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检测(一) (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检测(一) (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期末检测(一)
满分8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第7~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其中操作正确的, ( )
2.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写道:“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他能分辨出猿和鸟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 ( )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3.下列实例可以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枚印章,与雕刻前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C.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D.体积、质量和密度都减小
5.一款导盲杖在正常使用时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有障碍物,导盲杖会接收到超声波的反射信号并发出“滴滴”的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导盲杖发出“滴滴”的提示音,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超声波的频率比“滴滴”的提示音的频率低
6.“祝融号”火星车用其后置变焦数码照相机拍摄了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照片。关于后置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凹透镜
B.拍照时,照相机接收到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
C.若被拍摄的物体靠近照相机,所成的像将变小
D.被拍摄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 u 和镜头焦距 f 的关系是u>2f
7.如图所示,要测量小车从 A 滑到C 的过程中,小车通过 AB、BC、AC 段的平均速度,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 A 点到 B 点所用的时间
B.如果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测得的 AC 段的平均速度vAC 会偏大
C.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
D.实验中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8.如图是1978年出土于曾侯乙墓的盛酒器——青铜冰鉴的原理图,使用时,在鉴和缶之间装上冰,使缶内的美酒变凉,而到了冬天,在鉴和缶之间装上热水,让酒成为暖胃的热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鉴内放入的冰熔化时吸热,使缶内的酒降温
B.鉴内放入的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在夏天,鉴内放入冰块后会产生“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D.冬天在鉴内装入热水,产生“白气”,这是鉴外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9.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B.甲、乙的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比乙大
C.乙物质的密度为2.0kg/m
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 :4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0.长征火箭以氢为燃料,为了减小火箭的体积,在一定温度下采用 的方法使气态氢液化后储存在燃料室中;火箭发射升空的过程中,相对于发射架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1.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经过小组同学的共同探究,做出了一个隔音房模型,当隔音房中的闹钟响铃时,小组同学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入人耳的。这个隔音房是在 减弱噪声的。
12.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很多关于光现象的记载,如在《礼记注疏》中写道:“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这里提到的“虹”是光的 现象;又如《黄帝内经》中提到“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阐述了晒太阳可以强身健体的观点,这是因为太阳光中的 对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
13.我国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中,以出色的成绩获得冠军。当运动员站立在距离水面10m高的跳台上时,泳池水深5.4m,她在水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 m;她离开跳台下落的过程中,她在水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小新从家前往科技馆,整个过程中有步行,也有骑行,其全程的s-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骑行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大,则他骑行的路程为 m,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15.为了保护演员的人身安全,影视剧拍摄中使用到的滚落的石块等道具通常是用泡沫塑料制作的,这利用了泡沫塑料 的特性,从而减小“石块”的质量。一块体积为10 cm 的实心泡沫塑料“石块”,若为实心的真石块,其质量为 kg。(ρ石=2.5g/cm )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6.中国有一部古籍《淮南万毕术》,其中有一段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请在图中 A 点位置画出大镜及法线。
17.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要注意防止溺水事故发生。如图所示,A是池底的某一点。A'是人看到的A 点的像,人的眼睛在 B 点。请画出人眼看到A′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共24分)
18.(6分)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甲所示,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如图乙是小明加热到第 4m in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如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计时第7 min 时,有一位同学发现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现象如图丁所示,这位同学是 (选填“小明”或“小红”)。根据此图像可知,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
(4)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序号)。
A.纸板可减少热损失,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
B.纸板上的小孔是为了增大杯内气压,使水沸腾更快
C.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
D.纸板上的小孔加快了水的散热,因此小孔是多余的
(5)若小红的数据是在山下进行实验时获得的,现将本实验移到山上进行,则她测得的水的沸点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97 ℃ B.99 ℃ C.100 ℃ D.101 ℃
19.(5分)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 ENF 竖直立在镜面上,ON 垂直于镜面。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多个角度射到O点,在纸板上记录每次的光路。记录时,为了区分每次实验的光路,可采用的方法是 。
(2)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每次的入射角和 ,并记录下来。
(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以ON 为轴,把纸板 NOF 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当纸板折到图乙位置时,反射光还存在吗 请设计一种验证方法: 。
(4)光热电站利用追日镜将太阳光反射到吸热塔用于发电。图丙是上午某时刻的光路图,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推断,随着太阳的运动,追日镜应沿 时针方向旋转,使反射光线射向吸热塔。
20.(7分)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及有关实验现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可以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此像是倒立、 的实像。日常生活中, 就是利用此原理来工作的。
(3)实验中,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用焦距相同、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光屏上呈现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 (选填“更大”“更小”或“更亮”)。
(4)在如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 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5)在如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将一副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后,光屏又承接到清晰的像,那么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可以矫正图丙中 (选填“A”或“B”)图所示眼睛的情形。
21.(6分)用如图甲所示的实心陶瓷材质的模型来估测米醋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 上并将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
(2)用天平测量模型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计算出模型的体积V= cm 。(陶瓷材料的密度为
(3)如图丁所示,在a、b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适量米醋后,用天平测出b 烧杯和米醋的总质量m 。
(4)如图戊所示,将模型用细线系住后浸没在a 烧杯的米醋中,在烧杯壁上标记液面的位置。
(5)将模型取出,将b 烧杯中米醋倒入a 烧杯中至 处,测出b 烧杯及剩余米醋的总质量m 。
(6)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求得米醋的密度表达式ρ= (用m 、m 、V表示),与真实值相比,用本方案所测出的米醋密度会偏 。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22.(8分)某建筑工地需用 的沙子,用载重4 t的卡车运送。现取这种沙子1× 测得其质量为1.6 kg。试求:
(1)这种沙子的密度。
的沙子的总质量。
(3)每车沙子的体积。
(4)需运多少车
23.(8分)同学们乘坐大巴车去博物馆参观学习。大巴车行驶途中,小明观察到大巴车的速度表及路旁的交通标志牌。试求:
(1)大巴车以如图甲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20 min 通过的路程。
(2)小明用电子手表测出大巴车通过如图乙所示的区间测速区域全程的时间为5m in 50s,结合图丙中标志牌,大巴车在该区间测速区域是否超速
(3)若司机驾驶大巴车向着山崖以90 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2 s司机听到了回声。听到回声时,大巴车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 m/s)
24.(6分)科学家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接收来自遥远星系的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人们对宇宙了解得越来越深入了。某学习小组对望远镜进行了实践学习,制作了一个望远镜。下面是该小组同学交流的实践内容,请帮助完成下列内容。
【项目分解】
(1)学习了解望远镜的原理
(2)设计、制作和调试望远镜
【项目实施】
(1)学习了解望远镜的原理
①望远镜的原理
望远镜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如图甲所示,靠近眼睛的叫作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作物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填生活中的透镜应用),使远处的物体在 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②视角的概念
如图乙所示,物体的两端到人眼处所夹的角叫视角。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 有关。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镜所成的像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增大了视角,因而通过望远镜能清楚地看到远处的物体。
(2)设计、制作和调试望远镜
①制作:选用两块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用刻度尺测出其焦距和直径,图丙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另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将焦距为 cm的凸透镜作为物镜,将另一个凸透镜作为目镜。
制作时,根据凸透镜的焦距、直径等数据,以及对镜筒长度的要求,利用装羽毛球的筒等制成两个大小不同的镜筒,把物镜和目镜固定在镜筒上。
②试用:把目镜镜筒插入物镜镜筒内,把目镜放到眼前,通过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在观察时通过对镜筒长度的调节,改变物镜与目镜间的距离,直到在望远镜中看到远处物体清晰的像为止。
③调整:在观察最远处的物体时,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约等于两块凸透镜的焦距之和;观察近处的物体时,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要 一些。
【项目拓展】实验小组决定用制作的望远镜观察月球,则为了看清月球的像,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cm。
期末检测(一)
一、选择题
1. C 2. D 3. B 4. A 5. C 6. D7. BC 8. AB
9. AD 自解析乙物质的密度应为2.0×10 kg/m 。
二、填空题
10.压缩体积 运动 11.空气 传播过程中
12.色散 紫外线 13.10 不变
14.3 150 3.75 15.密度小 25
三、作图题
16.如图所示。
17.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18.(1)自下而上 (2)97
(3)小红 水在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4)AC (5)A
19.(1)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将其描画下来(合理即可)(2)反射角
(3)同一平面内 在纸板 NOF 的前方喷烟雾,看能否观察到反射光线(合理即可)(4)逆
20.(1)10.0 (2)缩小 照相机
(3)更亮 (4)35 (5)近视 A
21.(1)水平桌面 左 (2)30
(5)标记
目解析(6)因为是用模型来估测米醋密度,模型的体积已经确定。模型从a 烧杯取出时,会带出部分米醋,b烧杯向a 烧杯倾倒米醋时,会因补充损失的米醋而多倾倒,致使 b 烧杯剩余的米醋偏少,即m 偏小,用初始的质量 ,得出的米醋质量偏大,测出的米醋密度偏大。
五、综合应用题
22.解:
答:(1)这种沙子的密度是 1.6×
(2)480 m 的沙子的总质量是 7.68×10 kg。
(3)每车沙子的体积是 2.5 m 。
(4)需运192车。
23.解:(1)图甲表盘上显示的速度为 90 km/h
(2)由图乙知,s'=9.8km=9 800 m
t'=5 min 50 s=350 s
=100.8km/h>100 km/h
所以大巴车超速
v=90 km/h=25 m/s
S车=v车 t =25 m/s×2 s=50 m
=315 m
答:(1)大巴车以如图甲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20 m n通过的路程是 30 km。
(2)大巴车在该区间测速区域已经超速。
(3)听到回声时,大巴车距山崖的距离是 315 m。
24.【项目实施】(1)①照相机 焦点
②距离 (2)①30 ③大
【项目拓展】40
目解析【项目拓展】为了看清月球的像,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物镜和目镜焦距之和,即30 cm+10 cm=40 c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