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三章内能 单元测试卷[测试范围:第十三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事例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煎鱼时厨房内充满鱼的香味B.将泥沙放入水中,水变混浊了C.汽车驶过后,马路上扬起灰尘D.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尘埃做无规则运动2.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分子相距很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作用C.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3.某大学的研究小组制作了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13-Z-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纳米纸的分子间无间隙B.这种纸使细菌中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C.这种纸与油、水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纳米纸上互相接触的两滴油能立即结合成一滴是由于分子间引力的作用4.古代人们经常钻木取火,图13-Z-2中情况改变内能方式与其不同的是 ( )A.图甲:冬天搓手取暖B.图乙:小朋友滑滑梯臀部发热C.图丙:热鸡蛋放在冷水中冷却D.图丁:压缩空气使其内能增大5.北方冬季常采用水暖供热,若每小时流过房间内暖气的热水的质量与房间内空气质量相当,热水流出房间时与流进房间时的温度差约为1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空气的密度为 ,则一间教室内暖气每小时放出的热量最接近 ( )A.10 J B.10 JC.10 J D.10 J6.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严重损害B.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和沿海地区相比,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C.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作为工作介质D.夏季向室内地面洒水降温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会降低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有的热量就越多C.两个物体温度不同,它们之间可以发生热传递D.-5℃的物体一定比5℃ 的物体内能少8.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比热容(水煤油沙石 约A.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B.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C.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D.水和沙石放出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9.小军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他将装有少量水的薄矿泉水瓶的瓶盖拧紧(如图13-Z-3甲所示),然后握住瓶子中部不动,将瓶子下部向一个方向扭转几圈(如图乙所示),最后用手指轻旋瓶盖,“砰”的一声,瓶盖快速飞出,瓶口出现大量的“白雾”(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口出现的大量“白雾”是水蒸气B.扭转瓶身的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C.瓶盖被冲出的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D.瓶盖被冲出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气体的内能10.如图13-Z-4所示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的质量相同。下列对图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t ~t 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若a、b是同种物质,则b的质量大于a 的质量C.温度从 T 升高到 T 时,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物质多D. b物质的比热容大于c 物质的比热容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合 nm。12.浓度为75%的酒精可以有效地灭活新型冠状病毒,喷洒酒精对家庭局部进行消毒时,满屋子都可以闻到酒精气味,这是由于分子在 。为了减轻新房子中的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根据温度越高, ,可以采取在高温季节来临前装修完并搁置一段时间、加强通风等措施。13.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有时表示温度,有时表示内能,有时表示热量。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 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 增加;“用小火慢慢加热”中的“热”是指 。14.载人飞船在完成任务后准确降落在预定地区。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一段时间后,由于受空气阻力做匀速运动。返回舱匀速下降过程中机械能 ,内能 。(均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15.为了促进广大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我国推行了“学生饮用奶计划”。如图13-Z-5所示是一种学生饮用奶,它的净含量为200 mL,若它的密度为 比热容为 冬天饮用时把它从10℃加热到40℃奶需要吸收 J的热量。学生在喝牛奶的过程中,剩余牛奶的比热容 。16.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装置,分别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忽略散热损失,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13-Z-6所示,由图象可知,两种液体的初温为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甲、乙的比热容之比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17.(8分)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如图13-Z-7所示的几个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小宇在一个圆柱形深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30天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说明 。小宇想,气体之间能否发生类似的现象呢,于是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他在上、下两个集气瓶中分别装入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透明的空气,并用玻璃板隔开(ρ=氧化氮>ρ空气),将玻璃板拿走后,观察到两个瓶中气体的颜色变成均匀的浅棕色,小宇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相同的结论。(2)如图丙所示,小宇先后将50mL水和50mL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堵住管口反复翻转几次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 。在玻璃管中应先注入 ,目的是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 (选填“细”或“粗”)的玻璃管。(3)如图丁所示,小宇用细线拴住玻璃板的四个角,用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线,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且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这说明 。这个原理可以用来解释固体很难被 (选填“拉伸”或“压缩”)。18.(14分)某同学用如图13-Z-8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进行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温度 甲液体 20 21 22 23 24乙液体 20 22 24 26 28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使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甲、乙两种液体,目的是 。(2)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让液体 。(3)在此实验中用 表示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4)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甲、乙液体的吸热能力不同的结论,物质的这种特性可以用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其大小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选填“有关”或“无关”)。(5)由实验数据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液体的比热容 (选填“大”或“小”),依据是 。四、计算题(共18 分)19. (4 分)一质量是 3kg 、初温为 的铁块,当温度降到 时放出了 的热量。(1)求铁的比热容。(2)餐馆里有一道美食叫“铁板牛肉”,将2k g的铁板加热到 ,再将九成熟的牛肉片盛放在铁板上,等铁板温度降了 时,牛肉片已十成熟了,求铁板在此降温过程中放出的热量。20.(6分)在完全隔热的装置内,用同一电加热器给100g水和100g油分别加热,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3-Z-9所示,问:[已知(1)水在4 min 内吸收了多少热量 (2)油的比热容是多少 21.(8分)在标准大气压下,一质量为2k g的金属块,被加热到( 后,立即投入质量为1 kg、温度为 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最终使水的温度升高到 求:(1)水吸收的热量。(2)金属块的比热容。(3)取出金属块后,给 的水继续加热,水又吸收了 的热量,水的末温是多少摄氏度。1. A 2. B 3. D 4. C5. C 6. D 7. C 8. B9. C 10. B11.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 0.112.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热运动越剧烈13.温度 内能 热量14.减少 增加15.3×10 不变16. 20℃ 1:1 3:717.(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不能(2)分子间有间隙 水便于记录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 细(3)分子间有引力 拉伸18.(1)使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2)均匀受热(3)加热时间(4)比热容 无关(5)大质量相同的甲液体和乙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甲液体的温度升得慢19. (1)由 得铁的比热容为(2)铁板在此降温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20.(1)由图象可知,水在4m in内吸收的热量(2)在4m in 内油吸收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由图象可知,油温由0 ℃升高到 20℃,由Q= cm△t 可得,油的比热容:c油 = 2.1×10 J/(kg·℃)。21. (1)水吸收的热量:((2)金属块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即金属块的比热容: (kg·℃)。(3)由 Q=cm△t可得,水升高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所以水的末温为1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