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我的战友邱少云-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 我的战友邱少云-课件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我的战友邱少云
六年级上册
1952年10月11日,抗美援朝中,朝鲜391高地反击战前夜,邱少云随部队潜伏,以待次日傍晚配合大部队进攻。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课文
理解词语
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山间的平地。
( ):隐藏;埋伏。
( ):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 ):一点儿也不动。
( ):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山坳
潜伏
居高临下
呻吟
纹丝不动
练一练
C
默读课文,梳理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整体感知
天亮以前,我们在391高地的山坳里,找了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潜伏起来。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晒干了我们身上的寒霜,早上冻麻了的腿也开始暖和起来。我们本来打算趁这时候在温暖的阳光下睡一会儿,因为已经熬了整整一夜,而且当天晚上还有激烈的战斗在等着,需要养养精神,好完成晚上的战斗任务,可是我怎么也合不上眼睛。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
我发现这条干涸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
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我们全靠身上的伪装掩护自己。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向敌人阵地上轰击,
1
我的战友邱少云
2
3
4
5
1-6:成功潜伏,急盼歼敌。(起因)
山顶上不时地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地被掀翻了。炮兵的轰击不但摧毁了敌人的一部分工事,便于我们晚上突击,而且把敌人打得躲进隐蔽洞里,保证了潜伏部队的安全。
看到山顶上敌人被我军炮火轰击的情景,我只盼望快点儿天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看看太阳,却老是停在原来的地方,就像钉住了似的。
约莫11点钟的时候,突然一发烟幕弹飞来,在附近爆炸了,一排一排的炮弹跟着打过来。显然,狡猾的敌人对他们阵地前沿的安全极不放心,又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到这一带来搜索,只好把看家本领“火力警
戒”拿出来了。
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着,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恶毒的敌人竟使用燃烧弹来进行搜索了。
不一会儿,火已经烧到我面前,火苗子一伸一伸的,烤得我脸上热辣辣地疼。幸而面前有一堆不长草的乱石头挡着,火才没烧到我身上。
忽然,一阵浓重的棉布焦味钻进我的鼻子,我扭头一看,哎呀!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他的棉衣已经烧着了,浑身火苗乱窜,看样子是溅上了燃烧弹的油液。趁着风势,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
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
7
8
6
9
10
11
7-13:严守纪律,壮烈牺牲。(发展)
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不仅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准备了好久的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
我的眼睛。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黄昏时,我们勇猛地冲上了敌人的阵地。在391高地上沸腾着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
  我当时的感觉,仿佛邱少云同志并没有牺牲,他和我们一起向敌人冲锋!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12
13
14
15
16
14-16:英勇战斗,缅怀战友。(结果)
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运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地方。
精读课文
天亮以前,我们在391高地的山坳里,找了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潜伏起来。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晒干了我们身上的寒霜,早上冻麻了的腿也开始暖和起来。我们本来打算趁这时候在温暖的阳光下睡一会儿,因为已经熬了整整一夜,而且当天晚上还有激烈的战斗在等着,需要养养精神,好完成晚上的战斗任务,可是我怎么也合不上眼睛。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
我发现这条干涸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
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我们全靠身上的伪装掩护自己。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向敌人阵地上轰击,
1
我的战友邱少云
2
3
4
5
“点” 的描写
“面” 的描写
执行任务的环境是一个面,表明环境的恶劣和危险。
想一想邱少云的身上是怎么着火的。
山顶上不时地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地被掀翻了。炮兵的轰击不但摧毁了敌人的一部分工事,便于我们晚上突击,而且把敌人打得躲进隐蔽洞里,保证了潜伏部队的安全。
看到山顶上敌人被我军炮火轰击的情景,我只盼望快点儿天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看看太阳,却老是停在原来的地方,就像钉住了似的。
约莫11点钟的时候,突然一发烟幕弹飞来,在附近爆炸了,一排一排的炮弹跟着打过来。显然,狡猾的敌人对他们阵地前沿的安全极不放心,又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到这一带来搜索,只好把看家本领“火
力警戒”拿出来了。
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着,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恶毒的敌人竟使用燃烧弹来进行搜索了。
不一会儿,火已经烧到我面前,火苗子一伸一伸的,烤得我脸上热辣辣地疼。幸而面前有一堆不长草的乱石头挡着,火才没烧到我身上。
忽然,一阵浓重的棉布焦味钻进我的鼻子,我扭头一看,哎呀!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他的棉衣已经烧着了,浑身火苗乱窜,看样子是溅上了燃烧弹的油液。趁着风势,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
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
7
8
6
9
10
11
了解邱少云身上着火的原因。
敌人对阵地前沿的安全极不放心
没有胆量冒着炮火搜索
→敌人焦急、慌张又畏惧
一排一排的炮弹
竟使用燃烧弹
附近的荒草着火,火烧到邱少云身上
气氛徒然紧张

读第12、13自然段,比较两者的异同。
内容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第12自然段
第13自然段
都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抓住了“我”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烘托了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危险处境和“我”的痛苦心情。
通过对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描写,直接表现出邱少云的人物特点。
邱少云有 ,有
高度觉悟。
像千斤巨石
纹丝不动
没有一声呻吟
比喻
坚强的意志
生命来保证战斗胜利的
不惜牺牲自己的
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是怎么做的?
如何理解“纹丝不动”一词?
必须“纹丝不动”
离敌人特别近、敌人居高临下
全靠身上伪装、不让敌人发现
部队重大损失、作战计划落空
自觉遵守纪律、钢铁般的意志
为什么不能灭掉邱少云身上的火呢?
方法一:
邱少云跳出来,就地打滚
灭火方法
方法二:
战友跳过去,扯掉衣服
被哨兵发现
严重后果
部队遭受损失
作战计划落空
你认为邱少云是一个怎样的人?
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不仅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准备了好久的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
我的眼睛。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黄昏时,我们勇猛地冲上了敌人的阵地。在391高地上沸腾着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
  我当时的感觉,仿佛邱少云同志并没有牺牲,他和我们一起向敌人冲锋!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12
13
14
15
16
像千斤巨石
纹丝不动
没有一声呻吟
你认为邱少云是一个怎样的人?
看着战友被烈火烧身,“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不仅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准备了好久的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
我的眼睛。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黄昏时,我们勇猛地冲上了敌人的阵地。在391高地上沸腾着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
  我当时的感觉,仿佛邱少云同志并没有牺牲,他和我们一起向敌人冲锋!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12
13
14
15
16
担心 不敢 不忍 忍不住
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复杂矛盾的心理
担心、紧张
比喻
痛苦
文章描写“我”的心理的作用。
“我” 邱少云
心理活动
表现
坚强的意志
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勇猛地冲上敌人的阵地
沸腾着激动人心的口号
仿佛邱少云并没有牺牲
和我们一起向敌人冲锋
战友们备受鼓舞
品析文章结尾的特色和作用。
特色:以邱少云牺牲的日期结尾。
作用:1.饱含“我”无限的怀念、崇敬;
2.强化读者对这个日期的记忆。
英勇献身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忘不了
练一练
C
课堂小结
邱少云
“我”
永远铭记
我的战友邱少云
隐蔽好→像千斤巨石→壮烈牺牲
盼望→心紧缩着(紧张)
→心如刀绞(悲痛)
文章主旨
作者以目击者的身份回忆了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赞颂了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下次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