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7届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B A D C C B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D A C B D17.(18分)①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革命老区的发展振兴要从本地客观条件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老区高质量发展。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要把握正确方向,发扬老区革命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过程中,利用好国家政策支持,同时根据地方实际,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18.(16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应对我国乡村振兴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以法律权威保障并强化社会资本和农民主体参与信心的客观需要。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乡村振兴促进法一旦落实生效,将会对进一步优化乡村营商环境、更好保障农民权益与农村集体产权、使城乡资源依法平等流动产生巨大影响。19.(18分)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商业等不同的产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农文旅商融合模式有利于实现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商业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提高农村经济效益。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农文旅商融合模式根据四者之间固有的联系,构建了新的农村产业链条。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农文旅商融合模式具有经济、生态、文化的多种价值,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多重效益。2027届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5页,满分100分,检测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8分。)1.传统的哲学思考曾把时间视为一种永恒的、线性的存在,牛顿的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表明,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息息相关。物理学的这些发现促使哲学家重新审视时间、空间以及物质的本质。这表明( )①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哲学的发展引领着具体科学的进步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④科学的成果能推动哲学思考的深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恩格斯指出:“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以认识思维的历史及其成就为基础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从自然科学知识中概括出的最一般的结论B.哲学为自然研究家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自然研究家应努力摆脱各种理论思维形式的制约D.哲学是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3.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团队将中国“知行合一”理念与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结合,提出“人机协同”新范式。该理论被应用于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指导交通管理系统与公共服务的智能化协同设计。这表明( )①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②科学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概括和总结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有人说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的问题,也有人说哲学研究的是人类认识问题,归根到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问题 D.存在能否正确认识思维的问题5.整个哲学的发展历史就是充满了各种思想派别的斗争和争论的历史。下列观点能够正确体现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的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②子不语怪力乱神——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天不变,道亦不变——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④存在即被感知——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②存在就是被感知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下赢得的伟大胜利。之所以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是因为( )①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实践具有决定性作用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③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为抗战提供科学指导④马克思主义实现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将“水”这种具体物质形态视为世界的本原。下列与上述观点属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③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的高精度年代学研究,首次精确测定出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这一发现精准限定了该盆地形成的时间,将月球“撞击风暴”开始的时间点向前推进了至少1亿年,有助于推动人类重新认识地月系统的演化。这佐证了( )①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④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我国江门中微子实验团队在探索“宇宙反物质消失之谜”时发现,中微子(幽灵粒子)的振荡行为遵循特定物理规律。这一发现证实,虽然反物质在常规观测中“消失”了,但它作为物质的一种形态,依然客观存在于宇宙之中,只是通过特定方式转化为了其他物质形态。这一发现最直接佐证了( )①大脑是人类探寻“幽灵粒子”的物质系统 ②物质与“幽灵粒子”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物质的具体形态会消失,但物质是永恒的 ④“幽灵粒子”是移入人脑的观念的东西而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极简人类史》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这体现了( )①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自然界的固有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中起决定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这主要是基于( )①自然界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性③在自然规律面前人类无能为力 ④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实践的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浓人”“淡人”成为2024年一种新社交人设。“浓人”,情绪外放,对生活热烈而张扬,努力把所有工作做好;“淡人”,情绪稳定,生活上主打平淡是真,对工作随遇而安。从哲学上看,“浓人”与“淡人”的区别( )A.印证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B.反映了意识和物质相互依赖不可分割C.说明了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D.体现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14.7月22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携灼灼热浪而至。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和知识体系,它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氛围。它指导人们顺应大自然四季更替、万物循环的客观规律,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这说明人们( )①能够把握节气规律,预见农业生产的变化②应该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③能够在节气规律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④创新特有的时间和知识体系,使客观符合主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聚光灯效应”是指一个人如果有地方没做好,就会放大自己的缺点,感觉自己站在聚光灯下,害怕所有人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外表和行为的关注程度,导致自怨自艾。“聚光灯效应”表明了( )①个人的注意力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感觉这种意识形式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 ③人们在意识指导下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④人的意识会依据个人活动自觉选择反映的对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面对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压力,人们越来越看重人际交往中的“情绪价值”,获得心理层面的理解与支持。有人认为,AI是最好的“万能搭子”,和它交往没有心理负担。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类的情绪疏导只能通过AI提供的心理帮助②AI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消除人的负面情绪③作为物质世界的一部分,AI具有客观实在性④AI不能取代人脑,本质是模拟人类智能的工具系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Ⅱ卷(主观题,共52分)二、主观题(共3个小题,请按要求作答。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制定出台了“1+N+X”的政策体系,为支持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了精准有力的政策保障,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1”就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统筹支持老区振兴发展。“N"即出台实施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的“N”项实施方案,探索因地制宜振兴发展之路。“N”项实施方案就是新时代实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路径,革命老区要从实际出发,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振兴发展的跑道,找准振的重点和兴的方向,形成适合自身的振兴发展之路。“X”即制定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的“X”项专项政策,精准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国家围绕对口支援、干部人才、财政金融、土地利用等领域出台了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X”项支持政策,促进了革命老区“红”“绿”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变,并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说明“1+N+X”的政策体系应如何落实。(1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仍面临产业融合深度不足、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人才持续外流等现实挑战。为破解发展瓶颈,202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聚焦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权益保障三大核心议题,并首次将“数字乡村建设”“新乡贤返乡激励机制”纳入法律框架。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在立法说明中指出:“该法旨在通过制度性规范,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回应农民主体对公平发展环境的迫切诉求。”专家预测,法律实施后将为社会资本投入乡村、返乡人才创业提供稳定法治预期,推动城乡关系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融合”深刻转型。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原因。(1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受到人们的关注。农文旅商融合是一种将农村的田园美景、农业生产实践、丰富的民俗文化、真实的乡村生活体验以及独特的农产品销售等元素巧妙融合的综合性的产业发展模式。其核心内涵主要体现为:生态优先:保护山林植被,保留农田肌理,推广种养循环技术,如“稻鱼共生”“果禽共育”,实现“农业即景观”。文化体验:挖掘节庆民俗、传统建筑等传统乡土文化元素,开展文创活动,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产业联动:构建“种植—加工—体验—销售”全链条产业体系,如某地通过特色农产品、农耕器具展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点”相关知识,阐明上述农文旅商融合经济模式的合理性。(1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7届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参考答案.docx 2027届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