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4 全等三角形之倍长中线模型与截长补短模型的二类综合题型目录典例详解类型一、全等三角形模型之倍长中线模型类型二、全等三角形模型之截长补短模型压轴专练类型一、全等三角形模型之倍长中线模型1)倍长中线模型(中线型) 条件:AD为△ABC的中线。 结论: 证明:延长AD至点E,使DE=AD,连结CE。 ∵AD为△ABC的中线,∴BD=CD,∵∠BDA=∠CDE,∴△ABD≌△ECD(SAS) 2)倍长类中线模型(中点型) 条件:△ABC中,D为BC边的中点,E为AB边上一点(不同于端点)。 结论:△EDB≌△FDC。 证明:延长ED,使DF=DE,连接CF。 ∵D为BC边的中点,∴BD=DC,∵∠BDE=∠CDF,∴△EDB≌△FDC(SAS)例1.如图,在中,平分,E为的中点,.求证:.【变式1-1】老师在某节数学课上提出了如下问题:在中,,,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某小组经过组内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如图1):①延长中线至点Q,使得;②连接,把集中在中;③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请根据该小组的方法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2)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等字样,可以考虑“倍长中线”,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如图2,是的中线,,,,用等式表示和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变式1-2】【发现问题】(1)数学活动课上,马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在中,,.是的中线,求的取值范围.【探究方法】第一小组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①延长到E,使得;②连接,通过三角形全等把、、转化在中;③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的取值范围为,从而得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方法总结: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问题解决】(2)如图2,是的中线,是的中线,,下列四个选项中:直接写出所有正确选项的序号是________.①;②;③;④【问题拓展】(3)如图3,,,与互补,连接、,E是的中点,试说明:;(4)如图4,在(3)的条件下,若,延长交于点F,,,则的面积是________.类型二、全等三角形模型之截长补短模型截长补短的方法适用于求证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该类题目中常出现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等关键词句,可以采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来完成证明过程,截长补短法(往往需证2次全等)。 截长:指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已知线段;补短:指将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已知线段。 【常见模型及证法】 (1)截长: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某一短线段,再证剩下的那一段等于另一短线段。 例:如图,求证BE+DC=AD 方法:①在AD上取一点F,使得AF=BE,证DF=DC;②在AD上取一点F,使DF=DC,证AF=BE (2)补短:将短线段延长,证与长线段相等例2.如图,交于,交于平分平分,直线经过点并与分别交于点. (1)如图①,求证:;(2)如图②,(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直接写出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变式2-1】阅读下面文字并填空:数学习题课上李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在中,平分,.求证:”.李老师给出了如下简要分析:要证就是要证线段的和差问题,李老师采用了‘截长法’,如图2,在上截取,连接,只要证__________即可,这就将证明线段和差问题转化为证明线段相等问题,只要证出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及__________,再证出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得出,则结论成立.请仿照上题方法解决以下问题:变式应用:如图,和是等腰三角形,且,,,,以A为顶点作一个角,角的两边分别交边延长线于点E、F,连接,则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2-2】如图1,在四边形中,,点,点分别在边,上,已知,.(1)求证:;(2)如图2,若点,点分别在边,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新的结论,并说明理由.一、单选题1.中,是边上的中线,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是边上的中线,∴,在和中,2.如图,在四边形中,是的平分线,且.若,则四边形的周长为( )A. B. C. D.3.如图,在长方形中,是中点,在边上,若,则( )A.3 B.2 C.1.5 D.二、填空题4.如图,已知在中,平分,,则 .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5.如图,中,为的中点,是上一点,连接并延长交于.若,,,那么的长度为 .6.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120°,∠B=∠D=90°,在BC、CD上分别找一点M、N,使△AMN周长最小时,则∠AMN+∠ANM的度数是 .三、解答题7.如图,、分别平分、,交于E点.(1)如图1,求的度数. (2)如图2,过点E的直线分别交、于B、C,猜想、、之间的存在的数量关系:_______. (3)试证明(2)中的猜想..即.8.阅读材料:截长补短法,是初中数学几何题中一种辅助线的添加方法.截长就是在长边上截取一条线段与某一短边相等,补短是通过在一条短边上延长一条线段与另一长边相等,从而解决问题.依据上述材料,解答下列问题:如图1,在中,平分,交于点,且,求证:.(1)为了证明结论“”,小亮在上截取,使得,连接,解答了这个问题,请按照小亮的思路写证明过程;(提示: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2)如图2,在四边形中,已知,,,,是的高,,,求的长.9.(1)方法呈现:如图①:在中,若,点D为边的中点,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到点E使,再连接,可证,从而把集中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直接写出范围即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为倍长中线法;(2)探究应用:如图②,在中,点D是的中点,于点D,交于点E,交于F,连接,判断与的大小关系并证明;(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四边形中, ,与的延长线交于点F、点E是的中点,若是的角平分线.试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10.【综合探究】为了进一步探究三角形中线的作用,数学兴趣小组合作交流时,小军在组内做了如下尝试:如图1,在中,是边上的中线,延长到,使,连接.(1)【探究发现】图1中,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的理由是 .A. B. C. D.(2)【初步应用】如图2,在中,若,,求得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A. B. C. D.【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3)【问题解决】如图3,分别以和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在中,,,在中,,,连接,试探究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延长到,使,连接,根据(,,)证明,得,又因为,所以.11.综合与探究[问题情境](1)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如图(),在四边形中,平分,于点,且.求证:小明是这样思考的:因为平分,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所以过点作的延长线于点,先证明,再证明,即可证出,小丽是这样思考的:根据截长补短的方法,延长至,使,连接,先证明,再证明,即可证出.请你帮助小明或小丽完成证明过程.[实践探究](2)老师总结了他们的证明方法,有些题需要根据题的条件或求证添加辅助线,帮助我们完成证明过程.老师又出示了一个问题.如图(),在中,点为的中点,交于.①求证:;②求证:.12.八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探究试验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活动吧.【初步探索】(1)如图1,在中,若.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以下两位同学是这样思考的:小聪:延长至,使,连接.利用全等将边转化到,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出中线的取值范围.小明: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利用全等将边转化到,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出中线的取值范围.在这个过程中小聪同学证三角形全等用到的判定方法是_____;中线的取值范围是_____.【灵活运用】(2)如图2,在中,点是的中点,,其中,连接,试判断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拓展延伸】(3)如图3,在五边形中,,,,为边上的中线.①求证:;②若,,则五边形的面积为_____.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04 全等三角形之倍长中线模型与截长补短模型的二类综合题型目录典例详解类型一、全等三角形模型之倍长中线模型类型二、全等三角形模型之截长补短模型压轴专练类型一、全等三角形模型之倍长中线模型1)倍长中线模型(中线型) 条件:AD为△ABC的中线。 结论: 证明:延长AD至点E,使DE=AD,连结CE。 ∵AD为△ABC的中线,∴BD=CD,∵∠BDA=∠CDE,∴△ABD≌△ECD(SAS) 2)倍长类中线模型(中点型) 条件:△ABC中,D为BC边的中点,E为AB边上一点(不同于端点)。 结论:△EDB≌△FDC。 证明:延长ED,使DF=DE,连接CF。 ∵D为BC边的中点,∴BD=DC,∵∠BDE=∠CDF,∴△EDB≌△FDC(SAS)例1.如图,在中,平分,E为的中点,.求证:.【答案】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构造全等三角形:延长至点,使,证明,得到,再证明,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延长至点,使,连接,则:,∵E为的中点,∴,∵,∴,∴,∵平分,∴,∵,且,∴,∴,又∵,,∴,∴,∴.【变式1-1】老师在某节数学课上提出了如下问题:在中,,,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某小组经过组内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如图1):①延长中线至点Q,使得;②连接,把集中在中;③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请根据该小组的方法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2)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等字样,可以考虑“倍长中线”,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如图2,是的中线,,,,用等式表示和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2),理由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关键是“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1)延长中线至点Q,使;连接,得到,判定,推出,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即可得到,(2)延长到K,使,连接,得到,判定,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解:如图1,延长中线至点Q,使;连接,∴,∵是的中线,∴,∵,∴,∴,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故答案为:.(2)如图2,,理由如下:延长到K,使,连接,∴,∵是的中线,∴,∵,∴,∴,∴,∴,∵,∴,∴,∵,∴,∵,∴,∴,∴.【变式1-2】【发现问题】(1)数学活动课上,马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在中,,.是的中线,求的取值范围.【探究方法】第一小组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①延长到E,使得;②连接,通过三角形全等把、、转化在中;③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的取值范围为,从而得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方法总结: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问题解决】(2)如图2,是的中线,是的中线,,下列四个选项中:直接写出所有正确选项的序号是________.①;②;③;④【问题拓展】(3)如图3,,,与互补,连接、,E是的中点,试说明:;(4)如图4,在(3)的条件下,若,延长交于点F,,,则的面积是________.【答案】(1);(2)②④;(3)见解析;(4)【分析】(1)由“”可证,可得,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解;(2)由“”可证,可得,,由“”可证,可得,,即可求解;(3)由“”可证,可得,,由“”可证,可得,可得结论;(4)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解.【详解】(1)解:如图1中,延长至点,使.在和中,,,,,,,;(2)解:如图2,延长至,使,连接,是中线,,又,,,,,,,,为中线,,,,又,,,,,∴正确选项的序号是:②④;(3)证明:如图3,延长至,使,连接,是的中点,,又,,,,,,,与互补,,,又,,,,;(4),,,,,,,,,,,,,.【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中点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全等三角形模型之截长补短模型截长补短的方法适用于求证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该类题目中常出现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等关键词句,可以采用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来完成证明过程,截长补短法(往往需证2次全等)。 截长:指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已知线段;补短:指将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已知线段。 【常见模型及证法】 (1)截长: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某一短线段,再证剩下的那一段等于另一短线段。 例:如图,求证BE+DC=AD 方法:①在AD上取一点F,使得AF=BE,证DF=DC;②在AD上取一点F,使DF=DC,证AF=BE (2)补短:将短线段延长,证与长线段相等例2.如图,交于,交于平分平分,直线经过点并与分别交于点. (1)如图①,求证:;(2)如图②,(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直接写出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答案】(1)见解析;(2)(1)中结论不成立,;【分析】(1)在上截取,连,根据题意证明,得到,,再由证明,由平角定义得到,则有,再证明,得到,则;(2)延长交于点H,根据题意证明,得到,,再由平分,证明,得到,则.【详解】(1)证明:如图,在上截取,连, ∵平分,∴,∵,,,∴,∴,,∵,∴,∵∴,即,∵平分,∴,∵,,,∴,∴,∴.(2)(1)中的结论不成立,;理由:延长交于点H, ∵平分,∴,∵,∴,∴,∵平分,∴,∵,,,∴,∴,,∵,∴,∵,,,∴,∴,∴.【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答过程中,根据题意做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变式2-1】阅读下面文字并填空:数学习题课上李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在中,平分,.求证:”.李老师给出了如下简要分析:要证就是要证线段的和差问题,李老师采用了‘截长法’,如图2,在上截取,连接,只要证__________即可,这就将证明线段和差问题转化为证明线段相等问题,只要证出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及__________,再证出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得出,则结论成立.请仿照上题方法解决以下问题:变式应用:如图,和是等腰三角形,且,,,,以A为顶点作一个角,角的两边分别交边延长线于点E、F,连接,则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变式应用:.理由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属于截长补短类辅助线.按照题干的要求填空即可;变式应用:在上截取,连接,求得,证明,得到,,得到,证明,得到,据此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2,在上截取,连接,只要证即可,这就将证明线段和差问题转化为证明线段相等问题,只要证出,得出及,再证出,进而得出,则结论成立.故答案为:;;;;;;变式应用:.理由如下:在上截取,连接,∵,,∴,∵,,∴,∴,∴,∴,∴,,∵,∴,∴,∴,∴,∵,∴.【变式2-2】如图1,在四边形中,,点,点分别在边,上,已知,.(1)求证:;(2)如图2,若点,点分别在边,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新的结论,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不成立,,理由见解析【知识点】全等的性质和SAS综合(SAS)、证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和差(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问题)【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利用半角模型去截长补短是解题的关键.(1)延长至点,使,构造,得出,,再利用,得出,证明,得出,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即可证明;(2)在上截取,构造,得出,,再利用,得出,证明,得出,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即可证明.【详解】(1)证明:如图,延长至点,使,∵,,∴,在和中,,∴,∴,,∵,∴,在和中,,∴,∴,∵,∴;(2)解:如图,在上截取,∵,,∴,在和中,,∴,∴,,∴,即,∵,∴,∴,在和中,,∴,∴,∵,∴,即:.一、单选题1.中,是边上的中线,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延长到,使,连接,根据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出,代入求出即可求解.【详解】解:延长到,使,连接,如图: ∵是边上的中线,∴,在和中,,∴,∴,在中,,∴,∴.故选: A.2.如图,在四边形中,是的平分线,且.若,则四边形的周长为( )A. B. C. D.【答案】B【分析】在线段AC上作AF=AB,证明△AEF≌△AEB可得∠AFE=∠B,∠AEF=∠AEB,再证明△CEF≌△CED可得CD=CF,即可求得四边形的周长.【详解】解:在线段AC上作AF=AB,∵AE是的平分线,∴∠CAE=∠BAE,又∵AE=AE,∴△AEF≌△AEB(SAS),∴∠AFE=∠B,∠AEF=∠AEB,∵AB∥CD,∴∠D+∠B=180°,∵∠AFE+∠CFE=180°,∴∠D=∠CFE,∵,∴∠AEF+∠CEF=90°,∠AEB+∠CED=90°,∴∠CEF=∠CED,在△CEF和△CED中∵,∴△CEF≌△CED(AAS)∴CD=CF,∴四边形的周长=AC+AB+BD+CD=AC+AF+CF+BD=2AC+BD=,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能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3.如图,在长方形中,是中点,在边上,若,则( )A.3 B.2 C.1.5 D.【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延长,交于点G,构造,利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得出,进而求出,再由求出答案.【详解】解:延长,交于点G,∵在长方形中,,,∴,在和中,,∴,∴,,∴,∵,∴,∴,∴,∴,∴,故选:A.二、填空题4.如图,已知在中,平分,,则 .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答案】a-b【分析】在CB上截取CA′=CA,连接DA′,根据SAS证明△ADC≌△A′DC,根据△ADC≌△A′DC,得出DA′=DA,∠CA′D=∠A,再证明DA′=A′B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在CB上截取CA′=CA,连接DA′,∵CD平分∠ACB,∴∠ACD=∠A′CD,在△ADC和△A′DC中, ,∴△ADC≌△A′DC(SAS),∴DA′=DA,∠CA′D=∠A,∵∠A=2∠B,∠CA′D=∠B+∠A′DB,∴∠A′DB=∠B,∴BA′=A′D=AD,∴BC=CA′+BA′=AC+AD∴AD=BC-AC=a-b,故答案为:a-b.【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中,为的中点,是上一点,连接并延长交于.若,,,那么的长度为 .【答案】12【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延长到使,连接,通过,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等量代换得到,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推出即可得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延长到使,连接,在与中,,,,,,,,,.,,即,,故答案为:.6.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120°,∠B=∠D=90°,在BC、CD上分别找一点M、N,使△AMN周长最小时,则∠AMN+∠ANM的度数是 .【答案】120°【分析】延长AB,使得AB=BE,延长AD,使得AD=DF,连接EF,与BC,DC相较于M,N,要使得△AMN的周长最小,则三角形的三边要共线,根据∠BAD=120°和△AMN的内角和是180°即可列出方程求解.【详解】解:延长AB,使得AB=BE,延长AD,使得AD=DF,连接EF,与BC,DC相较于M,N如图所示,此时△AMN的周长最小∵∠ABM=90°∴∠EBM=90°在△AMB和△EMB中∴△AMB≌△EMB∴∠BEM=∠BAM∴∠AMN=2∠BAM同理可得:△AND≌△FDN∴∠NAD=∠NFD∴∠ANM=2∠NAD设∠BAM=x,∠MAN=z,∠NAD=y∵∠BAD=120°∴解得:即∠AMN+∠ANM=2×60°=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周长最小的条件,涉及到的知识点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正确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7.如图,、分别平分、,交于E点.(1)如图1,求的度数. (2)如图2,过点E的直线分别交、于B、C,猜想、、之间的存在的数量关系:_______. (3)试证明(2)中的猜想.【答案】(1)(2)(3)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整体计算即可;(2)根据图形猜想即可;(3)在上截取,连接,证明得到,进一步推出,再证明,可得,进而证明.【详解】(1)解:∵,∴,∵、分别平分、,∴,,∴;(2)猜想:;(3)证明:在上截取,连接. 平分,.在和中,,,,,.,,又,.平分,.在和中,,,,,,.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建对应全等三角形,使问题得以解决.8.阅读材料:截长补短法,是初中数学几何题中一种辅助线的添加方法.截长就是在长边上截取一条线段与某一短边相等,补短是通过在一条短边上延长一条线段与另一长边相等,从而解决问题.依据上述材料,解答下列问题:如图1,在中,平分,交于点,且,求证:.(1)为了证明结论“”,小亮在上截取,使得,连接,解答了这个问题,请按照小亮的思路写证明过程;(提示: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2)如图2,在四边形中,已知,,,,是的高,,,求的长.【答案】(1)见解析(2)的长为14【分析】(1)在上截取,使得,连接,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利用证明,从而可得,,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从而可得,推出,进而得出,即可得证;(2)在上截取,连接,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证明得出,再证明得出,求出,即可得解.【详解】(1)证明:在上截取,使得,连接,平分,∴,,∴,,,∵,,是的一个外角,,,,,,;(2)解:在上截取,连接,,,∴,,,,,,,,,,,,,,,,,,,的长为14.【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及性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9.(1)方法呈现:如图①:在中,若,点D为边的中点,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到点E使,再连接,可证,从而把集中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直接写出范围即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为倍长中线法;(2)探究应用:如图②,在中,点D是的中点,于点D,交于点E,交于F,连接,判断与的大小关系并证明;(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四边形中, ,与的延长线交于点F、点E是的中点,若是的角平分线.试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答案】(1);(2),理由见解析;(3),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已知得出,即,为的一半,即可得出答案;(2)延长至点,使,连接,,可得,得出,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在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即可得出结论;(3)延长,交于点,根据平行和角平分线可证,也可证得,从而可得,即可得到结论.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的关系等知识点,所以本题的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作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1)如图①,延长到点,使,连接,是的中点,,,,,在中,,,,,故答案为:;(2),理由如下:延长至点,使,连接、,如图②所示.同(1)得:,,,,,在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3),理由如下:如图③,延长,交于点,,,在和中,,,,是的平分线,,,,,.10.【综合探究】为了进一步探究三角形中线的作用,数学兴趣小组合作交流时,小军在组内做了如下尝试:如图1,在中,是边上的中线,延长到,使,连接.(1)【探究发现】图1中,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的理由是 .A. B. C. D.(2)【初步应用】如图2,在中,若,,求得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A. B. C. D.【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3)【问题解决】如图3,分别以和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在中,,,在中,,,连接,试探究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延长到,使,连接,根据(,,)证明,得,又因为,所以.【答案】(1)B;(2)C;(3),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是边上的中线,得出,结合,,可利用证明,得出答案即可;(2)延长到,使,连接,得出,由(1)得,得出,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答案即可;(3)延长到,使得,连接,由(1)得,得,,推出,得出,进一步推出,利用证明,得出,结合,进一步推出即可.【详解】解:(1)是边上的中线,,在和中,,,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的理由是,故选:B;(2)如图,延长到,使,连接,,由(1)得,,在中,,,,,故选:C;(3),理由如下:如图,延长到,使得,连接, 由(1)得,,,,,,,,,,,在和中,,,,,,.【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倍长中线模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灵活运用知识点推理证明是解题的关键.11.综合与探究[问题情境](1)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如图(),在四边形中,平分,于点,且.求证:小明是这样思考的:因为平分,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所以过点作的延长线于点,先证明,再证明,即可证出,小丽是这样思考的:根据截长补短的方法,延长至,使,连接,先证明,再证明,即可证出.请你帮助小明或小丽完成证明过程.[实践探究](2)老师总结了他们的证明方法,有些题需要根据题的条件或求证添加辅助线,帮助我们完成证明过程.老师又出示了一个问题.如图(),在中,点为的中点,交于.①求证:;②求证:.【答案】(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所给证明方法完善证明过程即可得解;(2)①由得,由,,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解;②过作交的延长线于点,则,进而得,证明,得,,再证明得,即可得证.【详解】(1)证明∶小明∶过点作的延长线于点,∵平分,,∴,,,∵,∴,∴,∵,,,∴,,∴;小丽∶延长至,使,连接,∵,∴,∵平分∴,∵,,∴,∴,,∴,∵,,∴,∴,∴.(2)①∵∴,∴,∵,∴,∴;②过作交的延长线于点,∴,∴,∴,,,∵,,,∴,∴,,∵点是的中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中点定义,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八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探究试验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活动吧.【初步探索】(1)如图1,在中,若.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以下两位同学是这样思考的:小聪:延长至,使,连接.利用全等将边转化到,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出中线的取值范围.小明: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利用全等将边转化到,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出中线的取值范围.在这个过程中小聪同学证三角形全等用到的判定方法是_____;中线的取值范围是_____.【灵活运用】(2)如图2,在中,点是的中点,,其中,连接,试判断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拓展延伸】(3)如图3,在五边形中,,,,为边上的中线.①求证:;②若,,则五边形的面积为_____.【答案】(1),;(2),理由见解析;(3)①证明见解析;②【分析】(1)延长至,使, 连接,如图所示,证明得出, 在中,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2)延长至, 使, 连接, 如图所示,由(1)得:,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得到, 证明得出, 则;延长交于, 证明即可得出结论;(3)①延长,交于点,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证明,得到,根据垂直的定义证明即可;②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求出的面积,结合图形计算.【详解】(1)解:延长至,使, 连接,如图所示:∵是边上的中线,,∴,在和中,,,,在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 即,,故答案为: ;;(2)解:,,理由如下:延长至, 使, 连接,如图所示:由(1)得:,,,,,即,,,,,在和中,,,,,;延长交于,如图所示:,,,,,即;(3)①证明:延长,交于点,如图所示:,,,,,,在和中,,,,,,在和中,,,,即,;②解:由①可知,,,,,,,五边形的面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是三角形全等综合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倍长中线模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的和差关系、垂直判定与性质等知识, 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训练专题04全等三角形之倍长中线模型与截长补短模型的二类综合题型(原卷版).docx 人教版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训练专题04全等三角形之倍长中线模型与截长补短模型的二类综合题型(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