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犁的发明和犁耕技术的使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不断丰富。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也慢慢解体。原始社会解体过程( )
①是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的过程 ②是生产发展基础上贫富差距缩小的过程
③是私有制基础上阶级分化的过程 ④是社会生产力不断适应生产关系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诗经》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穿着情况:“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其意为冬月北风叫得尖,腊月寒气填,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自己住的却是狭窄、潮湿的地穴。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反映出当时生产关系的状况是( )
①奴隶阶级受残酷剥削
②奴隶劳动时使用的工具比较落后
③奴隶被强制劳动,但有一定人身自由
④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有西方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制实现的是社会功能。企业家、资本家和地主,可以说是消费者的代理人,实质上,他们接受消费者的命令来生产。该学者的观点( )
①看到了资本主义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
②否认了人类社会是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的
③抹杀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④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功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伴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社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社会形态在战国时代步入了封建社会。下列关于封建社会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劳动者
②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
③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依次是( )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②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
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⑤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一⑤一③ D.②-⑤-④
6.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其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需要两大历史条件,它们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④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1871年,欧仁·鲍狄埃写下《国际歌》的歌词,歌词以悲壮激越的诗的语言,展现了《共产党宣言》的光辉思想。19世纪末,《国际歌》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国际歌》之所以能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是因为( )
①《国际歌》号召全世界劳苦大众为真理而战
②《国际歌》主张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③《国际歌》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④《国际歌》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 )
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
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资本主义条件下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④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9.《共产党宣言》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  )
①阐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 
③强调了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正义性 ④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李大钊曾经满怀激情地赞扬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是因为十月革命( )
①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的理论变为现实
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首次尝试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习近平总书记把近代中国的国情概括为“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在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中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④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
①新的领导阶级,即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新的革命前途,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新的指导思想,即以三民主义为指导
④新的革命范畴,即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99年前,一群年轻人聚集在上海兴业路的一栋小楼里,怀揣着革命理想和信念,擘画了宏伟蓝图和壮丽伟业。这一过程注定艰辛也终将辉煌,正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悬挂着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黑暗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⑧中国人民急需正确引领斗争方向、引领工人运动的主心骨
④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15.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新中国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标志着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关于毛泽东思想,以下认识错误的有( )
①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相结合的产物
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④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了的最伟大最正确的思想武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7.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基本完成,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建议,党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将其作为过渡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南。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
①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②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8.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
①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实现
③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国营工商业的经验
④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意义是(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实现了生产力较快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据于这一主要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①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尽快用先进的工业代替落后的农业
④适当降低人民需要,以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能够体现这一飞跃的“事实”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③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④党的八大的召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2.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们党一直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我国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努力,全面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建立起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④在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一条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变式题2: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必要准备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打下坚实基础
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下列选项能证明上述论断的是( )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下列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的历史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立海南省②规划建设雄安新区
③设立深圳经济特区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26.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全国大地。4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  )
①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振兴中华民族
②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④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重塑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奉献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史诗。这表明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②使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
③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④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前,我们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走过这样那样的弯路,主要是因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没有全部搞清。此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着___这个主题展开的( )
①固守马克思主义
②走自己的道路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贯彻毛泽东思想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9.下列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实践主题与其理论对应正确的是( )
①“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
②“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
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0.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性变革。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今后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它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 )
①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成
②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根本保障
③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下面对“四个自信”描述正确的是( )
①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合国情,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
②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③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必由之路
④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提供了物质支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围绕新的历史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下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对应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科学发展观——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主观题
33.光影中的世界记录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更承载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认真观察下列图片:
分析上述四张图片所反映的这一历史时期,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C C A A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D B D A D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B A B A D C D
题号 31 32
答案 A D
3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2)在“一化三改”总路线指引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