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文明有礼 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 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文明有礼 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 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共同创造文明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新课导入
2025
第5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5.1 文明有礼
①健全人格:理解文明有礼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知晓文明有礼能体现思想道德素质与人际交往能力,助力形成真诚待人、赢得尊重的人格特质。
②责任意识:认识到文明有礼对塑造国家形象的意义,树立在国际交往相关场景及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有礼、维护国家形象的责任意识。
③道德修养:明确文明有礼对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提升在人际交往中以礼相待、化解矛盾的道德修养。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34-38,思考以下问题,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1.文明有礼的含义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个人、社会、国家)?
3.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生活观察1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入团宣誓
选手赛后握手致意
工作人员微笑服务
在社会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文明有礼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探究新知
探究一: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排队文明乘车
公交车主动让座
给妈妈洗脚
举手回答问题
在社会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文明有礼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说一说生活中你认为文明有礼的行为,谈谈你对文明有礼的认识。
笔记区
1.文明有礼有何重要性?P35
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
这句话出自《荀子·修身》。他认为,礼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要求。在个人层面,遵守礼节是修身养性的基础,关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在社会层面,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和谐的必要条件;在国家层面,礼制的建立和执行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老头儿”与“老大爷”,两种不同的称呼和态度,结果截然不同
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眼看已近黄昏,可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在着急,忽见一位老汉从这儿路过,他便在马背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 ”老人回答:“五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口气跑了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个“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 于是掉转马头往回赶。碰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了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头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1、文明有礼的含义:P35
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
出自《荀子》,这句话明确指出了礼对于个人生存、事业成功以及国家安宁的重要性。
【生活小故事】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办事,可他不认识路,更不知道路有多远。他遇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便迎面喊道:“喂,老头儿,去张村有多远?”老人看他轻狂又无礼貌,便脱口而出:“无礼(五里)!”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一直没有见到叫张村的地方。这时,年轻人停下脚步来,考虑了半天,才恍然大悟。
生活观察2
探究: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古代有一位书生进京赶考,因路不熟,眼见天色已晚却找不到客栈。忽然见前面有位老人,他催马向前大声问道:“哎!老头,多远才有客栈?”老人转身看了看,心中很是不悦,斥道:“无礼。”书生以为是“五里”,连声谢都没说,便扬鞭策马径直走了。
走了大约五里路,并不见客栈。又往前走了五里路,仍不见客栈踪影。此时书生想:莫非是老头骗我?他自己嘟囔着“五里,十里”,忽然他悟出了什么......
于是骑马回转,找到那位老人,恭敬地道歉:“老人家,请恕小生刚才无礼!请问多远才有客栈?”老人转身微笑:“附近没有客栈,你且去寒舍暂住一宿再赶路吧。”
为什么前后两次问路结果截然不同?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层面】
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环节1:文明知多少
造成的影响:小区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小区环境,还会伤害邻里感情,特别是高空抛物、私占楼道堆积杂物等行为更是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车辆乱停乱放
公共空间被私占
乱扔垃圾
你所在的小区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3)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环节1:文明知多少
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探究与分享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一框 文明有礼
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
欢迎哈萨克斯坦总统访华
探究与分享
在国际交往中,隆重的礼仪仪式展现了国家的文化底蕴、友好态度和大国风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在国家重要日子或场合,礼仪活动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展现国家形象。
外国领导人来访时,我国一般会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展现中华民族崇礼尚义、热情友好的待客之道,彰显大国风范;在一些重要日子或场合,人们会举行庆祝或纪念仪式,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心,彰显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体现对英雄模范人物的崇敬之情……礼仪礼节,不仅关乎个人素质,而且关系国家形象。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习近平指出,礼仅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目、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些重大礼仪活动要上升到国家层面,以发挥其社会教化作用。这就是“近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
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
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你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动作,一张照片,而是一个国家的形象
(3)文明有礼促进
环节1:文明知多少
国庆游行方阵
举行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奖仪式
以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中国举行隆重的仪式注重文明礼仪
③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有利于深化交流、增进友谊,体现民族尊严、展现国家形象。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层面】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层面】
文明有礼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维持良好秩序,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和尊严感,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③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国家层面】
明有礼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化交流,增进友谊。有利于体现民族尊严,展现国家形象。
《文明有礼从我做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探究二:做文明有礼的人
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知礼仪、有礼貌、讲文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情境一:
小区电梯里,有居民边吃韭菜盒子边大声打电话,汤汁滴在轿厢里;另一位住户轻声提醒:“电梯里吃东西容易有气味,咱们下次在外面吃完再进来呀?” 对方不好意思地收起食物,还主动用纸巾擦了汤汁。
情境二:
超市收银台,一位阿姨因排队问题对收银员大声抱怨:“你怎么这么慢!会不会做事?” 收银员微笑回应:“抱歉让您久等了,我会加快速度,您先看看购物袋够不够?” 阿姨的语气渐渐缓和。
情境三:
中学生小林每天上学时,会主动向校门口保安鞠躬问好;看到走廊地面有纸屑,顺手捡起扔进垃圾桶;同学借文具时,双手递过去并说 “拿好呀”。
三则情境对我们践行文明有礼有何启示?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为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生活观察6
笔记专区
3.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①我们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营造良好社会风尚。【37】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尊重对方,说话和气,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要着装得体,注重仪表,彬彬有礼,落落大方。【37】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为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38】
议学成果01
请将社交情境与对应礼貌的用语正确匹配
拓展
社交情境
礼貌用语
探望他人时
起身告别时
中途需要提前离开
请对方不必相送
请求他人提出批评
恳请他人给予指导
需要他人帮助时
托付他人办事时
因事麻烦他人时
希望对方谅解自己
失陪
包涵
拜访
指教
告辞 劳驾
赐教
留步
打扰
拜托
课堂小结:
文明有礼
文明有礼的含义
为什么要文明有礼(重要性)
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③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1.曾经,秸秆“全域禁烧"是各地一道铁律。2025年1月8日,湖南省开始尝试“禁改限"并将这一做法纳入法律。通过科学合理的“疏堵结合"方式科学划定禁烧区和限烧区,不仅保护了重点区域的空气质量,也满足了农民处理秸秆的实际需求。“禁改限”入法表明( )
A.遵守社会规则只能依靠他律
B.社会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C.秸秆焚烧不受任何规则的约束
D.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
B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2.创建文明城市,让“有礼”成为最具标志性的成果。这是因为“有礼” ( )
①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②能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
③有利于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④是社会进步的唯一评价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3.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文明礼貌。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作为中学生,文明有礼更要从自身做起。对此,我们要( )
①从小培养文明有礼的行为习惯
②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③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④在事关国家形象和尊严时,才能做到文明有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随堂演练
4.“礼遇人,德待人”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以下行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①现场观看比赛时为失误的运动员送上鼓励的掌声
②观看海上日出时不顾他人感受跨上围栏拍照
③过斑马线时向停车让行的司机致意
④跳广场舞时把音乐控制在合理音量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