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号:【基础过关】正面战场的抗战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时间 1938年3月 指挥官 李宗仁意义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武汉会战( 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会战) 时间 1938年 6月—10月 重要战役 万家岭战役意义 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广州、武汉失陷后)枣宜会战 典例 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英勇作战,壮烈殉国第三次长沙会战 概况 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最终获胜意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豫湘桂战役中国抗战最大的一次败仗 背景 随着敌后抗战的发展,正面战场军事压力有所减小,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概况 1944年,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大片土地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时间 地点 1937年9月,山西平型关 作战部队 林彪率领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意义 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概况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创建了16 块根据地,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指挥 中枢 延安伏击战的胜利 概况 根据地军民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先后取得神头岭、响堂铺、黄土岭等伏击战的胜利黄土岭伏击战 歼灭日伪军900余人,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日本媒体懊丧地说“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百团大战 时空 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华北广阔的地域特点 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对日军发起主动进攻战果 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方交通线近2000千米,拔掉据点近3000个意义 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反“扫荡”作战 表现 敌后军民进行艰苦的反“扫荡”作战,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其间,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敌后战场的作用 战果 在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 万余人地位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坚持全民族抗战 背景 (1)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政府改用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2)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于1941年1月伏击新四军,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进行坚决回击,揭露国民党当局破坏抗战的图谋,并重建新四军军部。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压力,表示今后不再“剿共”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和人民团体 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抗日战争期间,台湾人民通过举行反战暴动、开展游击斗争、抵制奴化教育等方式打击日本殖民统治和战争政策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 的东方主 战场 历史背景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元旦,美、英、苏、中四国领衔,正式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主要贡献 1942年初,在仁安羌战役中,中国远征军解救出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一师,轰动世界。1943年10月开始,中国远征军对日军发起反攻,最终取得入缅作战胜利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牵制抗击了侵华日军50%以上,1944年至1945年,敌后各根据地普遍发起局部反攻,歼灭日伪军48万余人,收复城市70余座国际会议 认同——开罗会议 1943年,在北非开罗举行,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应归还中国中国战场的地位——东方主战场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日本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和部分海空军事力量,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拓展延伸】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哪两个战场和哪两条抗战路线 这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造成这种本质区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两个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以共产党军队为主体的敌后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国民党实行的是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实行的是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2)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3)造成这种本质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爱国志士续范亭曾指出,八路军的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们的士气。这里的“大捷”指(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2.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该材料中所述的这场战役的领导人是( )A.张学良 B.林彪 C.彭德怀 D.李宗仁3.1938年4月,美国驻华大使詹森注意到:经此战役,国民党政府变得更加团结了;未被占领区的人们,由悲观的情绪转变成了某种顽强的乐观主义,开始觉得未来并非完全没有希望。人们“情绪转变”是因为( )A.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 B.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胜利C.淞沪会战延阻日军进攻 D.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敌人4.“武汉会战震宇寰,百万雄师战犹酣。长江两岸同抗击,中部四省共围歼。四个半月我威震,二十五万日军完。战略相持已见晓,基础奠定坚如磐。”该诗反映了武汉会战(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历时4个多月,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使中国军队占据了主动地位D.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5.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不久,美英政府便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国家与中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消领事裁判权。该材料表明第三次长沙会战( )A.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大捷B.促使美英政府放弃在华所有特权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扭转了抗战局势,推动抗战取得最后胜利6.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进攻,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和广西等省大片土地。这与抗战后期国民党的哪一种抗战态度有关 ( )A.反对内战、联共抗日B.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C.攘外必先安内,对日寇不抵抗D.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二、非选择题7.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中国各阶层民众奋起抵抗,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军队血战篇]材料一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李宗仁回忆录》材料二战役时间 毙伤日、伪军 破坏敌方交通线 拔掉据点1940年8月至次年1月 4万多人 近2000千米 近3000个[战法创新篇]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儿庄战役战果,并说出这一战役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是哪一战役,说明该战役有何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介绍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情况。(4)请你用一个词形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怎样的感想 针对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6 CDBBCD7.(1)战果:歼敌1万余人。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2)战役:百团大战。意义: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3)情况: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开展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使日军疲于奔命。(4)词语:众志成城。(5)感想:中国军民英勇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精神永垂青史。(言之有理即可)启示:应团结一切力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