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延安,我把你追寻》-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延安,我把你追寻》-课件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四年级上册
延安,我把你追寻
作者在“追寻”什么?为什么要“追寻”?
延安,我把你追寻
新课导入
背景资料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3年。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机关的所在地,那里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人们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用的是煤油灯。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赴延安。


YAN A N
1935年10月19日
1948年3月23日
落户“陕北
革命胜利
背景资料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因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故名。
主要内容包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
探访延安圣地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课文
生字识记
延安 昔日 茅屋
土炕 一旦 明媚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延安人民不断追寻温暖,追寻明媚(méi mèi)的春光。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延安人民会努力克服。这种吃苦耐劳的延安精神灿烂辉煌(huáng fáng)!在广大人民的努力建设下,一排排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练一练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整体感知
1
3
2
4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3~4节)写虽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不能遗忘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整体感知
5
6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整体感知
精读课文
任务1探寻延安精神
诗中多次提到“追寻”,带着任务默读诗歌,并在诗歌中找找答案。
追寻什么?
如何追寻?
为什么追寻?
理解诗意
精读课文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1
表达自己对延安精神的向往之情。
精读课文
思考:追寻延安,是在追寻什么?把相关的词句圈画出来,进行交流。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2




精读课文
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延河边上讨论革命的道理。
延河
精读课文
有毛泽东同志居住的窑洞,在窑洞前有几棵梨树,“梨花的清香”暗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枣园
精读课文
原为荒地,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八路军三五九旅奉命来到这里,挖窑洞、吃野菜,自制工具搞生产。他们以惊人的毅力,艰苦奋斗三年,将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追寻“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就是追寻三五九旅全体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南泥湾
精读课文
有当年党中央的办公楼和中央礼堂,许多重要会议曾在这里召开,暗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杨家岭
精读课文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叮咚的流水”,实际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
“梨花的清香”,实际是讲延安时期纯洁、质朴、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
“开荒的镢头”,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讲话的会场”,实际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追寻延安精神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一心……
精读课文
什么是延安精神?
自力
更生
艰苦奋斗
实事求是
为人民服务
精读课文
读第3、4小节,说说:这两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
落后的生产力
对比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宝塔山
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是当时中国革命的希望之塔,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这正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
精读课文
思考:为什么能有如此变化?
因为延安人民继承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了——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精读课文
任务2 体会并学习延安精神
阅读第5、6节,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反问句写出了延安精神对祖国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排比句式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理想、信念、温暖、光明。
作者追寻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希望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和传承延安精神。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语速由慢到快,语调先抑后扬,读出对“延安精神”的深情。
三个追寻,读出气势;突出理想、春光、太阳,读出向往和赞美之情。
精读课文
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今和谐美好的生活中,我们仍要保有坚定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勤奋刻苦,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而努力学习!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更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它必将鼓舞着我们学习和发扬这种精神。




课堂小结
追寻
继承
发扬
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河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
窑洞
土炕
宝塔
脊梁
信念
温暖
光明




文章主旨
《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的歌颂,抒发了诗人追寻_________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__________的重要性。
延河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
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
练一练
有的同学认为只有在战争年代才能体现出人们的爱国精神,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下次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