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基础规律基础过关1在利用光具座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将发光二极管、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发光二极管、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处于 ,目的是使像成在 。(3)将发光二极管放在尽量远的位置上,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让光屏上的发光二极管的像最清晰。这个像应当是 、 的 像。(4)将发光二极管移到二倍焦距处,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发光二极管的像最清晰为止。这个像应该是 、 的 像,这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cm。(5)当发光二极管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时,适当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这时光屏上得到一个 、 的 像。(6)当发光二极管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一倍焦距时,反复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没有发光二极管的像,眼睛从光屏一侧直接往凸透镜里面看去,也没有看见发光二极管的像。这说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 。(7)当发光二极管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移动光屏找不到发光二极管的像,但在光屏一侧往凸透镜里面看去,会看到发光二极管的 、 的 像。这个像和发光二极管在凸透镜的 (选填“同”或“异”)侧。巩固提高2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透镜 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把一个物体放在该透镜正前方 20cm 处,则透镜成 ( )A.倒立、缩小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C.倒立、等大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物体距凸透镜分别为8cm、18 cm、24 cm时,依次观察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 cm B.8cm C.12 cm D.18 cm4 小明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发光二极管和光屏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假设凸透镜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像距v 和物距u 的范围是A. v2f C. u>2f D. f(2)如果此时将发光二极管和光屏位置互换,则光屏上 )A.没有像 B.像仍是倒立、缩小的C.像是倒立、放大的 D.像是正立、放大的(3)把发光二极管从二倍焦距外移到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的过程中 ( )A.像是缩小的 B.像是放大的C.像先是缩小,后是放大的 D.像与物的距离一直变小(4)新课标模型建构 假设凸透镜焦距为 f,发光二极管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发光二极管沿主光轴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2f 距离,同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始终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 )A.一直变小 B.一直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5 小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发光二极管、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了与发光二极管等大的像。(1)若把发光二极管移至 37 cm刻度处,光屏上始终承接不到像,要想观察到像,可以从凸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用眼睛观察。(2)若发光二极管不动,将透镜向左侧移动一些,再将光屏向透镜移动一些,则光屏上承接到的像的情况是 ( )A.放大的像 B.缩小的像 C.等大的像 D.不可能承接到像(3)若不变动实验器材,有一只甲虫爬到了凸透镜镜片上,则光屏上会出现的情形是 ( )A.光屏上有甲虫的像 B.光屏上有甲虫的影子C.光屏上不会出现甲虫的像 D.以上情形都有可能出现(4)若小芳把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透镜,为得到清晰的像,可以把光屏向 移动。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基础规律基础过关1.(1)会聚 11.0(2)同一高度 光屏中央(3)倒立 缩小 实(4)倒立 等大 实 22(5)倒立 放大 实(6)不成像 (7)正立 放大 虚 同巩固提高2. B 3. A4.(1)C (2)C (3)C (4)A5.(1)右 (2)D (3)C(4)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