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6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热点题型必刷专练第一章机械运动(选择题50道)(原卷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6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热点题型必刷专练第一章机械运动(选择题50道)(原卷版+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选择题50道)
1.如图所示测量圆的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A.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圆直径的大小,故A正确;
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B错误;
CD.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误差较大,故CD错误。
故选A。
2.小刚使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c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的
B.该结果中的“3”不是估读的
C.是用最小刻度为1cm的刻度尺测量的
D.该结果不存在误差
【答案】C
【详解】A C.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cm,12cm是准确值,故分度值为1cm,故A错误;C正确;
B.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cm,12cm是准确值,“3”是估读值,故B错误;
D.测量时会存在误差,误差不可避免,故D错误。
故选C。
3.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由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如图为嫦娥五号即将着陆月球表面的图片,下列关于嫦娥五号落月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月面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静止的
B.以嫦娥五号为参照物,月面是静止的
C.以地球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运动的
D.以嫦娥五号为参照物,嫦娥五号上面固定的摄像头是运动的
【答案】C
【详解】A.以月面为参照物,嫦娥五号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嫦娥五号为参照物,月面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地球为参照物,嫦娥五号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C正确;
D.以嫦娥五号为参照物,嫦娥五号上面固定的摄像头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4.当前社会飞速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势不可挡。交通发达,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华灯园林,美丽家园。当你坐在汽车上,看到两旁的楼房在后退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A.以汽车为参照物楼房是运动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D.以楼房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答案】A
【详解】A.以汽车为参照物,楼房相对于汽车有位置变化,楼房是运动的,故A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相对于地面没有位置变化,楼房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相对于地面有位置变化,汽车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楼房为参照物,汽车相对于楼房有位置变化,汽车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5.甲、乙、丙三辆汽车园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车相对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下列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必向西行驶 B.乙不可能向东行驶
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 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
【答案】D
【详解】树相对地面静止,丙上的人看到树向西,则丙一定是向东运动;甲上的人看到丙是向西运动的,说明甲一定向东,而且速度大于丙;而乙上的人看到甲丙向东,说明乙可能向西运动,也可能静止,还有可能向东运动,但速度小于丙。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有甲、乙、丙三把尺子,它们的最小刻度分别为1分米、1厘米、1毫米,则最好的刻度尺为(  )
A.甲刻度尺 B.乙刻度尺
C.丙刻度尺 D.应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答案】D
【详解】分度值是指刻度尺的每一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刻度尺的精确程度越高,但长度测量时精确程度根据具体的需求来决定,并不是越精确越好,所以分度值不同的三把尺无好坏之分。
故选D。
7.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A.2.5m=2.5×100cm=250cm,故A错误;
B.4.8×10 5μm=4.8×10 5×103nm=4.8×10 2nm,故B错误;
C.66cm=66×10-2m=6.6×10-1m,故C错误;
D.5m=5×100cm=500cm,故D正确。
故选D。
8.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0cm
C.如图中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
【答案】B
【详解】A.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纪念币左端与2.00cm对齐,右端与4.00cm对齐,所以纪念币的直径为
L=4.00cm﹣2.00cm=2.00cm
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测量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如图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a)(b) B.(b)(c) C.(c)(d) D.(a)(d)
【答案】B
【详解】a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a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b图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b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c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所以d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b和c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
B.误差就是错误,只要想办法是可以克服的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仍不可以避免误差
D.采用精确度足够高的测量仪器,误差就可以消除
【答案】C
【详解】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误差不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故A错误;
B.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B错误;
CD.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  )
A.3∶1 B.1∶3 C.3∶4 D.4∶3
【答案】C
【详解】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小凤学习“长度测量”和“测量误差”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测量时,必须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
C.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D.仪器精密、原理科学、测量仔细,误差就可以避免
【答案】A
【详解】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估读带来的误差,故A正确;
B.测量长度时,一般从刻度尺的零刻线起测量;零刻线已磨损的刻度尺,可以从其他没有磨损的刻度线起测量,故B错误;
C.进行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估读位之后再多估读几位是没有意义的,故C错误;
D.仪器精密、原理科学、测量仔细,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A。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中,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
B.甲比乙运动的时间短,则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
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不一定长
D.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详解】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速度v的大小可由计算,故A错误;
B.由知,在路程一定时,物体运动速度越大,运动的时间才越短,故B错误;
C.由可知,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速度大小和时间有关,因此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一定长,故C正确;
D.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方向不变,并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14.小华同学对下列各种事物进行了估测,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冬天洗澡水的最佳温度是60℃
B.自己的身高大约是160mm
C.自己的骑自行车速度大约是
D.正常人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是10s
【答案】C
【详解】A.冬天洗澡水的最佳温度约为40℃,故A错误;
B.自己的身高大约是160cm,故B错误;
C.自己的骑自行车速度为,故C正确;
D.正常人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是1s,故D错误。
故选C。
15.在2023年9月份杭州亚运会上,电子狗运铁饼博得了观众的眼球。如图电子狗在运送铁饼的过程中,相对于电子狗静止的是( )
A.观众 B.运动员 C.铁饼 D.电子狗
【答案】C
【详解】AB.观众、运动员相对于电子狗来说,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是运动的,故AB不符合题意;
C.如图,电子狗在运送铁饼的过程中,相对于电子狗,位置没有相对变化的、是静止的是铁饼,故C符合题意;
D.参照物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甲、乙、丙三位同学骑自行车,其运动情况如下,运动最快的是(  )
A.甲车速度是15km/h B.乙车1min内通过600m
C.丙车在20s内通过150m D.一样快
【答案】B
【详解】甲车的速度为
乙车的速度为
丙车的速度为
所以乙车运动最快,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7.山西隰县玉露香梨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一滴青水”,是由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育成的新品种,因其果大形美、香甜酥脆的特点而闻名。如图所示,下列对该梨的大小估测正确的是(  )
A.0.8mm B.0.8cm C.0.8dm D.0.8m
【答案】C
【详解】由图可知,梨的大小大约等于人手掌的长度的一半,约为8cm,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小明同学坐着客车去外婆家。一路上他看到公路两边的树木在后退,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客车 C.树木 D.公路
【答案】B
【详解】AD.树木相对于地面和公路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树木是静止的,故AD不符合题意;
B.以客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相对于客车位置不断变化,树木相对于客车向后运动,故B符合题意;
C.不能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是树木,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经过6个多小时的飞行之后,神舟十三号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后在轨道上运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是静止的,空间站是运动的
B.以神舟十三号为参照物,空间站是静止的
C.以太阳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是静止的,空间站是运动的
D.以太阳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是运动的,空间站是静止的
【答案】B
【详解】A.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和空间站的位置都在不停改变,因此,它们都是运动的,故A错误;
B.神舟十三号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后在轨道上运行,以神舟十三号为参照物,空间站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B正确;
CD.以太阳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和空间站的位置都在不停改变,因此,它们都是运动的,故CD错误。
故选B。
20.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身高约1.6m
B.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秒约75次
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8m/s
【答案】C
【详解】A.中学生身高约1.6m即160cm,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宽约1.5m,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故C符合题意;
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8m/s,时间为12.5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小雷身高约,为了准确测量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应选用的刻度尺是( )
A.量程,分度值 B.量程,分度值
C.量程,分度值 D.量程,分度值
【答案】A
【详解】已知小雷身高约1.7m,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与身高差不多,所以选择的刻度尺的量程应该是0~2m或0~10m;比较知,量程0~2m,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更高一些,测量误差较小。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2.李华在斑马线路口站立等人行绿灯,马路宽度为25m,人行绿灯时间为20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李华是静止的
B.以红绿信号灯为参照物李华是运动的
C.人行绿灯时间越短,人通过此马路越安全
D.等绿灯亮后李华至少以1.25m/s的平均速度才能安全通过马路
【答案】D
【详解】AB.站在斑马线路口的李华,相对行驶的汽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李华是运动的;相对红绿信号灯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红绿信号灯为参照物,李华是静止的;故AB错误;
C.人的速度一定,人行绿灯时间越短,人走的路程越短,人就可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马路,人越不安全,故C错误;
D.李华过马路的平均速度
故D正确。
故选D。
23.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高增长非常明显。如图所示,八(一)班的小明今年体检发现自己又长高了,则这一年他长高了(  )

A.5mm B.5.0mm C.5cm D.5.0cm
【答案】D
【详解】由图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由图甲可知,小明去年的身高为167.0cm;由图乙可知,小明今年的身高为172.0cm,则这一年他长高了
h=172.0cm-167.0cm=5.0cm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4.关于误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真实值是不知道的
B.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能没有误差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小误差
D.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答案】D
【详解】AB.只要是测量,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能没有误差,所以真实值是不知道的,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5.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八年级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km/h
C.正常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5s D.教室课桌高度约为80dm
【答案】A
【详解】A.八年级物理课本宽度为18cm左右,符合实际。故A符合题意;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1s,故C不符合题意;
D.教室课桌高度约为80cm=8d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下对叙述正确的是(  )
A.—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 B.教室的高约为3dm
C.一节课的时间是240s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答案】D
【详解】A.10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1mm,则—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0.1mm,故A错误;
B.正常教室的高度在3m=30dm左右,故B错误;
C.中小学一节课的时间一般是40min=2400s,故C错误;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约合1.1m/s,故D正确。
故选D。
27.如图 所示,初二的某同学参观科技馆时与火箭模型的合影,请你估测火箭模型的高度约为(  )
A.24 米 B.12 米 C.6 米 D.3 米
【答案】C
【详解】初二同学的身高在1.65m左右,由图知,火箭模型的高度是中学生身高的3倍多一些,所以火箭模型的高度比
s=vt=3×1.65m=4.65m
多一些,接近6m。故选C。
28.通过对测量的学习,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数据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身高约16dm B.中学生的心率为70次/s
C.教室里课桌的高度为8dm 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用时最短为13s
【答案】B
【详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一些,在1.6m即16d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正常的脉搏跳动在75次/min左右,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与此差不多,所以中学生的心率为1次/s,故B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dm左右,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因此高度约为8dm,故C不符合题意;
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的时间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用时最短为13s,是可能实现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9.2023年10月26日10时4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当天下午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如图所示。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天和核心舱 B.月球
C.地球 D.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
【答案】A
【详解】神舟十七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后,它们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故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七号是静止的;以地球、月球为参照物,神舟十七号与地球、月球的位置发生变化,神舟十七号是运动的;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0.某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的相关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勤洗手”:一次正确洗手的时间约为2s
B.“测体温”: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C.“要锻炼”:在跑步机上跑步时的速度约为
D.“戴口罩”: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质量约为5kg
【答案】B
【详解】A.由生活常识可知,一次正确洗手的时间约为5min,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6.5℃~37℃,故B符合题意;
C.由生活常识可知,在跑步机上跑步时的速度约为5m/s,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质量较小,约为3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1.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数据分别为6.10 cm、6.13 cm、6.12 cm、6.15 cm,则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6.125 cm B.6.13 cm C.6.14 cm D.6.12 cm
【答案】B
【详解】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可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求平均值时最后数据保留和原数据相同位数,所以此物体的长度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2.如图为甲、乙两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  )
A.0~5s内,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1s~3s内,乙的速度为2m/s
C.两物体在5s内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D.2s时刻,乙追上甲相遇
【答案】D
【详解】AB.由图可知,乙物体在0~5s内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在2s内通过的距离为1m,则由可得,乙其速度为
所以在1~3s内,乙的速度为0.5m/s,而在1~3s内,甲的s﹣t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此段时间内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此段时间内甲的速度为零,因此甲在0~5s内并不是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在5s内乙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由可知,乙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物体的平均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在0~1s内甲通过的路程始终大于乙通过的路程,说明甲的速度比乙速度大,在1~2s内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到t=2s时甲、乙图线相交,说明此时甲、乙两物体相遇,即乙物体追上甲物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
B.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误差能减小不能消除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避免误差
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答案】B
【详解】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在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的情况下客观存在的,不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故A错误;
B.误差是由于工具精确程度、测量原理、测量环境等因素造成的,选用精密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是不能消除误差,故B正确,D错误;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是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故选B。
34.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4 dm B.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用时30s
C.洗澡水的适宜温度为40℃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为5m/ s
【答案】C
【详解】A.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cm,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用时1s,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略高于人的体温,为40℃,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为1m/ 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5.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羚羊2min内奔跑2.4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羚羊、运动员、汽车 D.运动员、羚羊、汽车
【答案】B
【详解】运动员的速度
羚羊的速度
汽车的速度
所以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羚羊、汽车、运动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6.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生活中的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B.考场教室的气温约为37℃
C.正常人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约250次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15m/s
【答案】A
【详解】A.教室门高度比成年人高一些,约为2m,故A符合题意;
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教室内气温感觉舒适,应该在23℃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人脉搏1min跳动60~100次,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5s左右,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7.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你步行的速度大约1m/s 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
C.一个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9℃ D.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时间约为10s
【答案】A
【详解】A.人的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m/s,故A符合题意;
B.人的指甲宽度约为1cm,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39℃为高烧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正常眨一次眼睛速度很快,所用的时间很小,约为0.3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8.钢铁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40℃时用它测量木头的长度,则测量的长(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答案】B
【详解】钢尺在40℃时因热胀冷缩的缘故每个刻度会比实际长,故木头测量出来的长度会偏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9.甲车行驶的路程是乙车行驶路程的,甲车和乙车的速度之比是5∶3,则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20∶9 B.5∶4 C.4∶5 D.9∶20
【答案】D
【详解】已知

由可知,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
故选D。
40.某人百米赛跑成绩是14秒,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前进14米,平均速度是7米/秒;第二阶段用时9秒,平均速度8米/秒。第三阶段的平均速度约是( )
A.6米/秒 B.5.5米/秒 C.4.7米/秒 D.3.2米/秒
【答案】C
【详解】第一阶用时
第二阶段前进
s2=v2t2=8m/s×9s=72m
第三阶段的平均速度约是
故选C。
41.下列数据中, 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 B.正常人的脉搏 1min跳动约30次
C.光在 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D.教学楼层的高度约为3.5m
【答案】D
【详解】A.人正常体温约为36.5~37℃,变化不大,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一次脉搏每分钟大约跳动60~80次,故B不符合题意;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层楼的高度在3.5m左右,普通教室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5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2.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B.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
C.错误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造成的 D.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D
【详解】A.错误是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故A错误;
BC.错误是操作不规范引起的,不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造成的,仪器不够精密会导致误差较大;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BC错误;
D.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估读带来的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43.如图所示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t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赛结果是兔子获胜
B.比赛开始时,乌龟和兔子一起出发
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两次
D.整个比赛过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较大
【答案】A
【详解】A.由图像可知,兔子用时小于乌龟用时,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0~t1这段时间内兔子静止,乌龟先出发,故B错误;
C.由图线可知,两个图线有三个交点,说明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故C错误;
D.整个比赛过程中,由得,在s一定的情况下,t越小,v越大,由于
t2-t1则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故D错误。
故选A。
4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从同一方向运动,他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s 时,甲物体在乙物体的前方
B.在 2~4s 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0~4s 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4m/s
D.在 0~2s 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乙>v甲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甲的s-t图像是倾斜直线,因此甲做匀速运动,甲的速度为
则3s时,甲运动的路程为
s′=v甲t=2m/s×3s=6m
由图可知,3s时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8m,则3s时,甲物体在乙物体的后方,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在2~4s内,乙物体的s-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这段时间内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由图可知,0~4s内乙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乙=8m,则这段时间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在0~2s内甲乙的s-t图像均是倾斜直线,说明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段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由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即v乙>v甲,故D正确。
故选D。
4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第4s时,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
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
C.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D.在第4s~第19s这段时间内,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甲在第4 秒的速度与全程速度相同,故甲的速度为
乙在第4 秒的速度与其在3~8秒的速度相同,故乙的速度为
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乙在第24~30秒的速度为
此阶段,乙的速度与甲相同,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故B错误;
C.由上述可知,乙在3~8秒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在第4s~第19s这段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根据可知,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46.已知声音在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声波会在飞行方向上叠加,叠加的声波传到地面上形成如同雷鸣的爆炸声,这就是音爆。音爆时飞机后常伴有“音爆云”,如图所示。飞机产生音爆时的飞行速度可能是(  )
A.340km/h B.680km/h C.1020km/h D.1230km/h
【答案】D
【详解】飞机产生音爆时的速度与声速接近,故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7.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南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南散步。以汽车为参照物,行人(  )
A.向南运动 B.向北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答案】B
【详解】汽车和人都向南运动,但汽车运动的速度快,以汽车为参照物,行人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且一直是向后即向北运动的,故 B 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8.驾驶员每天准时从单位开车出来,于7∶00到达教授家接教授去单位,7∶20到达单位。某天,教授为了早点到单位,比平时提前离家步行去单位。走了一段时间后遇到来接他的汽车,上车后汽车掉头并于7∶10到达单位。设教授和汽车速度不变,且速度之比为1∶9,教授上车及汽车掉头时间不计。则当天教授离家时间为(  )
A.5∶50 B.6∶10 C.6∶30 D.6∶50
【答案】B
【详解】设教授走的时间为t,教授的速度为v,则汽车的速度为9v,司机用20min从教授家到单位,司机从单位出发到教授家的时间也是20min,所以司机的出发时间是6∶40;教授家到单位的路程
s=v车×20min
教授提早出发的情况下是7∶10到达,说明司机从单位出发到回到单位所花的时间是30min,所以汽车从单位出发15min以后跟教授碰面的,即6∶55。碰面时司机走的路程加上教授走的路程等于家到单位的路程,即
s车+s人=s
代入数据
9v×15min+vt=9v×20min
解得t=45min,所以教授出发的时间为6∶10。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9.甲、乙、丙三人分别坐在三个升降机中,甲看到:楼房在上升、乙保持不动、丙也在上升。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相对于地面下降
B.甲、乙相对于地面运动速度相同
C.丙相对于地面一定上升
D.丙可能相对于地面下降,但下降速度小于甲和乙的速度
【答案】C
【详解】楼房相对地面来说是静止的,甲看到楼房上升,说明以地面为参照物,甲是下降的。甲看到乙不动,说明甲乙二人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故以地面为参照物乙也是下降的。甲看到丙上升,说明以地面为参照物有三种可能,一是丙上升,二是丙不动,三是丙以小于甲的速度下降。故C错误,符合题意;AB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0.A、B两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30s,A、B运动方向相同
B.0﹣40s,A车先加速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C.30s﹣70s,A车的平均速度为10m/s
D.40s时,两车相距120m
【答案】D
【详解】A.由图像可知,在0~30s内,A车的路程随时间逐渐增加,A车到原点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但B车到原点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二者的运动方向相反,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A车在0~30s内做匀速运动,在30~40s内保持静止,故B错误;
C.30s~70s内,A车通过的路程为
s=300m
运动时间
t=70s-30s=40s
则A车的平均速度
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
向A的起点运动,40s时,B运动的路程
sB′=v′t″=6m/s×40s=240m
距A起点的距离为
Δs=420m-sB′=420m-240m=180m
40s时,两车相距
l=300m-180m=120m
故D正确。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机械运动(选择题50道)
1.如图所示测量圆的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小刚使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c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的
B.该结果中的“3”不是估读的
C.是用最小刻度为1cm的刻度尺测量的
D.该结果不存在误差
3.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由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如图为嫦娥五号即将着陆月球表面的图片,下列关于嫦娥五号落月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月面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静止的
B.以嫦娥五号为参照物,月面是静止的
C.以地球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运动的
D.以嫦娥五号为参照物,嫦娥五号上面固定的摄像头是运动的
4.当前社会飞速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势不可挡。交通发达,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华灯园林,美丽家园。当你坐在汽车上,看到两旁的楼房在后退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A.以汽车为参照物楼房是运动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D.以楼房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5.甲、乙、丙三辆汽车园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车相对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下列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必向西行驶 B.乙不可能向东行驶
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 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
6.有甲、乙、丙三把尺子,它们的最小刻度分别为1分米、1厘米、1毫米,则最好的刻度尺为(  )
A.甲刻度尺 B.乙刻度尺
C.丙刻度尺 D.应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7.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0cm
C.如图中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
9.如图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a)(b) B.(b)(c) C.(c)(d) D.(a)(d)
10.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
B.误差就是错误,只要想办法是可以克服的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仍不可以避免误差
D.采用精确度足够高的测量仪器,误差就可以消除
1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  )
A.3∶1 B.1∶3 C.3∶4 D.4∶3
12.小凤学习“长度测量”和“测量误差”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测量时,必须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
C.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D.仪器精密、原理科学、测量仔细,误差就可以避免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中,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
B.甲比乙运动的时间短,则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
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不一定长
D.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14.小华同学对下列各种事物进行了估测,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冬天洗澡水的最佳温度是60℃
B.自己的身高大约是160mm
C.自己的骑自行车速度大约是
D.正常人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是10s
15.在2023年9月份杭州亚运会上,电子狗运铁饼博得了观众的眼球。如图电子狗在运送铁饼的过程中,相对于电子狗静止的是( )
A.观众 B.运动员 C.铁饼 D.电子狗
16.甲、乙、丙三位同学骑自行车,其运动情况如下,运动最快的是(  )
A.甲车速度是15km/h B.乙车1min内通过600m
C.丙车在20s内通过150m D.一样快
17.山西隰县玉露香梨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一滴青水”,是由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育成的新品种,因其果大形美、香甜酥脆的特点而闻名。如图所示,下列对该梨的大小估测正确的是(  )
A.0.8mm B.0.8cm C.0.8dm D.0.8m
18.小明同学坐着客车去外婆家。一路上他看到公路两边的树木在后退,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客车 C.树木 D.公路
19.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经过6个多小时的飞行之后,神舟十三号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后在轨道上运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是静止的,空间站是运动的
B.以神舟十三号为参照物,空间站是静止的
C.以太阳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是静止的,空间站是运动的
D.以太阳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是运动的,空间站是静止的
20.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身高约1.6m
B.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秒约75次
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8m/s
21.小雷身高约,为了准确测量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应选用的刻度尺是( )
A.量程,分度值 B.量程,分度值
C.量程,分度值 D.量程,分度值
22.李华在斑马线路口站立等人行绿灯,马路宽度为25m,人行绿灯时间为20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李华是静止的
B.以红绿信号灯为参照物李华是运动的
C.人行绿灯时间越短,人通过此马路越安全
D.等绿灯亮后李华至少以1.25m/s的平均速度才能安全通过马路
23.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高增长非常明显。如图所示,八(一)班的小明今年体检发现自己又长高了,则这一年他长高了(  )

A.5mm B.5.0mm C.5cm D.5.0cm
24.关于误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真实值是不知道的
B.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能没有误差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小误差
D.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25.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八年级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km/h
C.正常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5s D.教室课桌高度约为80dm
26.下对叙述正确的是(  )
A.—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 B.教室的高约为3dm
C.一节课的时间是240s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27.如图 所示,初二的某同学参观科技馆时与火箭模型的合影,请你估测火箭模型的高度约为(  )
A.24 米 B.12 米 C.6 米 D.3 米
28.通过对测量的学习,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数据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身高约16dm B.中学生的心率为70次/s
C.教室里课桌的高度为8dm 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用时最短为13s
29.2023年10月26日10时4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当天下午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如图所示。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天和核心舱 B.月球
C.地球 D.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
30.某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的相关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勤洗手”:一次正确洗手的时间约为2s
B.“测体温”: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C.“要锻炼”:在跑步机上跑步时的速度约为
D.“戴口罩”: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质量约为5kg
31.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数据分别为6.10 cm、6.13 cm、6.12 cm、6.15 cm,则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6.125 cm B.6.13 cm C.6.14 cm D.6.12 cm
32.如图为甲、乙两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  )
A.0~5s内,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1s~3s内,乙的速度为2m/s
C.两物体在5s内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D.2s时刻,乙追上甲相遇
3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
B.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误差能减小不能消除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避免误差
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34.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4 dm B.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用时30s
C.洗澡水的适宜温度为40℃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为5m/ s
35.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羚羊2min内奔跑2.4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羚羊、运动员、汽车 D.运动员、羚羊、汽车
36.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生活中的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B.考场教室的气温约为37℃
C.正常人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约250次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15m/s
37.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你步行的速度大约1m/s 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
C.一个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9℃ D.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时间约为10s
38.钢铁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40℃时用它测量木头的长度,则测量的长(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39.甲车行驶的路程是乙车行驶路程的,甲车和乙车的速度之比是5∶3,则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20∶9 B.5∶4 C.4∶5 D.9∶20
40.某人百米赛跑成绩是14秒,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前进14米,平均速度是7米/秒;第二阶段用时9秒,平均速度8米/秒。第三阶段的平均速度约是( )
A.6米/秒 B.5.5米/秒 C.4.7米/秒 D.3.2米/秒
41.下列数据中, 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 B.正常人的脉搏 1min跳动约30次
C.光在 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D.教学楼层的高度约为3.5m
42.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B.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
C.错误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造成的 D.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43.如图所示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t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赛结果是兔子获胜
B.比赛开始时,乌龟和兔子一起出发
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两次
D.整个比赛过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较大
4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从同一方向运动,他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s 时,甲物体在乙物体的前方
B.在 2~4s 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0~4s 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4m/s
D.在 0~2s 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乙>v甲
4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第4s时,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
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
C.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D.在第4s~第19s这段时间内,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46.已知声音在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声波会在飞行方向上叠加,叠加的声波传到地面上形成如同雷鸣的爆炸声,这就是音爆。音爆时飞机后常伴有“音爆云”,如图所示。飞机产生音爆时的飞行速度可能是(  )
A.340km/h B.680km/h C.1020km/h D.1230km/h
47.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南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南散步。以汽车为参照物,行人(  )
A.向南运动 B.向北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48.驾驶员每天准时从单位开车出来,于7∶00到达教授家接教授去单位,7∶20到达单位。某天,教授为了早点到单位,比平时提前离家步行去单位。走了一段时间后遇到来接他的汽车,上车后汽车掉头并于7∶10到达单位。设教授和汽车速度不变,且速度之比为1∶9,教授上车及汽车掉头时间不计。则当天教授离家时间为(  )
A.5∶50 B.6∶10 C.6∶30 D.6∶50
49.甲、乙、丙三人分别坐在三个升降机中,甲看到:楼房在上升、乙保持不动、丙也在上升。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相对于地面下降
B.甲、乙相对于地面运动速度相同
C.丙相对于地面一定上升
D.丙可能相对于地面下降,但下降速度小于甲和乙的速度
50.A、B两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30s,A、B运动方向相同
B.0﹣40s,A车先加速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C.30s﹣70s,A车的平均速度为10m/s
D.40s时,两车相距120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