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3节平面镜成像基础过关1 平面镜成像特点:(1)成的是 像。 (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3)像和物体到 的距离相等。 (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 垂直。(5)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2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穿衣镜,是利用平面镜能 的性质制成的,而平面镜成像可以用光的 定律来解释。穿衣镜中的像,是射入眼睛中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而不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会聚形成的,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3.平面镜的应用:一是可以改变 ,二是可以 。4 .小丽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她在镜中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在她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像到镜面的距离 ,像的大小 。巩固提高5青山在平静的水面上清晰地映出“倒影”,则“倒影”是 ( )A.青山的影子 B.青山的实像 C.青山倒立的虚像 D.青山正立的虚像6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固定蜡烛甲,为确定其像的位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移动丙,靠近乙 B.移动丙,远离乙C.移动乙,靠近丙 D.移动乙,远离丙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实验观察和测量,应 ( )A.选择厚玻璃板做实验 B.用光屏来确定像的位置C.实验的环境越亮越好 D.选择薄玻璃板做实验8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择镀膜玻璃板而没有选择生活中梳洗用的镜子,是因为镀膜玻璃板和镜子相比,用镀膜玻璃板 ( )A.能成像 B.能找到像的位置 C.成的像更亮 D.只成一个像9 如图是工人高空作业的情景,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幕墙中工人的像是实像B.工人远离玻璃幕墙时,镜中的像将变小C.工人在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工人距玻璃幕墙0.5m时,他在镜中的像距玻璃幕墙0.5m10汽车已渐渐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汽车的后视镜(如图所示)是 (选填“平面”“凹面”或“凸面”)镜,对光线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的眼睛,此时驾驶员通过后视镜 (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第10题图)定不”)能看见小明的眼睛。11《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古人用铜制成的镜子来整理自己的衣着。当人远离铜镜时,镜中的像与人之间的距离将会 ,像的大小将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 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如图装置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邻人在大镜中成 (选填“虚”或“实”)像,大镜悬挂的高度变高,所成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 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B'。14 如图所示,S为平面镜MN 前的一点光源,P为镜前的一点,试画出由 S 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 P 点的光线的光路图。15 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该取来两只 的蜡烛A、B。(2)实验时,应该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B。(3)实验时,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 的像无法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什么 。(4)将蜡烛A 取走,正立放置一电子手表在该位置,从玻璃板中看到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5)如图甲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①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②位置时,蜡烛A 的成像情况是 (填字母序号)。A.蜡烛成像仍在 B 处 B.蜡烛成像在 B 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第 3节 平面镜成像基础过关1.(1)正立的虚 (2)相等 (3)平面镜(4)镜面 (5)对称2.成像 反射 虚 不能3.光路 成像4.虚变小 不变巩固提高5. D 6. A 7. D 8. B 9. D10.凸面 发散 一定 11.变大 不变12.虚 不变13.如图所示。14.如图所示。能力提升15.(1)完全相同 (2)不点燃(3)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15:01(5)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