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9张PPT)07第7课我国的经济发展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考点 考题 考情分析贯彻新发 展理念 2024·江西卷,4;2024·全国新课标 卷,14;2024·北京卷,13;2024·安 徽卷,17;2023·山东卷,3;2023·全 国新课标卷,14;2023·湖南卷,5; 2022·天津卷,4;2022·广东卷,4 高考命题主要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为情境,侧重对新质生产力、实体经济发展、城乡协调、考点 考题 考情分析构建新发 展格局 2024·甘肃卷,4;2024·浙江1月选考,5; 2024·江苏卷,4;2024·黑吉辽卷,3; 2024·山东卷,4;2024·山东卷,17; 2023·福建卷,2;2023·湖北卷,3;2022·重 庆卷,1;2022·江苏卷,4 区域协调、开放型经济建设等知识的考查。其中非选择题考查比例较高,侧重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和措施的考查(续表)考点一 贯彻新发展理念考点二 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抽丝剥茧 考点突破作业手册答案速查【听】答案速查【作】全体人民理念动力不平衡联动公平正义美好生活需要新发展理念首要任务主题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实体经济乡村区域对外开放教育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含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原因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考点一 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 ①发展为了人民,就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发展依靠人民,就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续表)[提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不同模块的体现党的立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历史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者人民利益 人民群众对切身利益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民生思想 民生无小事,民生关系到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国家性质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要尊重和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自觉把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的主体地位作为不懈追求的实践目标和价值目标,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群众路线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造福世界 中国人民追求的中国梦,与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相通的。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各国人民(续表)2.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1)为什么时代 需要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人民 需要 为了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是什么发展 理念 解决问题 地位、必要性 具体措施要求创新 发展 发展动力 发展动力决定 发展速度、效 能、可持续性, 创新是第一动 力 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发展 理念 解决问题 地位、必要性 具体措施要求协调 发展 发展不平衡 协调是持续健 康发展的内在 要求,是发展平 衡和不平衡的 统一 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续表)发展 理念 解决问题 地位、必要性 具体措施要求绿色 发展 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 人与自然是生 命共同体。绿 色是永续发展 的必要条件和 人民对美好生 活追求的重要 体现,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续表)发展 理念 解决问题 地位、必要性 具体措施要求绿色 发展 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 是关系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的 千年大计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续表)发展 理念 解决问题 地位、必要性 具体措施要求开放 发展 发展内外 联动 开放带来进步, 封闭必然落后, 开放是国家繁 荣发展的必由 之路 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续表)发展 理念 解决问题 地位、必要性 具体措施要求共享 发展 社会公平 正义 共享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 本质要求 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续表)发展 理念 解决问题 地位、必要性 具体措施要求联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 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 能相互替代 (续表)[提醒]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表述基本 原则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发展 方向 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引领作用,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发展 基础 构建科技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体系,加强科技基础条件自主保障主体 活力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分配 制度 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深化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续表)1.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必须充分发挥科技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的作用。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3.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考向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典例1】 [2023·海南卷]“春色满园关不住”,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不仅道出了浓郁春色,也暗含着些许隔栏相望的怅惘。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无界公园,拆墙透绿,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市民获得了更加开阔的观景视野、休闲空间。建设无界公园是( )①深化与细化现代城市管理的必由之路 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有力举措 ③维护社会稳定和城市秩序的内在要求 ④“以人为本”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建设无界公园有利于深化与细化现代城市管理,但不是“必由之路”,①错误。建设无界公园,使市民获得了更加开阔的观景视野、休闲空间,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②符合题意。建设无界公园与“维护社会稳定和城市秩序”无必然联系,③不符合题意。拆墙透绿,完善各种服务设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了“以人为本”理念,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考向二 贯彻新发展理念【典例2】 [2024·江西卷]2024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一般来说,耐心资本可以承受短期波动,为长期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壮大耐心资本,旨在( )①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功能 ②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风险 ③培育高风险喜好投资理念 ④拓宽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一般来说,耐心资本可以承受短期波动,为长期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这说明壮大耐心资本旨在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功能,拓宽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①④正确;耐心资本可以承受短期波动,为长期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并不能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风险,②错误。壮大耐心资本的目的并不是培育高风险喜好投资理念,③错误。【典例3】 [2024·浙江1月选考]国外某汽车公司的上海超级工厂建成以来,不断扩大与本土供应商伙伴的深度合作,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截至2023年12月,该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95%,本土一级供应商超过400家。这说明( )①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能够优化资源配置 ②扩大生产合作是开放发展的主要方向 ③内外联动有助于推动经济繁荣发展 ④扩大生产合作需要提高本土厂商在生产链中的占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开放发展。国外某汽车公司的上海超级工厂建成以来,不断扩大与本土供应商伙伴的深度合作,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体现的是开放发展的作用,说明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内外联动有助于推动经济繁荣发展,①③符合题意;题意不能说明扩大生产合作是开放发展的主要方向,②排除;题目强调的是扩大生产合作的作用,而不是扩大生产合作需要提高本土厂商在生产链中的占比,而且扩大生产合作不一定要提高本土厂商在生产链中的占比,④排除。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原因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内涵 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考点二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续表)[提醒]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高质量发展的表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2.构建新发展格局内涵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 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措施 扩大 内需 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措施 建设现 代化产 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续表)措施 全面推 进乡村 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续表)措施 促进区 域协调 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高 水平对 外开放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续表)总要求 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续表)[提醒]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3.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内涵 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特征 第一,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第二,新质生产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第三,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第四,新质生产力以深化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第五,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社会影响具有广泛性和革命性(续表)意义 ①经济现代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顺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构筑新竞争优势和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实践回应②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可以带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调整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续表)意义 ③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推动生产创新,从而为消费创造动力;可以提高产品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拓宽国际市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④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续表)措施 ①科技创新:举全国之力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②新型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经济新业态、新模式。③供给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供应链、产业链现代化。④实体经济:全面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⑤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⑥深化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为形成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续表)1.当前,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应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建设新发展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4.要充分发挥消费和出口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投资、消费、出口属于需求侧,而不是供给侧改革的内容。5.要发挥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立身之本作用。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立身之本;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考向一 构建新发展格局【典例1】 [2024·甘肃卷]从淄博烧烤,到哈尔滨冻梨,再到天水麻辣烫,近年来,多城市借助特色美食突然网上走红。这些网红城市抢抓机遇,提升城市品质,成功变线上“流量”为线下“留量”,多措并举,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大发展。下列关于这一现象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①网红城市名气攀升,各地游客纷纷前往打卡②政企联动多措并举,助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③政府优化消费环境,线上线下放大流量效应④地方美食走红网络,所在地成为旅游目的地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①C.④→②→③→① D.④→①→③→②√[解析] 多城市借助特色美食突然网上走红,美食所在地成为旅游目的地,④排第一位。网红城市名气攀升,各地游客纷纷前往打卡,①排第二位。政府优化消费环境,成功变线上“流量”为线下“留量”,线上线下放大流量效应,③排第三位。网红城市抢抓机遇,政企联动多措并举,提升城市品质,助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②排第四位。因此,正确的传导过程是④→①→③→②。故本题选D。借题发挥认识我国的经济结构优化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比例的调整,激发了生产资料活力,促进生产发展产业结构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调整升级;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能源,实现节能减排城乡结构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收入结构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消费结构 提高居民生活消费中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比重,降低生存资料比重供需结构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市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续表)【典例2】 [2024·浙江6月选考]2023年,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消费扩投资,实现了全年5.2%的经济增长。全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11.4%,其中消费的贡献率为82.5%,比2022年的39.4%有较大增长。据此可以推断,2023年我国( )①出口拖了经济增长的后腿 ②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2022年减小③国内循环主体作用凸显 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已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根据题干信息,2023年我国促消费扩投资,实现了全年5.2%的经济增长;全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11.4%,其中消费的贡献率为82.5%。这从反面说明出口拖了经济增长的后腿,①正确。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说明国内循环主体作用凸显,③正确。仅由题干信息无法判断2023年我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2022年减小,②排除。2023年我国消费的贡献率较2022年有较大增长,说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仍在,④错误。故本题选B。【方法技巧】认识新发展格局考向二 发展新质生产力【典例3】 [2024·江苏卷]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劳动生产率为31.3万元/人,是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劳动生产率的2.1倍。2023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与2022年相比大幅增长(如图所示),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7%。材料表明( )①科技产出呈现出高质量增长的特征 ②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③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④技术要素正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材料强调近年来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我国科技产出呈现出高质量增长的特征,技术要素正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也没有提到“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②③排除。故本题选B。【方法技巧】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措施 ①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科技要素收入分配;④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推进国际科技合作;⑤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导作用,引领社会资本投入意义 ①生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消费:创造消费动力,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外需。③分配: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拓宽居民收入来源;带动创业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④交换:优化市场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续表)考向三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典例4】 [2024·黑吉辽卷]下表显示了中国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3》)。1992—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和第一产业部分经济指标年份(年) 城镇化 率(%) 第一产业占三次产业总量比重 第一产业GDP(亿元)就业占比 (%) GDP占比(%) 1992 27.5 58.5 21.3 5 800.3 2002 39.1 50.0 13.3 16 190.2 2012 53.1 33.5 9.1 49 084.6 2022 65.2 24.1 7.3 88 345.1 注:三次产业为第一、二、三产业总称。结合表中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城镇化为第二、三产业提供丰富的劳动力 ②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负相关 ③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伴随着三次产业结构的升级④城镇化水平决定了三次产业间产值差距的大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表格显示,1992—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逐步提高,而第一产业就业占三次产业就业总量比重逐步降低,这说明城镇化为第二、三产业提供丰富的劳动力,①符合题意。表格显示,1992—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和第一产业GDP均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正相关,②错误。表格显示,1992—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和第一产业GDP均在逐步提高,而且第一产业GDP占三次产业GDP总量逐步减少,这意味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伴随着三次产业结构的升级,③正确。城镇化水平会影响三次产业间产值差距的大小,而不是“决定”,④错误。故本题选A。借题发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制机制 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产业调整 引入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延长农村产业链基础设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人才培养 培育新型农民,培育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分配制度 完善农村分配制度,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激发农村消费活力(续表)作业手册一、选择题1.[2025·海南海口调研]2024年是南水北调计划实施10周年。这一工程的成功实施,为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提供了充足的饮水和灌溉资源,更彰显了中国政府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这反映我国( )①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 ②促进人民实现共同富裕③坚持市场和政府相结合 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南水北调计划的成功实施,为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提供了充足的饮水和灌溉资源,更彰显了中国政府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这反映我国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①④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没有体现促进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也没有体现坚持市场和政府相结合,②③不符合题意。2.[2025·河北廊坊期中]在江西省资溪县,当地依托3万多公顷毛竹资源打造竹科技产业园,涵盖上游竹拉丝、中游竹板、下游竹家居等产业,不仅提升了生态产品附加值,也让一个个生态产业链从绿水青山间“长出来”。在四川省丹棱县,当地守好生态家底,发展“美丽经济”,探索打造了“民宿+度假”的乡村旅游新模式,让好风光变成村民的“金饭碗”。两地农民捧上“金饭碗”( )①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②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集体经济地位 ③体现了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区域融合 ④发挥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了生态经济活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两地农民通过转变经营方式实现了增收致富,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不涉及协调发展,不涉及实现城乡区域融合,①正确,③排除。“提高了集体经济地位”的表述错误,②排除。两地农民通过绿色产业,发挥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了增收致富,④正确。故本题选B。3.[2025·山东实验中学三诊]2024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该公告明确,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积极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降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缓解房地产企业财务困难。该举措( )①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提振市场信心,激发消费活力 ②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供给,激发房地产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③有利于降低改善型住房价格,让更多消费者享受政策红利 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房企现金流,助力房地产行业去风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积极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降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缓解房地产企业财务困难。这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提振市场信心,激发消费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房企现金流,助力房地产行业去风险,①④正确。该举措有利于增加社会总需求,激发房地产企业创新创造活力,②排除。此举虽然加大了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但这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改善型住房价格降低。房价主要由土地成本、建筑成本、市场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契税优惠只是减少了购房者的部分税费支出,不是直接作用于房价的因素。③排除。故本题选B。4.[2025·广东广州调研]2024年以来,国家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对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优惠。涉及床垫、沙发、智能马桶等家居以旧换新服务热度明显上涨,成为新的消费亮点。上述举措( )①坚持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鼓励发展先进产能②贯彻了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③加强了资源循环利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④促进产供销协同联动,带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应该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①不选。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对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优惠,积极推动以旧换新活动,这有利于促进产供销协同联动,带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这也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有利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②④入选。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但不一定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受多种因素影响,③不选。5.[2025·湖南名校教育联盟联考]2024年11月8日,湖南省政府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再动员,对承接一揽子政策再部署,对稳增长各项举措再强化。从全省经济社会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态向好”的发展态势来看,下列能支撑湖南省高质量发展态势的依据是( )①立足习近平总书记湖南考察指导,打造先进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创新高地 ②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连续增长,我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增强 ③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重点行业补短锻长,发展新质生产力 ④政策效益加速释放,汽车、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拉动消费综合作用持续推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湖南考察指导为指导,立足地方实际,①说法错误。我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是国家层面,不是湖南省,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2025·陕西西安调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会议确定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工作,要求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两方面操作。据此,下列传导关系正确的是( )①实施普惠金融政策→降低实体经济税费成本→增强企业盈利预期→提振市场活力 ②降低消费贷款利率→激发居民消费贷款→增加居民消费需求量→降低恩格尔系数 ③保持资金流动性合理充裕→缓解融资难题→畅通生产链和产业链→稳定实体经济 ④实施科技金融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增强科技企业内生动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实施普惠金融政策并不能降低实体经济税费成本,①传导错误。降低消费贷款利率,有利于刺激消费需求,激发居民消费贷款,但增加居民消费需求量与降低恩格尔系数二者之间并无直接关系,②传导错误。保持资金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利于缓解融资难题,畅通生产链和产业链,从而稳定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③符合题意。科技金融拓展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能有效助力自主研发,有利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企业内生动力,为科技自立自强保驾护航,④符合题意。7.[2025·山西吕梁期中]2024年8月27日,农发行成功发行支持四川地区绿色产业发展主题绿色债券30亿元,发行期限为2年,发行利率为1.455 3%。该募集资金将用于清洁能源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此举( )①是全力服务加快建设美丽四川的务实举措 ②旨在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以提高投资者收益 ③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型 ④规范了金融机构“脱实向虚”的资金流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 农发行成功发行支持四川地区绿色产业发展主题绿色债券30亿元,该募集资金将用于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此举是全力服务加快建设美丽四川的务实举措,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型,①③正确。农发行成功发行支持四川地区绿色产业发展主题绿色债券30亿元,其目的是支持四川地区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型,并不是为了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以提高投资者收益,②排除。应该是“脱虚向实”而不是“脱实向虚”,④排除。8.[2025·四川成都调研]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商务部于2024年9月8日全文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该措施对我国制造业产生影响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助推行业投资多元化→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国内大循环格局→提高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③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进产业科技不断创新→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④增强外商投资信心→促进制造业迭代升级→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这有利于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从而增强外商投资信心,助推行业投资多元化,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①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减少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不涉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故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引进外资,不是强调拓展国际市场,且与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没有直接联系,故③错误。减少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这有利于增强外商投资信心,促进制造业迭代升级,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④正确。9.[2025·山东济宁调研]2024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1—7月,我国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3%,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有28个实现正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9%和8.4%;企业购进研发和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2.3%;全国省际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比重40.6%。据此,可以推断出我国( )①制造业发展持续向好,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②战略性新兴产业劲头十足,省际贸易潜力释放③节能降耗工作有序开展,绿色化发展扎实推进④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我国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3%,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有28个实现正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9%和8.4%,据此可推断出我国制造业发展持续向好,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①符合题意。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9%和8.4%;企业购进研发和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2.3%;全国省际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比重40.6%。据此可推断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劲头十足,省际贸易潜力释放,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节能降耗工作和实施税费优惠政策,③④排除。10.[2025·云南昆明期中]当前,我国不少地方政府正在打造一批通用航空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从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示范验证到应用推广的一体化创新发展产业生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表示,到2030年,我国将形成万亿级规模的通用航空产业市场。我国完善通用航空产业市场有利于( )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经济高速发展 ②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 ③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④创新通用航空装备应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①排除。建设从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示范验证到应用推广的一体化创新发展产业生态,表明我国完善通用航空产业市场有利于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有利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②③正确。材料不涉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④排除。11.[2025·湖北武汉调研]近年来,北方某县致力于发展马铃薯产业,打造马铃薯原种科研繁育基地。拓展产业链条,包括品种选育、种植管理、加工增值、市场营销、农业观光等各个环节,形成了闭环式产业发展。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模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了产业综合产值,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收入。可见,该县( )①以城乡协调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②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 ③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化农业 ④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城乡协调发展的说法缺乏材料信息支撑,①排除。该县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模式,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②正确。该县拓展产业链条,形成了闭环式产业发展,可见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化农业,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④排除。12.[2025·广东湛江期中]2024年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反映了我国新能源新增规模在全球新能源新增规模的占比情况,如右图。据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①我国绿色能源发展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升级的引擎②我国清洁能源设备生产水平提高,垄断了国际市场③我国积极促进能源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④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绿色能源的运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由图示数据可知,我国新能源新增规模在全球新能源新增规模的占比整体上提高,2023年我国新能源新增装机占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以上,这表明我国绿色能源发展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升级的引擎,说明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绿色能源的运用,①④符合题意。由材料不能得出我国清洁能源设备垄断了国际市场的结论,且不符合实际,②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我国积极促进能源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③不符合题意。13.[2025·湖北孝感调研]广西某地瞄准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青柑产业。农户把采摘下来的小青柑在镇上的生产车间加工制作成陈皮和青柑茶,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小小的青柑果成了该地的“致富果”。该地去年总产量达到了1900万吨,直接带动8000多人就业增收,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这告诉我们( )①适度延长农业产业链,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②坚持以城带乡,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③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有助于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 ④深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改革,助力共同富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农户把采摘下来的小青柑在镇上的生产车间加工制作成陈皮和青柑茶,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小小的青柑果成了该地的“致富果”。这告诉我们适度延长农业产业链,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出效益,①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以城带乡,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②不符合题意。广西某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青柑产业,该地去年总产量达到了1900万吨,直接带动8000多人就业增收。这告诉我们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有助于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③正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仍然归集体,而且材料中没有体现土地所有权改革,④错误。14.[2025·山东济宁期中]无人机穿行在高楼大厦间送外卖,“空中的士”成为出行新选择,农业无人机春耕显身手……当前,“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 中游 下游·钢材、工程塑料、碳 纤维、复合材料 ·芯片、电池、电机、 陀螺 …… ·无人机、传感器、 航空器 ·高端设备、数据处 理、指挥系统 …… ·低空+物流·低空+农业·低空+旅游·低空+应急……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提升民营经济市场地位,增加航空领域市场主体 ②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优化“低空经济”服务 ③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创新提升价值链 ④推广“低空+”应用场景,进而在上游占领“低空经济”产业链高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民营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民营经济市场地位”的说法错误,①排除。无人机发展迅速,“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扩展,这表明今后要更好地促进其发展,政府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优化“低空经济”服务,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创新提升价值链,②③正确。推广“低空+”应用场景,进而在下游占领“低空经济”产业链高地,而不是上游,④排除。15.[2025·吉林长春一模]辽宁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沈阳、大连“双核”引领带动作用,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辽宁沿海经济带、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加快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提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旨在( )①基础设施共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②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助力新时代东北高质量发展 ③抓牢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推动省域经济高速发展 ④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城乡融合无关,①不符合题意。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的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而非高速发展,③说法错误。辽宁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沈阳、大连“双核”引领带动作用……这些措施旨在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助力新时代东北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②④符合题意。16.[2025·山东淄博期中]2024年9月14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 452亿元,同比增长3.4%。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0 825亿元,增长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 627亿元,增长4.4%。据此,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消费成本逐步降低,激发城乡消费迅速增长 ②我国经济发展韧性较强,总体态势平稳向好 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内容结构优化④乡村消费潜力巨大,经济拉动作用日益明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并不能反映消费成本是否降低,两者无必然联系,①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可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表明我国经济发展韧性较强,总体态势平稳向好,②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不涉及消费内容结构优化,③不符合题意。2024年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4%。这说明乡村消费潜力巨大,经济拉动作用日益明显,④正确。二、非选择题17.[2025·辽宁锦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写入其中,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材料一注: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达4482家,居全球第二。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到2035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1.73万亿元,全球占比达30.6%。材料二 医学设备智能出具检查报告、智能系统30秒内生成未来10天逐6小时全球天气预报、农田里的机器自动灌溉施肥……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场景背后,都离不开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与各行各业相融合,将新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在制造业领域,某钢铁企业利用数字画像功能,针对每支钢材进行质量、效率、能耗等多维度的细致评价,为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在消费品行业,一台智能咖啡机器人,75秒就可以出一杯高品质咖啡,还可以应顾客需要生成任何图案并印在咖啡表面……在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中,“人工智能+”的能力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一个个“+”,将加出更多新突破、新模式、新机遇。(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答案]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应用场景和企业数量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答案] ①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有利于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②有利于推动科技赋能,催生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助力产业升级和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③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各行业降本增效,提升我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④有利于拓展生活消费服务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满足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18.[2025·山东济南期中]盐碱地上播种新希望。近年来,在盐碱地治理中,某地探索出“盐碱荒滩”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路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利用理论、技术、产业创新,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湿则湿,采用“林、水、土”盐碱化综合治理措施,改良盐碱地土壤结构、提高盐碱地土壤肥力,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构筑“大良田”,打造“生态绿洲”。该地充分发挥盐碱地生态修复累积效益,以“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通过“科研院所+基地+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流转农村土地2133多公顷,吸引企业参与规模化经营,打造盐碱地治理产业项目10余个,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旅游业,真正实现政府、企业与农民的“共赢”。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该地探索“盐碱荒滩”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答案]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绿色、创新发展理念,通过技术改进和产业创新,将盐碱地改造为农田、湿地等生态系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②创新农村经营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展规模经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农民生活富裕、集体经济壮大、和美乡村建设协同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第7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①全体人民 ②理念 ③动力 ④不平衡 ⑤联动 ⑥公平正义 ⑦美好生活需要 ⑧新发展理念 ⑨首要任务 ⑩主题 国内大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 实体经济 乡村 区域 对外开放 教育考点一【易错澄清】1.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3.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考向研析】【典例1】C【典例2】B【典例3】B考点二【易错澄清】1.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应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4.投资、消费、出口属于需求侧,而不是供给侧改革的内容。5.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立身之本;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考向研析】【典例1】D【典例2】B【典例3】B【典例4】A一、选择题1.B 2.B 3.B 4.D 5.D 6.D 7.B 8.B 9.A 10.C 11.C 12.B13.A 14.C 15.D 16.C二、非选择题17.(1)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应用场景和企业数量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①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有利于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②有利于推动科技赋能,催生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助力产业升级和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③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各行业降本增效,提升我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④有利于拓展生活消费服务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满足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18.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绿色、创新发展理念,通过技术改进和产业创新,将盐碱地改造为农田、湿地等生态系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②创新农村经营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展规模经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农民生活富裕、集体经济壮大、和美乡村建设协同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第7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①全体人民 ②理念 ③动力 ④不平衡 ⑤联动 ⑥公平正义 ⑦美好生活需要 ⑧新发展理念 ⑨首要任务 ⑩主题 国内大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 实体经济 乡村区域 对外开放 教育考点一【易错澄清】1.纠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纠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3.纠正: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考向研析】典例1 C [解析] 建设无界公园有利于深化与细化现代城市管理,但不是“必由之路”,①错误。建设无界公园,使市民获得了更加开阔的观景视野、休闲空间,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②符合题意。建设无界公园与“维护社会稳定和城市秩序”无必然联系,③不符合题意。拆墙透绿,完善各种服务设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了“以人为本”理念,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典例2 B [解析] 一般来说,耐心资本可以承受短期波动,为长期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这说明壮大耐心资本旨在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功能,拓宽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①④正确;耐心资本可以承受短期波动,为长期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并不能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风险,②错误。壮大耐心资本的目的并不是培育高风险喜好投资理念,③错误。典例3 B [解析] 本题考查开放发展。国外某汽车公司的上海超级工厂建成以来,不断扩大与本土供应商伙伴的深度合作,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体现的是开放发展的作用,说明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内外联动有助于推动经济繁荣发展,①③符合题意;题意不能说明扩大生产合作是开放发展的主要方向,②排除;题目强调的是扩大生产合作的作用,而不是扩大生产合作需要提高本土厂商在生产链中的占比,而且扩大生产合作不一定要提高本土厂商在生产链中的占比,④排除。考点二【易错澄清】1.纠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应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纠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纠正: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4.纠正:投资、消费、出口属于需求侧,而不是供给侧改革的内容。5.纠正: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立身之本;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考向研析】典例1 D [解析] 多城市借助特色美食突然网上走红,美食所在地成为旅游目的地,④排第一位。网红城市名气攀升,各地游客纷纷前往打卡,①排第二位。政府优化消费环境,成功变线上“流量”为线下“留量”,线上线下放大流量效应,③排第三位。网红城市抢抓机遇,政企联动多措并举,提升城市品质,助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②排第四位。因此,正确的传导过程是④→①→③→②。故本题选D。典例2 B [解析]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根据题干信息,2023年我国促消费扩投资,实现了全年5.2%的经济增长;全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11.4%,其中消费的贡献率为82.5%。这从反面说明出口拖了经济增长的后腿,①正确。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说明国内循环主体作用凸显,③正确。仅由题干信息无法判断2023年我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2022年减小,②排除。2023年我国消费的贡献率较2022年有较大增长,说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仍在,④错误。故本题选B。典例3 B [解析] 材料强调近年来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我国科技产出呈现出高质量增长的特征,技术要素正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也没有提到“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②③排除。故本题选B。典例4 A [解析] 表格显示,1992—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逐步提高,而第一产业就业占三次产业就业总量比重逐步降低,这说明城镇化为第二、三产业提供丰富的劳动力,①符合题意。表格显示,1992—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和第一产业GDP均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正相关,②错误。表格显示,1992—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和第一产业GDP均在逐步提高,而且第一产业GDP占三次产业GDP总量逐步减少,这意味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伴随着三次产业结构的升级,③正确。城镇化水平会影响三次产业间产值差距的大小,而不是“决定”,④错误。故本题选A。第7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课标要求】 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考点一 贯彻新发展理念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含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原因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要求 ①发展为了人民,就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发展依靠人民,就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提醒]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不同模块的体现党的 立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历史 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者人民 利益 人民群众对切身利益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民生 思想 民生无小事,民生关系到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国家 性质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要尊重和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自觉把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的主体地位作为不懈追求的实践目标和价值目标,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群众 路线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造福 世界 中国人民追求的中国梦,与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相通的。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各国人民2.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1)为什么时代 需要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人民 需要 为了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是什么发展 理念 解决 问题 地位、必要性 具体措施要求创新 发展 发展 动力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第一动力 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 发展 发展 不平 衡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绿色 发展 人与 自然 和谐 共生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开放 发展 发展 内外 联动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 发展 社会 公平 正义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联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提醒] 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表述基本 原则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发展 方向 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引领作用,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发展 基础 构建科技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体系,加强科技基础条件自主保障主体 活力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分配 制度 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深化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1.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纠正: 2.必须充分发挥科技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的作用。纠正: 3.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纠正: 考向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典例1】 [2023·海南卷] “春色满园关不住”,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不仅道出了浓郁春色,也暗含着些许隔栏相望的怅惘。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无界公园,拆墙透绿,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市民获得了更加开阔的观景视野、休闲空间。建设无界公园是 ( )①深化与细化现代城市管理的必由之路 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有力举措 ③维护社会稳定和城市秩序的内在要求 ④“以人为本”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二 贯彻新发展理念【典例2】 [2024·江西卷] 2024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一般来说,耐心资本可以承受短期波动,为长期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壮大耐心资本,旨在 ( )①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功能 ②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风险 ③培育高风险喜好投资理念 ④拓宽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典例3】 [2024·浙江1月选考] 国外某汽车公司的上海超级工厂建成以来,不断扩大与本土供应商伙伴的深度合作,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截至2023年12月,该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95%,本土一级供应商超过400家。这说明 ( )①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能够优化资源配置 ②扩大生产合作是开放发展的主要方向 ③内外联动有助于推动经济繁荣发展 ④扩大生产合作需要提高本土厂商在生产链中的占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二 构建新发展格局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原因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内涵 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提醒]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高质量发展的表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2.构建新发展格局内涵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措施 扩大 内需 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 化产业体 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措施 全面推进 乡村 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促进区域 协调 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高水 平对外开 放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总要 求 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醒]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3.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内涵 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特征 第一,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第二,新质生产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第三,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第四,新质生产力以深化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第五,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社会影响具有广泛性和革命性意义 ①经济现代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顺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构筑新竞争优势和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实践回应 ②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可以带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调整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③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推动生产创新,从而为消费创造动力;可以提高产品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拓宽国际市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④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措施 ①科技创新:举全国之力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②新型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经济新业态、新模式。③供给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供应链、产业链现代化。④实体经济:全面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⑤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⑥深化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为形成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1.当前,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纠正: 2.建设新发展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纠正: 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纠正: 4.要充分发挥消费和出口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纠正: 5.要发挥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立身之本作用。纠正: 考向一 构建新发展格局【典例1】 [2024·甘肃卷] 从淄博烧烤,到哈尔滨冻梨,再到天水麻辣烫,近年来,多城市借助特色美食突然网上走红。这些网红城市抢抓机遇,提升城市品质,成功变线上“流量”为线下“留量”,多措并举,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大发展。下列关于这一现象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 )①网红城市名气攀升,各地游客纷纷前往打卡②政企联动多措并举,助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③政府优化消费环境,线上线下放大流量效应④地方美食走红网络,所在地成为旅游目的地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①C.④→②→③→① D.④→①→③→②借题发挥认识我国的经济结构优化所有制 结构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比例的调整,激发了生产资料活力,促进生产发展产业结构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调整升级;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能源,实现节能减排城乡结构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收入结构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消费结构 提高居民生活消费中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比重,降低生存资料比重供需结构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市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典例2】 [2024·浙江6月选考] 2023年,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消费扩投资,实现了全年5.2%的经济增长。全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11.4%,其中消费的贡献率为82.5%,比2022年的39.4%有较大增长。据此可以推断,2023年我国( )①出口拖了经济增长的后腿 ②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2022年减小 ③国内循环主体作用凸显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已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方法技巧认识新发展格局考向二 发展新质生产力【典例3】 [2024·江苏卷] 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劳动生产率为31.3万元/人,是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劳动生产率的2.1倍。2023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与2022年相比大幅增长(如图所示),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7%。材料表明 ( )①科技产出呈现出高质量增长的特征 ②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③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④技术要素正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方法技巧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措施 ①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科技要素收入分配;④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推进国际科技合作;⑤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导作用,引领社会资本投入意义 ①生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消费:创造消费动力,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外需。③分配: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拓宽居民收入来源;带动创业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④交换:优化市场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考向三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典例4】 [2024·黑吉辽卷] 下表显示了中国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3》)。1992—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和第一产业部分经济指标年份 (年) 城镇化 率(%) 第一产业占三次产业总量比重 第一产业 GDP(亿元)就业占比 (%) GDP占比 (%)1992 27.5 58.5 21.3 5 800.32002 39.1 50.0 13.3 16 190.22012 53.1 33.5 9.1 49 084.62022 65.2 24.1 7.3 88 345.1注:三次产业为第一、二、三产业总称。结合表中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城镇化为第二、三产业提供丰富的劳动力 ②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负相关 ③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伴随着三次产业结构的升级 ④城镇化水平决定了三次产业间产值差距的大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借题发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制机制 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产业调整 引入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延长农村产业链基础设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人才培养 培育新型农民,培育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分配制度 完善农村分配制度,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激发农村消费活力第7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1.B [解析] 南水北调计划的成功实施,为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提供了充足的饮水和灌溉资源,更彰显了中国政府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这反映我国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①④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没有体现促进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也没有体现坚持市场和政府相结合,②③不符合题意。2.B [解析] 两地农民通过转变经营方式实现了增收致富,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不涉及协调发展,不涉及实现城乡区域融合,①正确,③排除。“提高了集体经济地位”的表述错误,②排除。两地农民通过绿色产业,发挥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了增收致富,④正确。故本题选B。3.B [解析] 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积极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降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缓解房地产企业财务困难。这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提振市场信心,激发消费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房企现金流,助力房地产行业去风险,①④正确。该举措有利于增加社会总需求,激发房地产企业创新创造活力,②排除。此举虽然加大了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但这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改善型住房价格降低。房价主要由土地成本、建筑成本、市场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契税优惠只是减少了购房者的部分税费支出,不是直接作用于房价的因素。③排除。故本题选B。4.D [解析] 应该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①不选。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对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优惠,积极推动以旧换新活动,这有利于促进产供销协同联动,带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这也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有利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②④入选。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但不一定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受多种因素影响,③不选。5.D [解析] 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湖南考察指导为指导,立足地方实际,①说法错误。我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是国家层面,不是湖南省,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D [解析] 实施普惠金融政策并不能降低实体经济税费成本,①传导错误。降低消费贷款利率,有利于刺激消费需求,激发居民消费贷款,但增加居民消费需求量与降低恩格尔系数二者之间并无直接关系,②传导错误。保持资金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利于缓解融资难题,畅通生产链和产业链,从而稳定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③符合题意。科技金融拓展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能有效助力自主研发,有利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企业内生动力,为科技自立自强保驾护航,④符合题意。7.B [解析] 农发行成功发行支持四川地区绿色产业发展主题绿色债券30亿元,该募集资金将用于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此举是全力服务加快建设美丽四川的务实举措,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型,①③正确。农发行成功发行支持四川地区绿色产业发展主题绿色债券30亿元,其目的是支持四川地区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型,并不是为了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以提高投资者收益,②排除。应该是“脱虚向实”而不是“脱实向虚”,④排除。8.B [解析] 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这有利于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从而增强外商投资信心,助推行业投资多元化,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①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减少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不涉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故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引进外资,不是强调拓展国际市场,且与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没有直接联系,故③错误。减少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这有利于增强外商投资信心,促进制造业迭代升级,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④正确。9.A [解析] 我国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3%,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有28个实现正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9%和8.4%,据此可推断出我国制造业发展持续向好,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①符合题意。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9%和8.4%;企业购进研发和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2.3%;全国省际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比重40.6%。据此可推断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劲头十足,省际贸易潜力释放,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节能降耗工作和实施税费优惠政策,③④排除。10.C [解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①排除。建设从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示范验证到应用推广的一体化创新发展产业生态,表明我国完善通用航空产业市场有利于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有利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②③正确。材料不涉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④排除。11.C [解析] 城乡协调发展的说法缺乏材料信息支撑,①排除。该县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模式,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②正确。该县拓展产业链条,形成了闭环式产业发展,可见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化农业,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④排除。12.B [解析] 由图示数据可知,我国新能源新增规模在全球新能源新增规模的占比整体上提高,2023年我国新能源新增装机占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以上,这表明我国绿色能源发展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升级的引擎,说明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绿色能源的运用,①④符合题意。由材料不能得出我国清洁能源设备垄断了国际市场的结论,且不符合实际,②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我国积极促进能源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③不符合题意。13.A [解析] 农户把采摘下来的小青柑在镇上的生产车间加工制作成陈皮和青柑茶,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小小的青柑果成了该地的“致富果”。这告诉我们适度延长农业产业链,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出效益,①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以城带乡,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②不符合题意。广西某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青柑产业,该地去年总产量达到了1900万吨,直接带动8000多人就业增收。这告诉我们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有助于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③正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仍然归集体,而且材料中没有体现土地所有权改革,④错误。14.C [解析] 民营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民营经济市场地位”的说法错误,①排除。无人机发展迅速,“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扩展,这表明今后要更好地促进其发展,政府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优化“低空经济”服务,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创新提升价值链,②③正确。推广“低空+”应用场景,进而在下游占领“低空经济”产业链高地,而不是上游,④排除。15.D [解析]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城乡融合无关,①不符合题意。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的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而非高速发展,③说法错误。辽宁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沈阳、大连“双核”引领带动作用……这些措施旨在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助力新时代东北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②④符合题意。16.C [解析]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并不能反映消费成本是否降低,两者无必然联系,①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可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表明我国经济发展韧性较强,总体态势平稳向好,②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不涉及消费内容结构优化,③不符合题意。2024年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4%。这说明乡村消费潜力巨大,经济拉动作用日益明显,④正确。17.(1)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应用场景和企业数量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①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有利于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②有利于推动科技赋能,催生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助力产业升级和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③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各行业降本增效,提升我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④有利于拓展生活消费服务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满足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18.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绿色、创新发展理念,通过技术改进和产业创新,将盐碱地改造为农田、湿地等生态系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②创新农村经营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展规模经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农民生活富裕、集体经济壮大、和美乡村建设协同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第7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选择题1.[2025·海南海口调研] 2024年是南水北调计划实施10周年。这一工程的成功实施,为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提供了充足的饮水和灌溉资源,更彰显了中国政府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这反映我国 ( )①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 ②促进人民实现共同富裕③坚持市场和政府相结合 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5·河北廊坊期中] 在江西省资溪县,当地依托3万多公顷毛竹资源打造竹科技产业园,涵盖上游竹拉丝、中游竹板、下游竹家居等产业,不仅提升了生态产品附加值,也让一个个生态产业链从绿水青山间“长出来”。在四川省丹棱县,当地守好生态家底,发展“美丽经济”,探索打造了“民宿+度假”的乡村旅游新模式,让好风光变成村民的“金饭碗”。两地农民捧上“金饭碗” ( )①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②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集体经济地位 ③体现了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区域融合 ④发挥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了生态经济活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5·山东实验中学三诊] 2024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该公告明确,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积极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降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缓解房地产企业财务困难。该举措 ( )①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提振市场信心,激发消费活力 ②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供给,激发房地产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③有利于降低改善型住房价格,让更多消费者享受政策红利 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房企现金流,助力房地产行业去风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5·广东广州调研] 2024年以来,国家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对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优惠。涉及床垫、沙发、智能马桶等家居以旧换新服务热度明显上涨,成为新的消费亮点。上述举措 ( )①坚持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鼓励发展先进产能②贯彻了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③加强了资源循环利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④促进产供销协同联动,带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5·湖南名校教育联盟联考] 2024年11月8日,湖南省政府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再动员,对承接一揽子政策再部署,对稳增长各项举措再强化。从全省经济社会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态向好”的发展态势来看,下列能支撑湖南省高质量发展态势的依据是 ( )①立足习近平总书记湖南考察指导,打造先进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创新高地 ②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连续增长,我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增强 ③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重点行业补短锻长,发展新质生产力 ④政策效益加速释放,汽车、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拉动消费综合作用持续推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5·陕西西安调研]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会议确定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工作,要求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两方面操作。据此,下列传导关系正确的是( )①实施普惠金融政策→降低实体经济税费成本→增强企业盈利预期→提振市场活力 ②降低消费贷款利率→激发居民消费贷款→增加居民消费需求量→降低恩格尔系数 ③保持资金流动性合理充裕→缓解融资难题→畅通生产链和产业链→稳定实体经济 ④实施科技金融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增强科技企业内生动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5·山西吕梁期中] 2024年8月27日,农发行成功发行支持四川地区绿色产业发展主题绿色债券30亿元,发行期限为2年,发行利率为1.455 3%。该募集资金将用于清洁能源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此举 ( )①是全力服务加快建设美丽四川的务实举措 ②旨在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以提高投资者收益 ③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型 ④规范了金融机构“脱实向虚”的资金流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2025·四川成都调研]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商务部于2024年9月8日全文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该措施对我国制造业产生影响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助推行业投资多元化→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 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国内大循环格局→提高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 ③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进产业科技不断创新→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 ④增强外商投资信心→促进制造业迭代升级→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5·山东济宁调研] 2024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1—7月,我国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3%,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有28个实现正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9%和8.4%;企业购进研发和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2.3%;全国省际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比重40.6%。据此,可以推断出我国 ( )①制造业发展持续向好,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②战略性新兴产业劲头十足,省际贸易潜力释放③节能降耗工作有序开展,绿色化发展扎实推进④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5·云南昆明期中] 当前,我国不少地方政府正在打造一批通用航空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从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示范验证到应用推广的一体化创新发展产业生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表示,到2030年,我国将形成万亿级规模的通用航空产业市场。我国完善通用航空产业市场有利于 ( )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经济高速发展 ②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 ③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④创新通用航空装备应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5·湖北武汉调研] 近年来,北方某县致力于发展马铃薯产业,打造马铃薯原种科研繁育基地。拓展产业链条,包括品种选育、种植管理、加工增值、市场营销、农业观光等各个环节,形成了闭环式产业发展。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模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了产业综合产值,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收入。可见,该县 ( )①以城乡协调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②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 ③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化农业 ④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5·广东湛江期中] 2024年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反映了我国新能源新增规模在全球新能源新增规模的占比情况,如下图。据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①我国绿色能源发展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升级的引擎②我国清洁能源设备生产水平提高,垄断了国际市场③我国积极促进能源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④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绿色能源的运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5·湖北孝感调研] 广西某地瞄准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青柑产业。农户把采摘下来的小青柑在镇上的生产车间加工制作成陈皮和青柑茶,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小小的青柑果成了该地的“致富果”。该地去年总产量达到了1900万吨,直接带动8000多人就业增收,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这告诉我们 ( )①适度延长农业产业链,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②坚持以城带乡,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③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有助于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 ④深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改革,助力共同富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5·山东济宁期中] 无人机穿行在高楼大厦间送外卖,“空中的士”成为出行新选择,农业无人机春耕显身手……当前,“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 中游 下游 ·钢材、工程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 ·芯片、电池、电机、陀螺 …… ·无人机、传感器、航空器 ·高端设备、数据处理、指挥系统 …… ·低空+物流 ·低空+农业 ·低空+旅游 ·低空+应急 ……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提升民营经济市场地位,增加航空领域市场主体 ②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优化“低空经济”服务 ③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创新提升价值链 ④推广“低空+”应用场景,进而在上游占领“低空经济”产业链高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5·吉林长春一模] 辽宁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沈阳、大连“双核”引领带动作用,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辽宁沿海经济带、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加快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提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旨在 ( )①基础设施共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②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助力新时代东北高质量发展 ③抓牢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推动省域经济高速发展 ④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6.[2025·山东淄博期中] 2024年9月14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 452亿元,同比增长3.4%。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0 825亿元,增长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 627亿元,增长4.4%。据此,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消费成本逐步降低,激发城乡消费迅速增长 ②我国经济发展韧性较强,总体态势平稳向好 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内容结构优化 ④乡村消费潜力巨大,经济拉动作用日益明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二、非选择题17.[2025·辽宁锦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写入其中,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材料一 注: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达4482家,居全球第二。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到2035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1.73万亿元,全球占比达30.6%。材料二 医学设备智能出具检查报告、智能系统30秒内生成未来10天逐6小时全球天气预报、农田里的机器自动灌溉施肥……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场景背后,都离不开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与各行各业相融合,将新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在制造业领域,某钢铁企业利用数字画像功能,针对每支钢材进行质量、效率、能耗等多维度的细致评价,为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在消费品行业,一台智能咖啡机器人,75秒就可以出一杯高品质咖啡,还可以应顾客需要生成任何图案并印在咖啡表面……在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中,“人工智能+”的能力边界正在不断拓展,一个个“+”,将加出更多新突破、新模式、新机遇。(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18.[2025·山东济南期中] 盐碱地上播种新希望。 近年来,在盐碱地治理中,某地探索出“盐碱荒滩”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路径。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利用理论、技术、产业创新,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湿则湿,采用“林、水、土”盐碱化综合治理措施,改良盐碱地土壤结构、提高盐碱地土壤肥力,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构筑“大良田”,打造“生态绿洲”。 该地充分发挥盐碱地生态修复累积效益,以“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通过“科研院所+基地+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流转农村土地2133多公顷,吸引企业参与规模化经营,打造盐碱地治理产业项目10余个,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旅游业,真正实现政府、企业与农民的“共赢”。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该地探索“盐碱荒滩”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7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作业正文.docx 第7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作业答案.docx 第7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听课正文.docx 第7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听课答案.docx 第7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