分)下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______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______(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下图中______(填“甲”或“乙”)为远视眼镜。22、(6分)2025年3月3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耳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平时我们要注意耳的保护。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请回答:(1)耳廊收集的声音进入耳道后,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鼓室内的___________振动,从而可以将振动放大传到耳蜗。(2)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分受损,则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产生听觉。(3)有些人在乘车船时容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导致的。三、实验探究题(共36分)23、(8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 )A 铜 60 0.76B 铜 60 0.89C 铜 60 1.02D 铜 80 0.76E 铜 ① ②F 铜 100 0.76G 钢 80 1.02H 尼龙 80 1.02(1) ①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②为了验证猜想三,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24、(6分)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实验时,小明先使E、F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无法在F面上观察到对应的反射光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2)改正错误后,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如图所示。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看到光的径迹,原因是__________;(3)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所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25、(6分)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25、(8分)如图所示,小红选择一根直尺、两段大小相同的蜡烛、平板玻璃、白纸进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__(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填“虚像”或“实像”);(2)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______(填字母)项措施;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实验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C.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只减小A蜡烛的高度进行实验(3)小红想探究家用小轿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为什么要倾斜安放,实验中她把玻璃板倾斜放置(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来回移动蜡烛B,发现蜡烛A的像与蜡烛B无法完全重合且偏向蜡烛B上方,请你根据实验现象从安全角度考虑,说出汽车挡风玻璃斜放的目的是 。26、(8分)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 。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倒立 (选填 “放大”或“等大”或“缩小”)的实像。(2)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了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但是不管蜡烛怎么向左移动,像始终在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3)相机和手机的镜头也是凸透镜。①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cm。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5 6 7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②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 。四、解答题(共30分)27、(6分)(1)补全下列光路图。(2)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28、(8分)如图所示,小科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1,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观察到另一亮点B点会移动到点________(填“B1”或“B2”);(2)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下移至B2,应使水面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9、(8分)小江在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规律”时,用到的器材及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先探究了光由空气进入玻璃的情形,并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入射角i 0° 15° 30° 45° 60° 75° 90°折射角r ★ 9.8° 19.7° 28.3° 35.3° 40.6° 41.8°(1)表格中“★”处的数据是______;(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调整玻璃砖与激光笔的位置,使光线由玻璃进入空气;当入射角为30°时,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分析可知此时折射角γ的大小大致在______;A.30°与45°之间 B.45°与60°之间 C.60°与75°之间(4)小江实验时发现,当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且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他查阅资料得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现有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制成,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乙所示,则关于这束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30、 (8分)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介质种类 v/(m·s1) 介质种类 v/(m·s1)水(5℃) 1450 冰 3230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水(20℃) 1480 软木 500海水(25℃) 1500 铁(棒) 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求海水深度是多少米;(3)我们能不能用超声测位仪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________2025—206学年八年级科学10月份月考模拟卷(考试范围:第一章结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春天到了,我们常常用“鸟语花香”这一成语来描述这个季节。这个成语中包含科学道理不正确的是( C )A.听到“鸟语”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B.接收到“鸟语”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C.闻到“花香”的感觉是在鼻腔中产生的 D.不同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一般不同2、 如图所示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B )A.水中“折”笔 B.水中倒影C.海市蜃楼 D.日食3、关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医院杀菌用的紫外线是不可见光 B.老师上课时使用翻页笔发出的红光就是红外线C.国家地震局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 D.医生用超声波为人们检查身体4、小明在音乐教室练习弹奏乐器,同一示波器上记录的不同时间接收到的声音的波形如下列图片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一定有三个发声体 B.图甲比图乙的音调低C.图乙比图丙的响度大 D.图丙比图甲的音调高 5、下列关于形成听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人的听觉能力远超动物,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约是20Hz- 2000HzB.人只靠一只耳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位C.“打呵欠”时听不清他人的话,是因为鼓膜的振动受到影响D.听觉形成路径:声波一外耳道一耳蜗一听小骨一鼓膜一听神经一大脑6、家用小汽车的后视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后视镜中只能看到左侧车身,看不见车后马路上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后视镜的镜面应该( A )A.向外旋转 B.向内旋转C.向下旋转 D.向上旋转7、 如图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处蒙上胶膜,膜上黏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光点的晃动是由于激光笔晃动引起的B.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8、 如图所示,一束紫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紫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紫光改为红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红色光斑在a点下方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红色光斑仍在a点处C.将光屏向左平移,红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D.将光屏向右平移,红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在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线的径迹,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B.如图甲,若入射光线逆时针转动,则反射光线会靠近法线C.如图甲,若将光线沿着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则反射光线沿着方向射出D.如图乙,若把纸板向后折,发现纸板上看不见反射光,则此时反射光不存在10、如图,水平地面上竖直放置一块平面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将平面镜向上移动,人的像也会向上移动B.若人面镜,人的像将变大C.若平面镜绕底部逆时针转至虚线位置,脚的像与脚之间的距离变小D.若在平面镜后放置一块木板,人将看不到镜中的像11、在平静的湖面能看到“鱼在白云中穿梭,鸟在水草中翱翔”的美丽奇观。在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描述人看见水中的“鱼”或“鸟”的光路图的是( D )A.B.C.D.12、 如图《哪吒2》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动画电影,不仅在中国影史票房榜上位居首位,还登顶了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榜首。使用放映机播放电影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放映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B.观影者看到幕布上的画面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光照射到粗糙的幕布上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放映时幕布应置于放映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外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低B.图乙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越靠近右端音调越高C.图丙中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图丁中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14、 如图是一只白鹤在水面散步时的优美场景。关于白鹤两个“影”的形成原理,错误的是( D)A.白鹤影子的形成与月食形成的原理相同B.白鹤倒影的形成原理与看到水中的鱼原理相同C.白鹤起飞离开水面过程中,倒影离水面的距离增大D.白鹤起飞离开水面过程中,倒影的大小不变1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固定凸透镜位置,调节蜡烛、光屏在图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要使光屏上恰好再次成清晰的像不正确的操作是( D )A.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B.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把透镜移到30cm刻度线处C.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20cmD.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一段距离,将老花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二、填空题(共39分)16、(4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调香师辨味时,总要做短促而频繁的吸气,目的是在鼻腔顶端形成一种气旋,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有气味物质接触 。(2)人在感冒的时候,嗅觉的灵敏度会下降,此时味觉测试显示 (填“正常”或“不正常”)(3)一块糖放在口中,一开始觉得不怎么甜,后来慢慢地越来越甜,这说明: 。(4)在测试舌头敏感区域的实验中,测试完一种味道后,要用清水漱口,其目的是 。【答案】(1)嗅觉细胞(2)不正常(3)舌对液态物质比较敏感(4)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导致“串味”,影响实验结果17、(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装置。(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方法叫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2)若在月球上做上述甲、乙两个实验,___________实验乒乓球会弹起。(3)如图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变小,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音叉微小振动放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转换法。(2)甲(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8、(6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根据以上信息,其中______是反射光线,入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界面的______(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答案】OA;60°;左19、(6分)如图所示,是某司机在行驶时从倒车镜中看到的情景。汽车的倒车镜是__________(选填“凹面镜”或“凸面镜”),其作用是__________,从倒车镜中看到后车B侧的转向灯闪烁,则该司机判断后车准备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转向。【答案】凸面镜;扩大观察视野;右。20、(6分)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看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像,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______(选填“甲”或“乙”)。若没有大气层,则日出时间将______(选填“提前”或“推迟”),日落时间将______(选填“提前”或“推迟”)。【答案】乙;推迟;提前。21、(6分)下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______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______(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下图中______(填“甲”或“乙”)为远视眼镜。【答案】凸;近视眼睛;乙。22、(6分)2025年3月3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耳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平时我们要注意耳的保护。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请回答:(1)耳廊收集的声音进入耳道后,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鼓室内的___________振动,从而可以将振动放大传到耳蜗。(2)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分受损,则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产生听觉。(3)有些人在乘车船时容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导致的。【答案】(1)鼓膜(2)不能(3)半规管和前庭三、实验探究题(共36分)23、(8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 )A 铜 60 0.76B 铜 60 0.89C 铜 60 1.02D 铜 80 0.76E 铜 ① ②F 铜 100 0.76G 钢 80 1.02H 尼龙 80 1.02(1) ①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②为了验证猜想三,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答案】(1)A 、 B 、C (2) 80 ;1.02 (3)选择同一根琴弦.调节它的松紧程度.比较音调是否变化.24、(6分)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实验时,小明先使E、F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无法在F面上观察到对应的反射光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2)改正错误后,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如图所示。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看到光的径迹,原因是__________;(3)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所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答案】(1)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 (2)纸面不是光滑的平面,光线在其上发生漫反射 (3) 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25、(6分)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答案】(1)BD(2)显示光斑的确切位置,便于比较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3)油25、(8分)如图所示,小红选择一根直尺、两段大小相同的蜡烛、平板玻璃、白纸进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__(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填“虚像”或“实像”);(2)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______(填字母)项措施;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实验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C.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只减小A蜡烛的高度进行实验(3)小红想探究家用小轿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为什么要倾斜安放,实验中她把玻璃板倾斜放置(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来回移动蜡烛B,发现蜡烛A的像与蜡烛B无法完全重合且偏向蜡烛B上方,请你根据实验现象从安全角度考虑,说出汽车挡风玻璃斜放的目的是 。【答案】(1)能;虚像;(2)B;(3)为了防止像在驾驶员前方,影响前方视线。26、(8分)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 。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倒立 (选填 “放大”或“等大”或“缩小”)的实像。(2)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了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但是不管蜡烛怎么向左移动,像始终在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3)相机和手机的镜头也是凸透镜。①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cm。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5 6 7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②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 。【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缩小。(2)左(3)0.5;像距都非常接近焦距(像距变化不大)四、解答题(共30分)27、(6分)(1)补全下列光路图。(2)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答案】(1) (2)28、(8分)如图所示,小科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1)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1,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观察到另一亮点B点会移动到点________(填“B1”或“B2”);(2)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下移至B2,应使水面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答案】(1)顺时针;B1 (2)上升;不变29、(8分)小江在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规律”时,用到的器材及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先探究了光由空气进入玻璃的情形,并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入射角i 0° 15° 30° 45° 60° 75° 90°折射角r ★ 9.8° 19.7° 28.3° 35.3° 40.6° 41.8°(1)表格中“★”处的数据是______;(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调整玻璃砖与激光笔的位置,使光线由玻璃进入空气;当入射角为30°时,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分析可知此时折射角γ的大小大致在______;A.30°与45°之间 B.45°与60°之间 C.60°与75°之间(4)小江实验时发现,当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且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他查阅资料得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现有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制成,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乙所示,则关于这束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答案】(1)0°(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B(4)C30、 (8分)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介质种类 v/(m·s1) 介质种类 v/(m·s1)水(5℃) 1450 冰 3230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水(20℃) 1480 软木 500海水(25℃) 1500 铁(棒) 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求海水深度是多少米;(3)我们能不能用超声测位仪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________【答案】(1)温度;介质(2)3000米(3)不能,月球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6学年八年级 科学10月份月考模拟卷(学生版).docx 2025—206学年八年级 科学10月份月考模拟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