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项目实践专项训练1 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项目提出】厨房不仅是加工食材的场所,也是日常生活中充满物态变化的“实验室”。我们可以从物理学的视角观察、分析这些现象,了解食材烹饪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项目分析】具体任务如下:1.了解并尝试鸡蛋的各种烹饪方法。2.从物理学的视角,对烹饪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注意事项或改进建议。【项目实施】上网查阅资料,了解鸡蛋的最佳成熟温度:蛋黄68℃~71℃,蛋清62℃~64℃。温度过高或吸热过多不仅会影响口感,还会导致维生素损失过多,蛋白质也会变得难以消化。Ⅰ.根据生活经验,了解鸡蛋常见的烹饪方法有:煎、炒、蒸、煮,并在父母的帮助下,正确并安全地使用各种厨具完成烹饪过程。Ⅱ.分析烹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物理学的视角提出注意事项或改进建议。(1)煎鸡蛋:煎鸡蛋时,由于油温过高易导致鸡蛋边缘焦糊,需调小火苗把握火候。分析油温高于水温的根本原因是油的 高于水。(2)炒鸡蛋:炒鸡蛋时,油温也很高,但可以用锅铲不断翻炒,使鸡蛋 ,不会使鸡蛋局部焦糊。(3)水煮蛋:相较煎、炒,水煮蛋的温度相对低,更好把控,一般在开水中煮7~8分钟,蛋液能完全凝结成固态,而从物态变化的视角分析,这个过程并不是凝固过程,请利用所学知识说出判断依据是 。(4)水蒸蛋:相比水煮蛋,水蒸蛋口味更好,也更适于老人和小孩儿。而且水蒸蛋的温度会更高,原因是:①水蒸蛋主要是由锅里水 出大量温度更高的水蒸气加热蛋液;②高温水蒸气遇低温蛋液,还会 放出大量热给蛋液。因此,若掌握不好时间,水蒸蛋容易蒸老。(均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如果将装有蛋液的炖盅置于水中加热(相当于实验室的水浴法加热),水蒸蛋的温度就不会那么高,原因是 。【展示交流】整理汇总后,各小组用幻灯片、海报或视频记录等形式汇报交流。2 小明用小药瓶、细玻璃管和酒精制作成简易温度计。(1)小药瓶的质地应该选择 (选填“软”或“硬”)塑料瓶。(2)小明上网查到:酒精的温度每改变1℃,其体积的变化量和它在0℃时的体积之比是一个定值。下图中能大致描述酒精体积V随温度t变化规律的是 (填字母序号)。(3)如图乙所示,给温度计标刻度时,将小药瓶分别放在恒温的20℃和60℃的水中,并标记液面稳定时的位置A 和B,则20℃对应的是 (选填“A”或“B”);把小药瓶放入另一杯恒温温水中,标记液面稳定时的位置为C点,用刻度尺测出AB 间距离为8.00cm,AC 间距离为3.00 cm。则C 点所对应的温度为 ℃。(4)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可采取的办法有 (填字母序号)。A.更换更细的玻璃管B.用热胀冷缩更明显的其他液体C.更换更小的小药瓶3《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著作,记录了我国古代的传统手工技术。(1)如图甲所示,人们晾晒豆株时要尽量将豆株铺开,这样做可以 (选填“增大”或“减小”)液体的表面积,从而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的蒸发。(2)如图乙所示,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杓从嘴受注。”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铁水在凝固成铁块的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1.(1)沸点 (2)受热均匀 (3)凝固放热(4)汽化 液化 水沸腾后温度不变2.(1)硬 (2)A (3)A 35 (4)AB目解析(2)当液体热胀冷缩时,软塑料瓶更容易被撑大,使玻璃管中液体的升降不明显。(3)60℃—20℃=40 ℃,40 ℃÷8 cm=5 ℃/ cm,5 ℃/cm×3cm=15 ℃,20℃+15 ℃=35 ℃。3.(1)增大 加快 (2)熔化 不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