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实验题30道)1.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装置。(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设备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铃声将会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由此可以推理,如果把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2)实验结论: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3)实验中需要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得出这一结论呢?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A.用实验直接证实B.通过生活经验得出C.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得出【答案】(1) 减小 不能(2)真空(3)C【详解】(1)[1][2]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过程中,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故选C。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 60 0.76B 铜 60 0.89C 铜 60 1.02D 铜 80 0.76E 铜 1.02F 铜 100 0.76G 钢 80 1.02H 尼龙 80 1.02I 尼龙 100 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B、 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D、 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E琴弦的长度应为 cm;(4)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答案】 C F 80 控制变量法【详解】(1)[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琴弦的横截面积,故选A、B、C。(2)[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长短,故选A、D、F。(3)[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材料不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G、H相同的数据,即80。(4)[4]实验中用到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3.如图所示是课本中有关声现象的实验:(1)用如图甲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中空气的抽出,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 ,由此可想将空气全抽出后的情景,可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3)如图丙所示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如图 (选填“a”或“b”)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在振动的同时听到直尺发出声音,接着增大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拨动直尺,直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选填“高”或“低”)。【答案】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b 低【详解】(1)[1]音叉的振动不明显,振动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转换成容易观察到的现象,乒乓球的作用就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2][3]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中空气的抽出,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变小,由此可想将空气全抽出后将听不到声音,从而推理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3)[4][5]此实验研究直尺振动时的音调跟直尺振动频率的关系,应该只让直尺振动发出声音,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直尺紧贴桌面,选用a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是采用了图b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直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频率快慢有关,当增大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拨动直尺,直尺振动频率变慢,音调变低。4.小明在大剧院观看演出时发现,演员演奏小提琴、吉他等弦乐器时要调节弦的长短或松紧。他猜想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猜想一:琴弦的粗细:猜想二:琴弦的长度:猜想三:琴弦的材料。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找到了表中所列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小明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选琴弦 (选填两根琴弦编号)进行实验:若要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选琴弦 (选填两根琴弦编号)进行实验;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A 钢丝 60 0.5B 钢丝 70 0.5C 钢丝 70 1D 尼龙丝 60 0.5(2)小明挑选琴弦A和B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高低与 的关系;(3)小明还想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需要控制琴弦的其他特性 ,改变琴弦的 ,本次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答案】 BC AD 长度或琴弦长度 相同 松紧程度 控制变量法【详解】(1)[1]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需要控制材料、长度相同,但是横截面积不同,符合要求的是琴弦BC。[2]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需要控制长度、横截面积相同,但是材料不同,符合要求的是琴弦AD。(2)[3]选琴弦A和B进行实验,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相同,但是长度不同,所以,是为了探究音调高低与长度或琴弦长度的关系。(3)[4][5][6]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想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需要控制琴弦的其他特性相同,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你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要求:实验器材易获取,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答案】 见解析 见解析【详解】[1]将泡沫球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2]敲击鼓面,听到鼓声的同时泡沫球跳起,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6.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 60 0.76B 铜 60 0.89C 铜 60 1.02D 铜 80 0.76E 铜 80 ________F 铜 100 0.76G 钢 80 1.02H 尼龙 80 1.02I 尼龙 100 1.0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又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3)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答案】(1)ABC(2)1.02(3)控制变量法【详解】(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故应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2)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尼龙的数据相同,即1.02。(3)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而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每次只能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因此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此探究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②所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3)如图④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将会逐渐 。并由此推理可知 。【答案】 振动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振幅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详解】(1)[1][2]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2)[3]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4][5]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若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出,即真空不能传声。8.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请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如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有关琴弦条件。控制条件 编号 琴弦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① 铜 60 1.0② 尼龙丝 40 1.0③ 钢 50 0.3④ 尼龙丝 60 1.0⑤ 钢 50 0.5猜想1: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粗细有关系。猜想2: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系。猜想3: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有关系。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验证猜想1,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为了验证猜想2,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3)为了验证猜想3,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4)此实验的探究方法叫做 。【答案】 ③⑤ ①④ ②④ 控制变量法【详解】(1)[1]为了验证猜想1,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粗细不同,选择③和⑤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2]为了验证猜想2,既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保持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选择①和④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3)[3]为了验证猜想3,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长度不同,选择②和④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4)[4]每次探究都是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研究弦的音调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9.徐人弗发现吉他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一些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四: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此,他们找到了如表所示的多种规格琴弦,又利用传感器采集琴弦产生声音的音调并进行显示。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A 铜 60 1.89B 铜 80 1.02C 铜 80 1.89D 铜 100 0.76E 钢 80 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选填编号)(2)另一组同学选用编号为B和E的琴弦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 是否正确。(选填“一”、“二”、“三”或“四”)【答案】(1)B和C(2)三【详解】(1)为了验证猜想一,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控制琴弦的长度、材料以及松紧程度相同,而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同,由表格数据可知,应选用编号为B和C的琴弦进行实验。(2)另一组同学选用编号为B和E的琴弦进行实验,由表格数据可知,B和E两组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而材料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的是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所以,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10.近几年,一些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小明发现汽车驶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那么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是否与路面的材料有关呢?下表是小明在网上查到的同一辆汽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产生噪声的测试数据。实验次数 车速km/h 水泥路面噪声 沥青路面噪声1 72 85.4 78.52 108 92.6 80.6(1)表格中有一个不足之处: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①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噪声与路面的材料 (选填“有关”或“无关”);②同一辆汽车在同一路面上行驶时,车速越 (选填“快”或“慢”),噪声越大。(3)请你猜想: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 (写出一个因素)有关。【答案】(1)没有写出噪声的单位(2) 有关 快(3)见解析【详解】(1)表格中出现了一个不足之处是没有写出噪声的单位,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2)[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车型和速度相同时,路面材料不同时,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噪声不同,则汽车行驶时产生噪声与路面的材料有关。[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同一辆汽车在同一路面上行驶时,车速越快,噪声越大。(3)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轮胎的气压、轮胎的花纹、轮胎的材料以及车身重量有关。1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到乒乓球静止不动,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声,再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 ;(2)如图乙所示,当密闭玻璃罩中空气不断被抽出时,听到闹钟铃声逐渐 ,最后几乎听不到了。由此推理得出: 。【答案】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减小 真空不能传声【详解】(1)[1]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2][3]空气逐渐被抽出,声音逐渐减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由此也可推断出当没有空气时,声音无法传出,得到结论:真空不能传声。12.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如图甲,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2)如图乙,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若不考虑本实验中木塞和玻璃罩也能传声,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时,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铃声。并由此推理可知 不能传声;(3)如图丙,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拨动时,听到声音的音调 (选填“升高”或“降低”)。【答案】 振动 不能 真空 振幅 升高【详解】(1)[1]图甲中,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2][3]如图乙所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时,不能听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4]如图丙,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钢尺的振动的幅度不同,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5]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拨动时,钢尺振动的频率变快,当拨动的频率变快时,听到声音的音调升高。13.小明在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如图甲所示。(1)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如果把广口瓶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听到声音(选填“能”或“不能”);(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3)小明推测,假如把如图乙的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 弹起(选填“会”、“不会”或“有可能”);(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_______法。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化【答案】(1) 变小 不能(2)空气(3)不会(4)B【详解】(1)[1][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传声的介质减少,则听到的手机声音变小。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传声的介质增多,将会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变大。如果把广口瓶内空气完全抽出,没有传声的介质,即真空不能传声,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2)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说明左边的音叉也在振动,两只音叉没有接触,它们之间有空气,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即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3)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如果把图乙的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将不会弹起,。(4)声波看不见。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两种现象很相似,所以可以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类比法。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声音是由 产生的。此探究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看到塑料球弹起。(3)如图丙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答案】 振动 将实验现象放大, 便于观察 空气 不能 变小【详解】(1)[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2)[3]敲击右边的音叉,空气把右边音叉的振动传递给左边音叉,左边音叉也跟着震动,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4]在月球上进行图乙实验,泡沫小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不能把右边音叉的振动传递给左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不会振动。(3)[5]抽气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就越来越小,原因是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据此推理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5.如图所示,小萍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只有1个音叉)。(1)当小萍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现象表明了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法;把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去做, (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探究。(3)用该实验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探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音叉振动快慢的关系;又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探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与音叉振动幅度的关系。【答案】 乒乓球被弹开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把微小的振动放大 转换法 能 不能 能【详解】(1)[1][2]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多次弹起,说明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3][4]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5]把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去做,不会受到影响,可以完成该实验。(3)[6]音叉的振动快慢是由音叉决定的,不是由敲击的快慢决定的,所以不能改变音叉的音调,不能用来探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音叉振动快慢的关系。[7]可以重敲和轻敲音叉,来探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与音叉振动幅度的关系。16.小明观察到风铃在风的吹动下,各根风铃管相互碰撞时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取来三根材料及厚度均相同的风铃管,将其悬挂后用相同大小的力进行敲击,并记录了各自发声 时的频率,如表所示。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1 20.50 1.50 21312 31.00 2.00 12843 48.50 2.50 656(1)小明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风铃管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2)分析表格可知,三根风铃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3)小明根据表中数据得出“风铃管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 ;(4)若再增加一根风铃管的实验数据,便可初步得出风铃管发出声音时振动的频率与长度及直径的关系,则下列风铃管的长度和直径满足要求的是______ (填字母)。A.51.00cm 2.00cm B.20.50cm 2.00cm C.31.00cm 3.50cm D.61.00cm 4.00cm【答案】(1)音调(2)3(3) 不合理 见解析(4)B【详解】(1)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风铃管时,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3号的频率最低,音调最低;1号的频率最高,音调最高。(3)[1][2]探究风铃管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风铃管的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直径相同而长度不同,即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所以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4)A.长51.00cm,直径2.00cm风铃管与2号风铃管直径相同,长度不同,可以探究风铃管发声频率与长度的关系,但没有与其长度相同的风铃管,所以无法探究风铃管发声的频率与直径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要探究风铃管发声的频率与长度的关系,需控制直径相同;要探究风铃管发声频率与直径的关系,需控制长度相同。长20.50cm,直径2.00cm风铃管与1号风铃管长度相同,直径不同,可以探究风铃管发声频率与直径的关系;与2号风铃管直径相同,长度不同,可以探究风铃管发声的频率与长度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C.长31.00cm,直径3.50cm风铃管与2号风铃管长度相同,直径不同,可以探究风铃管发声频率与直径的关系,但没有与其直径相同的风铃管,所以无法探究风铃管发声的频率与长度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D.实验中没有与长61.00cm,直径4.00cm风铃管长度或直径相同的风铃管,所以无法探究风铃管发声频率与长度及直径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B。17.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 高低与 有关。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 ;(3)本实验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答案】 音调 振动频率 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控制变量法【详解】(1)[1][2]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音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使人听不到声音。(2)[3]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所以改变钢尺振动幅度的操作是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尺的力度。(3)[4]在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改变变量,控制其他关键性的物理量相同。18.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华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能通过“土电话”实现远距离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小华讲话时,感受到手中的纸杯在振动。说明声音具有 ;(2)将棉线稍拉紧些,听到的声音更清楚,该现象说明声音的传递效果与棉线的 有关。如果小明和小华仅将棉线改为长度、粗细相同的细金属丝,则听到的声音就更清楚。该现象表明声音的传递效果与 有关;(3)小红捏住棉线的某一位置,这时小明和小华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甚至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是由于 ;(4)小红想要实现三人间的通话,请你简要画出改进后“土电话”的示意图。【答案】(1) 固体 能量(2) 松紧 传声的材料(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4)【详解】(1)[1][2]由题意知,能通过“土电话”实现远距离通话,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所以这表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因此小华讲话时,感受到手中的纸杯在振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2)[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将棉线稍拉紧些,改变的是棉线的松紧程度,听到的声音更清楚,该现象说明声音的传递效果与棉线的松紧程度有关。[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如果小明和小华仅将棉线改为长度、粗细相同的细金属丝,改变的是传声体的介质,听到的声音就更清楚,该现象表明声音的传递效果与传声的材料有关。(3)小红捏住棉线的某一位置,这时小明和小华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甚至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是因为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4)由题意知,“土电话”是靠固体进行传声的,因此想要实现三人间的通话,则需要用线将三人连接起来,如图所示:19.在探究“声音的特性”的实验中,小明用塑料尺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 变大;(2)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200,d图实验声音为80,两个数据的单位是 。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3)若小明在d图基础上再把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保持拔动的力度不变,但却听不到声音,那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响度(2) Hz 变低(3)振动太慢【详解】(1)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幅度小,发出声音响度小;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幅度大,发出声音响度大,即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2)[1]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塑料尺振动频率变小,频率的单位为Hz,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200,d图实验声音为80,两个数据的单位是Hz。[2]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塑料尺振动频率变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3)若小明在d图基础上再把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保持拔动的力度不变,但却听不到声音,那可能的原因是尺子振动太慢,频率小于20Hz,为次声波,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20.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李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下述填写研究方法的下划线中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等)(1)图甲实验中,此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2)图乙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 传声(选填“能”或“不能”),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 的关系,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答案】 振动 转换法 不能 实验推理法 频率 控制变量法【详解】(1)甲图中: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2)乙图中,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所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推理法;(3)丙图中,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尺子伸出的越长,拨动时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所以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此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21.小明在演奏吉他时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四根钢丝琴弦规格如表所示。编号 长度/cm 粗细/mm2 松紧程度甲 20 0.2 紧乙 20 0.1 紧丙 15 0.1 紧丁 15 0.1 松(1)他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琴弦,发现拨动乙琴弦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琴弦越细,音调 (选填“越高”或“越低”);(2)为了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两根琴弦;(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琴弦,可以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4)在本实验中采用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空气中探究声现象时的实验现象。乒乓球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使现象更容易观察,这种方法叫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答案】 越高 乙和丙 松紧程度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详解】(1)[1]由于甲、乙两根琴弦的长度、松紧度一样,甲比乙粗,乙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琴弦越细,音调越高。(2)[2]如果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必须控制两根琴弦的粗细、松紧度一样,符合条件的是乙和丙两根琴弦。(3)[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琴弦,由于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琴弦松紧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松紧程度的关系。(4)[4]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时,若探究音调高低与某一变量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变量不变,因此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5)[5]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把不容易看到的现象转换成便于观察的现象,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转换法。22.如图探究声音的特性实验:①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由于 发出声音,当用更大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一样的尺子,利用手机软件测出尺子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说明尺子振动的 (选填“振幅”或“频率”)变大;②增加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振动相同的幅度,发现尺子振动变 ,会使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发生变化,使其变 。换用钢尺做同样实验,发现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音色)不同。【答案】 振动 振幅 慢 音调 低 音色【详解】①[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发出的,塑料尺由于振动发出声音。[2]利用手机软件测出尺子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声音的响度变大,则说明尺子振动的振幅会变大。②[3][4][5]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尺子,响度和音色是不变的,尺子振动的频率变慢,音调变低。[6]换用钢尺做同样实验,发声的材料变化了,音色随之变化。23.小肖同学在学习声音知识时,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采用的思维方法叫做 ;(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泡沫小球 (选填“会”或“不会”) 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小肖听到闹钟的声音在慢慢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现象说明声音 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小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C. 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答案】(1) 振动 转换法(2) 会 空气(3) 不能 D【详解】(1)[1][2]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将声叉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用到了转换法。(2)[1][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泡沫小球会弹起,两个音叉之间是空气,说明空气可以传声。(3)[1][2]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向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音由强变弱,由此可知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绝对的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直接得出结论,只能在实验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结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4.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 (填“能”或“不能”)传声;(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分别轻拨与重拨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重拨时相同的力拨动钢尺,能够听出与第一次重拨相比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答案】 振动 气体 变小 不能 响度 音调【详解】(1)[1]如图甲所示,当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后,音叉周围会溅起水花,这是因为音叉的振动带动水的振动,从而产生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3][4]如图丙所示,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的响度将会逐渐变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即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进一步推论:如果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后,闹钟响铃的声音就听不到了,由此可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4)[5]如图丁所示,轻拨与重拨刻度尺,即拨动刻度尺的力度不同,刻度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6]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刻度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刻度尺发声音调不同,由此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25.小华设计了几个声学实验,请你帮他写出结论或补充完整实验过程。(1)如图甲,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3)如图丙,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从左向右用嘴依次贴着各个瓶口吹气,可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各瓶发声的音调变化是 (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说明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4)如图丁,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由此推理可知 。【答案】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空气 由高变低 频率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详解】(1)[1]如图甲,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并没有敲击左边的音叉,但是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3)[3][4]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中的空气柱;由图可知,甲乙丙丁的空气依次增多,空气柱长度增加,空气柱振动变慢,音调变低,因此从左向右,音调由高变低;由实验可以说明,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4)[5][6]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来越差,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可以推知,如果没有空气,就不能听到声音,所以真空不能传声。26.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隔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实验:(1)设计实验:把声源放入鞋盒中,分别用不同的材料盖住,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出听不到声音的位置与声源间的距离。现有的声源有音叉和机械闹钟两种,则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本实验应当在 (选填“噪声较小的室内”或“室外操场上”)进行。(2)收集证据: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听不见声音时距离声源的距离/m 5.2 1.2 2.8 3.7机械闹钟的声音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写出一个即可)。【答案】 机械闹钟 噪声较小的室内 软木 厚度【详解】(1)[1]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2]为减小环境对实验的影响,实验时应在噪声较小的室内进行更好。(3)[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软木听不见声音时距离声源的距离最近,说明吸音效果最好,最适合做隔音墙的装修。(4)[4]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密度、厚度等。27.如图所示。 小组同学完成以下三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甲所示,因音叉振动乒乓球被弹开;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响度关与振幅的关系。小明敲击同一音叉时,截取敲击时的两列声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次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相同;(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若罩内的空气完全被抽出,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说明 不能传声;(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声。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变大;若拨动钢尺的力保持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音调变 。【答案】(1) 转换法 音调(2) 不能 真空(3) 响度 低【详解】(1)[1]图甲中,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肉眼看不出,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被弹开,说明发声音叉在振动。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2]通过敲击时的两列声波图,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2)[1][2]图乙中,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空气越来越少,罩内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即响度越来越小,推理,如果玻璃罩内没有空气,将听不到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1][2]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可以发出声音。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改了钢尺的振幅,使得振幅变大,则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改了振动的频率,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音调变低。28.按要求填空:(1)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音叉发声的 不同。(2)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很有可能显示的是噪声的波形的是 。【答案】(1)响度(2) 甲乙 乙丙 丁【详解】(1)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振幅影响声音响度的大小,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2)[1][2][3]由图可知,丁图波形图无规律,说明发声体振动无规则,因此丁图显示的是噪声的波形,甲乙丙三图波形图有规律,甲乙丙三图显示的是乐音的波形,其中甲乙两图波峰和波谷数量相同,说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乙丙两图波峰到波谷的竖直距离相等,说明振幅相等,响度相同。29.下表记录了空气中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声速数据,根据表格完成:-10 10 30 5010% 325.05 337.26 347.64 356.8130% 325.09 337.39 348.11 358.1950% 325.11 337.52 348.57 359.5770% 325.14 337.63 349.03 360.9490% 325.17 337.78 349.49 362.31(1)当空气湿度为30%、温度为30℃时,声速v= m/s;当空气湿度为70%、温度为20℃时,声速可能为 m/s;(2)归纳“温度为30℃时,空气中的声速与湿度的关系”: ;(3)如图表示了温度均为50℃,湿度在70%和9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s-t图像;其中:甲图线表示所在环境的湿度为 。【答案】 348.11 340.00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 90%【详解】(1)[1][2]根据表格中数据可得:当空气湿度为30%、温度为30℃时,声速v=348.11m/s;当空气湿度为70%,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为20℃时,声速要介于337.63m/s和349.03m/s之间,声速可能为340.00m/s。(2)[3]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为3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3)[4]观察图像可以发现甲图线对应的速度较大,通过对比表格可以发现温度均为50℃,湿度90%的声速大于70%时的声速,所以甲图像对应的湿度为90%。30.关于声,小明和小华做了下面的一些实验: (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 。此探究中将音叉的振动间接通过乒乓球的运动表现出来,在物理学中,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 。(2)如图2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能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说明 可以传声。(4)如图4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5)如图5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发出的声是 波。【答案】 乒乓球弹跳起来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转换法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空气 变小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钢尺 次声【详解】(1)[1][2][3]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显示音叉的振动,这种方法叫作转换法。(2)[4]为了显示桌子的振动,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其他轻小物体从而放大振动现象。(3)[5]敲响左边的音叉,右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6][7]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5)[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9]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是因为钢尺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钢尺振动的频率低于人的听声范围,此时发出的声是次声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章 声现象(实验题30道)1.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装置。(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设备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铃声将会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由此可以推理,如果把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2)实验结论: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3)实验中需要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得出这一结论呢?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A.用实验直接证实B.通过生活经验得出C.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得出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 60 0.76B 铜 60 0.89C 铜 60 1.02D 铜 80 0.76E 铜 1.02F 铜 100 0.76G 钢 80 1.02H 尼龙 80 1.02I 尼龙 100 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B、 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D、 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E琴弦的长度应为 cm;(4)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3.如图所示是课本中有关声现象的实验:(1)用如图甲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中空气的抽出,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 ,由此可想将空气全抽出后的情景,可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3)如图丙所示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如图 (选填“a”或“b”)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在振动的同时听到直尺发出声音,接着增大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拨动直尺,直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选填“高”或“低”)。4.小明在大剧院观看演出时发现,演员演奏小提琴、吉他等弦乐器时要调节弦的长短或松紧。他猜想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猜想一:琴弦的粗细:猜想二:琴弦的长度:猜想三:琴弦的材料。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找到了表中所列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小明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选琴弦 (选填两根琴弦编号)进行实验:若要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选琴弦 (选填两根琴弦编号)进行实验;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A 钢丝 60 0.5B 钢丝 70 0.5C 钢丝 70 1D 尼龙丝 60 0.5(2)小明挑选琴弦A和B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高低与 的关系;(3)小明还想探究音调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需要控制琴弦的其他特性 ,改变琴弦的 ,本次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你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要求:实验器材易获取,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6.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 60 0.76B 铜 60 0.89C 铜 60 1.02D 铜 80 0.76E 铜 80 ________F 铜 100 0.76G 钢 80 1.02H 尼龙 80 1.02I 尼龙 100 1.0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又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3)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此探究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②所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3)如图④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将会逐渐 。并由此推理可知 。8.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请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如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有关琴弦条件。控制条件 编号 琴弦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① 铜 60 1.0② 尼龙丝 40 1.0③ 钢 50 0.3④ 尼龙丝 60 1.0⑤ 钢 50 0.5猜想1: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粗细有关系。猜想2: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系。猜想3: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有关系。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验证猜想1,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为了验证猜想2,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3)为了验证猜想3,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4)此实验的探究方法叫做 。9.徐人弗发现吉他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一些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四: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此,他们找到了如表所示的多种规格琴弦,又利用传感器采集琴弦产生声音的音调并进行显示。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A 铜 60 1.89B 铜 80 1.02C 铜 80 1.89D 铜 100 0.76E 钢 80 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选填编号)(2)另一组同学选用编号为B和E的琴弦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 是否正确。(选填“一”、“二”、“三”或“四”)10.近几年,一些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小明发现汽车驶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那么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是否与路面的材料有关呢?下表是小明在网上查到的同一辆汽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产生噪声的测试数据。实验次数 车速km/h 水泥路面噪声 沥青路面噪声1 72 85.4 78.52 108 92.6 80.6(1)表格中有一个不足之处: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①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噪声与路面的材料 (选填“有关”或“无关”);②同一辆汽车在同一路面上行驶时,车速越 (选填“快”或“慢”),噪声越大。(3)请你猜想: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 (写出一个因素)有关。1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到乒乓球静止不动,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声,再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 ;(2)如图乙所示,当密闭玻璃罩中空气不断被抽出时,听到闹钟铃声逐渐 ,最后几乎听不到了。由此推理得出: 。12.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如图甲,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2)如图乙,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若不考虑本实验中木塞和玻璃罩也能传声,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时,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铃声。并由此推理可知 不能传声;(3)如图丙,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拨动时,听到声音的音调 (选填“升高”或“降低”)。13.小明在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封的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如图甲所示。(1)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如果把广口瓶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听到声音(选填“能”或“不能”);(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3)小明推测,假如把如图乙的装置放在月球上,敲击右边音叉时,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 弹起(选填“会”、“不会”或“有可能”);(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_______法。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化1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声音是由 产生的。此探究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看到塑料球弹起。(3)如图丙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15.如图所示,小萍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只有1个音叉)。(1)当小萍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现象表明了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法;把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去做, (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探究。(3)用该实验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探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音叉振动快慢的关系;又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探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与音叉振动幅度的关系。16.小明观察到风铃在风的吹动下,各根风铃管相互碰撞时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取来三根材料及厚度均相同的风铃管,将其悬挂后用相同大小的力进行敲击,并记录了各自发声 时的频率,如表所示。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1 20.50 1.50 21312 31.00 2.00 12843 48.50 2.50 656(1)小明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风铃管时,发出声音的 不同;(2)分析表格可知,三根风铃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3)小明根据表中数据得出“风铃管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 ;(4)若再增加一根风铃管的实验数据,便可初步得出风铃管发出声音时振动的频率与长度及直径的关系,则下列风铃管的长度和直径满足要求的是______ (填字母)。A.51.00cm 2.00cm B.20.50cm 2.00cm C.31.00cm 3.50cm D.61.00cm 4.00cm17.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 高低与 有关。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 ;(3)本实验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18.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华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能通过“土电话”实现远距离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小华讲话时,感受到手中的纸杯在振动。说明声音具有 ;(2)将棉线稍拉紧些,听到的声音更清楚,该现象说明声音的传递效果与棉线的 有关。如果小明和小华仅将棉线改为长度、粗细相同的细金属丝,则听到的声音就更清楚。该现象表明声音的传递效果与 有关;(3)小红捏住棉线的某一位置,这时小明和小华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甚至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是由于 ;(4)小红想要实现三人间的通话,请你简要画出改进后“土电话”的示意图。19.在探究“声音的特性”的实验中,小明用塑料尺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 变大;(2)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200,d图实验声音为80,两个数据的单位是 。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3)若小明在d图基础上再把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保持拔动的力度不变,但却听不到声音,那可能的原因是 。20.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李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下述填写研究方法的下划线中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等)(1)图甲实验中,此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2)图乙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 传声(选填“能”或“不能”),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 的关系,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21.小明在演奏吉他时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四根钢丝琴弦规格如表所示。编号 长度/cm 粗细/mm2 松紧程度甲 20 0.2 紧乙 20 0.1 紧丙 15 0.1 紧丁 15 0.1 松(1)他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琴弦,发现拨动乙琴弦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琴弦越细,音调 (选填“越高”或“越低”);(2)为了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两根琴弦;(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琴弦,可以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4)在本实验中采用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空气中探究声现象时的实验现象。乒乓球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使现象更容易观察,这种方法叫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2.如图探究声音的特性实验:①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由于 发出声音,当用更大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一样的尺子,利用手机软件测出尺子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说明尺子振动的 (选填“振幅”或“频率”)变大;②增加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振动相同的幅度,发现尺子振动变 ,会使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发生变化,使其变 。换用钢尺做同样实验,发现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音色)不同。23.小肖同学在学习声音知识时,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采用的思维方法叫做 ;(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泡沫小球 (选填“会”或“不会”) 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小肖听到闹钟的声音在慢慢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现象说明声音 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小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C. 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24.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 (填“能”或“不能”)传声;(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分别轻拨与重拨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重拨时相同的力拨动钢尺,能够听出与第一次重拨相比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25.小华设计了几个声学实验,请你帮他写出结论或补充完整实验过程。(1)如图甲,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3)如图丙,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从左向右用嘴依次贴着各个瓶口吹气,可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各瓶发声的音调变化是 (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说明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4)如图丁,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由此推理可知 。26.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隔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实验:(1)设计实验:把声源放入鞋盒中,分别用不同的材料盖住,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出听不到声音的位置与声源间的距离。现有的声源有音叉和机械闹钟两种,则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本实验应当在 (选填“噪声较小的室内”或“室外操场上”)进行。(2)收集证据: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听不见声音时距离声源的距离/m 5.2 1.2 2.8 3.7机械闹钟的声音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写出一个即可)。27.如图所示。 小组同学完成以下三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甲所示,因音叉振动乒乓球被弹开;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响度关与振幅的关系。小明敲击同一音叉时,截取敲击时的两列声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次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相同;(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若罩内的空气完全被抽出,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说明 不能传声;(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声。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变大;若拨动钢尺的力保持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音调变 。28.按要求填空:(1)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音叉发声的 不同。(2)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很有可能显示的是噪声的波形的是 。29.下表记录了空气中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声速数据,根据表格完成:-10 10 30 5010% 325.05 337.26 347.64 356.8130% 325.09 337.39 348.11 358.1950% 325.11 337.52 348.57 359.5770% 325.14 337.63 349.03 360.9490% 325.17 337.78 349.49 362.31(1)当空气湿度为30%、温度为30℃时,声速v= m/s;当空气湿度为70%、温度为20℃时,声速可能为 m/s;(2)归纳“温度为30℃时,空气中的声速与湿度的关系”: ;(3)如图表示了温度均为50℃,湿度在70%和9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s-t图像;其中:甲图线表示所在环境的湿度为 。30.关于声,小明和小华做了下面的一些实验: (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 。此探究中将音叉的振动间接通过乒乓球的运动表现出来,在物理学中,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 。(2)如图2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能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说明 可以传声。(4)如图4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5)如图5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发出的声是 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2026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热点题型必刷专练第二章声现象(实验题30道)(原卷版).docx 人教版2026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热点题型必刷专练第二章声现象(实验题30道)(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