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开关(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9 开关(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人教鄂教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
《开关》教学设计
课题 3.9 开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知道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
2. 理解导体(容易导电的材料)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材料)的定义;
3. 认识开关通过导体接通电路、绝缘体防止触电的设计原理。
科学思维: 1. 通过对比“开关闭合/断开”时电路的状态,归纳开关控制电路的规律;
2. 能根据实验现象(灯泡亮灭)推理材料的导电性,发展逻辑思维;
3. 能分析开关中导体与绝缘体的组合设计,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的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1. 能正确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的实验装置,观察并记录现象;
2. 会使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材料的导电性,完成实验记录表;
3. 能动手制作简易开关(如木块+图钉+曲别针),并验证其功能。
态度责任: 1. 激发对电路控制的探究兴趣,养成“动手探究、实证为先”的科学态度;
2. 通过“人体是导体”的实验,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如不接触家庭电路);
3. 在小组合作中尊重他人观点,培养严谨记录、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开关通过控制电路通断实现电器工作; (2)区分导体与绝缘体,认识其在开关中的设计作用。
难点: (1)通过实验现象推理材料的导电性; (2)解释开关中“导体连接电路、绝缘体隔离带电体”的设计原理。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情境导入:生活中的“控制小能手”——开关(5分钟) 生活提问: 展示图片(图:手电筒、家庭配电箱):“同学们,手电筒的灯泡为什么能通过按开关控制亮灭?家庭里的电灯、插座为什么有的能通电,有的不能?”(预设:因为有开关控制) 追问:“你见过哪些开关?它们长什么样子?”(预设:教室的灯开关、家里的空调开关、拉线开关等) 实物观察: 分发单刀开关、拉线开关(图中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摸一摸开关的表面和内部,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哪些地方能导电?哪些地方不能?”(板书:观察开关的材料)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激活前概念,明确探究任务。
课 程 学 习 (二)探究活动一:开关如何控制电路?(15分钟) 实验1:连接开关,观察现象(图实验) 任务:“将开关连接到简易电路中(电池盒、小电铃/灯泡、导线),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电路状态的变化。”(教师示范连接方法,强调安全:电池正负极正确连接,避免短路) 学生操作,记录现象(如:“闭合开关,电铃响;断开开关,电铃不响”)。 交流讨论:“开关断开时,电路中的电流能通过吗?开关闭合时呢?”(板书:开关断开→电路断路;开关闭合→电路通路) 实验2:观察开关内部结构(图:闸刀开关) 播放闸刀开关内部结构动画(或展示放大图):“闸刀开关的‘闸刀’(动触点)抬起时,与‘静触点’(金属片)分离,电路断开;闸刀落下时,与静触点接触,电路接通。” 提问:“为什么闸刀和静触点要用金属(黄铜)做?旁边的塑料座有什么用?”(预设:金属导电,塑料不导电,防止触电)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和直观观察,理解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核心作用,初步感知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 (三)探究活动二:哪些材料容易导电?(15分钟) 实验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材料(图实验) 任务:“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回形针、钥匙、塑料尺、橡胶等材料,观察灯泡是否亮,并记录实验结果。”(强调操作规范:检测前先预测,检测时导线接触材料两端,重复检测2次)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材料导电实验记录表》(图表格)。 数据汇总:统计“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材料,引导归纳:“像铁、铜、铝这样容易导电的材料叫导体;像塑料、橡胶、木头这样不容易导电的材料叫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定义) 讨论:开关中的导体与绝缘体(图问题) 提问:“开关的哪些部位用了导体?哪些部位用了绝缘体?”(结合开关实物或PPT图示) 学生分析:“开关的金属触点(如闸刀、弹簧)是导体,用来接通电路;塑料底座、外壳是绝缘体,防止触电。” 安全提示:“人体也是导体(图实验),所以不能用身体接触家庭电路的带电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材料的导电性,建立“导体-绝缘体”的科学概念,并迁移应用到开关的设计分析中,渗透安全用电教育。 (四)拓展活动:制作简易开关 (10分钟) 任务要求(图拓展活动):“用身边的材料(如木块、图钉、曲别针、铁夹等)制作一个简易开关,连接到电路中控制小灯泡的亮灭,并标注其中的导体和绝缘体部分。” 学生实践: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开关(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安全使用图钉等工具)。 展示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制开关,演示功能,并说明:“我的开关中,(材料)是导体,用来连接电路;(材料)是绝缘体,用来防止触电。”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制作,深化对“开关结构-材料-功能”关系的理解,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课堂 小结 (五)课堂小结与延伸(5分钟) 知识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预设: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开关用导体接通电路、绝缘体保证安全) 教师总结(结合板书):“开关就像电路的‘小开关’,通过导体接通或断开电流;导体和绝缘体的巧妙组合,让我们既能安全使用电器,又能灵活控制电路。” 课后延伸: 观察家里的开关(如灯开关、插座开关),记录它们的材料组成(导体/绝缘体),下节课分享。 思考:“如果开关的绝缘体部分破损了,会发生什么?应该怎么办?”(渗透安全用电意识)
板书设计 开关 开关的作用: 控制电路通断(闭合→通路;断开→断路) 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铁、铜、铝……(开关金属触点)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塑料、橡胶、木头……(开关塑料底座) 三、设计原理:导体接通电路,绝缘体防止触电!
教学反思 部分小组在连接电路时出现导线接触不良的问题,需加强“电路连接规范”的示范;对“人体是导体”的安全教育可通过视频(如触电事故模拟)强化,加深学生印象;拓展活动中,可提供更多材料(如铁丝、陶瓷),让学生对比不同材料的导电性差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