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吉林省吉林市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诗人之一,其影响非常深远。有人论杜甫诗,称其为“诗史”,这是看到了杜甫诗作之现实主义的一面,这其中犹有史学价值的当数他的“三吏”与“三别”。令人惊讶的是,杜甫诗作中不乏包含“物理”一词的作品,他甚至为“物理”这门学科提供了最正确的定义。
杜甫对物理的定义见于《盐井》一诗:
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
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
汲井岁榾柮(gǔ),出车日连连。
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
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阗(tián)。
我何良叹嗟,物理固自然。
这首《盐井》描述了用木制水车从井中汲取卤水、用大锅煮盐的场景,以及后续官盐买卖中的曲折,最后引出了“我何良叹嗟,物理固自然”的感叹。食盐,学名氯化钠(NaCl),是生命的必需品,因为生命自水中来,而水体中一般来说会溶解足够多的矿物质,特别是氯化钠。地表上的水大部分是咸的,淡水是例外。陆地上如人类这样的大型动物饮用淡水,但是又要规律地摄入盐分,其对盐的需求的优先级不亚于对食物本身的需求。滨海地区可以用海水晒盐,内陆地区则是从盐矿、盐湖获取盐。如果地下水的盐分够高,则可以凿盐井汲水煮盐——把卤水烧开让水分蒸发掉,盐就结晶出来了。这首《盐井》诗,杜甫有自注“盐井在成州长道县,有盐官故城”,这应该是在今甘肃天水地区。过去由于运输能力太差,任何稍微远离盐产地的地方都缺盐,因此盐是极珍稀、极昂贵的生活物资。盐业官办,官方渠道流通的盐即是官盐;有官办就有走私,走私渠道流通的盐即是私盐。盐业是一个理解人类历史特别是有经济行为以来的演化过程的重要窗口。不管官盐、私盐,倒手就要加价,因此才有了诗中的这句“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以一斛五斗论,这一次倒手价格就涨到四倍之多。对这种事儿,有啥好感叹的呢,事理儿本就是这样的啊。杜甫诗中的“物理”一词,应分开作“物—理”解。物,指实在的存在,理则是指存在之间的关系、存在所遵循的原则,后者可谓之道。
杜甫的这半句“物理固自然”,笔者以为可以作为物理学这门学科的中文定义。不妨就把“物理”依中文字面理解为“存在—存在之道”。近代物理学来自西方,西语中的物理都是对希腊语φ σι 的转写,如英文的physics。而φ σι 恰是大自然的意思。我们现在一般把英语nature翻译成“自然”,这是误解,nature一词本意与生殖、生长有关,nature在很多地方对应我们汉语的“禀赋,生来就有的特征”的意思。唐代钱起的《过瑞龙观道士》有句云“灵山含道气,物性皆自然”,笔者斗胆将其英译为The nature of matters is of all physics。物理学的nature(生来的秉性)就是它囊括万物,世间一切存在都是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就是关于大自然的学问(①我们的小学有“自然”课算歪打正着?)。
杜甫诗作中多次使用“物理”一词,他不仅提供了“物理固自然”的定义,还指出了物理学者应有的情怀以及学习、研究物理时应有的态度。杜甫在《赠郑十八贲》一诗中有“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句。②虽然杜甫原意也许是要说“(郑贲的)高尚品格属于本性天然”,但后人宁愿将之曲解为“品格高尚方得见事物之理趣”。有一副广为流传的对联“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可资为证。杜甫还为我们指明了学习物理、究问物理时的正确心态,见于其《曲江二首》之一,诗曰: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笔者作为一个物理学工作者,因为“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仔细推究存在之理,应该有行乐的心态,何必让虚名来缚自己呢!)这句而愈加佩服杜甫。杜甫的这句诗,我真心希望我们的老师们把它带进各级课堂,让广大的学子们都能体会杜甫的这种境界。追求学问、追求真理是否非要抱着行乐的态度?那大可以商榷,但是不要追求浮名绊身却是属于高境界的识见。给大家讲个有说服力的实例吧。量子论奠基人、物理学巨擘普朗克年轻时在慕尼黑大学求学时,教授约利对他说“干嘛学物理啊,物理没啥做的啦”。普朗克回答道:“我没想有什么成就,我就是想学会物理。”“我就是想学会物理”,就是这么朴素的想法,让普朗克后来成了量子论的奠基人、相对论的奠基人和统计力学的奠基人,基本物理常数中的玻尔兹曼常数和普朗克常数都是普朗克引入的。③不知道晚年的普朗克会不会说“我没想有什么成就,我就想开创一个新时代”!默诵杜甫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以及“高怀见物理”,对照自己这些年来学物理、做物理时的心态,笔者感到实在惭愧,且觉得自己没学会物理这件事儿从物理上讲得通。
(摘编自曹则贤《物理视角读唐诗》)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三吏”“三别”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极具史学价值,但人们大都忽略了其中独特的“物理”认知视角。
B. 英语physics源于希腊语φ σι ,后者意为大自然,侧重万物本质规律,与英语nature的本意侧重其实不相同。
C. 根据对联对仗的要求以及上下文来看,“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下联意思是:心境平和能保持天真之心境。
D. 在杜甫的《赠郑十八贲》和《曲江二首》两首诗中,可见物理学者应有的情怀、态度,但作者对其并非一味认可。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盐业倒手加价情况的存在之“理”应包括:运输能力有限导致盐的稀缺,供需失衡。
B. 杜诗中“物理”一词蕴含对事物规律的探索,与《礼记》“致知在格物”的观点有相似性。
C. 倘若同桌问“什么是物理学”,你借用杜甫诗句“物理固自然”作为定义,可以合理阐释。
D. 文章多处使用假设性、猜测性表述,如三处画横线的部分,主要增添论证的生动趣味性。
3. 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因为生命起源于水,且水体大多溶解着包括①______,食盐因此成为了与人类生存紧密相连的生命必需品。不同地区获取盐的方式各不相同:滨海地区采用海水晒盐的方法,②______,而杜甫《盐井》所描绘的,正是内陆地区凿盐井汲水煮盐的场景——用木制水车从井中汲取高盐分的地下水,再通过③______,最终让盐结晶析出。
4. 同桌认为“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获得高分、荣誉”,请根据本文向同桌表达你的看法。要求:使用引证法,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5. 本文探析杜诗《盐井》《曲江二首》等之物理视角,苏轼《石钟山记》一文同样理趣盎然,发人深思。杜诗和苏文中的“理”趣有何异同?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叶三卖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人了。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的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这样一种风俗,早早就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于是就都依了他。
叶三还是卖果子。他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爱他的画。季匋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两笔,凑着壶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执笔接着画。画一张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他给季匋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态,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时候,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有时季匋民画了一张,不满意,团掉了,叶三捡起来,过些日子送给季匋民看看,季匋民觉得也还不错,就略改改,加了题,又送给叶三。季匋民送给叶三的画都是题了上款的。叶三也有个学名。他五行缺水,起名润生。季匋民给他起了个字,叫泽之,送给叶三的画上,常题“泽之三兄雅正”,有时题“画与叶三”。季匋民还向他解释:以排行称呼,是古人风气,不是看不起他。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不卖?”“一张也不卖!”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棺材里。
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叶三看了他的名片,这人的姓很奇怪,姓“辻”,叫“辻听涛”。一问,是日本人,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他收藏的季匋民的画的。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辻听涛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辻听涛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
(节选自汪曾祺《鉴赏家》,有删改)
文本二:
一个作家读很多书,但是真正影响到他的风格的,往往只有不多的作家,不多的作品。有人问我受哪些作家影响比较深,我想了想:古人里是归有光,中国现代作家是鲁迅、沈从文、废名。
我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道归有光善于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归有光自称他的文章出于欧阳修。读《泷冈阡表》,可以知道《先妣事略》这样的文章的渊源。但是归有光比欧阳修写得更平易,更自然,他真是做到“无意为文”,写得像家常话似的。他的结构“随意曲折”,若无结构。他的语言更接近口语,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衔接处若无痕迹。他的《项脊轩志》:“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话没有说完,就写到这里。想来归有光的夫人还要向小妹解释何谓阁子的,然而,不写了。写出了,有何意味?写了半句,而闺阁姊妹之间闲话神情遂如画出。这种照生活那样去写生活,是很值得我们今天写小说时参考的。我觉得归有光是和现代创作方法最能相同,最有现代味儿的中国古代作家。
(节选自汪曾祺《论风格》)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从叶三卖果写起,再到写叶三拒绝儿子的请求,坚持给季四爷送果,由此引出二人平实坦诚的知己之交。
B. 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且很少应酬,但对叶三另眼相看,体现出他率性而为的名士风范,也衬托出叶三的鉴赏功力和真诚态度。
C. 叶三能从“花乱”的细节看出季匋民所画紫藤花里有风,体现出他敏锐的观察力与独到的鉴赏力。
D. 文本一为读者展现了叶三和季匋民友谊,而结尾处季匋民的画和叶三一起被埋,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带有浓厚的悲剧意味。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花费笔墨写叶三的儿子们,乍看与“鉴赏家”没有关系,实则通过写两个儿子正面衬托叶三欣赏艺术的执着。
B. 文本一写季匋民“画一张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看似闲笔,却与叶三送果的情节相呼应,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 文本一的语言通俗而又雅致,季匋民画画的习惯、为紫藤画题词、给叶三起的字,都很具有现代风意味。
D. 在作者看来,欧阳修、归有光和鲁迅、沈从文、废名等人的创作风格虽有不同,总体上却是一脉相承的。
8. 叶三是卖果子的,文本一中为何称其为“鉴赏家”?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 根据文本二的内容,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汪曾祺作品风格受归有光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藩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奏言:“秦项梁、唐庞勋、元方谷珍辈往往起东南。今东南民力已竭,加水旱洊臻,去冬彗扫天津,直吴、越地。乞召还织造内臣,敕抚按诸臣加意拊循,以弭异变。”帝不从。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美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选自《明史·徐恪传》)
材料二:
明代著名清官海瑞在为徐恪题写的《徐恪家谱像赞》中称:“官都御史,纠察分明;方伯布政,四海驰声;冰心铁面,肝胆稜稜;卓哉殿柱①,朝野肃清;我欲效之,诚恐未能;读君遗策,敢以不文②。”
(选自《徐恪家谱像赞》)
[注]①殿柱:朝廷栋梁。②“不文”:未能充分表达心意或文字不够精练,即担心自己的理解不足以完全传达情感。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至则值A岐王之国B中C使携盐D数百艘E抑卖F于民G为恪所持H阻不行。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才,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乃”意思不相同。
B. 陈,chén,列举,与《陈情表》文题中的“陈”读音相同,意义不同。
C. 坐,因……获罪,与《苏武传》中“副有罪,当相坐”的“坐”意思相同。
D. 敢,冒昧地,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敢”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乐、义宁二王诬告徐恪克扣禄米,查无实据后,朝廷反以误入端礼门之罪处罚徐恪。
B. 徐恪调离河南时,百姓自发罢市哭泣相送,属吏亦赠金给徐恪,可见其深得民心。
C. 海瑞赞徐恪“冰心铁面”,如文本一他做湖广巡抚时,有权贵家族滥征工匠,他坚决不许。
D. 徐恪晚年因病辞官,而海瑞在《徐恪家谱像赞》中自谦“诚恐未能”,表达对徐恪为官做人的仰慕。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召还织造内臣,敕抚按诸臣加意拊循,以弭异变。
(2)大臣进用,宜出廷推。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
14. 海瑞称徐恪“卓哉殿柱”,徐恪在为官上,有哪些方面值得后世从政者学习?请你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武帝的陵墓。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两句分别点出“苏武”与“庙”,“魂销”写出情绪,笔墨精炼,真切传神。
B. 颔联概括了苏武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把环境、经历、心情相互交融一起。
C. 颈联遥承首句,写苏武“回日”的所见所感,由“回日”反衬“去时”更增感慨。
D. 尾联中的“空”“哭”两个字形象生动,更真实感人的展现出归国后苏武的形象。
16. 同样是借写英雄抒情,本诗与杜甫《蜀相》在对英雄的情感、自我寄托和语言风格三方面均有所不同,试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李在班级小组合作中,总把自己不愿意做的烦琐任务推给同学,组长耐心劝导他,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提醒他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2)有些同学习惯于照抄经典名句,而不注重领会其思想,汲取其智慧,俗话称其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师说》中也有类似的评价,为“_______,_______”。
(3)与下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有“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5年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于8月7日至17日在四川成都举办。①即使不像奥运会已有百年的荣光,②但世界运动会也已经有了44年的历史。③由于成为奥运项目的门槛太高的缘故,④在上世纪70年代,⑤一些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决定另辟蹊径自己“搭台”。1981年,第一届世运会应运而生,在莫斯科夏季奥运会之后一年举办。和奥运会一样,世运会周期也是4年,于每次奥运会一年后举办,截至目前共举办了11届,是非奥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
__________。它像体育界的创新实验室,为那些( )的小众项目提供了舞台。在这里,人们能看到体育舞蹈的优雅转身、棍网球划出的凌厉弧线,能见证桑搏比赛中的顽强拼搏、荷球场上的青春飞扬……世运会项目或许不为大众熟知,但精彩纷呈,颇具观赏性与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武术和龙舟这两个极具中国特色的项目将亮相成都世运会,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体育的魅力。简而言之,世运会是各类非奥和小众项目的大舞台,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流的大平台。
18.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说奥运会是“宝藏”,那么世运会就是“顶流”
B. 如果说世运会是“顶流”,那么奥运会就是“宝藏”
C. 如果说奥运会是“顶流”,那么世运会就是“宝藏”
D. 如果说世运会是“宝藏”,那么奥运会就是“顶流”
20. 填入文中第二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具特色 B. 无人问津 C. 鲜为人知 D. 别具一格
21. 下图是2025年成都世运会吉祥物“蜀宝、锦仔”。请结合图注,说明其设计理念。
注:大熊猫的内耳采用成都芙蓉花瓣造型,服饰纹样结合蜀锦工艺与绿水青山意象;川金丝猴耳朵灵感源自三星堆文物,太阳神鸟纹饰点缀服饰文化图案。
22. 论文写作常通过解决一个个紧密关联的问题来完成。请写出两个问句,作为本文的写作提纲。
三、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出自《孝经》,是古代士人普遍恪守的价值观。立身即安身立命,进可做出可立于世间的事业,退能找到安顿灵魂的归宿;行道即坚守道义、正道直行,做于公有利的事情。扬名,不过是立身、行道后自然的结果罢了;更强调扬名于“后世”而非“当世”,足以让我们体会到立身和行道的分量。
无数历史名人正是深刻认识和把握了立身、行道和扬名的关系,并践行一生,才被世代所铭记;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却直接把名利当作了目的。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以“立身、行道和扬名”为主题,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1. A 2. D
3. ①. 氯化钠在内的矿物质 ②. 内陆靠盐矿、盐湖或盐井 ③. 大锅煮熬使水分蒸发/煮水蒸发水分的方式
4. 示例:杜甫说“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故学习科学知识可以追求高分、荣誉,但更应该享受探索的乐趣。就像普朗克,抱着“只想学会物理”的纯粹想法,最终却成了伟大科学家。所以只有真心热爱、专注知识本身,才能真正学好知识,收获成长。
5. 同:都重视从具体实践与事物观察中获取对事物规律的理性认知。
异:①本文关注到杜诗对现象背后的自然属性、规律之“理”的认识,还包含顺应规律而行乐,不要追求浮名的人生之“理”。②苏文通过疑前人之说而验之以实,强调质疑辨伪精神;通过批判主观臆断的认知方式,侧重突出严谨求实的探究态度。
【答案】6. D 7. B
8. ①季匋民作画时,不让其他人在旁边观看,只让叶三一个人看着,叶三给他磨墨、抻纸等,他成为第一个“鉴赏”季匋民画作的人。②叶三对画有一定的鉴赏力。他懂得季匋民的画,对季匋民作品的赞赏发自肺腑,不假充内行,大都能用一句话说出他的画的好处。(或: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③叶三对季匋民的画作异常珍惜。别人出很高的价钱,他也不卖,并吩咐儿子在自己死后将季匋民的作品装进棺材,体现了“鉴赏家”对艺术品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
9. ①语言方面:语言生活化,接近口语,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显示出清淡的文笔。文本一中对人物和事件的介绍与叙述,都贴近生活现实,叶三与季匋民的对话简洁明了,三言两语间便反映出两者的默契。②结构方面:“随意曲折”,安排自然。文本一中,开头介绍“第一个”画家和鉴赏家,下文对叶三送果子、叶三拒绝卖画等情节的安排,自然合理。③选材方面:多写平常的人和事,平易自然,照生活那样去写生活。比如文中叶三“是个卖果子的”,围绕他写了一些日常生活事。
【答案】10. BEG
11. C 12. C
13. (1)(我)恳请召回派往江南督造织品的宦官,并敕令巡抚、巡按等官员用心安抚百姓,以消除灾异。
(2)大臣的任命,应经朝廷推举。臣一生不靠旁门左道晋升,请罢免臣职。
14. ①大胆改革,整肃官场:任巡抚时裁撤徽王府违制官吏,上奏汰冗官、清赋税等政策;
②不惧豪强,执法公平:在辖区“抑豪右,祛奸弊”,执法严明不避宗室;
③心怀百姓,为民请命:阻宦官强卖私盐、请缓户部催税、反对增设三司扰民;
④为人清廉,两袖清风:拒收属吏赠金。
【答案】15. C 16. 情感上,本诗对苏武多同情赞美,《蜀相》对诸葛亮多惋惜敬仰;自我寄托上,本诗借苏武抒身世之感,《蜀相》借诸葛亮表报国之志;情感特点上,本诗含蓄深沉,《蜀相》沉郁顿挫。
17.【答案】 ①. 己所不欲 ②. 勿施于人 ③. 小学而大遗 ④. 吾未见其明也 ⑤. 金伐鼓下榆关 ⑥. 旌旆逶迤碣石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答案】18. ①句修改为:虽然不像奥运会已有百年的荣光。(或“②句修改为:世界运动会也已经有了44年的历史。”)③句修改为:由于成为奥运项目的门槛太高。
19. C 20. B
21. 示例:“蜀宝”以大熊猫为原型,体现憨厚朴实的气质;“锦仔”以川金丝猴为原型,象征机灵勇敢的活力。吉祥物以大熊猫、川金丝猴为原型,以“双宝”为文化载体,展现了成都生态宜居、热情友好、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形象。
22. ①世界运动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运动会?(或“世界运动会与奥运会有何不同?”) ②世界运动会有哪些比赛项目和特色?
23.略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